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蓮舫醫案》~ 卷上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8)

1. 十九、濕㾦

(案1)何,右。痢後感邪,寒熱發㾦,治以分泄。

嫩白薇,炒黃芩,益元散,粉萆薢,干佩蘭,焦米仁,生白芍,山楂炭,大豆卷,制小樸,新會皮,方通草,鮮荷葉

(案2)徐,左。身熱出㾦,脘悶便溏,脈見浮弦。治以分泄。

嫩白薇,制小樸,益元散,鮮佛手,干佩蘭,焦建曲,白茯苓,川通草,大豆卷,焦米仁,川鬱金,新會皮,扁豆花(七朵)

白話文:

右邊病患,痢疾後受寒邪侵襲,出現寒熱交替、發燒的症狀,應以分泄法治療。方劑為嫩白薇、炒黃芩、益元散、粉萆薢、干佩蘭、焦米仁、生白芍、山楂炭、大豆卷、制小樸、新會皮、方通草、鮮荷葉。

左邊病患,身體發熱、出汗、胸悶、大便稀溏,脈象浮弦,應以分泄法治療。方劑為嫩白薇、制小樸、益元散、鮮佛手、干佩蘭、焦建曲、白茯苓、川通草、大豆卷、焦米仁、川鬱金、新會皮、扁豆花(七朵)。

(案3)包,左。疹㾦密布,脘悶神煩,寒熱或輕或重,脈見細弦。治以分泄。

冬桑葉,光杏仁,鮮佛手,肥知母(去毛),嫩白薇,益元散,炒蔞皮,川石斛,連翹心,焦米仁,連皮苓,川通草,荷葉,炒竹茹

(案4)竇,左。寒熱連日未解,脘悶氣急,上為嘔逆,下為溏稀,邪勢仍未宣化,脈數而滑,兩寸獨不應指。上焦不能宣物,雖有疹㾦不能由里達表,治以清泄。

白話文:

(案3)病人左邊長了疹子,疹子密密麻麻,胸口悶悶的,精神煩躁,有時覺得冷,有時覺得熱,脈象細而弦。治療方法是分泄。

用桑葉、杏仁、鮮佛手、知母(去毛)、白薇、益元散、炒蔞皮、石斛、連翹心、焦米仁、連皮苓、川通草、荷葉、炒竹茹等藥物。

(案4)病人左邊長了疹子,已經連續好幾天發燒,胸口悶悶的,呼吸急促,還伴隨著嘔吐,大便稀溏,病邪還沒有從體內宣泄出來,脈象數而滑,兩寸脈卻沒有反應。上焦不能宣發,雖然長了疹子,但病邪無法從體內透發出來,治療方法是清泄。

冬桑葉,制小樸,益元散,連皮杏仁,嫩白薇,鮮佛手,川鬱金,黃防風,大豆卷,焦米仁,方通草,新會紅,炒竹茹,洋佩蘭(七片)

(案5)俞,左。紅疹白㾦夾雜而出,當脘仍有滿悶,舌苔黃膩未化。惟六部芤弦細較為多,餘邪未清,正氣久虛,防其變端,擬以和化。

冬桑葉,薄荷尖,鮮佛手,生穀芽,柔白薇,連皮杏仁,干佩蘭,新會皮,淨蟬衣(八分),焦米仁,赤茯苓,方通草,鮮荷葉

(案6)邵,右。身熱白㾦先起,脘悶嘔逆,脈見細弦,肺胃受病。治以分泄。

白話文:

患者俞,左側,紅疹和白疹交雜出現,腹部仍有飽脹悶痛感,舌苔黃膩未消。脈象細弱,邪氣未除,正氣虛弱已久,要預防病情變化,擬以和緩化解。

處方:冬桑葉、薄荷尖、鮮佛手、生穀芽、柔白薇、連皮杏仁、干佩蘭、新會皮、淨蟬衣、焦米仁、赤茯苓、方通草、鮮荷葉。

患者邵,右側,發熱伴隨白疹先出現,腹部悶脹,噁心嘔吐,脈象細弱,肺胃受病。治療以疏泄為主。

冬桑葉,光杏仁,焦建曲,炒黃芩,嫩白薇,白蔻仁(四分),炒麥芽,方通草,厚朴花(六分),焦米仁,白茯苓,新會皮,青荷梗(五寸),竹茹

(案7)鍾,右。肝氣發後,邪勢透斥,由疹㾦變毒,遍體瘰癢。治以清泄。

冬桑葉,焦山梔,焦米仁,環粟子(一錢五分),嫩白薇,綠豆衣(一錢五分),白茯苓,方通草,杭菊花,辰滑石,生甘草,新會皮,鮮荷葉

白話文:

冬桑葉、光杏仁、焦建曲、炒黃芩、嫩白薇、白蔻仁、炒麥芽、方通草、厚朴花、焦米仁、白茯苓、新會皮、青荷梗、竹茹,這些藥材用來治療肝氣發後,邪氣外散,疹子變成毒瘡,全身發癢的病症,目的是清泄。

冬桑葉、焦山梔、焦米仁、環粟子、嫩白薇、綠豆衣、白茯苓、方通草、杭菊花、辰滑石、生甘草、新會皮、鮮荷葉,這些藥材也用來治療此病症。

(案8)李,左。疹後耳聾頭鳴。治以清泄。

冬桑葉,焦山梔,粉萆薢,蔓荊子(一錢五分),柔白薇,嫩滑石,炒荊芥,省頭草(一錢五分),杭菊花,薄荷尖,焦米仁,方通草,鮮荷葉

(案9)周,左,十八。痧㾦後內熱未清,納呆咳嗆,耳聾盜汗,脈見弦滑。治以清養。

北沙參,黑料豆,光杏仁,香青蒿,川貝母,制女珍,冬瓜子,杭菊花,川石斛,生白芍,新會皮,綠豆衣,沖枇杷葉露(三錢),鮮稻葉(一束)

白話文:

案8

病症: 李姓病人,左耳出現疹子後耳聾頭鳴。

治療方針: 清泄

藥方:

  • 冬桑葉
  • 焦山梔
  • 粉萆薢(一錢五分)
  • 蔓荊子(一錢五分)
  • 柔白薇
  • 嫩滑石
  • 炒荊芥
  • 省頭草(一錢五分)
  • 杭菊花
  • 薄荷尖
  • 焦米仁
  • 方通草
  • 鮮荷葉

案9

病症: 周姓病人,左耳,十八歲。痧疹後體內熱氣未消,食慾不振,咳嗽伴有嗆咳,耳聾盜汗,脈象弦滑。

治療方針: 清養

藥方:

  • 北沙參
  • 黑料豆
  • 光杏仁
  • 香青蒿
  • 川貝母
  • 制女珍
  • 冬瓜子
  • 杭菊花
  • 川石斛
  • 生白芍
  • 新會皮
  • 綠豆衣
  • 沖枇杷葉露(三錢)
  • 鮮稻葉(一束)

復:疹痧後陰傷熱熾,耳聾盜汗,咳嗆肌灼,脈見弦數。再以清養。

北沙參,川貝母,新會白,粉蛤殼,川石斛,青蒿,光杏仁,白茯苓,杭菊花,綠豆衣,黑料豆,環粟子(一錢五分),鮮稻葉,枇杷葉露

(案10)宋,左。㾦後內熱未除,口渴納少,脈見沉弦。治以和養。

香青蒿,北沙參,生穀芽,炒黃芩,西耆皮,環粟子,柔白薇,白茯苓,黃防風,焦米仁,元金斛,方通草,荷葉,紅棗

白話文:

疹子發疹後,身體虛弱,熱氣旺盛,導致耳聾、盜汗、咳嗽嗆咳、身體發熱,脈象弦數。再次用清熱滋陰的方法調理。

藥方:北沙參、川貝母、新會白糖、蛤殼、川石斛、青蒿、光杏仁、白茯苓、杭菊花、綠豆衣、黑料豆、環粟子(一錢五分)、鮮稻葉、枇杷葉。

(案10)病人姓宋,左邊身體出現問題。疹子退後,內熱未消,口渴食慾不振,脈象沉弦。用調理和養的方法治療。

藥方:香青蒿、北沙參、生穀芽、炒黃芩、西羌皮、環粟子、柔白薇、白茯苓、黃防風、焦米仁、元金斛、方通草、荷葉、紅棗。

(案11)陳,左,十一。身熱出㾦,㾦色枯白,上為口渴無度,下為大便溏薄,脈見細弦。治以分泄,兼顧咳嗆耳聾。

香青蒿,北沙參,冬桑葉(蜜炙),益元散,炒黃芩,川石斛,杭菊花,川貝母,柔白薇,環粟子,淨蟬衣,新會白,枇杷葉,鮮稻葉(一大握,煎湯代水)

(案12)顧,左。㾦隨汗,汗隨熱,嘔惡綿延,肺胃之病,脈見細弦。治以和養。

香青蒿,制小樸,全福花,炒米仁,炒黃芩,干佩蘭,代赭石,白茯苓,柔白薇,川鬱金,金石斛,川通草,荷葉包雞蘇散,炒竹茹

白話文:

陳某,左側身體,十一歲。發燒出汗,汗液顏色枯白,口渴難耐,大便稀溏,脈象細而弦。治療以分泄為主,兼顧咳嗽、氣喘、耳聾。

藥方:香青蒿、北沙參、冬桑葉(蜜炙)、益元散、炒黃芩、川石斛、杭菊花、川貝母、柔白薇、環粟子、淨蟬衣、新會白、枇杷葉、鮮稻葉(一大握,煎湯代水)

顧某,左側身體。發燒伴隨出汗,汗出伴隨發熱,嘔吐噁心持續不斷,肺胃有病,脈象細而弦。治療以和養為主。

藥方:香青蒿、制小樸、全福花、炒米仁、炒黃芩、干佩蘭、代赭石、白茯苓、柔白薇、川鬱金、金石斛、川通草、荷葉包雞蘇散、炒竹茹。

(案13)沈,左。寒少熱多,白㾦出沒,脘腹痛脹亦未見輕。邪入氣分,逗留不解,脈左弦右滑,舌苔前半脫液根膩,屬虛中挾實,實中挾虛。擬分化三焦,略兼存津養液法。

香青蒿,西洋參,生白芍,新會白,炒黃芩,綠萼梅(八分),炒川楝,晚蠶沙,柔白薇,元金斛,炒夏曲,佛手花,荷葉,竹茹

白話文:

病人左邊身體沉重,寒氣少而熱氣多,白痰時有時無,胸腹疼痛脹滿也不見好轉。邪氣侵入氣分,停留不去,脈象左邊弦緊右邊滑利,舌苔前半部乾燥無津液,根部濕膩,屬於虛弱之中夾雜實邪,實邪之中又夾雜虛弱。打算用藥分化三焦,稍微兼顧滋陰養液的方法。

藥方:香青蒿,西洋參,生白芍,新會白,炒黃芩,綠萼梅(八分),炒川楝,晚蠶沙,柔白薇,元金斛,炒夏曲,佛手花,荷葉,竹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