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蓮舫醫案》~ 卷上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9)

1. 二十、㾦後

(案1)莊,左,五。據述種種見證屬肺脾兩經為多,肺氣不能宣通,挾痰挾風,則咳嗽氣粗,脾氣不達四肢,挾濕挾滯,則手冷足腫。風痰濕滯,四邪交併,乘㾦後之虛,互為發動,以致身熱淹纏,或輕或重,㾦點出沒,或多或少,肺不制肝,肝木又將侮脾。昨起神思倦怠,納食呆鈍,兩手有痙厥之勢,擬以疏和。

冬桑葉,炙雞金(一錢五分),赤苓皮,方通草,萊菔子(一錢五分),杭菊花,熟麥芽,嫩白薇,川貝母,雙鉤藤,益元散(荷葉包),淨蟬衣,鮮豆卷(三錢),枇杷葉

(案2)吳,右,十四。濕溫身熱,㾦隨汗布,耳聾口渴,舌苔灰黃。以上見證屬時邪應有之義,尚不關係。吃緊者,誤服下劑,胃陰胃氣兩為受傷,納食不思,肢清氣怯,睡中露睛,汗多發冷,脈左部模糊,右大至數不勻。防正不勝邪,由閉而脫。

西洋參,鮮菖蒲,淨蟬衣,連翹心,楓石斛,益元散(鮮荷葉包),廣橘白,香青蒿,嫩白薇,杭菊花,蜜桑葉,淡竹葉,枇杷葉,扁豆花,鮮稻葉(煎湯代水)

復:昨投清營養胃法,便溏已止,舌灰略退。陰液有上升之勢,四肢雖清,熱來尚暖,脾陽有灌溉之機。關係者,誤下傷陰,胃無醒豁之象,納食不思,汗出淋漓。心失營液為養,神志倦怠,脈象如昨,再以前意增損,未識然否。

西洋參,香青蒿,益元散(鮮荷葉包),環粟子,楓石斛,嫩白薇,杭菊花,連翹心,炒黃芩,川貝母,新會白,淡竹葉,枇杷葉,洋佩蘭,鮮稻葉(一大握,煎湯代水)

白話文:

[案例1]莊先生,左側,五歲。根據描述的各種症狀,大部分與肺經和脾經有關。肺氣無法順利運行,加上痰濕和風邪的影響,導致他咳嗽且呼吸急促。脾氣無法充分到達四肢,加上濕氣和滯留,使他的手腳冰冷和腫脹。風邪、痰濕、濕氣和滯留四種病邪同時存在,利用病後體虛之際相互作用,導致他身體發熱,病情反覆,或輕或重,疹子時隱時現,數量不定。肺臟無法抑制肝臟,肝臟又進一步影響脾臟。自昨天開始,他精神疲憊,食慾不佳,雙手有抽搐的趨勢,因此開立調和的藥方。

藥方包含:冬桑葉、炙雞金、赤苓皮、方通草、萊菔子、杭菊花、熟麥芽、嫩白薇、川貝母、雙鉤藤、益元散、淨蟬衣、鮮豆卷、枇杷葉。

[案例2]吳先生,右側,十四歲。他有濕熱導致身體發熱,疹子隨著汗水擴散,伴有耳鳴和口渴,舌苔呈灰黃色。這些症狀是季節性疾病的常見表現,並無大礙。然而,他錯誤地服用下瀉藥物,導致胃陰和胃氣受損,不想進食,四肢乏力,膽怯,睡覺時眼睛半開,出汗多但感覺寒冷,左脈模糊不清,右脈搏動不均。需要防範的是,如果正氣無法克服邪氣,可能會從封閉狀態轉變為脫離狀態。

藥方包含:西洋參、鮮菖蒲、淨蟬衣、連翹心、楓石斛、益元散、廣橘白、香青蒿、嫩白薇、杭菊花、蜜桑葉、淡竹葉、枇杷葉、扁豆花、鮮稻葉。

複診:昨日使用清營養胃法後,腹瀉已停止,舌苔灰黃有所改善。陰液有上升的趨勢,四肢雖然涼爽,但在熱度來臨時仍能保持溫暖,脾臟的陽氣有滋潤的作用。然而,錯誤服用下瀉藥物導致陰液受損,胃部沒有恢復活力的跡象,不想進食,大量出汗。心臟缺乏營養液體的滋養,導致精神疲憊,脈象和昨天相同。再次根據之前的治療方案進行調整,不知是否合適。

藥方包含:西洋參、香青蒿、益元散、環粟子、楓石斛、嫩白薇、杭菊花、連翹心、炒黃芩、川貝母、新會白、淡竹葉、枇杷葉、洋佩蘭、鮮稻葉。

2. 二十一、痱疹

(案1)錢,左,三十六。身熱脘悶,痱疹滿發,脈見弦滑。治以分泄。

大豆卷,淨蟬衣,益元散,焦建曲,冬桑葉,赤茯苓,嫩白薇,干佩蘭,焦米仁,薄荷尖,新會皮,方通草,鮮佛手,荷葉

白話文:

【二十一、痱子與疹子】

(案例1)一位名叫錢左的三十六歲男子。他感到身體發熱,胸脘部有悶脹感,全身長滿了痱疹,脈象顯示為弦滑。醫生決定用分導排解的方式來治療。

使用的藥材包括:大豆卷、淨化的蟬蛻、益元散、炒過的建曲、冬天採摘的桑葉、赤色茯苓、嫩白薇、乾燥的佩蘭、炒過的米仁、薄荷尖、新會的陳皮、方通草、新鮮的佛手、荷葉。

3. 二十二、中暑

(案1)汪,左,四十八。初起身熱不揚,至第二日熱甚,神志模糊,不知人事,舌光紅根灰,脈右部如無,左部細數。吸菸之體,益以發病前一夜通宵不寐,故邪入里最速。用犀角四分、鮮菖蒲、竹瀝、連翹、竹芯、桑葉、杭菊花、薄荷尖、西瓜翠等藥一劑,神志已清,諸恙均松,接後方。

復:昨投宣竅滌痰峻利,神志已得清楚,惟身熱未清,有汗不多,口渴無度,大便雖通,脘宇略有窒塞。脈右部已起,且滑且大,微帶數象,左部一律如是,舌灰色已退,仍根帶黃膩,尖光絳。風暑挾痰,尚少清徹,再從清解,候政。

冬桑葉,川貝母,鮮菖蒲,嫩白薇,杭菊花,光杏仁,萊菔子(四錢),益元散(荷葉包),粉蛤殼(六錢),抱茯神,連翹心,薄荷,竹瀝(六錢),西瓜翠(三錢)

次日轉方,加鮮稻葉(一束),煎湯代水。

白話文:

【二十二、中暑】

(案例1)有位姓汪的先生,四十八歲,起初感到身體發熱但熱度不明顯,到了第二天,體溫驟升,精神恍惚,甚至無法辨識周遭的人事,舌頭呈現光亮紅色,舌根部有灰層,脈搏右側幾乎摸不到,左側則細弱而急促。他有抽煙的習慣,加上在發病前一晚整夜未眠,因此疾病迅速侵入體內。服用犀角四分、新鮮菖蒲、竹瀝、連翹、竹芯、桑葉、杭州菊花、薄荷尖、西瓜翠等藥物一劑後,意識已經清醒,各項不適症狀也有所緩解,接著使用後方的藥方。

複診:昨日使用了強烈的開竅、化痰的藥物,神智已恢復清晰,但身體仍有發熱,出汗不多,口渴無止境,雖然大便已通,但胃部有些許悶堵感。脈搏右側已出現,且滑順而強大,略帶急促,左側脈象亦同,舌頭的灰層已消退,但仍舌根帶著黃膩,舌尖光亮深紅。風暑夾雜痰濕,尚未完全清除,再從清熱解毒的角度治療,等待病情進一步變化。

藥方:冬桑葉、川貝母、新鮮菖蒲、嫩白薇、杭州菊花、光杏仁、萊菔子(四錢)、益元散(荷葉包)、粉蛤殼(六錢)、抱茯神、連翹心、薄荷、竹瀝(六錢)、西瓜翠(三錢)

隔天換方,加入新鮮稻葉(一束),煎湯代替水服用。

4. 二十三、秋燥

(案1)徐,左,十九。身熱頭痛咳嗆,舌光,口渴無度,脈見浮弦。治以分泄。

淡豆豉,焦山梔,光杏仁,川石斛,冬桑葉,方通草,荊芥穗,南沙參,杭菊花,粉前胡,川貝母,新會白,紅蔗皮(一兩),鮮荷葉,薄荷尖

(案2)蔣,左,七。寒少熱多,大便不通。當表裡分解。

淡豆豉,光杏仁,荊芥穗,黃防風,粉前胡,方通草,冬桑葉,炒枳殼,淨蟬衣,薄荷尖,炒蔞皮(四錢),杭菊花,荷葉

(案3)朱,左。寒熱之後,燥邪未得清徹,客於肺胃,牙齦浮腫,咳嗆無度,脈見弦大,舌苔光紅。治以清泄。

南沙參,川貝母,細荊芥,蜜炙前胡,冬桑葉,杭菊花,粉蛤殼,薄荷梗,光杏仁,炒天蟲(三錢),方通草,川石斛,荷葉

(案4)富,左,廿八。燥邪客於上焦,牙腫喉痛,咳嗆不爽。脈息浮大,治以辛涼。

冬桑葉,光杏仁,杭菊花,方通草,炒天蟲,象貝母,炒牛蒡(三錢),荊芥穗,扎馬勃(八分),薄荷尖,白射干,新會皮,荷葉

(案5)顧,左,九。會厭為吸門,系七沖之一。痰熱內阻,呼吸不利,哮聲如鋸。脈見弦數。擬宣肺竅而化痰熱。

南北沙參,粉蛤殼(一兩),冬瓜子(三錢),冬桑葉,川貝母,瓜蔞仁(四錢),淨蟬衣(七隻),杭菊花,光杏仁,煅海石(四錢),青蒿子,扎馬勃,沖鮮竹瀝(六錢),枇杷葉

(案6)浦,左,十七。咽喉紅痛,身寒發熱,咳嗽口渴,脈息數大。治以辛涼分泄。

冬桑葉,杭菊花,炒荊芥,制元參,扎馬勃,方通草,光杏仁,川石斛,象貝母,薄荷尖,炒天蟲(三錢),甘中黃(八分),紅蔗皮(一兩)

白話文:

[二十三、秋燥]

(案例1) 一位姓徐的病人,十九歲,左側身體。他有身體發熱,頭痛,咳嗽,舌頭表面無苔,極度口渴,脈搏呈現浮弦狀態。治療應採取分泄法。

藥物包括:淡豆豉,焦山梔,光杏仁,川石斛,冬桑葉,方通草,荊芥穗,南沙參,杭菊花,粉前胡,川貝母,新會白,紅蔗皮,鮮荷葉,薄荷尖。

(案例2) 姓蔣的病人,七歲,左側身體。他寒少熱多,大便不通。應該進行表裏分解治療。

藥物包括:淡豆豉,光杏仁,荊芥穗,黃防風,粉前胡,方通草,冬桑葉,炒枳殼,淨蟬衣,薄荷尖,炒蔞皮,杭菊花,荷葉。

(案例3) 姓朱的病人,左側身體。在寒熱交替之後,燥邪未能清除,侵入肺胃,導致牙齦浮腫,咳嗽無度,脈搏顯現弦大,舌苔光紅。治療應採取清泄法。

藥物包括:南沙參,川貝母,細荊芥,蜜炙前胡,冬桑葉,杭菊花,粉蛤殼,薄荷梗,光杏仁,炒天蟲,方通草,川石斛,荷葉。

(案例4) 姓富的病人,二十八歲,左側身體。燥邪侵襲上焦,導致牙腫喉痛,咳嗽不爽。脈息浮大,治療應採取辛涼法。

藥物包括:冬桑葉,光杏仁,杭菊花,方通草,炒天蟲,象貝母,炒牛蒡,荊芥穗,扎馬勃,薄荷尖,白射干,新會皮,荷葉。

(案例5) 姓顧的病人,九歲,左側身體。會厭是吸門,屬於七衝之一。痰熱內阻,呼吸困難,哮喘聲音如鋸。脈搏顯現弦數。擬議宣肺竅並化解痰熱。

藥物包括:南北沙參,粉蛤殼,冬瓜子,冬桑葉,川貝母,瓜蔞仁,淨蟬衣,杭菊花,光杏仁,煅海石,青蒿子,扎馬勃,衝鮮竹瀝,枇杷葉。

(案例6) 姓浦的病人,十七歲,左側身體。咽喉紅痛,身體寒冷發熱,咳嗽口渴,脈息數大。治療應採取辛涼分泄法。

藥物包括:冬桑葉,杭菊花,炒荊芥,制元參,扎馬勃,方通草,光杏仁,川石斛,象貝母,薄荷尖,炒天蟲,甘中黃,紅蔗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