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蓮舫醫案》~ 卷中 (4)
卷中 (4)
1. 十、間日瘧
(案1)左。間日發瘧寒熱滿悶,咳嗽泛惡,脈見細弦。治以分疏。
豆卷,米仁,佛手,白薇,小樸,佩蘭,蔻仁,杏仁,建曲,會皮,通草,前胡,荷葉,姜竹茹
(案2)右。間日發瘧,寒少熱多,煩悶非常。表未解則汗不多,里不達則大便結,九竅不和,都屬胃病,胃不和則臥不安也。至於骨痛肢麻舌剝等症,且從緩治,姑擬以分疏先之。
白話文:
患者左側,每隔一天發作瘧疾,寒熱交替,胸悶氣短,咳嗽、噁心,脈象細弦。應當以疏導解表、利氣散寒為治。
處方:豆卷、米仁、佛手、白薇、小樸、佩蘭、蔻仁、杏仁、建曲、會皮、通草、前胡、荷葉、生薑、竹茹。
患者右側,每隔一天發作瘧疾,寒氣較少而熱氣較多,煩躁不安,十分難受。表證未解則汗出不多,里證未除則大便不通,九竅不暢,都屬於胃病,胃氣不和則臥不安。至於骨痛、肢麻、舌剝等症,要從緩治,先以疏導解表之法進行治療。
豆卷,小樸,瓜蔞皮,木神,青蒿,志曲,枳殼,川斛,黃芩,佛手,佩蘭,通草,荷葉
白話文:
以下是古文中提到的藥材及其簡易說明:
- 豆卷:一種由大豆製成的食物。
- 小樸:可能是指某種植物或其部分,但具體是什麼尚不清楚。
- 瓜蔞皮:瓜類果實外層的表皮,有清熱解毒、利尿消腫的功效。
- 青蒿:一年生草本植物,全株具有苦味和特殊香氣,可入藥治療感冒發燒等症狀。
- 志曲:可能是指某種菌類或酵母菌,用於釀酒或其他食品加工。
- 枳殼:柑橘屬的一種水果,常被用作調料或製作果汁。
- 川斛:又稱石斛,是一種名貴的中草藥,具有滋陰降火、益胃生津的作用。
- 黃芩: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莖呈黃色,可用於清熱解毒、抗菌抗病毒等方面。
- 佛手:柑橘屬的一種水果,形似人手掌而得名。常用於烹飪及茶飲中增加風味。
- 佩蘭:又稱艾菊,為一叢生草本植物,花序大且色彩鮮艷,常作為觀賞花卉使用。
- 通草:又稱竹蓴,是一種水生植物,可用來做菜餚中的配料。
2. 十一、三瘧
(案1)徐,左。三瘧五年,勞動即發,寒熱從中,營衛受傷。脈見濡細,屬虛而非實,治以和養。
耆皮,當歸,半貝丸(三錢),丹參,防風,銀柴,桑梗,川斷,白朮,白薇,新會,杜仲,棗,生薑(二小片)
(案2)左。勞倦成瘧,是為勞瘧。微寒微熱,盜汗納少,脈見濡細。擬和表裡,兼顧咳嗽。
白話文:
姓徐,左手病。三年瘧疾,持續五年,只要勞動就會發作,寒熱交替,營氣和衛氣受損。脈象細弱,屬於虛證,而非實證,治療需以調和滋養為主。
患者左手病。因勞累過度導致瘧疾,稱為勞瘧。表現為輕微的寒熱交替,盜汗、食慾不振,脈象細弱。治療需調和表裡,同時兼顧咳嗽症狀。
耆皮,當歸,蘇子,茯苓,防風,銀柴,款冬,米仁,杏仁,白薇,會紅,通草,姜竹茹
(案3)左。三瘧陣亂。嘔瀉仍作,脈見沉弦。治以疏和。
半夏,鬱金,桂枝,大腹,建曲,蔻仁,白芍,茯苓,小樸,米仁,佛柑,新會,姜竹茹
白話文:
耆皮、當歸、蘇子、茯苓、防風、銀柴、款冬、米仁、杏仁、白薇、會紅、通草、姜竹茹。
(案3)左。三瘧陣亂,嘔瀉仍作,脈見沉弦。治以疏和。
半夏、鬱金、桂枝、大腹、建曲、蔻仁、白芍、茯苓、小樸、米仁、佛柑、新會、姜竹茹。
3. 十二、瘧母
(案1)左。瘧母攻脹,肢酸脘悶,脈見細弦。治以疏和。
焦茅朮,大腹,連皮苓,小樸,米仁,蔻仁,建曲,戈半夏(衝入三分),新會,荷梗
(案2)左。瘧母內損,頭眩肢倦,便溏帶血,脈見細弦。恐其成勞。
生白朮,米仁,澤瀉,大腹,小樸,佩蘭,野赤豆,白芍,建曲,楂炭,佛手,新會,荷蒂,棗
白話文:
左側患者,瘧疾之母(指瘧疾根源)侵襲導致腹脹,四肢痠痛,胸脘悶塞,脈象細而弦。治療應以疏散調和為主。
藥方:焦茅術、大腹皮、連皮茯苓、小茴香、米仁、蔻仁、炙甘草、半夏(衝入三分)、新會陳皮、荷梗。
案2
左側患者,瘧疾之母損傷內臟,頭昏眼花,四肢無力,大便稀薄且帶血,脈象細而弦。擔心其發展成勞損之症。
藥方:生白朮、米仁、澤瀉、大腹皮、小茴香、佩蘭、野赤豆、白芍、炙甘草、焦山楂炭、佛手、新會陳皮、荷蒂、大棗。
4. 十三、狐疝
(案1)左。狐疝出沒無常,少腹牽引作痛,脈見沉弦。治以疏和。
當歸,鹿角霜,香附,丹參,川楝,枸杞,茴香,荔核,香蟲,杜仲,白芍,橘核,絲瓜絡,焦茅朮
(案2)左。七疝中之狐疝,出沒無常,其聲嗚嗚然,屬肝腎內虛,氣為下陷,脈弦。治以和養。
黨參,香附,杜仲,會核,當歸,吳萸,甘杞,荔核,菟絲,白芍,桑梗,楂炭,絲瓜絡
白話文:
這兩則古文描述了中醫對狐疝的診斷和治療方法。狐疝是指一種腹股溝疝氣,其症狀是陰囊或腹股溝部位出現腫塊,並伴有疼痛感。
案1
中描述了狐疝發作無常,少腹牽引作痛,脈象沉弦等症狀,並指出治療應以疏導和緩為主,藥方中使用了當歸、鹿角霜等補氣血、溫陽散寒的藥物。
案2
中則強調了狐疝的病因是肝腎內虛,氣虛下陷,因此治療應以和養為主,藥方中使用了黨參、杜仲等補益肝腎、固氣止脫的藥物。
需要注意的是
- 以上僅供參考,具體的診斷和治療方案需由專業的中醫師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。
- 現代醫學對狐疝的治療方法已經非常成熟,建議患者尋求正規醫院的專業治療。
5. 十四、血疝
(案1)左。疝脹屢發,色紅而熱,七疝中之血疝,治以和養。一切內熱盜汗,口渴便艱,均須照顧。
左金丸,枳殼,橘核,香蟲,川楝,當歸,楂核,丹參,鱉甲,銀柴,青皮,白芍,絲瓜絡
白話文:
左側疝氣反覆發作,伴隨紅腫發熱,屬於七疝中的血疝,治療以調和滋養為主。同時也要注意內熱盜汗、口渴便秘等症狀。
6. 十五、沖疝
(案1)左。沖疝下墜至囊,上衝嘔逆,沖甚欲厥,擬以溫養。
肉桂,木神,川楝,香附,白芍,當歸,九香,木香,沉香曲,杜仲,荔核,會皮,絲瓜絡
白話文:
症狀
左側衝脈疝氣下墜至陰囊,往上衝逆嘔吐,衝力劇烈,患者瀕臨昏厥,擬以溫養之法治療。
藥物組成
- 肉桂:溫通經脈、散寒止痛
- 木神:補肝腎、強筋骨
- 川楝:行氣止痛、疏肝理氣
- 香附:理氣解鬱、調經止痛
- 白芍:養血柔肝、斂陰止痛
- 當歸: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
- 九香:芳香化濕、理氣止痛
- 木香:理氣止痛、健脾消食
- 沉香曲:溫中理氣、止痛安神
- 杜仲:補腎壯陽、強筋骨
- 荔核:化痰止咳、消腫止痛
- 會皮:溫腎壯陽、止瀉止痢
- 絲瓜絡:通絡活血、消腫止痛
註解
- 沖脈:中醫經絡之一,起於胞宮,循行於腹股溝,與生殖系統密切相關。
- 疝氣:指腸管或其他臟器從腹腔突出到腹股溝或陰囊的疾病。
- 衝逆:指氣逆上衝,導致嘔吐。
- 溫養:指溫補脾腎,以緩解下墜、衝逆等症狀。
7. 十六、水疝
(案1)左。水疝脹大出水,脈見濡細,治以疏和。
白朮,香附,鹿角霜,帶皮苓,半夏(姜炒),吳萸,官桂,煨木香,建曲,白芍,甘杞,新會,青荷梗,棗
(案2)左,二十九。據述疝脹潰頭,流水鬱郁,大致水疝之象。治以疏和,兼顧寒熱。
茅朮皮,米仁,橘核,香附,枳殼,茯苓,荔核,小樸,萆薢,川楝,青皮,豆卷,荷葉
白話文:
(案1)
左邊(患者)。水疝腫脹並有水流出,脈象濡細,應以疏通和緩之法治療。
處方:白朮、香附、鹿角霜、帶皮茯苓、半夏(用薑炒)、吳萸、官桂、煨木香、建曲、白芍、甘草、枸杞、新會陳皮、青荷梗、大棗。
(案2)
左邊(患者),二十九歲。根據描述,疝氣腫脹且有潰破流出水液,水流鬱結,大致符合水疝的症狀。應以疏通和緩之法治療,同時兼顧寒熱。
處方:茅朮皮、米仁、橘核、香附、枳殼、茯苓、荔枝核、小茴香、萆薢、川楝皮、青皮、豆豉、荷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