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集驗方》~ 卷第五 (1)
卷第五 (1)
1. 治諸瘧疾方
黃帝曰:夫痎瘧皆生於風,夏傷於暑,秋為痎瘧。問曰:瘧先寒而後熱何也?對曰:夫寒者,陰氣也。風者,陽氣也。先傷於寒,而後傷於風,故先寒而後熱也。問曰:先熱而後寒者何?對曰:先傷於風,而後傷於寒,故先熱而後寒也,名曰溫瘧。其但熱而不寒者,陰氣先絕,陽氣獨發,名曰癉瘧。(《醫心方》卷十四)
治諸瘧方。
白話文:
黃帝說:瘧疾都是由風引起的,夏天傷於暑熱,秋天就會得瘧疾。有人問:瘧疾為什麼先寒後熱?答曰:寒就是陰氣,風就是陽氣。先傷於寒冷,然後傷於風,所以先寒後熱。有人問:先熱後寒又是什麼原因呢?答曰:先傷於風寒,然後傷於寒冷,所以先熱後寒,這就叫做溫瘧。只是發熱而不發寒的,是因為陰氣先絕,只有陽氣獨發,這種瘧疾叫做癉瘧。
牛膝莖葉一把,切,以酒三升,漬一宿,分三服,令微有酒氣,不即斷,更作,不過三服止。(《外臺》卷五)
麻黃,治瘧鬚髮汗方。
白話文:
取牛膝莖葉一把,切碎,用三升酒浸泡一晚,分成三份服用,每一份都應帶有微弱的酒味,如果治療效果不佳,可以繼續服用,但不要超過三劑。(《外臺祕要》卷五)
麻黃(四兩去節),大黃(四兩),栝蔞(四兩),甘草(一兩炙)
白話文:
-
麻黃:四兩,去除節點。
-
大黃:四兩。
-
栝蔞:四兩。
-
甘草:一兩,先炙過。
上四味,切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半,分三服,未發前食頃服,臨發更服,服後皆覆取汗,忌海藻、菘菜。(《外臺》卷五)
治瘧或間日發,或夜發者方。
白話文:
把上四味藥切碎,加水七升,煮取二升半,分成三次喝,在沒有發作前吃喝一點,快要發作就再喝,喝完後都要蓋上被子取汗,忌諱吃海藻、菘菜。(《外臺祕要》卷五)
秫米(百粒),石膏(八兩碎),恆山(三兩),竹葉(三兩)
白話文:
秫米(一百粒),石膏(八兩,搗碎),恆山(三兩),竹葉(三兩)
凡四物,切,以水六升,漬藥,覆一宿,明旦煮取二升,分三服,取未發前一食頃第一服,取臨欲發第二服,當一日勿洗手足及漱口,勿進食飲。取過時不發乃洗澡進食也。並用余藥汁塗五心及胸前頭面,藥滓置頭邊。此方從來舊用神驗。(《醫心方》卷十四)
白話文:
這四種藥,切碎,用六升水浸泡藥材,蓋著放一晚上,第二天早上煮取兩升水,分三次服用。第一次服藥在症狀未發作前一餐的時候,第二次服藥在症狀即將發作的時候。當天不要洗手、洗腳和漱口,也不要進食和飲水。如果症狀過了時間都沒有發作,就可以洗澡和進食了。同時用剩下的藥汁塗抹五心(手掌心、腳掌心、前額、前胸和後背正中)、胸前和頭臉,藥渣放在牀頭邊。這個方子流傳已久,非常靈驗。(《醫心方》卷十四)
夫瘧必從四肢始,治方。
先其時一食頃,用細左索繩緊束其手足十指,過發時乃解之。(《外臺》卷五)
又方
白話文:
瘧疾的症狀一定是從四肢開始出現,治療的方法是:
在發作前大約吃一頓飯的時間,使用細小的左旋繩子緊緊地綁住患者的十個手指和腳趾,等到發作過後再解開。(《外臺》卷五)
另外還有一個方法。
取大蜘蛛一枚,內蘆管中,密塞管口,繩系以綰頸,過發時乃解去。(《醫心方》卷十四)
白話文:
取一隻大蜘蛛,放入蘆管中,緊密封住管口,用繩子綁在脖子上,等到頭髮長出來後再解開。
又方
桃葉二七枚,安心上,艾灸葉上十四壯。(《醫心方》卷十四)
又方
白話文:
又有一個方法是:
取十四片桃葉,放在心口的位置,然後在桃葉上進行艾灸,灸十四壯。(出自《醫心方》卷十四)
又有一個方法是:
先作羊肉臛餅,飽食之,其進少酒隨所能,令其欣欣有酒氣,入一密室,里燃炭火,厚覆,取大汗則瘥。燕國公說,此方常用有驗。(《外臺》卷五)
治一切瘧,勞瘧,無問年月深遠,阿魏散及丸方。
白話文:
首先做羊肉餡餅,吃飽後,適量喝點酒,讓他高興地帶著醉意,進入一間密室,室內燃起木炭火,蓋嚴實,讓病人大汗淋漓,就會痊癒。燕國公說,這個方子經常使用,很有效。(《外臺》卷五)
阿魏,安息香,蘿蔔子(各二兩),蕪荑(一合)
白話文:
阿魏、安息香、蘿蔔子(各 80 克),蕪荑(植物名,200 毫升)
上四味,搗篩為散,以暖水服半錢,如不能散服,蜜丸熟水下三十丸,須臾吐,忌冷水。如吐不止,吃蒜齏餺飥,仍以貼子盛散一錢,男左女右係臂上,立瘥。(《外臺》卷五)
治溫瘧、勞瘧、烏梅飲子方。
白話文:
以上四種藥物,搗碎成粉末,用溫水服用半錢的劑量。如果不能服用粉末,可以用蜂蜜丸劑,用溫水服用三十粒。服用後不久,就會嘔吐,忌諱喝冷水。如果嘔吐不止,可以吃蒜醬汁來止吐。此外,將一錢的散劑裝在布袋裡,男性掛在左臂上,女性掛在右臂上,即可痊癒。(出自《外臺》卷五)
烏梅(七顆),桃、柳心(各七莖),蔥白(七莖),豆豉(一合),甘草(四分),柴胡(四分),知母(四分),大黃(三分)
白話文:
-
烏梅(七顆):具有收斂止瀉、澀腸止痢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
-
桃、柳心(各七莖):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
-
蔥白(七莖):具有發汗解表、散寒通陽的功效。
-
豆豉(一合):具有消食化積、寬中下氣的功效。
-
甘草(四分):具有補中益氣、潤肺止咳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-
柴胡(四分):具有疏肝解鬱、清熱退燒的功效。
-
知母(四分):具有清熱瀉火、滋陰潤燥的功效。
-
大黃(三分):具有瀉熱通便、清熱解毒的功效。
上八味,各細銼,以童子小便兩茶碗宿浸,明旦早煎三兩沸,去滓,頓服瘥,未瘥更作,服三服,永瘥。忌海藻、菘菜。(《外臺》卷五)
白話文:
上述的八味藥材,都要細心地切碎,然後用兩碗童子的尿液浸泡一夜,第二天早上煎煮三、兩次,去掉渣滓,然後立即服用,就能痊癒,如果沒有痊癒,就再做一次服用三劑,就能永遠痊癒。服用期間忌吃海藻和菘菜。(《外臺祕要》卷五)
治溫瘧、痰瘧,久不瘥,黃連散方。
宣州黃連(二兩)
白話文:
治療溫瘧和痰瘧,如果長期未愈,可以使用黃連散的配方。
宣州出產的黃連(二兩)
上一味,搗篩未,以濃酒一盞,調三錢,空心頓服,相次更服三錢,更飲三、兩盞酒,任意醉,卻睡,候過時方得食,如渴枳實煎湯,並三日服瘥。忌豬肉、冷水。(《外臺》卷五)治勞瘧,積時不斷,眾治無效,此方治之。
白話文:
第一味藥,搗碎篩過後,用一盞濃酒,調入三錢藥粉,空腹一次性服用,接著再服用三錢藥粉,再飲三到四盞酒,可以盡量喝醉,然後睡覺,等到天亮後才能吃東西。如果感到口渴,可以用枳實煎湯,連續服用三天即可痊癒。忌吃豬肉和喝冷水。(《外臺》卷五)用於治療勞累引起的瘧疾,長期不斷,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,可以使用此方治療。
生長大牛膝一大虎口,切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再服,第一服取未發前一食頃,第二服取臨發。(《醫心方》卷十四)
蜀漆丸,主嶺南瘴氣發,乍熱乍寒,積勞似瘧,皆主之。
白話文:
將一株大牛膝切碎,加入六升的水,煮成兩升的藥汁,分兩次服用。第一次服藥在症狀發作前一頓飯的時間服用,第二次服藥在症狀發作時服用。(《醫心方》第十四卷)
蜀漆,知母,升麻,白薇,地骨皮,麥門冬(各五分),烏梅肉,鱉甲(炙),葳蕤(各四分),石膏(八分),甘草(三分炙),常山(六分),豆豉(一合熬)
白話文:
蜀漆、知母、升麻、白薇、地骨皮、麥門冬(各五錢),烏梅肉、鱉甲(烤過的)、葳蕤(各四錢),石膏(八錢),甘草(三錢烤過的)、常山(六錢),豆豉(一合熬煮過的)
上十三味,搗篩為末,蜜和丸如梧子大,飲下十丸,日再服,加至二十丸。此方用無不瘥。加光明砂一兩,神良。忌海藻、菘菜、人莧、生蔥、生菜。(《外臺》卷五)
白話文:
上面十三味藥材,搗碎篩成細末,用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,一次服用十丸,每天服用兩次,逐漸增加到二十丸。此方藥用無不痊癒。若加入光明砂一兩,則療效更佳。忌食海藻、菘菜、人莧菜、生蔥、生菜。(《外臺》卷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