《貫唯集》~ 二十一、溫熱 (1)
二十一、溫熱 (1)
1. 二十一、溫熱
(案1)劉,左,幼。寒熱經旬不解,灼熱少汗,舌乾焦黃,脈來搏數。此溫邪發於秋燥之後,肺胃津液被劫,不能使邪外出,漸有入營之險。五歲幼齡,陰氣本未生全,再受重邪,恐難勝任。姑擬一方,以冀萬幸,倘有斑疹透發,便是佳境。
鮮石斛,花粉,知母,雙鉤,寒水石,連翹,大力子,元參,川貝,丹皮,熟石膏(薄荷五分同研),青木香,生甘草,茅蘆根(去心節),竹心
(案2)夏,右。溫邪越二旬,曾得大汗,熱仍不解,閱顴頰項倒斑疹遍布,是邪從外達之象。晝則明瞭,夜則譫語,正合仲景熱入血室條例。脈來數疾帶弦,舌尖根微碎。擬從營分清熱,冀其仍歸少陽,方可措手。
烏犀尖,赤芍,丹皮,生草,鮮石斛,柴胡,廣鬱金,菖蒲,連翹,玄參,桃仁泥,茯苓,竹心,燈草
(案3)溫,左。刻診脈象左數帶弦,弦為肝陰不足也;右數帶洪,洪為胃熱有餘也。當此深秋涼氣外束,所伏之邪有栩栩欲動之勢,用藥未便峻補。先擬清泄,以輔正氣,俟其伏邪少卻,再議補益。
青蒿,杏仁,焦梔,枳殼,茯苓,半夏曲,採芸曲,六一散,麥冬,白朮,蔻仁,制香附,南沙參,二稻葉
(案4)華,左。風溫襲入膻中,痰熱交熾,神識不清,音啞,無汗,脈象模糊,舌灰黑。症勢殊為險惡,勉擬一方,以望萬一之幸。
烏犀尖(磨,沖),鮮生地(淡豆豉三錢,元寸一釐,同打),羚羊角,粉丹皮,天竹黃,陳膽星,鬱金,連翹,玄參,真川貝母,石菖蒲,薄荷,人中黃燈心,竹心
另:至寶丹一粒,先服。
(案5)於,左。風溫欲達不宣,熱灼如烙,有汗而熱仍不減,甚則言語如狂,大便略行,而轉矢氣屢作,此病結陽明少陽兩經,將有化燥之變。脈形搏數,舌乾坼,此陰液已被熱劫也。症勢頗為險惡,勉擬一方,以希轉輕為幸。
生錦紋(酒浸後下,三錢),制川樸(一錢),檳榔(一錢半),枳實(一錢半),炒蔞皮(三錢),煨葛根(一錢半),牛蒡子(三錢),連翹(三錢),鬱金(一錢半),黑梔(一錢半),柴胡(六分),茯苓(一錢半),石菖蒲(五分),淡豆豉(鮮生地五錢同打,三錢),竹心(三十支),燈草(五寸),蘆根(一兩)
(案6)張,左。濕體而吸冬令溫煦之氣,濕與溫合,而為濕溫,濕與熱蒸,經風未撤,症及半月,頭疼惡風雖罷,而咳未全除,熱勢起伏,熱起則心胸煩悶,齒垢苔黴,口膩不渴。溫病舌黑條下明言,邪熱劫奪,真水內虧,物窮則化,以致水來剋火,齒垢之理亦然。果爾,則當大熱神煩,必欲引外水以濟其急,萬無既已劫陰而獨不渴之理。
今以經風未盡,在裡之邪不能借道而出,遂使熱蒸於胃,而痰濕抑遏其炎,結為黴垢,與水涸實有不同,高明者必當鑑及也。刻下大便屢行,而猶頻轉矢氣,臍下按之板滯。《金匱》云,陽明病,頻轉矢氣者,為有燥屎,當下之。無如大便屢行之後,氣每下注,便後有黏膩之物隨之而下,濕熱之邪欲趨其地,雖不得不行,續攻似宜暫緩一步。脈象弦滑而數,右寸帶浮,尤為濕溫之熱蒸濕騰,經有餘風,腑有留滯之證。
白話文:
二十一、溫熱
(案1)一位姓劉的幼童,左側身體不適,寒熱交替十天左右未愈,身體灼熱但汗少,舌頭乾燥焦黃,脈搏快速有力。這是溫邪在秋燥之後發病,肺胃津液被耗損,邪氣無法排出體外,漸漸有入侵營衛的危險。孩子才五歲,陰氣尚未完全長成,再受重邪侵襲,恐怕難以承受。姑且試擬一方,希望能萬幸,如果能出現斑疹透發,就是好的兆頭。
處方藥物包括:鮮石斛、花粉、知母、雙鉤、寒水石、連翹、大力子、元參、川貝、丹皮、熟石膏(與薄荷共研)、青木香、生甘草、茅蘆根(去心節)、竹心。
(案2)一位姓夏的病人,右側身體不適,溫邪持續二十多天,曾出過大汗,但熱症仍未消退,顴骨、面頰、頸部出現了滿佈的倒斑疹,這是邪氣由外而內侵襲的表現。白天神志清楚,晚上卻胡言亂語,正好符合《傷寒論》中熱入血室的條例。脈搏快速有力,略帶弦脈,舌尖和舌根略微破損。擬定從營分清熱的方劑,希望邪氣能歸於少陽,才能有效治療。
處方藥物包括:烏犀尖、赤芍、丹皮、生草、鮮石斛、柴胡、廣鬱金、菖蒲、連翹、玄參、桃仁泥、茯苓、竹心、燈草。
(案3)一位姓溫的病人,左側身體不適,診脈顯示左側脈搏快速有力,帶弦脈,這是肝陰不足的表現;右側脈搏快速有力,脈象洪大,這是胃熱過盛的表現。正值深秋,涼氣外束,體內潛伏的邪氣有蠢蠢欲動的趨勢,此時用藥不宜峻猛滋補。先擬定清泄的方劑,以扶助正氣,待潛伏的邪氣稍退,再考慮補益。
處方藥物包括:青蒿、杏仁、焦梔、枳殼、茯苓、半夏曲、採芸曲、六一散、麥冬、白朮、蔻仁、制香附、南沙參、二稻葉。
(案4)一位姓華的病人,左側身體不適,風溫邪氣入侵膻中,痰熱交熾,神志不清,聲音嘶啞,無汗,脈象模糊,舌苔灰黑。病情十分危急,勉強擬定一方,希望能有一線生機。
處方藥物包括:烏犀尖(磨成粉,沖服)、鮮生地(與淡豆豉、元參共研)、羚羊角、粉丹皮、天竹黃、陳膽星、鬱金、連翹、玄參、真川貝母、石菖蒲、薄荷、人中黃燈心、竹心。另:至寶丹一粒,先服。
(案5)一位姓於的病人,左側身體不適,風溫邪氣欲達於肌表卻未能宣洩,熱邪灼熱如烙鐵,雖有汗出但熱症未減,甚至胡言亂語,大便略通,但矢氣頻作,此病邪氣纏結陽明、少陽兩經,將有化燥的危險。脈搏快速有力,舌頭乾燥裂開,這是陰液被熱邪耗損的表現。病情十分危急,勉強擬定一方,希望能使病情減輕。
處方藥物包括:生錦紋(酒浸後服用)、制川樸、檳榔、枳實、炒蔞皮、煨葛根、牛蒡子、連翹、鬱金、黑梔、柴胡、茯苓、石菖蒲、淡豆豉(與鮮生地共研)、竹心、燈草、蘆根。
(案6)一位姓張的病人,左側身體不適,體質屬濕,在冬季吸入了溫煦之氣,濕邪與溫邪相合,形成濕溫病,濕熱蒸騰,經脈受風邪影響未消退,症狀持續半月,頭痛惡風雖已減輕,但咳嗽尚未痊癒,熱勢起伏不定,發熱時心胸煩悶,齒垢苔膩,口黏膩而不渴。溫病舌苔發黑,說明邪熱耗損津液,真水內虧,物極必反,導致水克火,齒垢也是這個道理。如果真是這樣,應該出現大熱神煩,必欲引外水以解其急,絕不可能已經耗損陰液卻不渴。
現在經脈受風邪影響尚未完全消除,裡面的邪氣無法順利排出,導致熱邪蒸騰於胃部,痰濕又抑制了炎症,形成齒垢,這與水液枯竭的情況不同,高明者應當能區分。現在大便多次,但仍頻頻放屁,臍下按壓感覺堅硬。《金匱要略》說,陽明病,頻頻放屁者,是燥屎,應該通便。但是大便多次後,氣經常下墜,便後有黏膩之物隨之排出,濕熱邪氣想要向下流動,雖然不得不排出,但繼續攻下似乎應該暫緩一步。脈象弦滑而快速,右寸脈浮,尤其說明這是濕溫病熱邪蒸騰,經脈尚有餘風,腑臟有留滯的證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