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集驗方》~ 卷第四 (5)
卷第四 (5)
1. 治諸水腫方
銼蔥葉煮令爛以漬之,日三、四度,良也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)
治膀胱石水,四肢瘦,腹腫方。
大豆(五升),防己(四兩),桑根白皮(切,三升),白朮(四兩),澤漆葉(切,三升),射干(四兩),榖白皮(四兩,一云切三升)
上七味,切,以水一斗半,煮取六升,去滓,內好酒三升,更煎取五升,分五服,日再夜一。余煎明日服之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)
治石水,痛引脅下脹,頭眩痛,身盡熱,灸法。
灸關元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)
又灸石水法。
灸章門、然谷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)
治暴患遍身腫滿方。
大豆
上一味,搗篩為散,粥清服三方寸匕,日再,甚良驗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)
治身體暴腫如吹方。
巴豆(三十枚,合皮㕮咀)
上一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綿內汁中以拭腫上,隨手減矣,日五、六拭,勿近目及陰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)
治男女心上脹滿,胸背痛,食進少,面微似腫,小便如澀方。
杏仁(八分,熬),橘皮(五分),蘇子(三合),防己(五分),葶藶(六分熬),茯苓(八分)
上六味,搗篩,蜜和為丸,如小豆,細切桑根白皮煮為飲,用服此丸,初服十丸,日再,漸加至三十丸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)
治水腹大臍平者法。
灸臍中,腹無文理者不可治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)
治水腹脹皮腫法。
灸三里,風水灸解谿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)
白話文:
治諸水腫方
用蔥葉切碎煮爛,然後用蔥葉水浸泡患處,每日三次或四次,效果很好。
治膀胱石水,四肢瘦,腹腫方
將大豆五升、防己四兩、桑根白皮(切片)三升、白朮四兩、澤漆葉(切片)三升、射干四兩、榖白皮四兩(或切片三升)等七味藥材切碎,加水一斗半煎煮至六升,去渣,加入好酒三升,再煎煮至五升,分五次服用,每日兩次,夜間一次。剩下的藥液留至次日服用。
治石水,痛引脅下脹,頭眩痛,身盡熱,灸法
灸關元穴。
又灸石水法
灸章門穴、然谷穴。
治暴患遍身腫滿方
將大豆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米湯送服,每次服用三方寸匕(約一湯匙),每日兩次,療效顯著。
治身體暴腫如吹方
將三十枚巴豆(連皮一起研磨)加水五升,煮至三升,用棉花沾取藥汁擦拭腫脹處,腫脹會隨之減輕,每日擦拭五到六次,但要注意避免藥汁接觸眼睛和陰部。
治男女心上脹滿,胸背痛,食進少,面微似腫,小便如澀方
將杏仁(八分,炒熟)、橘皮(五分)、蘇子(三合)、防己(五分)、葶藶(六分,炒熟)、茯苓(八分)等六味藥材搗碎過篩,用蜂蜜調和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。另將桑根白皮切碎煮水服用,服用藥丸,開始時每次服用十丸,每日兩次,逐漸增加至每次三十丸。
治水腹大臍平者法
灸臍中穴,但腹部沒有紋理者不可治療。
治水腹脹皮腫法
灸三里穴,以及用針對風水的灸法灸解谿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