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旌孝堂醫案》~ 十四、痢疾

回本書目錄

十四、痢疾

1. 十四、痢疾

(案1)痢延月餘,刻加外感風邪,寒熱不清,口苦苔膩,面浮腹脹,穀食少思,防成噤口。

赤茯苓,甘草,枳殼,桔梗,柴前胡,羌獨活,川芎,廣皮,川樸,生薑,陳倉米

二診:制茅朮,川樸,廣陳皮,甘草,地榆炭,煨木香,焦白朮,大白芍,羌活,防風,煨葛,雲茯苓,荷蒂,陳倉米

白話文:

病人痢疾已經拖延了一個多月,現在又加上外感風寒,寒熱交雜,口苦舌苔厚膩,臉色浮腫腹部脹滿,食慾不振,擔心會變成噤口痢。醫師開了赤茯苓、甘草、枳殼、桔梗、柴胡、羌活、川芎、廣皮、川樸、生薑、陳倉米等藥材。第二次診斷後,醫師又調整了藥方,改用制茅朮、川樸、陳皮、甘草、地榆炭、煨木香、焦白朮、大白芍、羌活、防風、煨葛、雲茯苓、荷蒂、陳倉米等藥材。

升陽益胃丸三錢,每早開水下。

三診:加南沙參、澤瀉、乾薑,去羌活、地榆、甘草,仍服升陽益胃丸。

四診:東洋參,綿黃耆,冬朮,淨歸身,煨木香,升麻,柴胡,廣皮,茯苓,炙甘草,淡乾薑,陳倉米,生薑,小紅棗,蒸籠繩

外:升陽益胃丸(二錢),附子理中丸(一錢),和勻,午後清米湯下。

白話文:

每天早上用開水服用升陽益胃丸三錢。

第三次看診時,加入南沙參、澤瀉、乾薑,去除羌活、地榆、甘草,繼續服用升陽益胃丸。

第四次看診時,服用東洋參、綿黃耆、冬朮、淨歸身、煨木香、升麻、柴胡、廣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淡乾薑、陳倉米、生薑、小紅棗,並用蒸籠繩蒸。

另外,下午用清米湯服用升陽益胃丸二錢和附子理中丸一錢,混合在一起服用。

(案2)暑濕內蘊於曲腸,釀成腸癖,胸次喜溫,遍身皆寒,皆陽虛之故,脈象沉細。治之不易,擬方力圖之。

制烏頭,製半夏,福橘皮,大白芍(煨),炙甘草,煨葛根,野於術,雲茯苓,肉果霜,冬瓜仁,蒸籠繩,又加烏飯葉、合歡皮

二診:加柴胡、升麻、肉桂子、糯稻根、荷蒂,去茯苓、烏飯葉、合歡皮、甘草

白話文:

病人暑濕停留在腸道,導致腸胃不適,胸口怕冷,全身發寒,都是陽氣虛弱所致,脈象沉細。治療起來比較困難,我已經擬好了方子,希望能治好病。

外:真武丸、羊脂煎丸(各一錢五分),每一副開水下。

(案3)暑濕內蘊曲腸,釀成赤白滯下,加以肝氣犯胃,郁痰內伏,胸痞作噦,右肋時痛,穀食難運,脈弦而大。防成噤口,擬方獲效乃吉。

煨葛根,煨大白芍,乾薑,雅連頭(薑汁炒),廣橘皮絡,製半夏,雲茯苓,滌飲散,紅曲米,川鬱金

白話文:

藥方

  • 真武丸、羊脂煎丸(各一錢五分),每服以開水送服。

病症分析

(案3)患者暑濕內蘊於腸道,導致赤白二便不通暢,加上肝氣犯胃,郁積痰液,胸部脹悶作嘔,右肋時常疼痛,飲食難以消化,脈象弦緊有力。擔心病情發展成噤口症,擬定此方希望能有效治療,預後良好。

藥材

  • 煨葛根
  • 煨大白芍
  • 乾薑
  • 雅連頭(薑汁炒)
  • 廣橘皮絡
  • 製半夏
  • 雲茯苓
  • 滌飲散
  • 紅曲米
  • 川鬱金

藥方

  • 真武丸和羊脂煎丸,各取一錢五分,每次服用用開水送服。

病症分析

患者因為暑濕停留在腸道內,導致大便和小便都不通暢。同時肝氣犯胃,積聚了痰液,導致胸悶作嘔,右邊肋骨經常疼痛,吃不下東西,脈象弦緊有力。擔心病情發展成不說話的噤口症,所以擬定了這個藥方,希望能有效治療,預後良好。

藥材

  • 煨過的葛根
  • 煨過的大白芍
  • 乾薑
  • 用薑汁炒過的雅連頭
  • 廣橘皮絡
  • 製過的半夏
  • 雲茯苓
  • 滌飲散
  • 紅曲米
  • 川鬱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