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蓮舫醫案》~ 卷中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中 (6)

1. 二十、噎膈

(案1)左。未能辟穀登仙,格症但求進食。

高麗參須,木神,丹參,瓜蔞仁,法半夏,遠志,腹糧,煨益智,生當歸,白芍,香附,陳皮,竹茹,棗

(案2)左。陰耗陽結,謂之關格,隨食隨吐,更衣艱澀,攻補不受,大致氣與液兩虧,痰與飲用事。脈見細濡,調理為難。

吉林須,關虎肚,丹參,澄茄,宋半夏,戌腹糧,志曲,佛花,生當歸,生白芍,生穀芽,會皮,姜竹茹,棗

(案3)右。肝邪內擾,積飲蓄痰,阻遏脾胃升降氣道,穀食難下,吞酸吐沫,必得大便通行漸覺鬆動,屬上格下關之象。高年患此,必須調理,尤在頤養。

吉林須,虎肚,木神,澄茄,半夏,腹糧,遠志,白芍,左金丸,生當歸,丹參,會皮,姜竹茹

(案4)左。上格下關,謂之關格。所食無多尚欲吐出,吞酸吐沫,脘宇或痛或脹,更衣十餘日一行,糞如羊矢,脈左右沉濡。氣痹液耗,用藥不可偏陰偏陽,擬以和降調中。

吉林須,虎肚,木神,澄茄,宋半夏,腹糧,遠志,麥冬,川石斛,白芍,丹參,新會,竹茹,伏龍肝

(案5)李,左,三十四。關格數年,一飲一食皆難停留,必得吐盡後已,漸至氣久不能升降。現在陰液亦為枯槁,嘔甚見血,脘腹通連梗痛,脈六部細微。無六淫外感,亦無七情內發,昨晚形寒發熱,寒暖不調所致,擬調中降逆。

吉林須,全福,木神,姜半夏,川連(元米炒),代赭,益智,丹參,蘇梗,瓦楞,志曲,會皮,姜竹茹,伏龍肝

(案6)左。隨食隨吐,名曰上膈,脈見細弦,治以通降。

左金丸,全福,虎肚,澄茄,半夏,代赭,腹糧,益智,當歸,建曲,白芍,木神,姜竹茹,棗

(案7)左。上格為嘔逆,下關為便閉,上下不和,由於中焦窒塞,當脘滿悶,時發懊憹。脈見弦澀,弦主陰耗,澀主氣痹,久延恐難調復。

左金丸,木神,虎肚,瓦楞,法半夏,遠志,戌糧,志曲,生當歸,丹參,白芍,會皮,竹二青

(案8)左。肝邪侮中,中有積飲,當脘作痛兼脹,吞酸吐沫,脈見細弦。中焦升降失調,厥陰遂為充斥,更衣不利,上格下關之勢。

吳萸,生當歸,戌腹糧,澄茄,川連,木神,白芍,益智,姜夏,丹參,新會,建曲,姜竹茹

(案9)右。上嘔不止,下便不利,是為關格,脈見沉弦。老年陰耗陽結,難許調復。

左金丸,木神,虎肚,沉香曲,生當歸,遠志,戌腹,新會,香附,丹參,白芍,姜夏,姜竹茹

白話文:

[二十、食道阻塞及腸胃道阻塞]

(案例1) 左邊脈象。患者無法達到闢穀登仙的境界,只能求能進食。開立藥方有高麗參、木神、丹參、瓜蔞仁、法半夏、遠志、腹糧、煨益智、生當歸、白芍、香附、陳皮、竹茹、棗。

(案例2) 左邊脈象。陰虛耗損、陽氣凝結的情況,稱之為關格,患者吃什麼吐什麼,排便困難,無論攻補都難以接受,主要因為氣和液體兩者都缺乏,且有痰和水濕的問題。脈象顯示細濡,治療難度高。

(案例3) 右邊脈象。肝臟病邪內擾,積累飲食和痰液,阻礙脾胃氣道的升降,導致食物難以下嚥,吞酸吐沫。只有在大便通暢後,才會感覺稍微舒緩,屬於上格下關的現象。高齡患者患有此病,必須要進行調理,特別是在養生方面。

(案例4) 左邊脈象。上格下關,稱之為關格。患者吃不多就想要吐出,吞酸吐沫,胃部或有疼痛或脹感,十餘天才排一次便,糞便像羊屎一樣,脈象顯示左右側都呈現沉濡。氣血受阻,液體消耗,使用藥物不可偏向陰或陽,預計以和諧降氣調中為主。

(案例5) 姓李的患者,左邊脈象,三十四歲。關格多年,喝水吃飯都難以留住,一定要吐盡後才能停止,漸漸地氣息無法升降。現在陰液也乾枯,嘔吐嚴重時會出現血跡,胃腹部持續梗痛,脈象六部都細微。無外感六淫,也無內發七情,昨晚形寒發熱,是寒暖不調所致,預計調中降逆。

(案例6) 左邊脈象。吃什麼吐什麼,稱之為上膈,脈象顯示細弦,治療以通降為主。

(案例7) 左邊脈象。上格為嘔吐,下關為便祕,上下不協調,因中焦窒塞造成,當脘部滿悶,時發懊憹。脈象顯示弦澀,弦代表陰耗,澀代表氣血受阻,延長時間恐怕難以調復。

(案例8) 左邊脈象。肝臟病邪侮中,中焦有積飲,當脘部作痛兼脹,吞酸吐沫,脈象顯示細弦。中焦升降失調,厥陰經絡因此充塞,排便不利,形成上格下關的趨勢。

(案例9) 右邊脈象。不停嘔吐,排便不順,這是關格的症狀,脈象顯示沉弦。老年人陰虛耗損,陽氣凝結,難以調復。

2. 二十一、痢後

(案1)張,左。昔年痢後受傷,久而不復,大便有溏有結,溏時每為帶血。營虛生風,氣虛生濕,風濕之邪外遊肌表,或寒或熱,或為發瘰。關係者肛門發麻,有時上升,可及遍體。脈見細弦,治以疏和。

耆皮,白朮,地榆(一錢五分),豨薟(三錢),防風,當歸,炒槐米(一錢五分),梧桐花,寄生,丹參,炒椿皮(一錢五分),側柏,紅棗

復:休息痢後,有時下血作瀉,由陽明垢滯,隨去隨生,以至肝脾受傷,生風挾濕,忽寒忽熱,遍身發麻。最慮者,上至巔頂,下至肛門。脈見細弦,治以和養。

防風,秦艽,丹參,冬瓜子,炒荊芥,白芍,茯苓,川斛,臟連丸,地榆,赤曲,新會,側柏

白話文:

【二十一、痢疾後期】

案例一:張先生,左側身體有問題。他在過去的某年裏,痢疾後身體受到損傷,久久未能康復,他的大便有時稀爛有時硬結,尤其在大便稀爛時,常伴隨著血絲。這是因爲營養不足導致身體產生類似風邪的症狀,氣力不足則導致濕氣生成,這些風濕之邪在體表遊走,因此他時而感到寒冷,時而感到燥熱,甚至出現淋巴結腫大。另外,他肛門部位偶爾會感到麻木,並且這種麻木感有時會向上蔓延,遍佈全身。從脈象上看,他的脈搏細弱且帶弦,治療應以舒緩和調理爲主。

藥方包括:黃耆皮,白朮,地榆(用量爲一錢五分),豨薟草(用量爲三錢),防風,當歸,炒槐米(用量爲一錢五分),梧桐花,寄生,丹參,炒椿皮(用量爲一錢五分),側柏,紅棗。

複診:在休息期間,痢疾後期仍偶爾出現血便與腹瀉,這是由於陽明經絡的污穢停滯,導致病態反覆,進而使肝脾受創,產生風溼之邪,身體忽冷忽熱,全身發麻。最令人擔憂的是,這種麻木感從頭頂到肛門都有可能感受到。從脈象上看,他的脈搏依然細弱且帶弦,治療應以調養和平衡爲主。

藥方包括:防風,秦艽,丹參,冬瓜子,炒荊芥,白芍,茯苓,川斛,髒連丸,地榆,赤曲,新會,側柏。

3. 二十二、囊漏

(案1)艾,左,三十四。陽明、太陽之間,小腸之下,垢穢不能分化,當時滿腹攻痛,漸至大便鮮通,囊為出糞,年餘淹纏。脈見沉弦,擬分清降濁。

敗醬草(三錢),生當歸,米仁,生草,川楝,新會皮,冬瓜子,荔核,瓜蔞仁,茯苓,洋參,白芍,黃絹(三寸一方,化灰沖服)

復:大便失行,舍正路而不由,陰囊膜破,糞即由此而行,脈見濡軟。證情淹纏,一時難復,擬以疏導。

通幽丸(三錢),敗醬草,生當歸,青皮,火麻仁(三錢),丹參,橘核,茯苓,西洋參(一錢),白芍,荔核,蠶繭灰(一錢五分),黃絹(三寸一方,化灰沖服)

通幽湯方:油當歸,升麻,桃仁,甘草,紅花,熟地,生地

煎成,用藥汁磨檳榔五分調服。

白話文:

【二十二、囊漏】

(案例1)有位患者,年齡三十四歲,病竈在陽明和太陽經絡之間,具體位置在小腸下方。由於體內污垢無法正常分解代謝,導致他腹部時常劇烈疼痛,並且逐漸發展到大便排泄困難的情況,甚至於一年來,他的陰囊部位出現了排糞的情況,病情纏綿不愈。從脈象來看,呈現出沉弦的特徵,初步判斷為清濁不分,治療方案應當是分清與降濁。

藥方一包含敗醬草、生當歸、薏苡仁、生甘草、川楝、陳皮、冬瓜子、荔枝核、栝樓仁、茯苓、西洋參、白芍以及黃絹(取三寸一方,研磨成灰後服用)。

第二次診療時,患者的症狀依然存在,大便不順,本該正常排出的糞便卻選擇了不正常的通道,即陰囊膜破裂後,糞便由此處排泄,脈象顯示為濡軟。病情纏綿,短期內難以恢復,因此,我們將採取疏導的治療策略。

藥方二包括通幽丸、敗醬草、生當歸、青皮、火麻仁、丹參、橘核、茯苓、西洋參、白芍、荔枝核、蠶繭灰以及黃絹(取三寸一方,研磨成灰後服用)。

通幽湯的配方則為油當歸、升麻、桃仁、甘草、紅花、熟地、生地。將這些藥材煎煮後,再用藥汁磨檳榔五分,調勻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