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蓮舫醫案》~ 卷下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2)

1. 四、癇(不寐)

(案1)徐,左。癲癇復發,仍言語喃喃,有時默默,徹夜不寐,脈見細弦。屬痰熱內蒙,機關失利,治以鎮養。

磁石(辰砂拌),木神,膽星,石決,宋夏,遠志,夜交藤,白芍,秫米,丹參,玳瑁(八分),會皮,玫竹茹,洋青鉛

復:界乎癲癇之間,有根屢發,發則神迷喉鳴,言語反常,屬痰邪矇蔽機關,脈弦滑。擬鎮養,先冀艱寐得和。

白話文:

(案1)

這位病人姓徐,左側身體出現問題。癲癇症狀反覆發作,患者說話含糊不清,有時沉默不語,整夜無法入睡,脈象細而弦。這屬於痰熱內蒙,導致機體功能失調,應當以鎮養的方法治療。

處方:

  • 磁石(用辰砂拌和)
  • 木神
  • 膽星
  • 石決明
  • 宋夏
  • 遠志
  • 夜交藤
  • 白芍
  • 秫米
  • 丹參
  • 玳瑁(八分)
  • 會皮
  • 玫竹茹
  • 洋青鉛

病人病情介於癲癇發作之間,病根存在,容易反复發作。發作時神志迷糊,喉嚨發出鳴叫聲,言語異常,這是因為痰邪蒙蔽機體功能所致,脈象弦而滑。擬定鎮養的治療方案,先期望患者能夠恢復睡眠,使身體平和。

磁珠丸(煎入),木神,膽星,杭菊,半夏,遠志,夜交藤,白芍,秫米,丹參,珠母,會皮,二竹茹

白話文:

磁珠丸(煎服),木神(指白芍),膽星(指膽囊中的星狀物質,實際為藥材名),杭菊(指產於杭州的菊花),半夏(一種常用的藥用植物),遠志(一種具有安神功效的草本植物),夜交藤(一種藤本植物,有安神作用),白芍(又名木芍,常用於調理肝脾),秫米(一種穀物,具有滋補作用),丹參(一種常用於活血化瘀的藥材),珠母(一種貝殼類藥材),會皮(可能是指合皮,即兩種或多種藥材的皮層混合使用),二竹茹(可能是兩種竹茹的混合物,竹茹是一種清熱利濕的藥材)。

請注意:此處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,並不能替代專業醫療意見。在使用任何藥物或草藥之前,應諮詢醫生或合格的草藥師。

2. 五、癇厥

(案1)鄭,左,十四。癇厥不平,輕發神志模糊,重發手足顫動,一日數十次,甚至身熱胃呆。脈息弦細,治以鎮養。

羚羊,木神,玳瑁,洋參,石決,珠母,龍齒,會皮,杭菊,桑葉,膽星,細菖,白蒺藜,雙鉤,白芍,竹茹,鐵花

又末服方:珠粉(一分),犀黃(五釐),琥珀(二分),辰砂(一分),川貝(四分),天竹黃(二分)

上味共研細末,每服二分,竹瀝夏一兩,再加開水沖服。

白話文:

患者鄭姓,左邊,十四歲。患有癲癇,症狀不穩定,輕微發作時神志模糊,嚴重發作時手腳顫抖,一天發作數十次,甚至發燒、胃口不好。脈象弦細,應以鎮定養護為主。

處方:羚羊角、木香、玳瑁、西洋參、石決明、珍珠母、龍齒、豬膽粉、杭菊、桑葉、膽星、細菖蒲、白蒺藜、雙鉤藤、白芍、竹茹、鐵花。

另備一方:珠粉(一分)、犀黃(五釐)、琥珀(二分)、辰砂(一分)、川貝母(四分)、天竹黃(二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分,夏日用竹瀝一兩,再加開水沖服。

3. 六、癲

(案1)金,左,四十二。陽並於陰為癲。癲象有根,每發神呆目瞪,當脘懊憹,言語亦為錯落。脈見弦滑,擬以開降。

半夏,木神,路路通,杭菊,細菖,遠志,會皮,白芍,膽星,丹參,炒當歸,炒枳實,炒竹茹,龍虎丸(一丸,另沖服)

白話文:

這是一位左側身體,四十二歲的病人。陽氣與陰氣失調導致癲狂。癲狂症狀有其根源,每次發作時,病人神志呆滯,目光呆滯,胃脘感到脹悶不適,言語也變得錯亂。脈象呈現弦滑,需要用藥物來疏通開泄,降伏邪氣。

藥方

  • 半夏:清熱化痰,降逆止嘔。
  • 路路通:活血通絡,利水消腫。
  • 杭菊:清熱解毒,平肝明目。
  • 細菖:開竅醒神,化痰開竅。
  • 遠志:安神益智,寧心志。
  • 會皮:疏肝解郁,理氣止痛。
  • 白芍:養血柔肝,鎮痙止痛。
  • 膽星:清熱解毒,止痙定驚。
  • 丹參:活血化瘀,涼血止痛。
  • 炒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。
  • 炒枳實:破氣消積,行氣化痰。
  • 炒竹茹:清熱化痰,降逆止嘔。
  • 龍虎丸:補氣益腎,溫陽化寒。(一丸,另沖服)

備註

  • 括號中為藥材或方劑的現代名稱,方便理解。
  • 現代醫學已發展出治療癲狂症的有效藥物和療法,建議患者就醫接受專業治療。

(案2)右。治癲症將成,神呆不語。

半夏,木神,礞石,路路通,膽星,遠志,天竹黃,會皮,細菖,丹參,殭蠶,開口椒(八分),竹茹(玫炒)

(案3)範,左。癲厥屢發,口吐白沫,手痙目瞪,痰邪入絡,心陰不足,肝火有餘,脈見弦數。擬以清降。

洋參,木神,白芍,遠志,膽星,龍齒,半夏,丹參,細菖,元精,秫米,新會絡,絲瓜絡,路路通,荷邊

白話文:

針對癲癇症狀將要發作,病人神智呆滯不語,可以用半夏、木神、礞石、路路通、膽星、遠志、天竹黃、會皮、細菖、丹參、殭蠶、開口椒(八分)、竹茹(玫炒)等藥材治療。

針對癲癇發作頻繁,病人口吐白沫、手部抽搐、眼睛瞪視,痰邪入侵經絡,心陰不足,肝火旺盛,脈象弦數的情況,可以用洋參、木神、白芍、遠志、膽星、龍齒、半夏、丹參、細菖、元精、秫米、新會絡、絲瓜絡、路路通、荷邊等藥材治療,以達到清降效果。

4. 七、頭痛

(案1)張,左,三十四。冷水洗面已近月餘,遂致寒傷於腦,頭痛不已。治以分解,兼顧脘悶肢酸。

防風,蔓荊子(一錢五分),米仁,佛手,北細辛(四分),佩蘭,小樸,建曲,香白芷(四分),雞蘇散,半夏,會皮,荷葉

白話文:

張姓病人,三十四歲,左邊身體不適。他因為長期用冷水洗臉,已經快一個月了,導致寒氣入侵腦部,頭痛難忍。醫生開了藥方,既要治療頭痛,也要兼顧胸悶、四肢酸痛等症狀。

5. 八、河白

(案1)左。治寒熱食葷,肢腹浮腫,將成河白。

防己,車前,大豆卷,通草,紫浮萍(一錢五分),澤瀉,防風,野赤豆,連皮苓,萆薢,建曲,會皮,地慄干,陳麥柴

(案2)張,左,五歲。肢腹浮腫,將成河白,急宜分疏。

防己,澤瀉,米仁,川桂枝,浮萍,萆薢,地枯樓(三錢),建曲,連皮苓,防風,通草,赤豆,地慄干

白話文:

这两段文字描述了两种治疗水肿病症的案例,都属于中医理论中的“水肿”范畴。

案1

中患者因为寒热饮食不节,导致身体出现水肿,即将发展为严重的水肿病症(河白)。药方以利水渗湿为主,使用防己、澤瀉、通草等利水渗湿药,配合車前、浮萍等清热利水药,以及大豆卷、野赤豆等健脾化湿药,共同发挥治疗效果。

案2

中五岁的张姓患者,同样出现水肿病症,需要紧急处理。药方主要以利水渗湿、温阳化气为主,使用防己、澤瀉、通草等利水渗湿药,以及桂枝、米仁等温阳化气药,并加入萆薢、地枯樓等清热利水药,共同达到治疗效果。

需要注意的是

以上只是对古文内容的简单翻译,具体用药和剂量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中医师的诊断进行调整。

(案3)範,左,五歲。寒濕互擾,幼年謂之河白,又名腫脹。脈見細弦,治以疏導。

白朮,川楝,陳櫞皮,粉豬苓(一錢五分),枳實,白芍,車前,澤瀉,建曲,會皮,萆薢,香附,砂仁,地慄干

白話文:

案例3

範姓兒童,左邊身體,五歲。患有寒濕互擾的疾病,幼年時稱為「河白」,又名「腫脹」。脈象呈現細弦,治療方法應以疏導為主。

處方:白朮、川楝、陳櫞皮、粉豬苓(一錢五分)、枳實、白芍、車前、澤瀉、建曲、會皮、萆薢、香附、砂仁、地慄干。

解釋:

  • 寒濕互擾: 指的是寒性和濕邪相互交雜,侵犯人體而導致的疾病。
  • 河白: 一種古代兒童疾病的稱呼,可能指水腫或其他與水液代謝有關的疾病。
  • 腫脹: 指的是身體某一部位出現腫大的現象。
  • 細弦脈: 是一種脈象,表示脈搏細小而緊。
  • 疏導: 指的是運用中藥的功效,將體內的寒濕邪氣疏散出去,恢復身體正常的功能。
  • 白朮、川楝、陳櫞皮、粉豬苓、枳實、白芍、車前、澤瀉、建曲、會皮、萆薢、香附、砂仁、地慄干: 這些都是中藥材,具有不同的功效,配合使用可以達到疏導寒濕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備註:

  • 中藥的用量和配伍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。

6. 九、黃疸

(案1)孫,左,廿七。黃疸漸成,形黃脘悶,脈見細弦。治以疏和。

焦茅朮(一錢五分),米仁,炒蔞皮,川斛,炒黃芩,佩蘭,新會,防己,細茵陳,半夏,茯苓,萆薢,竹茹

白話文:

這是一則中醫病案記錄,描述一位名叫孫姓的病人,左側身體出現黃疸,並且隨著時間推移,黃疸加重,患者皮膚發黃,腹部感到悶脹,脈象細小而弦急。醫生判斷這是由於肝膽濕熱、脾胃失調導致的,因此選用疏肝理氣、和中化濕的藥方進行治療。

藥方中包含了多種中藥材,各自具有不同的功效:

  • 焦茅朮、米仁、炒蔞皮、川斛:利濕健脾,幫助消減體內濕氣,改善脾胃功能。
  • 炒黃芩、佩蘭: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,清除體內熱毒。
  • 新會防己:祛風濕,利水消腫,緩解黃疸症狀。
  • 細茵陳、半夏、茯苓、萆薢、竹茹:理氣化痰,疏肝和胃,幫助消化,減輕腹部悶脹感。

通過使用這些藥材,醫生希望達到疏通肝氣,化解濕熱,健脾胃,最終消除黃疸、恢復健康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