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蓮舫醫案》~ 卷上 (8)
卷上 (8)
1. 十九、濕㾦
(案1)何,右。痢後感邪,寒熱發㾦,治以分泄。
嫩白薇,炒黃芩,益元散,粉萆薢,干佩蘭,焦米仁,生白芍,山楂炭,大豆卷,制小樸,新會皮,方通草,鮮荷葉
(案2)徐,左。身熱出㾦,脘悶便溏,脈見浮弦。治以分泄。
嫩白薇,制小樸,益元散,鮮佛手,干佩蘭,焦建曲,白茯苓,川通草,大豆卷,焦米仁,川鬱金,新會皮,扁豆花(七朵)
(案3)包,左。疹㾦密布,脘悶神煩,寒熱或輕或重,脈見細弦。治以分泄。
冬桑葉,光杏仁,鮮佛手,肥知母(去毛),嫩白薇,益元散,炒蔞皮,川石斛,連翹心,焦米仁,連皮苓,川通草,荷葉,炒竹茹
(案4)竇,左。寒熱連日未解,脘悶氣急,上為嘔逆,下為溏稀,邪勢仍未宣化,脈數而滑,兩寸獨不應指。上焦不能宣物,雖有疹㾦不能由里達表,治以清泄。
冬桑葉,制小樸,益元散,連皮杏仁,嫩白薇,鮮佛手,川鬱金,黃防風,大豆卷,焦米仁,方通草,新會紅,炒竹茹,洋佩蘭(七片)
(案5)俞,左。紅疹白㾦夾雜而出,當脘仍有滿悶,舌苔黃膩未化。惟六部芤弦細較為多,餘邪未清,正氣久虛,防其變端,擬以和化。
冬桑葉,薄荷尖,鮮佛手,生穀芽,柔白薇,連皮杏仁,干佩蘭,新會皮,淨蟬衣(八分),焦米仁,赤茯苓,方通草,鮮荷葉
(案6)邵,右。身熱白㾦先起,脘悶嘔逆,脈見細弦,肺胃受病。治以分泄。
冬桑葉,光杏仁,焦建曲,炒黃芩,嫩白薇,白蔻仁(四分),炒麥芽,方通草,厚朴花(六分),焦米仁,白茯苓,新會皮,青荷梗(五寸),竹茹
(案7)鍾,右。肝氣發後,邪勢透斥,由疹㾦變毒,遍體瘰癢。治以清泄。
冬桑葉,焦山梔,焦米仁,環粟子(一錢五分),嫩白薇,綠豆衣(一錢五分),白茯苓,方通草,杭菊花,辰滑石,生甘草,新會皮,鮮荷葉
(案8)李,左。疹後耳聾頭鳴。治以清泄。
冬桑葉,焦山梔,粉萆薢,蔓荊子(一錢五分),柔白薇,嫩滑石,炒荊芥,省頭草(一錢五分),杭菊花,薄荷尖,焦米仁,方通草,鮮荷葉
(案9)周,左,十八。痧㾦後內熱未清,納呆咳嗆,耳聾盜汗,脈見弦滑。治以清養。
北沙參,黑料豆,光杏仁,香青蒿,川貝母,制女珍,冬瓜子,杭菊花,川石斛,生白芍,新會皮,綠豆衣,沖枇杷葉露(三錢),鮮稻葉(一束)
復:疹痧後陰傷熱熾,耳聾盜汗,咳嗆肌灼,脈見弦數。再以清養。
北沙參,川貝母,新會白,粉蛤殼,川石斛,青蒿,光杏仁,白茯苓,杭菊花,綠豆衣,黑料豆,環粟子(一錢五分),鮮稻葉,枇杷葉露
(案10)宋,左。㾦後內熱未除,口渴納少,脈見沉弦。治以和養。
香青蒿,北沙參,生穀芽,炒黃芩,西耆皮,環粟子,柔白薇,白茯苓,黃防風,焦米仁,元金斛,方通草,荷葉,紅棗
(案11)陳,左,十一。身熱出㾦,㾦色枯白,上為口渴無度,下為大便溏薄,脈見細弦。治以分泄,兼顧咳嗆耳聾。
香青蒿,北沙參,冬桑葉(蜜炙),益元散,炒黃芩,川石斛,杭菊花,川貝母,柔白薇,環粟子,淨蟬衣,新會白,枇杷葉,鮮稻葉(一大握,煎湯代水)
(案12)顧,左。㾦隨汗,汗隨熱,嘔惡綿延,肺胃之病,脈見細弦。治以和養。
香青蒿,制小樸,全福花,炒米仁,炒黃芩,干佩蘭,代赭石,白茯苓,柔白薇,川鬱金,金石斛,川通草,荷葉包雞蘇散,炒竹茹
(案13)沈,左。寒少熱多,白㾦出沒,脘腹痛脹亦未見輕。邪入氣分,逗留不解,脈左弦右滑,舌苔前半脫液根膩,屬虛中挾實,實中挾虛。擬分化三焦,略兼存津養液法。
香青蒿,西洋參,生白芍,新會白,炒黃芩,綠萼梅(八分),炒川楝,晚蠶沙,柔白薇,元金斛,炒夏曲,佛手花,荷葉,竹茹
白話文:
[十九、濕疹]
(案例1) 何先生,右側。痢疾後感染邪氣,出現寒熱交錯及疹狀,治療採用分泄法。
使用藥材包括嫩白薇、炒黃芩、益元散、粉萆薢、幹佩蘭、焦米仁、生白芍、山楂炭、大豆卷、制小樸、新會皮、方通草、鮮荷葉。
(案例2) 徐先生,左側。身體發熱並出現疹狀,胃部悶脹且大便溏瀉,脈象呈現浮弦。治療採用分泄法。
使用藥材包括嫩白薇、制小樸、益元散、鮮佛手、幹佩蘭、焦建曲、白茯苓、川通草、大豆卷、焦米仁、川鬱金、新會皮、扁豆花。
(案例3) 包先生,左側。疹狀密集分佈,胃部悶脹精神煩躁,寒熱時輕時重,脈象細弦。治療採用分泄法。
使用藥材包括冬桑葉、光杏仁、鮮佛手、肥知母、嫩白薇、益元散、炒蔞皮、川石斛、連翹心、焦米仁、連皮苓、川通草、荷葉、炒竹茹。
(案例4) 竇先生,左側。連續數日的寒熱未退,胃部悶脹呼吸困難,上吐下瀉,邪氣尚未完全排出,脈象數滑,兩寸脈不應指。上焦無法正常運作,疹狀無法從裡到表層發散,治療採用清泄法。
使用藥材包括冬桑葉、制小樸、益元散、連皮杏仁、嫩白薇、鮮佛手、川鬱金、黃防風、大豆卷、焦米仁、方通草、新會紅、炒竹茹、洋佩蘭。
(案例5) 俞先生,左側。紅疹與白疹交錯出現,胃部仍感悶脹,舌苔黃膩未消。脈象六部芤弦細較多,邪氣未清除,正氣久虛,需預防病情變化,治療擬以和化法。
使用藥材包括冬桑葉、薄荷尖、鮮佛手、生穀芽、柔白薇、連皮杏仁、幹佩蘭、新會皮、淨蟬衣、焦米仁、赤茯苓、方通草、鮮荷葉。
(案例6) 邵先生,右側。身體發熱白疹先起,胃部悶脹嘔吐,脈象細弦,肺胃受影響。治療採用分泄法。
使用藥材包括冬桑葉、光杏仁、焦建曲、炒黃芩、嫩白薇、白蔻仁、炒麥芽、方通草、厚朴花、焦米仁、白茯苓、新會皮、青荷梗、竹茹。
(案例7) 鍾先生,右側。肝氣發作後,邪氣逐漸外顯,疹狀轉為毒素,全身瘙癢。治療採用清泄法。
使用藥材包括冬桑葉、焦山梔、焦米仁、環粟子、嫩白薇、綠豆衣、白茯苓、方通草、杭菊花、辰滑石、生甘草、新會皮、鮮荷葉。
(案例8) 李先生,左側。疹後耳聾頭鳴。治療採用清泄法。
使用藥材包括冬桑葉、焦山梔、粉萆薢、蔓荊子、柔白薇、嫩滑石、炒荊芥、省頭草、杭菊花、薄荷尖、焦米仁、方通草、鮮荷葉。
(案例9) 周先生,左側,年齡十八。痧疹後內熱未消,食慾不振咳嗽,耳聾盜汗,脈象弦滑。治療採用清養法。
使用藥材包括北沙參、黑料豆、光杏仁、香青蒿、川貝母、制女珍、冬瓜子、杭菊花、川石斛、生白芍、新會皮、綠豆衣、沖枇杷葉露、鮮稻葉。
後續治療:疹痧後陰傷熱熾,耳聾盜汗,咳嗽肌熱,脈象弦數。再次採用清養法。
使用藥材包括北沙參、川貝母、新會白、粉蛤殼、川石斛、青蒿、光杏仁、白茯苓、杭菊花、綠豆衣、黑料豆、環粟子、鮮稻葉、枇杷葉露。
(案例10) 宋先生,左側。疹後內熱未消除,口渴食慾減退,脈象沉弦。治療採用和養法。
使用藥材包括香青蒿、北沙參、生穀芽、炒黃芩、西耆皮、環粟子、柔白薇、白茯苓、黃防風、焦米仁、元金斛、方通草、荷葉、紅棗。
(案例11) 陳先生,左側,年齡十一。身體發熱出現疹狀,疹色枯白,上為口渴無度,下為大便溏薄,脈象細弦。治療採用分泄法,同時考慮咳嗽與耳聾。
使用藥材包括香青蒿、北沙參、冬桑葉、益元散、炒黃芩、川石斛、杭菊花、川貝母、柔白薇、環粟子、淨蟬衣、新會白、枇杷葉、鮮稻葉。
(案例12) 顧先生,左側。疹隨汗出,汗隨熱出,嘔吐惡心持續,屬於肺胃疾病,脈象細弦。治療採用和養法。
使用藥材包括香青蒿、制小樸、全福花、炒米仁、炒黃芩、幹佩蘭、代赭石、白茯苓、柔白薇、川鬱金、金石斛、川通草、荷葉包雞蘇散、炒竹茹。
(案例13) 沈先生,左側。寒少熱多,白疹時隱時現,脘腹痛脹未見緩解。邪氣進入氣分,停留不散,脈象左弦右滑,舌苔前半部脫液根膩,屬虛中夾實,實中夾虛。治療擬定分化三焦,輔以滋養津液法。
使用藥材包括香青蒿、西洋參、生白芍、新會白、炒黃芩、綠萼梅、炒川楝、晚蠶沙、柔白薇、元金斛、炒夏曲、佛手花、荷葉、竹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