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蓮舫醫案》~ 卷上 (10)
卷上 (10)
1. 二十四、冬溫
(案1)顧,右。冬溫鬱蒸表裡解而未解,有汗不多,大便不暢,呃忒口渴,當脘脹滿,邪勢方張,精液漸為劫爍,舌苔質紅色灰薄如煙煤。脈兩手滑大,左右寸重按模糊。溫邪愈趨愈深,犯包絡已有神昏,動肝風又將痙厥,高年正虛邪熾,勢防內閉外脫。擬清陰泄邪,以圖弋獲。
西洋參(一錢五分),光杏仁,淡竹葉,鮮生地,淡豆豉(二味同打),羚羊尖(摩沖,四分),瓜蔞(元明粉二錢拌,三錢),黑山梔,朱茯苓,鮮石斛,冬桑葉,炒枳殼,活水蘆根(去節,八錢),荷葉(乙角)
(案2)盛,左。身熱無汗,咳嗆口渴,入夜譫語,防冬溫內陷為變,脈見浮弦。治以辛涼。
冬桑葉,粉前胡,胖大海(一錢五分),白茯苓,淡豆豉,連皮杏仁,炙款冬(一錢五分),川通草,薄荷尖,冬瓜子,淨蟬衣,枇杷葉
白話文:
【案例一】顧先生,右側身體狀況。冬季溫病導致體內氣機鬱悶,外表看來似有解但實則未解,有出汗但量不多,排便不順暢,常感噁心及口渴,胸口及上腹部有脹滿感,病情正在擴張,體內精華逐漸被侵蝕,舌頭上的苔層呈現紅色,表面有一層薄薄的灰色,猶如煙煤。雙手的脈象滑且大,左右寸脈重按下去感覺模糊。溫病正逐步深入,已經影響到腦部導致精神混亂,肝臟功能也受到波及,可能將引發痙攣或昏厥,年紀較長者因體力衰弱,病毒更加猖獗,需防範內外交困的情況。治療上,計劃清熱滋陰,以控制病情。
用藥如下:西洋參1錢5分,光杏仁,淡竹葉,鮮生地,淡豆豉(需與另一種藥物一同研磨),羚羊角尖端(需先磨碎再服用,4分),瓜蔞(與元明粉2錢混合,3錢),黑山梔,朱茯苓,鮮石斛,冬桑葉,炒製的枳殼,活水蘆根(去除節段,8錢),荷葉(取一片)
【案例二】盛先生,左側身體狀況。全身發熱且無汗,咳嗽並伴有口渴,夜晚時會說胡話,需警惕冬季溫病向內發展,脈象顯示浮弦。治療上,應使用辛涼的藥物。
用藥如下:冬桑葉,粉前胡,胖大海(1錢5分),白茯苓,淡豆豉,連皮杏仁,炙款冬(1錢5分),川通草,薄荷尖,冬瓜子,淨蟬衣,枇杷葉
2. 二十五、溫毒
(案1)王,右,廿。咽喉紅痛,內熱脈大,染苔舌灰。風暑挾痰,鬱於上焦,當清涼分泄。
冬桑葉,薄荷尖,光杏仁,炒荊芥,淡豆豉,扎馬勃,象貝母,粉前胡,炒殭蠶,白射干,大力子,益元散,荷葉
復:咽喉紅痛,減而未除,脈大身熱,再以分泄。
冬桑葉,光杏仁,杭菊花,荊芥穗,淡豆豉,象貝母,扎馬勃,粉前胡,炒天蟲(三錢),薄荷尖,大力子,新會皮,鮮荷葉包益元散
(案2)仇,右。風暑挾痰,項腫咽痛,口疳滿布,脈浮大。治以分泄。
冬桑葉,炒殭蠶,大力子,荊芥穗,淡豆豉,扎馬勃,光杏仁,淨銀花,薄荷尖,白射干,象貝母,益元散,荷葉
白話文:
【案例一】王先生,二十歲。他喉嚨紅腫疼痛,體內有高熱且脈搏跳動幅度大,舌頭上覆蓋著灰色的舌苔。這是因為暑熱和痰濕相夾,鬱結在身體上半部,治療應採用清涼的藥物來幫助身體排毒。
藥方包括:冬桑葉,薄荷尖,光杏仁,炒荊芥,淡豆豉,扎馬勃,象貝母,粉前胡,炒殭蠶,白射干,大力子,益元散,荷葉。
後續:雖然他的喉嚨紅腫疼痛已減輕,但仍未完全消除,且仍伴隨著脈搏大和身體發熱的症狀,所以我們再次使用清涼排毒的藥物。
藥方為:冬桑葉,光杏仁,杭菊花,荊芥穗,淡豆豉,象貝母,扎馬勃,粉前胡,炒天蟲(三錢),薄荷尖,大力子,新會皮,鮮荷葉包益元散。
【案例二】仇先生。他也是因為暑熱與痰濕相夾,導致頸部腫脹,喉嚨疼痛,口腔內潰爛嚴重,且脈搏浮大。治療方法同樣是使用排毒的藥物。
藥方包括:冬桑葉,炒殭蠶,大力子,荊芥穗,淡豆豉,扎馬勃,光杏仁,淨銀花,薄荷尖,白射干,象貝母,益元散,荷葉。
3. 二十六、風痧
(案1)馮,左。身熱微寒,咳嗽頭痛,勢將發痧,脈見浮大。治以分泄。
冬桑葉,荊芥穗,淡豆豉,光杏仁,柔白薇,方通草,淨蟬衣,新會皮,薄荷尖,粉前胡,白茯苓,杭菊花,荷葉
復:風痧已發,布於四肢頭面,咳嗆口乾,咽喉紅腫,脈見浮大,治以清解。
冬桑葉,甘中黃(八分),川貝母,川石斛,扎馬勃,南沙參,山豆根(一錢五分),京元參,板藍根,杭菊花,光杏仁,忍冬花,紅蔗皮(一兩)
復:熱毒爍肺,喉腐,脈數大,治以清化。
北沙參,冬桑葉,甘中黃(八分),鮮石斛,板藍根,淨連翹,金果蘭(八分),杭菊花,山豆根,忍冬花,京元參,綠豆衣,紅蔗皮
白話文:
【二十六、風疹】
(案例1)有位姓馮的病人,身體左側出現了輕微的發熱伴隨些許寒意,同時伴有咳嗽和頭痛的症狀,看起來即將爆發風疹,診脈結果顯示脈象浮大。治療上選擇用藥物來疏導和調節。
藥方包括:冬桑葉、荊芥穗、淡豆豉、光杏仁、柔白薇、方通草、淨蟬衣、新會皮、薄荷尖、粉前胡、白茯苓、杭菊花、荷葉。
後續:風疹已經爆發,疹子散佈在四肢和臉部,伴有劇烈的咳嗽、口乾、咽喉紅腫,再次診脈仍顯示脈象浮大,治療上改為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。
藥方調整為:冬桑葉、甘中黃(八分)、川貝母、川石斛、扎馬勃、南沙參、山豆根(一錢五分)、京元參、板藍根、杭菊花、光杏仁、忍冬花、紅蔗皮(一兩)。
再後續:熱毒侵蝕肺部,喉嚨嚴重腐蝕,脈搏急促且大,治療上選擇使用清熱解毒和滋潤肺部的藥物。
藥方調整為:北沙參、冬桑葉、甘中黃(八分)、鮮石斛、板藍根、淨連翹、金果蘭(八分)、杭菊花、山豆根、忍冬花、京元參、綠豆衣、紅蔗皮。
4. 二十七、食復
(案1)李,左,十一。痧後食復,身熱有汗。向來脾胃失健,又有腹痛便溏,脈見細弦。治以疏和。
嫩白薇,大腹絨,五穀蟲(一錢五分),白茯苓,焦米仁,焦建曲,生熟穀芽(各三錢),淨蟬衣,炙雞金,方通草,陳皮,雞蘇散,荷葉(乙角)
轉方:去白茯苓、淨蟬衣、熟穀芽,加赤苓、樸花
白話文:
【二十七、食復】
(案例1)有位姓李的病人,他是左邊身體在刮痧後因飲食不慎導致病情反覆,出現身體發熱且多汗的症狀。他平時就有脾胃功能不佳的問題,伴有腹痛與拉肚子的現象,其脈搏呈現細弦狀。醫生採用疏導調和的方法來治療。
藥方包括:嫩白薇、大腹絨、五穀蟲(用量一錢五分)、白茯苓、焦米仁、焦建曲、生熟穀芽(各三錢)、淨蟬衣、炙雞金、方通草、陳皮、雞蘇散、荷葉(一片)
後期調整藥方:去掉白茯苓、淨蟬衣、熟穀芽,改為加入赤苓、樸花。
5. 二十八、呃忒
(案1)蔣,左,十九。寒熱後胃氣為逆,呃忒頻仍,納呆脘悶,脈見細弦。治以疏和。
法半夏,焦建曲,新會皮,全福花,公丁香,鮮佛手,焦米仁,代赭石,制小樸,干佩蘭,白蔻仁(四分),白茯苓,乾柿蒂(三枚),姜竹茹
(案2)汪,左,三十四。寒熱不揚,神迷發痙,口渴無度,呃忒頻仍,右脈模糊,左脈細弦。陰寒外束,濕熱內蒸,從此邪無出路,急防閉脫。
老蘇梗(一錢五分),廣藿香,抱木神,真川連(四分),新會皮,石決明,法半夏,生白芍,雙鉤藤,竹茹,鮮佛手,洋佩蘭(七片)
白話文:
【案例一】 患者姓蔣,年齡十九歲,位於診所左側。在經歷了感冒發燒後,出現胃部機能反常,頻繁打嗝,對食物缺乏慾望,胃部悶脹,脈搏細弱且帶有緊張感。治療上,選擇疏肝和胃的方法。
使用的藥物包括:法半夏,焦建曲,新會皮,全福花,公丁香,鮮佛手,焦米仁,代赭石,制小樸,幹佩蘭,白蔻仁(四分),白茯苓,乾柿蒂(三枚),姜竹茹。
【案例二】 患者姓汪,年齡三十四歲,位於診所左側。體溫忽高忽低,精神狀態不佳,偶有抽搐,口渴無止境,頻繁打嗝,右側脈搏微弱,左側脈搏細弱且帶有緊張感。這是因為陰寒之氣在外層包圍,濕熱之氣在內部蒸騰,若不及時治療,病情可能加重,需防範病情進一步惡化。
使用的藥物包括:老蘇梗(一錢五分),廣藿香,抱木神,真川連(四分),新會皮,石決明,法半夏,生白芍,雙鉤藤,竹茹,鮮佛手,洋佩蘭(七片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