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旌孝堂醫案》~ 三十三、伏邪

回本書目錄

三十三、伏邪

1. 三十三、伏邪

(案1)伏邪因感而發,更兼勞傷胃氣,寒熱,脘痛,食不思。延防增劇。

藿香,葛根,廣皮,製半夏,川樸,香附米,川鬱金,防風,赤苓,六一散,荷葉,降香屑,秫秫根

(案2)伏邪晚發,寒熱有汗不解,口苦生黏,兼食積舉發,攻衝作痛,穀食不思,防其增劇。

白話文:

這病是因感受外邪而發,又因勞累傷了脾胃,導致寒熱交替、脘腹疼痛、食慾不振。要預防病情加重。

可用藿香、葛根、廣皮、製半夏、川樸、香附米、川鬱金、防風、赤苓、六一散、荷葉、降香屑、秫秫根等藥材治療。

另一個病症是伏邪發作較晚,寒熱交替且出汗不止,口苦黏膩,還伴有食積,導致胃氣上衝作痛,食慾不佳,也要預防病情加重。

藿香,葛根,柴胡,杏仁,白蔻仁,廣皮,製半夏,香附米,川鬱金,延胡索,赤苓,益元散,枇杷葉,鮮杷葉,降香屑

(案3)伏邪夾濕,身熱不清,已經旬余,脈滑數。擬方獲效乃吉。

粉甘葛,杏仁,白蔻仁,陳皮,製半夏,黃鬱金,赤苓,枳殼,川通草,六和曲,枇杷葉

白話文:

這份古文記載了一個中醫病例,患者的症狀是:體內有伏邪(潛伏的病邪)夾雜濕氣,身體發熱但不清楚,持續了十多天,脈象滑數(脈搏滑而數)。醫生根據症狀擬定了一個方劑,如果這個方劑有效,患者就會康復。

方劑中包括甘葛、杏仁、白蔻仁、陳皮、製半夏、黃鬱金、赤苓、枳殼、川通草、六和曲、枇杷葉等藥材,這些藥材分別具有清熱解毒、化濕利水、理氣和胃等功效,用於治療伏邪夾濕引起的發熱、不清等症狀。

(案4)時邪入於氣分,以致神昏譫語,身熱不清,脈沉弦而滑,深慮正不敵邪。

粉甘葛,柴胡,廣藿香,杏仁,白蔻仁,陳廣皮,製半夏,黃鬱金,川樸,苦桔梗,六和曲,川通草,赤苓,枇杷葉

(案5)肝腎不足,加以吸受外邪,身熱不清,大便不實,腰痛不已,脈象滑數。擬方力圖之。

金毛狗脊,漢防己,川桂枝,宣木瓜,川續斷,福橘皮絡,製半夏,雲茯苓,通絡散,荷蒂

白話文:

(案4)疾病的邪氣入侵人體的氣機,導致神志昏迷、胡言亂語,身體發熱不清,脈象沉而弦滑,擔心正氣抵擋不了邪氣。

用粉甘葛、柴胡、廣藿香、杏仁、白蔻仁、陳廣皮、製半夏、黃鬱金、川樸、苦桔梗、六和曲、川通草、赤苓、枇杷葉。

(案5)肝腎虛弱,再加上吸入外邪,身體發熱不清,大便不通,腰痛不止,脈象滑數。擬定方劑,努力治療。

用金毛狗脊、漢防己、川桂枝、宣木瓜、川續斷、福橘皮絡、製半夏、雲茯苓、通絡散、荷蒂。

外用生薑二兩、蔥白一兩、菖蒲二兩,研爛炒熱,烹酒,熨。

白話文:

把生薑二兩、蔥白一兩和菖蒲二兩搗碎並加熱攪拌,再加入適量的酒燙熱。然後敷在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