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旌孝堂醫案》~ 三十七、痔瘡
三十七、痔瘡
1. 三十七、痔瘡
(案1)濕熱下注大腸,致成外痔有年,氣虛下陷,墜不可言,脈象細濡,擬方獲效,方可漸入佳境。
箭嵐耆,土炒於術,升麻,柴胡,廣陳皮,西洋參,炙甘草,當歸,大白芍,胡黃連,槐角,乾地黃,雲茯苓,烏飯子,冬瓜仁
白話文:
患者長期受濕熱下注大腸導致的外痔困擾,如今氣虛下陷,痔瘡墜痛難忍,脈象細弱。醫生開了藥方,預計服藥後能逐漸改善病情。方劑包括:箭嵐耆(土炒)、於術、升麻、柴胡、廣陳皮、西洋參、炙甘草、當歸、大白芍、胡黃連、槐角、乾地黃、雲茯苓、烏飯子、冬瓜仁。
二診:西洋參,歸身,大白芍,乾地黃,赤小豆,野於術,大有耆,升麻,柴胡,木茯神,槐角(酒炒),皂莢子,酸棗仁,甜瓜瓣,甘草,側柏葉
丸方:陳枳殼(五錢),側柏葉(三兩),黑芥穗(八錢),槐角(一兩五錢,酒炒),水炒柴胡(六錢),水炒升麻(四錢),西洋參(一兩五錢),野於術(一兩五錢),歸身(一兩五錢),大白芍(二兩),陳皮(八錢),木茯苓神(各一兩五錢),箭嵐耆(一兩五錢),乾地黃(四兩),赤小豆皮(二兩),炙甘草(五錢)
白話文:
二診:西洋參、歸身、大白芍、乾地黃、赤小豆、野於術、大有耆、升麻、柴胡、木茯神、槐角(酒炒)、皂莢子、酸棗仁、甜瓜瓣、甘草、側柏葉。
丸方:陳枳殼(五錢)、側柏葉(三兩)、黑芥穗(八錢)、槐角(一兩五錢,酒炒)、水炒柴胡(六錢)、水炒升麻(四錢)、西洋參(一兩五錢)、野於術(一兩五錢)、歸身(一兩五錢)、大白芍(二兩)、陳皮(八錢)、木茯苓神(各一兩五錢)、箭嵐耆(一兩五錢)、乾地黃(四兩)、赤小豆皮(二兩)、炙甘草(五錢)。
上藥共用河水浸透,熬取原汁,用阿膠四兩收膏,每早晚一錢五分,開水和服。後加甜瓜瓣、皂角子(炒),減於朮、黃耆。
(案2)濕熱下移膀胱,遂致小便淋痛,久延非宜。
萹蓄,瞿麥,川萆薢,赤苓,澤瀉,細木通,車前子,益元散,龍膽草,竹葉,燈心,西珀屑,又加八正散
白話文:
第一部分
將藥材一起用河水浸泡至完全濕透,然後熬煮成原汁。取阿膠四兩,收膏製成膏狀。每日早晚服用一錢五分,用開水沖服。之後可以加入甜瓜瓣、皂角子(炒熟),並減少朮、黃耆的用量。
第二部分
(病例二)濕熱下移膀胱,導致小便淋痛,若延誤治療不妥。
藥方
萹蓄、瞿麥、川萆薢、赤苓、澤瀉、細木通、車前子、益元散、龍膽草、竹葉、燈心、西珀屑,再加入八正散。
(案3)溫邪夾濕,經旬有汗不解,兼之痰飲射肺,寒熱咳逆,胸次不開,穀食懶進,年逾花甲,深慮正不勝邪。
廣藿香,葛根,川樸,杏仁,白蔻仁,柴胡,製半夏,廣橘紅,雲茯苓,川鬱金,枇杷葉
白話文:
(案例三)患者感染溫邪夾雜濕氣,持續發汗超過十天卻沒有止住,並且伴隨痰飲侵入肺部,出現寒熱交替、咳嗽逆氣、胸悶氣短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患者年過六十,體力衰弱,擔心正氣難以抵禦邪氣。
藥方
廣藿香、葛根、川樸、杏仁、白蔻仁、柴胡、製半夏、廣橘紅、雲茯苓、川鬱金、枇杷葉。
說明
- 溫邪夾濕:指外感風寒之邪,夾雜濕氣侵襲人體。
- 經旬有汗不解:指發汗持續十天以上,且沒有停止的跡象。
- 痰飲射肺:指痰液阻塞肺部,導致呼吸不暢。
- 寒熱咳逆:指寒熱交替,咳嗽氣喘,呼吸困難。
- 胸次不開:指胸悶氣短,呼吸不順暢。
- 穀食懶進:指食慾不振,飲食量減少。
- 年逾花甲:指患者年紀超過六十歲。
- 深慮正不勝邪:指患者擔心正氣不足,無法抵抗邪氣。
藥方解析
- 廣藿香、葛根、柴胡:疏散風寒,解表化濕。
- 川樸、白蔻仁、廣橘紅:理氣化痰,止咳平喘。
- 杏仁、製半夏:潤肺止咳,化痰止嘔。
- 雲茯苓、川鬱金:健脾利濕,和胃止嘔。
- 枇杷葉:清肺止咳,潤肺降氣。
藥方功效
本方旨在疏散風寒,化濕止咳,理氣化痰,健脾利濕,益氣扶正,以治療溫邪夾濕,痰飲射肺所致的寒熱咳逆、胸悶氣短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