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貫唯集》~ 十一、調經 (1)
十一、調經 (1)
1. 十一、調經
(案1)陳,右。偏右季脅隱隱作痛,按之則否。此任脈素虛,肝木乘之,遂致絡道窒塞,失其通調之度。法當和營通絡,以順氣機,所謂通則不痛是也。
中生地,歸身,旋覆花,木香,香附,杜仲,延胡,白芍,瓜蔞,川芎,炙草,茴香,菟絲子
又:刻診脈象兩寸細滑,據述經水三月未至,近見腹膨。就脈症並參,可作喜論,候法眼覈定。
細生地,歸身,白芍,丹皮,半夏,淡芩,橘紅,木香,茯苓,炙草,延胡
(案2)周,右。經事愆期,行時腹痛,延及腰膂,不時泛泛欲嘔,脈象細數。法當溫養,以和八脈。
生地,歸身,桂心,紅花,香附,木香,沉香,延胡,枳殼,石英,茴香,淡芩,砂仁,炙草
(案3)黃,右。沉寒積冷,下延中上,先患腹痛,經事愆期,繼復咳嗽,痰黏,胸痞,納穀不舒。脈象細數。法當先理其標,後圖其本。
香附,瓜蔞仁,蘇子,沉香,貝母,苡仁,枳殼,旋覆花,陳皮,茯苓,炙草,竹葉
(案4)周,右。經事趲前,行時腹痛,近復納食不甘,噁心漾漾欲嘔,脈來細數,舌白少津。擬用養營調經理其本,微苦滲泄治其標。調理兩月,望其循行按度,自然經水準期。
生地,歸身,白芍,丹參,炙甘草,香附,沉香,鬱金,烏藥,延胡,枳殼,紫石英,半夏,條芩,茯苓,玫瑰花
(案5)吳,右。據述經來趲前漸少,不時身熱,頭暈,脈弦數,右細,舌白少津。此五志之陽過動,燔灼傷陰,則陰水日見枯涸也。大凡坤體法地,宜通宜調,若失其常度,安得有生養之機,急宜慎真調理勿懈。
生地,歸身,柴胡,茯苓,麥冬,花粉,知母,黃柏,丹參,蒺藜,炙草,白芍,女貞子,月季花,姜竹茹
又:脈形漸和,是經治得效之徵,但坤體以經事准期為要,設有偏阻則諸病叢生,奚暇冀懷珠乎。今擬調和奇經,清泄肝膽,以養陰壯水總攝之。每於經前服三劑,經後亦服三劑,另以丸藥常服,一切生冷酸寒概乃忌食。
生地(四錢),歸身(酒炒,一錢半),白芍(炒,一錢半),川芎(八分),條芩(酒炒,一錢),黃柏(鹽水炒),丹皮(炒,一錢半),川斷(炒,一錢半),延胡(醋炒,一錢半),杜仲(鹽水炒,二錢),金石斛(三錢),女貞(炒,三錢),知母(去毛,炙,一錢半),炙甘草(五分),月季花(二朵),又:水泛丸方。
大生地(砂仁末四錢炒),東白芍(桂枝一錢煎汁炒),大麥冬(去心),紫石英(煅,先煎),紫丹參,茜草根,粉歸身(酒炒),潞黨參,二泉膠(牡蠣炒),雲茯苓四制香附,炙草,法半夏,真廣皮(鹽水炒),淡條芩(酒炒),延胡索,烏賊骨(另研極細末),枳殼炭,女貞子(炒),菟絲子
白話文:
十一、調經
(案1)一位女性病人,右側肋下隱隱作痛,按壓則不痛。這是因為任脈虛弱,肝氣過盛,導致經絡阻塞不通暢。治療方法應當滋養營血,疏通經絡,使氣血運行通暢,疼痛自然就會消失。
處方:生地黃、熟地黃、旋覆花、木香、香附、杜仲、延胡索、白芍藥、瓜蔞、川芎、炙甘草、茴香、菟絲子。
另:病人脈象細滑,月經停經三月,近期腹部膨脹。根據脈象和症狀,可以考慮懷孕的可能性,需要進一步觀察確定。
處方:生地黃、熟地黃、白芍藥、丹皮、半夏、黃芩、橘紅、木香、茯苓、炙甘草、延胡索。
(案2)一位女性病人,月經周期延遲,經期小腹疼痛,並延伸到腰部,時常想嘔吐,脈象細數。治療方法應當溫養身體,調和八脈。
處方:生地黃、熟地黃、桂枝、紅花、香附、木香、沉香、延胡索、枳殼、石英、茴香、黃芩、砂仁、炙甘草。
(案3)一位女性病人,體內積聚寒邪,從下腹部向上蔓延,最初是腹痛,月經延遲,後來又出現咳嗽、痰黏稠、胸悶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脈象細數。治療方法應當先治療明顯的症狀,再治療根本病因。
處方:香附、瓜蔞仁、蘇子、沉香、貝母、薏苡仁、枳殼、旋覆花、陳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竹葉。
(案4)一位女性病人,月經提前來潮,經期腹痛,最近食慾不振,噁心欲嘔,脈象細數,舌苔白,津液少。治療方案是滋養營血,調理月經,治療根本病因,並用一些微苦的藥物瀉去體內病邪。調理兩個月後,預期月經會恢復正常。
處方:生地黃、熟地黃、白芍藥、丹參、炙甘草、香附、沉香、鬱金、烏藥、延胡索、枳殼、紫石英、半夏、黃芩、茯苓、玫瑰花。
(案5)一位女性病人,月經來潮提前且經量逐漸減少,時常發熱、頭暈,脈象弦數,右側脈象細弱,舌苔白,津液少。這是因為肝火過旺,灼傷陰血,導致陰液不足。女性以滋陰養血為本,月經應當規律,如果月經失常,就會導致各種疾病。因此,應當謹慎治療,不可懈怠。
處方:生地黃、熟地黃、柴胡、茯苓、麥冬、花粉、知母、黃柏、丹參、蒺藜、炙甘草、白芍藥、女貞子、月季花、薑竹茹。
另:脈象漸趨平和,說明治療有效。但是女性以月經規律為根本,如果存在阻滯,就會導致各種疾病。現在擬定調和奇經八脈,清泄肝膽之火,滋陰補腎。每次月經來潮前服用三劑,月經來潮後也服用三劑,另加丸藥常服。忌食生冷酸寒食物。
處方:生地黃(四錢)、熟地黃(酒炒,一錢半)、白芍藥(炒,一錢半)、川芎(八分)、黃芩(酒炒,一錢)、黃柏(鹽水炒)、丹皮(炒,一錢半)、川斷(炒,一錢半)、延胡索(醋炒,一錢半)、杜仲(鹽水炒,二錢)、石斛(三錢)、女貞子(炒,三錢)、知母(去毛,炙,一錢半)、炙甘草(五分)、月季花(二朵)。另有丸藥處方。
丸藥處方:生地黃(砂仁末四錢炒)、白芍藥(桂枝一錢煎汁炒)、麥冬(去心)、紫石英(煅,先煎)、丹參、茜草根、熟地黃(酒炒)、黨參、牡蠣(炒)、茯苓、香附、炙甘草、半夏、陳皮(鹽水炒)、黃芩(酒炒)、延胡索、烏賊骨(另研極細末)、枳殼炭、女貞子(炒)、菟絲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