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蓮舫醫案》~ 卷下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6)

1. 二十六、臟毒

(案1)張,左,三十九。臟毒綿延,內縮不見,脈象浮弦。治以和養。

沙參,生草,龜板,郁李(打),生地,炒知母,麻仁(打),地榆,胡黃連,炒黃柏,蔞仁,石斛,忍冬藤

白話文:

【案例26:臟器毒素】

(案例1)有位姓張的患者,年齡三十九歲,他的病情是因為臟器長期累積毒素,導致內縮現象,且從外表看來並無明顯病徵,但脈搏呈現出浮弦的特徵,治療上應著重於調和與滋養。

處方內容包括:沙參、生甘草、龜板、郁李仁(需研碎)、生地、炒知母、麻子仁(需研碎)、地榆、胡黃連、炒黃柏、蔞仁、石斛、忍冬藤等藥材。

2. 二十七、乳癖

(案1)右。肝氣充斥,挾痰入絡為乳癖,挾飲擾中為吐沫,脈見細弦。治以和養。

半夏,毛菇(八分),木神,佛手,左金丸,歸鬚,遠志,白芍,香附,青皮,丹參,會絡,水炒竹茹,絲瓜絡

(案2)右。營失養肝,肝絡鬱熱蒸痰,乳囊結核將成,乳癖恐潛滋暗長,奇經亦失稟麗而帶下甚多,氣虛挾痰。擬以和養。

洋參,木神,烏鰂,丹參,毛菇,遠志,蛤殼,佛花,川貝,白芍,會絡,青皮(醋炒),絲瓜絡

(案3)葉,右,三十四。乳癖起因,癖久不消,漸為脹大,肌膚板滯,按之堅結,屬由癖成岩之勢,若抽搐作痛,痛而色紅,即能穿潰,潰後有血無膿,尤為可慮。考厥陰、陽明之脈皆繞於乳,雖屬外瘍,由內因而發,血不養肝,肝邪犯胃,當脘久有脹滿,屢屢頭眩火升,脈息弦大。擬以和化。

石決明,合歡皮,丹參,女珍,炒當歸,木神,新會絡、葉,杏仁,寄生,遠志,料豆,川貝,絲瓜絡

復:乳癖潛滋暗長,堅結不解,已成岩象,有時抽痛,有時色紅。近復上為咯血,下為便閉。營陰久虧,痰熱互擾,觸感新邪,又有微寒微熱,熱勢復甚,神煩心悸,脘脹納呆,頭眩火升,諸恙從此交集,脈息弦大。再從調氣清陰,化痰熱而和內外。

沙參,銀柴,旱蓮,合歡,石決,杏仁,女珍,蜜桑葉,杭菊,川貝,當歸,烏芝麻,代代花,藕節,絲瓜絡

又復:乳岩散漫,內脹外腫,四旁紅暈又添。厥陰充斥,陽明內絡大傷,以致納食呆鈍,食後作脹,肢體浮腫,心悸艱寐。種種營虛氣痹,恐孔囊結蓋之處溢膿為出血,脈見細弦,舌糙。從中挾痰鬱濕,與肝邪為之互擾,擬清營和絡。

洋參,蒲公英,木神,川貝,麻仁,綠萼梅(八分),金斛,忍冬,生栝蔞,銀柴胡,會絡,青皮,絲瓜絡

白話文:

[二十七、乳腺增生]

案例一:右側乳腺增生源於肝氣過盛,夾帶痰溼阻塞經絡,形成乳腺增生;同時,夾帶的水飲擾亂脾胃,導致吐沫症狀,脈象細弦。治療以調養爲主。

藥物包括:半夏、茯苓、木香、佛手、左金丸、當歸須、遠志、白芍、香附、青皮、丹參、絡石藤、水炒竹茹、絲瓜絡。

案例二:營血無法滋養肝臟,肝經絡鬱熱生痰,乳腺結節即將形成,乳腺增生恐潛滋暗長,奇經失於滋養而白帶增多,氣虛夾帶痰溼。擬以調養治療。

藥物包括:西洋參、木香、烏賊骨、丹參、茯苓、遠志、海蛤殼、佛花、川貝母、白芍、絡石藤、醋炒青皮、絲瓜絡。

案例三:葉氏,右側,三十四歲。乳腺增生由來已久,逐漸腫大,皮膚僵硬,觸摸堅硬,屬於從增生轉爲惡性腫瘤的趨勢,如果出現抽搐疼痛,紅腫,就可能潰破,潰後只有血沒有膿,尤其值得憂慮。考察肝經和胃經的脈絡都環繞乳房,雖然表現爲體表病症,實則是內因引發,血液不能滋養肝臟,肝邪侵犯脾胃,長期脘腹脹滿,常常頭暈火升,脈象弦大。擬以調和治療。

藥物包括:石決明、合歡皮、丹參、女貞子、炒當歸、木香、新會絡、杏仁、寄生、遠志、料豆、川貝母、絲瓜絡。

複診:乳腺增生持續發展,堅硬的結節未解,已呈現腫瘤樣態,有時抽痛,有時紅腫。近期上爲咳血,下爲便祕。營陰久虧,痰熱互擾,感染新病,伴有輕微寒熱,熱勢加重,神煩心悸,脘腹脹滿,食慾不振,頭暈火升,各種不適症狀交織,脈象弦大。再從調氣清陰,化痰熱內外兼治。

藥物包括:沙參、銀柴胡、旱蓮草、合歡花、石決明、杏仁、女貞子、蜜炙桑葉、杭菊花、川貝母、當歸、烏芝麻、代代花、藕節、絲瓜絡。

再次複診:乳腺腫瘤擴散,內部腫脹,外部腫塊,周圍紅暈加劇。肝經充盈,胃經內絡受損嚴重,導致飲食呆滯,餐後腹脹,肢體水腫,心悸失眠。種種營血虛弱,氣血不暢的症狀,擔心孔囊結蓋處溢膿出血,脈象細弦,舌面粗糙。從中夾帶痰溼,與肝邪互相干擾,擬以清營和絡治療。

藥物包括:西洋參、蒲公英、木香、川貝母、麻仁、綠萼梅、金釵石斛、忍冬藤、生栝樓、銀柴胡、絡石藤、青皮、絲瓜絡。

3. 二十八、肛癰

(案1)周,左。肛門結塊,痛時發堅,將成肛癰,能否消退。

珠兒參,料豆,黃芩,萆薢,炒槐米,女珍,山梔,米仁,黑地榆,澤瀉,會皮,茯苓,松子仁(三十粒)

(案2)左。吐血連次,肺熱移於大腸,癰象將成。治以和養。

珠兒參,川貝,川斛,料豆,炒槐米,杏仁,白芍,麻仁,地榆,蔞仁,生草,會紅,枇杷葉,藕節

白話文:

【二十八、痔瘡膿腫】

(案例1) 周先生,左側。肛門有硬塊形成,疼痛且質地堅硬,疑似即將發展爲痔瘡膿腫,詢問是否能消退。

處方藥物包括:珠兒參,料豆,黃芩,萆薢,炒槐米,女貞,山梔,米仁,黑地榆,澤瀉,會皮,茯苓,松子仁(三十粒)。

(案例2) 左側。連續出現吐血癥狀,肺熱影響至大腸,膿腫跡象將要形成。治療方針爲調養和保養。

處方藥物包括:珠兒參,川貝,川斛,料豆,炒槐米,杏仁,白芍,麻仁,地榆,蔞仁,生草,會紅,枇杷葉,藕節。

4. 二十九、腋癰

(案1)左。腋癰潰頭,治以宣化。

生耆,大力,赤芍,象貝,滑石,桔梗,連翹,生草,新會,藕節

白話文:

【二十九、腋下膿腫】

(案例1)在左邊的腋下出現了膿腫並已破潰,治療上應採用宣化法。

使用的藥物有:生薑(耆在此可能為薑的古稱),黃耆(大力可能是指黃耆),赤芍,象貝母,滑石,桔梗,連翹,甘草,陳皮(新會是廣東產的陳皮),藕節。

以上藥材將用於治療此病狀。

5. 三十、腸癰

(案1)柯,左。腸癰將成,少腹腫痛,大便不行。脈見沉弦,治以通降。

敗醬草(三錢),檳榔,大力,炒桃仁,炒川楝,建曲,赤芍,米仁,炒枳殼,青皮,歸尾,陳皮,絲瓜絡

(案2)陸,右。臍腸癰臍凸紅腫,腹膨作痛,大便已通,能否不為外潰。脈數內熱,治以清降。

敗醬草,檳榔,當歸,櫞皮,川楝,瓜蔞,苡仁,冬瓜子,枳殼,青皮,雞金,陳皮,推車蟲(一枚),榧子肉(七粒)

(案3)左。小腸癰腹脹溺短,能否消退。

敗醬草,大力,防己,青皮,川楝,赤芍,萆薢,青木香,枳殼,歸尾,赤苓,香附,絲瓜絡

(案4)張,右,三十一。縮腳腸癰,小產後仍未減,肢骱痠痛,脈見細弦。治以分疏。

敗醬草,茺蔚,黃芩,生膝,川楝,寄生,杜仲,桃仁,當歸,蔞皮,米仁,會皮,絲瓜絡

白話文:

【案例1】有位姓柯的患者,左側出現了腸癰的症狀,他的下腹部腫脹疼痛,且有便祕的情況。從脈象上看是沉弦脈,這代表氣血不通,所以治療方式是以疏通和下降爲主。

處方藥物包括:敗醬草三錢,檳榔,大力,炒桃仁,炒川楝,建曲,赤芍,米仁,炒枳殼,青皮,歸尾,陳皮,絲瓜絡。

【案例2】陸姓患者,右側出現臍部腸癰,臍部突出紅腫,腹部膨脹並感到疼痛,雖已解大便,但擔心是否會從外部潰破。脈象顯示爲數脈,代表體內有熱,治療方式以清除內熱和下降爲主。

處方藥物包括:敗醬草,檳榔,當歸,桔皮,川楝,瓜蔞,薏仁,冬瓜子,枳殼,青皮,雞內金,陳皮,推車蟲(一枚),榧子肉(七粒)。

【案例3】一位患者,小腸部位出現癰腫,腹部脹滿,排尿困難,希望症狀可以緩解。

處方藥物包括:敗醬草,大力,防己,青皮,川楝,赤芍,萆薢,青木香,枳殼,歸尾,赤苓,香附,絲瓜絡。

【案例4】張姓患者,年齡三十一歲,右側出現縮腳腸癰,在小產後症狀並未減輕,四肢關節痠痛,脈象顯示細弦脈,代表氣血不足,治療方式以分開疏導爲主。

處方藥物包括:敗醬草,茺蔚,黃芩,生膝,川楝,寄生,杜仲,桃仁,當歸,桔皮,薏仁,會皮,絲瓜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