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蓮舫醫案》~ 卷中 (11)
卷中 (11)
1. 三十六、耳聤
(案1)周,右。五聤者,膿分五色,總名謂之耳聤。現在並無血出,青膿、白膿交溢,腦髓受傷,肝陽為熾,漸至頰車,閉而難開,頸項頭目皆牽引為痛,清空之虛難於著枕,脈見細弦。體本豐腴,內痰與內風有升少降,擬以鎮養。
洋參,木神,潼蒺藜,白芍,杭菊,龍齒,白蒺藜,象牙屑,魚腦石,丹參,殭蠶,料豆,荷邊
(案2)周,右。耳聤溢血,血止又復溢膿,膿薄如水,或多或少,以致清空受傷,頭部鳴響,兩額作痛,牽連諸虛,喉痹哽痛,脘悶納少,有時腹痛,有時便溏。脈見弦滑,治以和養。
洋參,白芍,象牙屑,白蒺藜,杭菊,木神,貝母,廣橘葉,魚腦石,龍齒,金斛,合歡皮,荷邊,橄欖核(一錢五分)
白話文:
【案例一】 周先生,右耳患了耳聾。所謂五聾,就是耳中流出的膿液有五種顏色,統稱為耳聾。目前耳中並未出血,而是青色膿液與白色膿液交雜流出,這表示腦髓受到傷害,肝臟功能過於旺盛,病情逐漸影響到面部肌肉,導致面部肌肉緊繃難以張開,頸部、頭部和眼睛都感到疼痛,甚至在躺下時頭部虛弱得難以枕著枕頭。從脈象來看,呈現細弦狀。周先生身體原本就比較肥胖,體內的痰濕和風邪上升多於下降,治療上建議以安神養身為主。
【案例二】 周先生,右耳流血,血止後又開始流膿,膿液稀薄如水,量時多時少,這導致頭部受損,出現頭鳴、額頭疼痛,牽連到全身虛弱,喉嚨腫痛,胃部悶脹,食慾減退,偶爾會腹痛,偶爾會拉肚子。從脈象來看,呈現弦滑狀,治療上建議以調和養生為主。
2. 三十七、耳菌
(案1)孫,左。耳菌潰爛,膿血交溢,久防失聰,脈見細弦。治以清化。
石決明,桑葉,炒川柏,赤苓,杭菊,連翹,炒澤瀉,滑石,炒天蟲,炒丹皮,炒米仁,會皮,卷竹心
白話文:
【案例37、耳道感染】
患者孫先生,他的左耳遭受了嚴重的感染,耳道不僅潰爛,還有膿血不斷流出,若不及時治療,恐會導致長期聽力受損,甚至失聰。從脈象看來,呈現出細弦的特徵,顯示病情頗為嚴重。因此,治療方式將著重於清除病竈及調理身體。
所用藥物包括:石決明、桑葉、炒過的川柏、赤苓、杭菊、連翹、炒過的澤瀉、滑石、炒天蟲、炒丹皮、炒米仁、會皮、卷竹心等,這些都是為了清熱解毒,促進身體恢復健康。
3. 三十八、目疾
(案1)左。兩目蒙赤,屬肝風所致,擬以鎮養。
石決明,穀精草,連翹心,白蒺藜,桑葉,秦艽,元精石,鉤藤,青葙子,夜明砂,料豆,蕤仁霜,辰燈心,荷邊
(案2)左。目屬肝竅,眼眶上下發紅,屬脾濕肝風所致。脈象細弦,治以清泄。
沙參,川斛,料豆,丹參,桑葉,秦艽,女珍,米仁,草決明,新會白,白芍,茯苓,卷竹心(三十根),荷葉
(案3)左。頭痛未止,目仍蒙赤,脈見細滑。擬從熄養。
石決,木神,元精,生地,雙鉤,桑葉,龍齒,草決,料豆,胡麻,杭菊,白蒺藜,白芍,荷邊
白話文:
【案例一】左眼。兩眼視物模糊且泛紅,是因為肝風引起,計劃用安撫和滋養的方式來治療。
使用石決明,穀精草,連翹心,白蒺藜,桑葉,秦艽,元精石,鉤藤,青葙子,夜明砂,料豆,蕤仁霜,辰燈心,荷邊等藥材。
【案例二】左眼。眼睛屬於肝臟的通道,眼眶上下出現紅色,是由脾臟濕氣和肝風導致的。脈象呈現細弦狀,治療方式為清熱疏導。
使用沙參,川斛,料豆,丹參,桑葉,秦艽,女珍,米仁,草決明,新會白,白芍,茯苓,卷竹心(三十根),荷葉等藥材。
【案例三】左眼。頭痛還未停止,眼睛仍然模糊泛紅,脈象顯示細滑。計劃採用熄風養血的方式治療。
使用石決明,木神,元精石,生地,雙鉤,桑葉,龍齒,草決明,料豆,胡麻,杭菊,白蒺藜,白芍,荷邊等藥材。
4. 三十九、咬牙疳
(案1)陳,右。咬牙疳滿口腐爛,並有寒熱。治以分泄。
豆豉,大力,銀花,桑葉,芥穗,防風,薄荷,殭蠶,生草,荷葉
(案2)趙,左。咬牙疳滿口腐爛,兩腮痛脹,脈見浮滑。溫毒客於上焦,治以清泄。
豆豉,大力,連翹,射干,桑葉,荊芥,銀花,防風,薄荷,殭蠶,象貝母,通草,荷葉
白話文:
【案例一】陳先生,他的右邊口腔因咬牙疳而嚴重腐爛,同時伴有發燒和畏寒的症狀。治療上選擇了幫助身體排出邪氣的方式。
藥方包含:豆豉、大力子、銀花、桑葉、芥穗、防風、薄荷、殭蠶、甘草、荷葉。
【案例二】趙先生,他的左邊口腔同樣因為咬牙疳而腐爛,而且兩頰還出現疼痛和腫脹,診脈時顯示脈象浮滑。這是因為溫熱之毒影響到了上焦部位,治療上選用清熱解毒的方法。
藥方成分包括:豆豉、大力子、連翹、射干、桑葉、荊芥、銀花、防風、薄荷、殭蠶、象貝母、通草、荷葉。
5. 四十、牙疳
(案1)左。腿部青色,退而未盡。現在牙疳腐爛或輕或重,總未平復。脈見數滑,舌滑膩,擬清陰而化濕熱。
洋參,杭菊,茯苓,料豆,川斛,南花粉,綿茵陳,生苡米,二至丸,肥知母,會絡,防己,白茅花,白燈心
白話文:
【案例四十、牙周病】
(案例一)原先左腿有青色瘀傷,雖已消褪但尚未完全恢復。目前出現牙周病,病情時輕時重,始終未能痊癒。從脈象看,顯示出快速且滑順的脈象,舌苔滑膩,打算用清涼滋陰的藥物來化解體內的濕熱。
藥方包含:西洋參、杭州菊花、茯苓、料豆、川斛、南花粉、綿茵陳、生薏仁、二至丸、肥厚的知母、會絡、防己、白茅花、白燈心草。
6. 四十一、舌疳
(案1)馮,右,三十一。營陰不足,氣火有餘,中焦積濕與火互擾,煽爍陰液,舌上似疳非疳,脫破作痛。屬無外感之邪,由內因之熱。
洋參,黃芩,金斛,會白,女珍,茵陳,翹心,生草,料豆,米仁,茯苓,通草,鮮蘆根(去節,八錢)
白話文:
病例四十一下,這是一個名叫馮的男性,年齡三十一歲。他的身體狀況是營養陰分不足,但氣火卻過剩,中焦部位(脾胃區域)有濕氣積聚,與過盛的火氣互相影響,導致身體的陰液被過度消耗,表現在舌頭上的症狀看似瘧疾的潰爛,但實際上並非瘧疾,而是舌頭出現破損並伴有疼痛。
這種情況並非由外來的邪氣所引發,而是由體內的熱氣所導致。
治療方案為:使用西洋參、黃芩、金斛、會白、女貞子、茵陳、連翹心、生甘草、料豆、薏苡仁、茯苓、通草以及新鮮的蘆根(需去除節部,用量為八錢)進行治療。
7. 四十二、重舌
(案1)左。重舌形小而尖,現在舌底脹大,屢破涎血,浮胖時平時作,久恐成為郁毒。堅結翻大,即屬難治。早有腹膨作瀉,轉而上擾心脾為患,挾濕火內燃,治以宣化。
沙參,杏仁,桑葉,丹參,天竹黃,川貝,淡竹葉,會白,瓦楞,冬瓜子,白芍,茯苓,枇杷葉
復:痰色屢破屢結,血水或裹痰涎,心脾部位無非鬱熱蒸痰。脈息細弦,治以和養。
洋參,翹心,木神,生草,天竹黃,象貝,遠志,綠豆衣,瓦楞,料豆,白芍,會皮,枇杷葉
白話文:
【四十二、重舌】
(案例1)患者左側出現重舌的情形,其形狀小且尖,目前在舌底處腫脹增大,頻繁破裂並伴有血涎流出。此情況時常浮現,時好時壞,長時間下來恐將形成鬱積的毒素。若舌頭的堅硬結節持續變大,則屬於較難治療的情況。早前患者有腹部膨脹並伴隨腹瀉的症狀,後來這種不適轉而上擾心脾,造成健康上的困擾。此病是夾雜濕熱與火氣在體內燃燒所致,治療上應採用宣導和化解的方式。
藥方包含:沙參、杏仁、桑葉、丹參、天竹黃、川貝、淡竹葉、會白、瓦楞、冬瓜子、白芍、茯苓、枇杷葉。
後續觀察:患者的痰液顏色頻繁變化,時而與血水混合,包裹著痰涎。心脾部位顯然存在鬱熱,導致痰液蒸騰。脈搏細弱且帶有絃音,治療上應強調和諧滋養。
後續藥方包含:洋參、翹心、木神、生草、天竹黃、象貝、遠志、綠豆衣、瓦楞、料豆、白芍、會皮、枇杷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