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江澤之醫案》~ 三十八、痰飲(附痰熱、濕熱) (1)
三十八、痰飲(附痰熱、濕熱) (1)
1. 三十八、痰飲(附痰熱、濕熱)
(案1)水飲凌心則心悸,蔓延陽明則虛里穴動。膽熱則怯甚,入經絡則筋惕肉瞤。善怯多疑,善慮多思,皆膽虛痰多之幻境也。前經調治,漸次向愈,水到渠成,勿過慮也。
茯苓神,於術散,石決明,夜合花,瓜蔞霜,防己,絡石藤,粉丹皮,半夏曲,秫秫米,橘皮、絡,首烏藤,鮮竹茹
白話文:
水喝太多,會導致心悸,甚至蔓延到陽明經脈,讓人感覺虛弱无力。胆火旺盛則容易胆怯,甚至影響經絡,導致肌肉抽搐。容易胆怯、多疑、多慮都是膽虛痰多的表現。之前的治療方法已经奏效,慢慢就會好轉,不用過度担心。
茯苓、石決明、夜合花、瓜蔞霜、防己、絡石藤、丹皮、半夏曲、秫米、橘皮、首烏藤、鮮竹茹,這些藥材都能幫助治療。
(案2)症由驚恐傷膽,抑鬱動肝,思慮傷脾。脾陽不運,因而穀食不歸正化,遂令變蒸為痰。痰飲襲於奇經,溢於四末。六年前,肩井如折,背如負物,肢體麻木,右肩左體尤甚。初患此症,次年即患痰飲射肺,於是咳逆氣促,延有兩年之久方解。細審此症,非類中,亦非痹症,是屬溢飲。
至善怯多疑乃膽經症,易煩多恐乃肝經症也。脈象弦滑沉細,顯系始於肝膽,中於痰飲,終於陽虛也,無疑矣,延久根蒂過深,體虛症實,攻補兩難。能於戒怒遠煩,打破疑團,尚可改重就輕耳。
天仙藤,茯苓、神,橘皮絡,火麻仁,瓜蔞仁,海桐皮,半夏,防己,郁李仁,絲瓜藤絡,秫秫米
白話文:
(案例二)
患者的病症源於驚恐傷及膽經,鬱悶憂愁傷及肝經,思慮過度傷及脾經。脾陽氣運不暢,導致飲食無法正常消化吸收,轉化成痰飲。痰飲侵襲奇經八脈,蔓延至四肢末端。六年前,患者肩井穴如同斷裂一般疼痛,背部如同負重,四肢麻木,右側肩膀和左側肢體症狀尤為嚴重。初患此症,次年即患痰飲射入肺部,出現咳嗽逆氣、呼吸急促,持續兩年才緩解。細細審視此症,既非中風,也非痺症,而是屬於溢飲。
患者膽小多疑,屬於膽經病症,易於煩躁多恐,屬於肝經病症。脈象弦滑沉細,顯然是起於肝膽,中間發展為痰飲,最終導致陽虛。毫無疑問,病情延續時間長久,病根過深,身體虛弱卻又有實症,治療起來攻補兩難。若能戒怒遠離憂愁,消除疑慮,或許可以減輕病情。
處方:天仙藤、茯苓、神曲、橘皮、橘絡、火麻仁、瓜蔞仁、海桐皮、半夏、防己、郁李仁、絲瓜藤絡、秫秫米。
(案3)火不生土,木來乘之。水飲停中,痞結攻衝,吐痢並見,脈象沉弦。指日夏至一陽初生,症屬陽虛氣不虛,轉機全系乎此。擬柔肝和胃,再冀時令陽生,自可有濟。
北沙參,茯苓、神,防己,烏梅,製半夏,川椒,橘皮,薑汁
(案4)脾陽虛而生濕,濕聚則為飲,飲聚則為痰。犯於肺則咳,犯於胃則煩,布於四肢則無力,上騰清竅頭目眩暈,甚則心悸不安。書云:痰飲凌心則心悸,不獨虛之為病,痰亦能為患也。能於安閒靜養,庶克有功。
龍齒,防己,酸棗仁,於術散,貝母,山梔,鬱金,石決明,菊花炭,燈心
白話文:
(案3)火無法生土,但木氣旺盛可以克制土氣。水飲停留在體內,導致痞塊形成,並攻擊衝擊,出現嘔吐和腹瀉,脈象沉而弦。眼看夏至將至,一陽初生,病症屬於陽氣虛弱,而非氣血虛弱,轉機完全依賴於此。擬用藥物柔肝和胃,再期望時令陽氣生長,便可有救。
北沙參、茯苓、神曲、防己、烏梅、製半夏、川椒、橘皮、薑汁
(案4)脾陽虛弱就會產生濕氣,濕氣聚集就會變成水飲,水飲聚集就會變成痰。痰犯肺則咳嗽,犯胃則心煩,布散到四肢則無力,上衝清竅則頭目眩暈,嚴重時則心悸不安。古書記載:痰飲侵犯心臟就會心悸,不只是虛弱才會生病,痰也能夠成為病患的根源。能夠安靜休息調養,才有可能恢復健康。
龍齒、防己、酸棗仁、於術散、貝母、山梔、鬱金、石決明、菊花炭、燈心
(案5)煩勞傷氣,急躁傷肝。肝失調達,胃失沖和。五年前曾患胃痛,時發時愈,今春舉發較重。命門火衰,火不生土,濕痰入絡,水飲停中。遂致腸鳴漉漉,攻衝作痛。噦吐清涎水頗多。假火浮於上,故時而嘈雜。真陰虧於下,故小溲不多。胃虛則食少,脾虛則神疲,舌白脈浮。擬方速退乃吉。
於術散,茯苓,橘皮絡,貝母,益智仁,伏龍肝,蒺藜,砂、蔻衣,防己,肉桂子,絲瓜絡,夏曲
(案6)木火體質,善怒多郁。肝氣易升,膽腑亦失其清淨,致頭目眩痛。心悸作煩,手足蠕動。兩脈弦數,心脈較大。務宜安閒靜養,方免釀痰歧變。
白話文:
病人長期勞累傷氣,性情急躁傷肝,導致肝氣失調,胃氣不和。五年前就曾患有胃痛,時好時壞,今年春天發病較重。命門火衰弱,火氣不足以溫養脾土,導致濕痰瘀阻經絡,水飲停滯於胃中。因此出現腸鳴漉漉,胃痛劇烈,嘔吐清涎水較多。由於假火上浮,所以時而感到胃部嘈雜。由於真陰不足,所以小便量少。胃虛弱則食慾不振,脾虛弱則精神疲乏,舌苔白,脈象浮。建議快速用藥治療,以免病情加重。
處方:於術散、茯苓、橘皮絡、貝母、益智仁、伏龍肝、蒺藜、砂仁、蔻衣、防己、肉桂子、絲瓜絡、夏曲。
病人屬於木火體質,容易發怒,鬱悶不舒。肝氣容易上升,膽腑也失去清淨,導致頭昏目眩,心悸煩躁,手足蠕動。兩脈弦數,心脈較大。務必安靜休養,以免痰濕化生,病情加重。
桑葉,石決明,生地,菊花,釵石斛,丹皮,穭豆衣,龍齒,竹茹,蓮子心,山梔,羚羊角,茯苓,茯神
(案7)積濕成飲,積飲成痰。痰飲伏於肺胃之間。每早必痰涎出方適。肌膚癮疹屢發,頭眩身倦,脈象弦滑。擬用外臺茯苓飲增味治之。
茯苓,黨參,冬瓜子,苡仁,甘草曲,冬朮,枳殼,地慄粉,蒺藜,陳皮(留白)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了一種病症,患者體內濕氣積聚成水飲,進而形成痰飲,停留在肺胃之間,每天早晨會咳出痰涎。此外,患者還伴有皮膚經常出現癮疹、頭暈乏力、脈象弦滑等症狀。
醫生打算使用《外台秘要》中的茯苓飲方劑,加入其他藥材來治療。這個方劑包含了茯苓、黨參、冬瓜子、苡仁、甘草、曲、冬朮、枳殼、地慄粉、蒺藜、陳皮等藥材。
注
- 方括號中的文字是藥材的現代名稱。
- 穭豆衣是指黃豆衣。
- 曲是指酒曲。
- 留白是指方劑中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藥材,但沒有寫出來。
(案8)病久脾虛伏熱,廉泉穴開,涎沫自滲。擬甘露飲治之。
甘露飲,外服六君子丸
(案9)肺經積飲,從悲鬱受寒所致。已七八年之根株難斷,改重就輕而已。
小青龍湯加茯苓,去細辛,加胡桃、杏仁、太子參
(案10)心腎不交,精關不固。肝膽痰熱內伏,魂夢紛紜。擬十味溫膽法治之,息心靜養為要。
鮮生地,酸棗仁,麥冬,半夏,橘紅,西洋參,遠志肉,龍齒,茯苓,枳實,蓮子心,夜交藤,竹茹
白話文:
(案8)
病人長期患病,導致脾臟虛弱,體內潛伏著熱氣,廉泉穴(位於下巴下方)張開,口水不斷滲出。建議用甘露飲治療。
甘露飲
外服六君子丸。
(案9)
肺經積聚了水飲,是因悲傷鬱悶、受寒所致。病根已經存在七八年,難以完全根除,只能逐步減輕病情。
治療方法
小青龍湯加茯苓,去除細辛,再加入胡桃、杏仁、太子參。
(案10)
心臟和腎臟功能失調,導致精氣不能固守。肝膽有痰熱內伏,魂魄不安,經常做噩夢。建議用十味溫膽湯治療,並注意休息,保持心神安寧。
十味溫膽湯藥方
鮮生地、酸棗仁、麥冬、半夏、橘紅、西洋參、遠志肉、龍齒、茯苓、枳實、蓮子心、夜交藤、竹茹。
(案11)兩脈滑數異常,按之舞指。昨服十棗丸,未見其效。可見痰熱窠囊已固。是以虛里穴動,動則有形。書云:滑主多痰,數則為熱。又云:面色鮮明為飲。其理也然。據此諒無誤矣。
於術,橘皮、絡,澤瀉,冬瓜子,半夏曲,竹茹,茯苓、神,枳殼,防己,風化硝,秫秫米
(案12)肝旺膽虛,痰熱內憂,喉間不利,胸中懊憹,多疑善慮,夢寐不安,神思恍惚,脈象弦滑。速當自開懷報,與藥餌兼功。
桑葉,海浮石,石斛,山梔,合歡皮,丹皮,夜交藤,橘皮絡,茯苓,金橘葉,貝母,射干片,蔞霜,竹茹
白話文:
(案例十一)患者脈象滑數異常,按壓脈搏時手指像跳舞一樣。昨天服用十棗丸,卻不見效。由此可見痰熱在體內已成頑固之症,所以虛弱的脈搏跳動異常,跳動則表現出明顯的症狀。古書上記載:「脈象滑則多痰,脈象數則為熱。」又說:「面色紅潤光澤則為飲邪。」這些道理都是正確的。根據這些判斷,診斷應該不會有誤。
(案例十二)患者肝氣旺盛,膽氣虛弱,痰熱鬱結在內,導致喉嚨不適,胸中煩悶,容易疑慮多思,睡眠不安,神志恍惚,脈象弦滑。應該立即開導患者心情,並配合藥物治療。
膏方加南北沙參、蘇子、葉、地慄、半夏曲、水母,蜜收膏。
(案13)胸中懊憹嘈雜,頭目眩暈,舌蹇便數,少腹膨脹。痰甚上阻於喉,睡臥不安,上實下虛,脈象沉滑。總由體虛痰熱內擾,心腎不交,肝膽不和所致。速當戒怒遠煩,庶免類中之虞。
丹皮,川貝,合歡皮,茯神,八楞麻,荷葉、絡,橘皮絡,桑葉,夜交藤,梨肉,石決明
(案14)結縭十載余,從未得孕。衝任二脈之故。近來氣化為火,液化為痰。痰熱內擾,蔓延經絡,遍身脈絡酸楚。痛久營衛亦虛。熱自內生,化風上騰,頭目時眩,胸中嘈雜,寤不成寐,寐則多夢。癸水愆期色紫。脈象弦滑而數。速宜靜養勿勞,冀其與藥餌兼功。
白話文:
膏方裡添加南北沙參、蘇子、葉子、地栗、半夏曲、水母,用蜜收成膏狀。
胸中煩躁不安,頭昏眼花,舌頭不利索,大便次數多,小腹脹滿。痰多阻塞喉嚨,睡覺不安穩,上半身實熱,下半身虛寒,脈象沉而滑。這些症狀主要是因為體虛,痰熱內擾,心腎不交,肝膽不和引起的。要趕快戒怒遠離煩惱,避免病情惡化。
丹皮、川貝、合歡皮、茯神、八楞麻、荷葉、荷葉梗、橘皮絡、桑葉、夜交藤、梨肉、石決明。
結婚十年多,一直沒有懷孕,是衝任二脈出了問題。最近氣化為火,津液化為痰。痰熱內擾,蔓延經絡,全身經絡酸痛。疼痛時間久了,營衛也虛弱了。熱氣從內而生,化為風上行,頭昏眼花,胸中煩躁不安,睡不著覺,睡覺做很多夢。月經推遲,顏色發紫。脈象弦滑而數。要趕快靜養,不要勞累,期待藥物和休息共同起效。
桑葉,山梔,知母,酸棗仁,半夏,防己,丹皮,茯神,貝母,石決明,木瓜,蒺藜,秫米,橘絡,交藤
(案15)操勞過度,內郁生痰,痰凝清道,或右肢麻痹,或肩臂不適。甚則寤不成寐,思慮紛來。天癸未期而至,脈象弦細而滑。能於息心靜養,佐以藥餌可先免類中之虞。
制豨薟,血竭,桑寄生,半夏,秫米,鹿銜草,木瓜,何首烏,茯神,橘絡,絡石藤,防己,絲瓜藤
白話文:
這個案例描述了一個因過度勞累而導致心神鬱結,進而產生痰濕阻滯經絡,造成身體不適的患者。患者出現了右肢麻木、肩臂不適、失眠多夢、思緒紛雜等症狀,同時也伴隨著月經提前的現象。醫生建議患者注意休息,調養心神,並開具了含有制豨薟、血竭、桑寄生等藥材的藥方,以幫助患者緩解症状,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。
(案16)素有支飲咳喘,冬夏時作。客冬產後,百脈空虛,乘虛而作,延及五旬有餘,今春方解。三月間飲邪留連經絡,遂令指臂腰腿痛,痛雖皆痊而下部仍然不動不痛。治非溫通經絡不可。然痰中時帶血絲,絡中有熱可知。脈象沉弦而滑。用藥頗難,著手擬方,緩圖可也。
鹿銜草,於術,橘皮、絡,防己,新絳,旋覆花,杏仁,茯苓,木瓜,桑枝,絲瓜絡,夏曲
(案17)宿飲射肺,咳經日久。飲邪入絡,於是遍身麻痹,兩臂作痛,脈象弦軟無神,防成類中。
冬花,杏仁,川貝,絡石藤,海桐皮,橘皮、絡,茯神,半夏,枇杷葉,嫩桑枝
白話文:
病人原本就有支氣管炎,常年咳嗽喘息,冬夏都發作。去年冬天生產後,身體虛弱,百脈空虛,舊疾乘虛而起,持續了五十多天,直到今年春天才好轉。三月間,外邪入侵經絡,導致手指、手臂、腰腿疼痛,雖然疼痛都已經痊癒,但下半身仍然沒有知覺,也沒有疼痛感。要治好這個病,就必須溫通經絡。但痰中偶爾帶血絲,說明經絡有熱。脈象沉弦而滑。用藥很困難,需要謹慎用藥,慢慢調理。
方劑:鹿銜草、於術、橘皮、絡石藤、防己、新絳、旋覆花、杏仁、茯苓、木瓜、桑枝、絲瓜絡、夏曲。
病人長期咳嗽,咳痰不止,痰邪入經絡,導致全身麻木,兩臂疼痛,脈象弦軟無神,屬於中風的症狀。
方劑:冬花、杏仁、川貝、絡石藤、海桐皮、橘皮、絡石藤、茯神、半夏、枇杷葉、嫩桑枝。
(案18)痰飲多年,肺、脾、腎三臟虛久。加以情懷挹郁,肝失調達,肝藏血,血主筋,血不榮於絡脈,濕痰乘虛襲入。四肢作麻,膚腫筋痛,右脅氣逆,難以轉側。口角時或流涎,慮有僕中之虞。今春雖經失紅,溫燥之品固忌。茲診兩關弦細,仍宜溫通絡脈佐化濕痰。
防己,苡仁,半夏曲,橘紅,絲瓜絡,木瓜,茯苓,豨薟草,蒺藜,桑寄生,桂枝,秦艽,川牛膝,桐皮
(案19)體豐氣虛,多濕多痰。陽明脈虛,虛里穴動,四肢痠軟。氣虛不能傳送,大便難解,穀食不甘,脈象細滑。如此情形,所慮皆類中耳。能於善調,有備無患。
白話文:
(案18)
患者多年來飽受痰飲困擾,肺、脾、腎三臟虛弱已久。再加上心情鬱悶,肝氣失調,肝臟主藏血,血主筋脈,血液無法滋養筋絡,濕痰乘虛而入。因此四肢麻木,皮膚腫脹,筋骨疼痛,右側肋骨處氣逆,難以翻身。口角偶爾流口水,擔心會出現中風的風險。雖然現在是春季,但患者已經出現過失血的狀況,因此溫燥的藥品要忌口。診脈發現兩關脈弦細,仍然需要溫通筋脈,佐以化解濕痰。
處方
防己、薏苡仁、半夏曲、橘紅、絲瓜絡、木瓜、茯苓、豨薟草、蒺藜、桑寄生、桂枝、秦艽、川牛膝、桐皮。
(案19)
患者體型豐滿,但氣虛,體內濕氣和痰濕較多。陽明脈虛弱,虛里穴跳動,四肢酸軟無力。氣虛無法正常運送,導致排便困難,食慾不振,脈象細滑。這種情況,很像中耳的症狀。如果能及時調治,便可以防患於未然。
豨薟草,川貝,半夏,橘絡,烏飯葉,白蔻衣,省頭草,沙參,防風,茯苓,零餘子,血竭
白話文:
豬屎能草、四川貝母、半夏、橘皮絲、烏桕樹葉、白豆蔻殼、醒腦草、南沙參、防風、茯苓、剩餘子、血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