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貫唯集》~ 二十一、溫熱 (1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一、溫熱 (1)

1. 二十一、溫熱

(案1)劉,左,幼。寒熱經旬不解,灼熱少汗,舌乾焦黃,脈來搏數。此溫邪發於秋燥之後,肺胃津液被劫,不能使邪外出,漸有入營之險。五歲幼齡,陰氣本未生全,再受重邪,恐難勝任。姑擬一方,以冀萬幸,倘有斑疹透發,便是佳境。

鮮石斛,花粉,知母,雙鉤,寒水石,連翹,大力子,元參,川貝,丹皮,熟石膏(薄荷五分同研),青木香,生甘草,茅蘆根(去心節),竹心

白話文:

劉姓小孩,五歲,左邊身體不適,發燒好幾天了,退不下去,身體很熱卻很少流汗,舌頭乾燥且發黃,脈搏跳得快。這是因為秋燥之後,溫邪入侵,肺和胃的津液被消耗,無法把邪氣逼出去,甚至有入侵營氣的風險。五歲的孩子,陰氣本來就還沒長全,現在又受到這麼重的邪氣,恐怕難以應付。先開個方子,希望他能好轉,如果能長出疹子,就是好的兆頭。

藥方:石斛、花粉、知母、雙鉤、寒水石、連翹、大力子、元參、川貝、丹皮、熟石膏(薄荷五分一起研磨)、青木香、生甘草、茅蘆根(去心節)、竹心。

(案2)夏,右。溫邪越二旬,曾得大汗,熱仍不解,閱顴頰項倒斑疹遍布,是邪從外達之象。晝則明瞭,夜則譫語,正合仲景熱入血室條例。脈來數疾帶弦,舌尖根微碎。擬從營分清熱,冀其仍歸少陽,方可措手。

烏犀尖,赤芍,丹皮,生草,鮮石斛,柴胡,廣鬱金,菖蒲,連翹,玄參,桃仁泥,茯苓,竹心,燈草

(案3)溫,左。刻診脈象左數帶弦,弦為肝陰不足也;右數帶洪,洪為胃熱有餘也。當此深秋涼氣外束,所伏之邪有栩栩欲動之勢,用藥未便峻補。先擬清泄,以輔正氣,俟其伏邪少卻,再議補益。

白話文:

案2:

患者夏日得溫病已二十天,曾出過大汗,但熱度未退,臉頰、頸部出現紅色斑疹遍布,這是邪氣從外侵入的徵兆。白天神志清醒,晚上則說胡話,符合仲景《傷寒論》中“熱入血室”的條例。脈搏跳動頻速且帶弦,舌尖和舌根略微碎裂。擬從營分清熱,希望邪氣仍能歸屬於少陽,才能施以治療。

**藥方:**烏犀尖、赤芍、丹皮、生草、鮮石斛、柴胡、廣鬱金、菖蒲、連翹、玄參、桃仁泥、茯苓、竹心、燈草。

案3:

患者溫病,脈象左側跳動頻速且帶弦,弦脈代表肝陰不足;右側跳動頻速且洪大,洪脈代表胃熱過盛。如今深秋時節,涼氣外束,潛伏的邪氣蠢蠢欲動,用藥不可過於峻補。

先擬定清泄之法,以扶助正氣,待潛伏的邪氣消退後,再考慮補益之法。

青蒿,杏仁,焦梔,枳殼,茯苓,半夏曲,採芸曲,六一散,麥冬,白朮,蔻仁,制香附,南沙參,二稻葉

(案4)華,左。風溫襲入膻中,痰熱交熾,神識不清,音啞,無汗,脈象模糊,舌灰黑。症勢殊為險惡,勉擬一方,以望萬一之幸。

烏犀尖(磨,沖),鮮生地(淡豆豉三錢,元寸一釐,同打),羚羊角,粉丹皮,天竹黃,陳膽星,鬱金,連翹,玄參,真川貝母,石菖蒲,薄荷,人中黃燈心,竹心

白話文:

青蒿、杏仁、焦梔、枳殼、茯苓、半夏曲、採芸曲、六一散、麥冬、白朮、蔻仁、制香附、南沙參、二稻葉。

(案4)這病症是風溫邪氣入侵胸部,痰熱交織,導致神志不清,聲音嘶啞,沒有汗,脈象模糊,舌苔灰黑。病況十分凶險,勉力開一方,希望能有一線生機。

烏犀尖(磨成粉,沖服),鮮生地(與淡豆豉三錢,元寸一釐一同搗碎),羚羊角,粉丹皮,天竹黃,陳膽星,鬱金,連翹,玄參,真川貝母,石菖蒲,薄荷,人中黃燈心,竹心。

另:至寶丹一粒,先服。

(案5)於,左。風溫欲達不宣,熱灼如烙,有汗而熱仍不減,甚則言語如狂,大便略行,而轉矢氣屢作,此病結陽明少陽兩經,將有化燥之變。脈形搏數,舌乾坼,此陰液已被熱劫也。症勢頗為險惡,勉擬一方,以希轉輕為幸。

生錦紋(酒浸後下,三錢),制川樸(一錢),檳榔(一錢半),枳實(一錢半),炒蔞皮(三錢),煨葛根(一錢半),牛蒡子(三錢),連翹(三錢),鬱金(一錢半),黑梔(一錢半),柴胡(六分),茯苓(一錢半),石菖蒲(五分),淡豆豉(鮮生地五錢同打,三錢),竹心(三十支),燈草(五寸),蘆根(一兩)

白話文:

先服用一粒至寶丹。患者左邊身體有風溫症狀,熱邪鬱結不宣,熱力灼痛如烙鐵般,雖然出汗,但熱度仍然沒有減輕,甚至出現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,大便略微通暢,但反覆出現矢氣,這表明疾病已經累及陽明經和少陽經,並有向燥熱方向發展的趨勢。患者脈象搏數,舌苔乾燥開裂,說明陰液已經被熱邪耗損。病情十分危急,勉強開立一個方劑,希望能減輕病症。

處方:生錦紋(酒浸後加入,三錢),制川樸(一錢),檳榔(一錢半),枳實(一錢半),炒蔞皮(三錢),煨葛根(一錢半),牛蒡子(三錢),連翹(三錢),鬱金(一錢半),黑梔(一錢半),柴胡(六分),茯苓(一錢半),石菖蒲(五分),淡豆豉(鮮生地五錢一同研磨,取三錢),竹心(三十支),燈草(五寸),蘆根(一兩)。

(案6)張,左。濕體而吸冬令溫煦之氣,濕與溫合,而為濕溫,濕與熱蒸,經風未撤,症及半月,頭疼惡風雖罷,而咳未全除,熱勢起伏,熱起則心胸煩悶,齒垢苔黴,口膩不渴。溫病舌黑條下明言,邪熱劫奪,真水內虧,物窮則化,以致水來剋火,齒垢之理亦然。果爾,則當大熱神煩,必欲引外水以濟其急,萬無既已劫陰而獨不渴之理。

今以經風未盡,在裡之邪不能借道而出,遂使熱蒸於胃,而痰濕抑遏其炎,結為黴垢,與水涸實有不同,高明者必當鑑及也。刻下大便屢行,而猶頻轉矢氣,臍下按之板滯。《金匱》云,陽明病,頻轉矢氣者,為有燥屎,當下之。無如大便屢行之後,氣每下注,便後有黏膩之物隨之而下,濕熱之邪欲趨其地,雖不得不行,續攻似宜暫緩一步。脈象弦滑而數,右寸帶浮,尤為濕溫之熱蒸濕騰,經有餘風,腑有留滯之證。

白話文:

張某,左側身體濕氣重,吸入冬天的溫煦之氣,濕氣與溫氣結合形成濕溫病。濕氣與熱氣蒸騰,經絡中的風邪尚未完全消散,病症持續半個月。頭疼惡風雖然已經消失,但咳嗽尚未完全痊癒,熱勢起伏不定。發熱時,心胸煩悶,牙齒上有垢,舌苔發黴,嘴巴油膩但不渴。溫病舌黑條下明言,邪熱侵襲,真水不足,物極必反,導致水來克火,牙齒上有垢也是這個道理。如果真是這樣,應該出現大熱神煩,急需引導外水來解渴,絕不可能是陰虛而獨不渴。

現在經絡中的風邪尚未完全消失,內裡的邪氣無法借道而出,導致熱氣蒸騰於胃部,痰濕阻礙熱氣上升,形成黴垢,和水涸不同。高明医者应该能够明察这一点。近期大便多次排泄,但仍然頻頻放屁,按壓臍下部位感觉硬實。金匱要略中提到,陽明病,頻頻放屁,是因为有干燥的屎,應該泻下。但是,大便多次排泄后,气体总是向下流,排便后有黏腻的东西随之排出,濕熱之邪想要向下流動,虽然不得不排泄,但繼續攻邪應該暫緩一步。脉象弦滑而數,右寸脉浮,更加说明是濕溫病的热气蒸腾,经络有餘風,腑臟有留滞的症状。

擬從三焦宣化,兼撤經邪,濕化氣宣,蒸騰之炎自解也。管見所及,尚乞主裁,並希指謬。

光杏仁(去皮尖,勿打,三錢),白蔻仁(後下,五分),製半夏(二錢),廣玉金(一錢半),淡芩(一錢半),赤豬苓(各三錢),苦桔梗(一錢),廣橘紅(一錢),方通草(一錢),香豆豉(三錢),冬瓜子(四錢),生苡米(四錢),經霜桑葉(七分),滑石(三錢)

白話文:

打算從三焦入手,疏通宣泄,同時驅散經絡裡的邪氣,讓濕氣化開,氣機宣暢,蒸騰的熱氣自然消散。以上僅為個人見解,還望您審慎裁決,並指點錯誤。

藥方:光杏仁(去皮尖,不要打碎,三錢),白蔻仁(後下,五分),製半夏(二錢),廣玉金(一錢半),淡芩(一錢半),赤豬苓(各三錢),苦桔梗(一錢),廣橘紅(一錢),方通草(一錢),香豆豉(三錢),冬瓜子(四錢),生苡米(四錢),經霜桑葉(七分),滑石(三錢)。

前方服二劑,熱當漸輕,苔當漸化,即請高明將黃芩一味斟酌去留,再服一二帖。如宿滯已不攻而自下,腹板轉柔,無須攻奪尤妙。若依然腹板,甚至動躍,則用木香檳榔丸一錢半,枳實導滯丸一錢半,以緩下之。下後矢氣已止,而板滯動氣依然未退,則是積去而脾陽已傷,水邪乾土矣,弗再攻之。俟病退之後,以理中等湯調之,然否,臺裁。

(案7)隆,左。晚來熱重,便溏,無汗,七八日矣,惟脈象細弱不數,舌紅少苔,兩足痿弱,想陰分素虛,暑邪陷伏於內,不能外托,病勢頗為深重。擬清暑疏邪,冀得外解乃松。

白話文:

服用兩劑藥後,如果發熱逐漸減輕,舌苔逐漸轉化,可以請醫生斟酌是否去除黃芩,再服用一兩帖藥。如果積滯已不再攻而自然下降,腹部板硬轉為柔軟,不需攻伐藥物最理想。若腹部仍舊板硬,甚至跳動,則可用木香檳榔丸一錢半,枳實導滯丸一錢半,緩慢下瀉。瀉後矢氣已止,但板滯動氣仍未退去,說明積滯已去,但脾陽已受傷,水邪乾土,不可再攻伐。待病情退卻後,用理中湯等溫補之藥調養,其他情況則由醫生決定。

(病例七)隆,左側。傍晚發熱加重,大便溏瀉,無汗,已經七八天了。脈象細弱不數,舌頭紅少苔,兩腿無力,想來是陰分本就虛弱,暑邪侵入體內,無法外泄,病情相當嚴重。打算用清暑疏邪的藥物,希望能夠從外解表,讓病情鬆緩。

豆豉卷,藿梗,青蒿,丹皮,淡芩,滑石,連翹,陳皮,桔梗,六曲,蘇梗,茅根

(案8)陳。冬溫,寒熱止而復作,大腹微膨,脈象左弦數,右數弱,舌光無苔。此正氣先虧,復為病後失調,以致反復不已。據證脈頗為重候,猶幸今午身得暢汗,亦是佳兆也。茲擬一方,以望漸愈為吉。

南沙參,麥冬(青黛拌),五味子,穭豆衣,白芍,白朮,茯苓,穀芽,白蒺藜,半夏曲,新會皮,炙草,燈心,梨皮

白話文:

患者冬天受寒,出現反覆發燒,肚子微微脹,脈象左手弦數,右手數弱,舌頭光滑無苔。這是正氣先被消耗,病後又失調導致反复发作。病情較重,但幸好在今天午后出了一身汗,是個好兆頭。現在開一付藥,希望能漸漸好轉。

又:溫邪將次清泄,諸恙悉減,已屬應手。但平素肝腎兩虧,痰濁不化,乘機竄入絡,以致少腹築築動氣也。診得脈象較前有和融之象,是可喜之徵。所慮調理不宜再致反復為囑。

五味子,旋覆花,白芍(桂枝二分同炒),紅花,歸身,桃仁,海蛤殼,柴胡,川貝母,茯神,棗仁,牡蠣,竹二青,銀杏肉

白話文:

現在病邪已經快要消退,各種病症都減輕了,算是容易治癒的。不過病人平時肝腎虛弱,痰濁無法代謝,趁機跑到經絡中,導致下腹部悶悶作痛。幸好脈象比之前要平和許多,是個好兆頭。要注意的是,調養身體時要避免反覆發作。

藥方如下:五味子、旋覆花、白芍(桂枝二分同炒)、紅花、歸身、桃仁、海蛤殼、柴胡、川貝母、茯神、棗仁、牡蠣、竹二青、銀杏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