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症經應錄》~ 卷四 婦女疾病門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婦女疾病門 (6)

1. 十八、妊娠下痢

(案1)某,妊娠六月,滯下多日,脈象沉實,舌苔淡黃。寒濕食鬱於陽明,釀久成熱,熱邪下迫,所下皆紅醬形色,窘痛努責,症頗重要。清通等劑倍嘗,奈未獲效。憶河間先生有云:「調氣則後重自除。」今擬其法以廓清腑邪,統望應手,方能云吉,否恐隕胎生變。

(方缺)

白話文:

【十八、懷孕期間腹瀉】

(案例1)有位女性,在懷孕六個月時,發生持續多日的腹瀉,她的脈象顯示沉而有力,舌苔呈現淡黃色。這是因為寒濕與食物在腸胃中積鬱過久,轉化為熱,這熱邪向下壓迫,導致排出的糞便呈現紅醬般的顏色,且伴有劇烈的疼痛和排便困難,病情相當嚴重。她已服用過許多清熱通便的藥物,但都無效。我想起河間先生曾經說過:「調整氣機,則排便困難自然消除。」現在我打算採用他的方法來清除腸胃中的邪氣,希望這種方法能立即見效,否則恐怕會導致流產或其它變化。

(遺失了使用的處方)

2. 十九、產後類中

(案1)許,產後十六朝,瘀血行而未盡,復加類中右側,因體寒先虛,而後風邪襲,腑氣閉,人事昏糊,時有抽掣。今已四天,鼾呼,遺尿,口張,五絕已現。其三診,脈右部如絲之細,左部豁大無倫,近於雀啄,一派情形,生機最少,可畏不及復中。防明日汗脫生變,姑用天麻二陳法,稍冀萬一。古人所謂與其坐以待斃,莫如含藥而亡。

明天麻,橘絡,半夏,桑葉,炒甘菊,鉤藤鉤,天竺黃,茯神,丹皮,上西珀,荷筋

另用:宜常灌熱童便。

白話文:

【案例十九、產後類中】

(案例1)有位姓許的婦女,在生產後的第十六天,體內的瘀血雖在排出但尚未排乾淨,接著出現了類似中風的右側肢體症狀。因為她體質本來就偏寒且虛弱,之後又遭受風邪侵襲,導致腑氣閉塞,意識模糊不清,偶爾還會出現抽搐的狀況。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四天,她開始打鼾,失禁,嘴巴張開,五絕症狀已顯現。

經過三次診斷,她的右手脈象細如絲線,左手脈象卻異常地大,接近雀啄脈,顯示整體生命跡象非常微弱,病情令人擔憂,且情況急轉直下。預防明日可能因汗出過多導致病情惡化,姑且採用天麻二陳法,希望有奇蹟出現。這正是古人所說的,「寧可服藥而死,也不要坐以待斃」。

治療藥方包括:天麻,橘絡,半夏,桑葉,炒甘菊,鉤藤鉤,天竺黃,茯神,丹皮,上西珀,荷筋。

另外,建議持續給予熱的童子尿進行灌注。

3. 二十、產後寒熱

(案1)東鄉附馬營許,胎前稟賦本弱,寒熱往來,糾纏未退,繼而產後人脈皆空。當遵丹溪云,與大補氣血為主,縱有他症以末治之。今惡露雖行無如不暢,又加長夏暑濕外感,氣滯內蘊,盤踞陽明,熏蒸太陰。二經受病以致舌苔根膩,中黃邊絳,口渴,乾嘔,寒熱較甚,入暮甫退,飲食懶思,咳嗽便瀉。情形頗重,攻補難施,攻則反傷營衛,補則助邪樹幟。

刻下先擬清通和化之法,取其胃以通為補,肺以和為貴,統冀標症速解,後調理奇經。

(方缺)

白話文:

【案例20:產後發燒畏寒】

在東鄉附馬營的許女士,她懷孕期間體質本就偏弱,時常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,病情一直沒有好轉。產後,她的身體更是虛弱,體力與脈搏都顯得非常衰弱。根據丹溪的理論,我們應該以大補氣血為首要目標,即使有其他症狀,也應視為次要問題來處理。

目前,雖然她已經開始排出產後的廢血,但排出過程並不順暢。再加上夏季的炎熱和濕氣影響,導致她外感暑濕,體內氣機阻滯,這使得病邪在陽明經絡中徘徊不去,同時影響了太陰經絡,造成兩經絡的病變。這些病症讓她的舌苔底部厚重且膩,中間黃色,邊緣暗紅,並伴隨口渴、乾嘔、嚴重的發燒畏寒,這些症狀到傍晚才稍有緩解,她對食物也失去了胃口,偶爾還會咳嗽和腹瀉。情況十分嚴重,治療上進退維谷,若強行清除病邪,可能傷害她的體力;若單純補養,又怕助長病邪。

目前,我打算採用清熱、通腑、調和的方法,讓她的胃腸道得到疏通,因為胃以通暢為補益,肺部以和諧為貴。希望這些方法能快速緩解她的主要症狀,待病情穩定後再進一步調理她的奇經八脈。

【處方未列】

4. 二十一、新產後

(案1)某,新產七朝,肝脾兩虧。肝虛腹脹,惡露不行,脾虛食少,白帶頻頻。產後八脈均空,慮成癆怯,法宜益母八珍湯通補奇經。

益母八珍湯加酒炒丹參、陳艾葉、藕汁、清童便

白話文:

(案例1)有位女性,在生產後的第七天,她的肝臟和脾臟功能都顯得不足。因為肝氣虛弱導致腹部脹大,產後的惡露無法順利排出;脾氣虛弱使她食慾不佳,且頻繁出現白色分泌物。在產後,她的八脈都呈現虛弱無力的狀態,擔心會形成肺結核或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,因此應使用益母八珍湯來全面補充和調理她的身體。

在益母八珍湯中加入用酒炒過的丹參、陳年艾葉、藕汁以及清澈的孩童尿液來增加其療效。

5. 二十二、半產後

(案1)某,素有血熱生風,又加半產之後惡露不盡,纏綿已久。故胸腹脹痛,飲食不進,大便二十餘日未行,乃腸胃屈曲處液涸燥結。下既不通,虛火必返於上,沖肺則咳嗽氣粗,症來頗險。姑訂一方以看醫力。

元參,大麥冬,甜杏仁,大貝,茯苓,柏子仁,麻仁,鮮石斛,白蜜,梨肉

(案2)某,半產十數日,惡露湧行,乃瘀血未盡,新血未生,是以心悸頭眩,飲食減少,陰虛不寐,陽虛汗多,脈象弦細。法宜黑神散進退,雖補陰理陽,最怕虛脫之變。

(金)按:丹溪先生云:產後禁芍,恐酸寒伐生生之氣。此語幾誤蒼生,總而言之非定法也,臨症見機而作可也。

炒當歸,炒赤芍,炒棗仁,黃耆皮,阿膠,浮麥,炙草,柏子仁,朱茯神,熟地炭,桂圓殼,秋荷葉蒂(飯上蒸)

白話文:

[二十二、流產後]

(案例1)有位女士,原本就有因血熱而引起的風證,加上流產後惡露持續不盡,病情已拖延很久。因此她感到胸腹部脹痛,食慾不佳,甚至二十多天沒有排便,這都是因爲腸胃彎曲處的液體乾涸,造成乾燥結塊。下部既不能通暢,虛火必然向上反撲,衝擊到肺部就會導致咳嗽且呼吸急促,症狀相當危險。暫且開立一個處方看看醫生的能力如何。

處方包括:玄參,大麥冬,甜杏仁,大貝,茯苓,柏子仁,麻仁,鮮石斛,白蜜,梨肉。

(案例2)另一位女士,在流產十多天後,惡露仍然持續,這是由於舊血未完全排除,新血尚未生成,所以她感到心悸頭暈,食慾減退,陰虛導致失眠,陽虛則汗多,脈象呈現弦細。治療方法應採用黑神散進退,雖然要補陰理陽,但最擔心的是出現虛脫的情況。

(註解)丹溪先生曾說:產後禁止使用芍藥,擔心其酸寒性質會傷害生命的生氣。這句話幾乎誤導了很多人,但總的來說這不是固定不變的規則,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。

處方包括:炒當歸,炒赤芍,炒棗仁,黃耆皮,阿膠,浮麥,炙草,柏子仁,朱茯神,熟地炭,桂圓殼,秋荷葉蒂(飯上蒸)。

6. 二十三、胎墮

(案1)王,懷妊七月,本屬肺經司胎之際,胎陰難成,易於隕墮。今血行過多,紫塊血胞之類,血海業已受虧。繼而產後百脈更傷,氣無血附,神無所依,陰虛鬱冒,熱沸上騰,迷濛清竅,遂致人事不醒,時吐痰涎,切脈右寸細小,左關數澀,最慮生風變痙。

茲妄擬小定風珠,取其大隊濃濁填陰塞隙、介屬潛陽,預保元坤之欲脫,亦防巽裂於將來,鎮定以雞子黃一味,從足太陰,下安足三陰,上濟手三陰,使上下交合,陰得安其位,斯陽可立根基。俾陰陽有眷屬一家之義,則庶乎,其不差矣。

雞子黃(生用𢿱散),阿膠(燉化),生龜底版,大蛋菜,清童便

白話文:

【案例23:流產問題】

有個名叫王的女子,懷孕七個月了。在這期間,應該是肺經負責維護胎兒的健康,但胎兒的陰氣較難形成,容易導致流產。現在她出血過多,出現了紫色的血塊和血胞,這顯示她的血液系統已經受到了損傷。產後,她的全身脈絡進一步受損,氣失去了血液的滋養,精神也失去了依靠,陰虛導致了熱氣上升,混亂了頭腦的清明,結果她失去了意識,偶爾會吐出痰液,診脈發現右手脈細微,左手脈數澀,這情況讓人擔心可能會引發風邪或痙攣。

現在我打算使用一種名為「小定風珠」的藥方,這種藥物能補充濃厚的陰氣,堵塞陰氣的流失,同時具有潛藏陽氣的效果,用來預防元氣的流失,也防止未來可能的破裂。以雞蛋黃作為主要成分,它能滋養足太陰經,安定足三陰經,補充手三陰經,讓上下經脈相互交匯,陰氣得以安定,這樣陽氣就有了堅實的基礎。讓陰陽兩者像家人一樣和諧相處,這樣病情纔有望得到改善。

藥方成分包括:生雞蛋黃,阿膠(需燉煮溶解),龜板底面,大蛋菜,以及清澈的孩童尿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