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貫唯集》~ 七、吐血 (3)

回本書目錄

七、吐血 (3)

1. 七、吐血

(案10)劉,左。診脈浮洪而虛,吐血舊恙逢春不發,便是佳兆,但陰氣未肯來復,則陽氣易於上冒,還有復燃之變。仍擬養陰潛陽,以治其本,略加理表之屬,以治其標。倘得脈象漸平,再商峻補。

南沙參,焦白朮,茯苓,炙草,旋覆花,旱蓮草,芡實,白薇,苡仁,紫菀,生穀芽,白芨末,淮山藥,蓮心

(案11)某。腎陰不足,肝陽有餘,平昔吐血傷陰,痰火凝聚,乘虛竄入絡中,而成流痰之症。用藥徒恃寒涼固非所宜,而過用溫補亦非正治,須從清疏帶補,養陰潛陽,順氣化痰,漸漸調理,俾其不至四竄,便是功效耳。

中生地(四錢),歸鬚(酒炒,一錢),赤白芍(炒,各一錢),茯苓(一錢半),粉丹皮(炒,一錢半),鉤藤(後下,三錢),牡蠣(先煎,六錢),玄參(一錢半),橘絡(鹽水炒。五分),甘草節(五分),夏枯草(薑汁炒,一錢半),銀花(炒,一錢半),大貝母(打,三錢),川芎(八分),姜(一片),棗(二片)

(案12)葛,左。咳嗽損及肺系,胃絡亦傷,近見咯血頗甚,肺胃之陰兩傷,燥氣為病也。脈來細數而澀。當先順氣止嗽以平血絡。一切辛溫香燥都屬禁例。

烏犀尖(磨汁,沖,五分),大黃炭(五分),桃仁泥(三錢),牛膝炭(三錢),旋覆花(絹包,一錢半),茜草(一錢半),杜蘇子(炒,打,三錢),瓜蔞仁(三錢),白前(一錢),炙草(四分),茯苓(一錢半),沉香(五分),歸鬚(八分),丹皮(一錢半),新絳(五分),玄參(一錢半),枇杷葉(去毛,炙,三片),蛤殼(八錢)

又:前進和營涼血之屬,咯血已止,嗽亦得平,已屬應手,所慮脈猶細澀,防其餘燼復燃耳。

大生地,歸身,白芍,旱蓮草,炙草,白朮,女貞子,山藥,茯苓,橘絡,杜蘇子,玄參,甜瓜子仁,旋覆花,川貝母,枇杷葉,寶珠山茶

(案13)陳,左。前年曾患鼻衄,經治得愈,至今復發,陰虛陽亢,上干清道,刻交春令,諸陽升騰於上,陰液隨而上衝,且平昔積有宿傷,是以胸脅板痛,腰膝酸楚無力等症見也。理之殊非容易。

大生地,歸身,白芍,炙甘草,荊芥,二泉膠(蒲黃五分同炒),白薇,黑山梔,柏片,牡蠣,刮白龜板(炙酥,先煎),決明,丹參,淡菜

又:鼻衄止而復發,進養陰熄風之屬,已得小效,脈來洪大,頭暈欲僕。平素肝腎陰虧,氣火無制,更值春陽震動,其勢肆橫不已,立夏在,防有咯血之累。慎調勿懈。

生熟地,石膏,知母,牛膝,首烏,菊炭,決明,苦丁茶,鉤藤,白芍,炙草,茯苓,霜桑葉(去粗筋,烏芝麻同打),

(案14)蘇,左。脈息兩手皆數,舌苔微白,時欲泛泛作嘔,去冬曾見溢血,今逢春令,血雖未吐,而胸膺滿悶殊甚。壯年患此,未可作小恙視也。

白話文:

七、吐血

(案10)一位姓劉的病人,左側身體不適。脈象浮大而虛弱,先前吐血的舊疾,春天卻沒有發作,這是好兆頭,但陰氣尚未恢復,陽氣容易上衝,仍有復發的可能。治療方案應以滋陰潛陽為主,治其根本,再略加疏表之法,治其標證。如果脈象漸漸平穩,再考慮積極補益。

處方藥物:南沙參、焦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旋覆花、旱蓮草、芡實、白薇、薏苡仁、紫菀、生穀芽、白芨末、淮山藥、蓮子心。

(案11)某病人,腎陰不足,肝陽亢盛,以往吐血損傷陰氣,痰火凝聚,乘虛而侵入經絡,形成痰飲停滯的病症。治療不能單純依靠寒涼藥物,過度溫補也不正確,應當清熱疏利兼顧補益,滋陰潛陽,順氣化痰,逐步調理,避免痰火四竄,這就是治療的功效。

處方藥物:生地黃(四錢)、當歸鬚(酒炒,一錢)、赤白芍藥(炒,各一錢)、茯苓(一錢半)、丹皮(炒,一錢半)、鉤藤(後下,三錢)、牡蠣(先煎,六錢)、玄參(一錢半)、橘絡(鹽水炒,五分)、炙甘草節(五分)、夏枯草(薑汁炒,一錢半)、金銀花(炒,一錢半)、大貝母(打碎,三錢)、川芎(八分)、生薑(一片)、大棗(二片)。

(案12)一位姓葛的病人,左側身體不適。咳嗽損傷肺部,胃絡也受損,最近咯血很嚴重,肺胃陰液都受損,燥熱之邪是致病原因。脈象細數而澀滯。應當先順氣止咳,以平復血絡。一切辛溫香燥的藥物都禁忌。

處方藥物:犀角尖(磨成汁沖服,五分)、大黃炭(五分)、桃仁泥(三錢)、牛膝炭(三錢)、旋覆花(用絹布包好,一錢半)、茜草(一錢半)、杜仲子(炒,打碎,三錢)、瓜蔞仁(三錢)、白前(一錢)、炙甘草(四分)、茯苓(一錢半)、沉香(五分)、當歸鬚(八分)、丹皮(一錢半)、生地黃(五分)、玄參(一錢半)、枇杷葉(去毛,炙烤,三片)、蛤殼(八錢)。

續方:先前使用和營涼血的藥物,咯血已止,咳嗽也平復,已見效,但考慮到脈象仍然細澀,擔心餘邪復燃。

處方藥物:生地黃、當歸身、白芍藥、旱蓮草、炙甘草、白朮、女貞子、山藥、茯苓、橘絡、杜仲子、玄參、甜瓜子仁、旋覆花、川貝母、枇杷葉、寶珠山茶。

(案13)一位姓陳的病人,左側身體不適。兩年前患過鼻出血,治癒後至今復發,陰虛陽亢,上擾清竅,正值春天,陽氣上升,陰液隨之上衝,而且以前積累的舊傷,所以出現胸脅疼痛,腰膝酸軟無力等症狀,治療不容易。

處方藥物:生地黃、當歸身、白芍藥、炙甘草、荊芥、二至丸(蒲黃五分同炒)、白薇、山梔子、側柏葉、牡蠣、龜板(刮去白色部分,炙酥,先煎)、決明子、丹參、淡菜。

續方:鼻出血止住又復發,加用滋陰熄風的藥物,已稍見成效,但脈象洪大,頭暈欲倒。平素肝腎陰虛,氣火失控,又逢春陽震動,病情發展迅速,立夏將至,要防止咯血。謹慎調理,不可懈怠。

處方藥物:生地黃、熟地黃、石膏、知母、牛膝、菊花炭、決明子、苦丁茶、鉤藤、白芍藥、炙甘草、茯苓、桑葉(去粗莖,與黑芝麻一起打碎)。

(案14)一位姓蘇的病人,左側身體不適。左右手脈搏都很快,舌苔微白,時常想嘔吐,去年冬天曾有出血現象,現在春天,雖然沒有吐血,但胸部憋悶得很厲害。壯年人患這種病,不能輕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