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陳蓮舫醫案》~ 卷中 (2)
卷中 (2)
1. 三、痔血
(案1)左。痔血受傷,營虛熱熾,陽明傳送無權,大便堅結,數天一行,行而不暢,脈見弦大,舌苔光紅。擬以清養。
珠兒參,旱蓮草,生當歸,地榆,火麻仁,黑料豆,白芍,制元參,瓜蔞仁,女珍,丹參,新會,松子肉(三十粒)
復:陽明鬱熱,痔血頻仍,大便每每艱行。脈息弦細,虛多邪少,治以清養。
洋參,旱蓮,川斛,丹參,烏芝麻,料豆,當歸,地榆,白芍,女珍,柏仁,新會,松子肉,紅棗
白話文:
【痔瘡出血】
案例一:左側。因痔瘡出血導致身體受傷,氣血虛弱且體內熱氣旺盛,影響了腸胃正常運作,導致大便堅硬且難以排出,每幾天才排便一次,排便過程不順暢,脈象呈現弦大,舌頭表面光亮且泛紅。治療上建議使用具有清熱養血的藥物。
所用藥物有:珍珠參、旱蓮草、生當歸、地榆、火麻仁、黑豆、白芍、制玄參、瓜蔞仁、女貞子、丹參、新會(陳皮)、松子肉(三十粒)。
後續治療:腸胃熱氣鬱結,痔瘡出血頻繁,大便常常難以順利排出。脈象細弱,顯示身體虛損大於病邪,治療上仍應注重清熱養血。
所用藥物有:西洋參、旱蓮草、川石斛、丹參、烏芝麻、黑豆、當歸、地榆、白芍、女貞子、柏子仁、陳皮、松子肉、紅棗。
2. 四、便血
(案1)左。痢久漸成便血,便之前後俱溢,晝夜六七行,腹痛裡急,脈見沉弦,形黃肢腫,應月枯少。能否得復,治以和養。
珠兒參,木神,椿皮,丹參,臟連丸,龍骨,赤曲,於術,白芍,會皮,地榆,香附,側柏,棗
(案2)劉,左。肢腿之病尚不見發,惟濕火內蒸,隨氣下陷,陰分已傷,脫肛類痔,便艱下血,病滋水交流。陽明濕火觸發,肝邪氣逆作嘔,上焦為患屬陽明胃府,下焦為患屬陽明大腸,邪熱俱在陽明,遂至雷龍失潛。頭脹頻仍,少寐多夢,納穀尚少,大便尚澀,所以左脈細弦,右脈弦大不靜。屬邪正相搏,治宜兼顧。
珠兒參,木神,半夏,白芍,元斛,丹參,新會,地榆,臟連丸,炒槐米,菊花,姜皮,側柏,竹茹
(案3)左。便血綿延,脫肛腹痛,脈息濡細。治以疏和。
黨參,香附,丹參,楂炭,白朮,木香,側柏,炮姜,赤曲,地榆,白芍,新會,荷蒂,棗
白話文:
[四、便血]
(案例1) 有個病人,長期患有痢疾,最後演變成便血,排便前後都會出血,一天會有六到七次,伴有腹部疼痛及急迫感,脈象呈現沉弦,外觀黃且四肢浮腫,月經量也變得稀少。治療上應注重調理與養生。
藥物包括:珠兒參,木神,椿皮,丹參,臟連丸,龍骨,赤曲,於術,白芍,會皮,地榆,香附,側柏,棗。
(案例2) 劉先生,他的腿部疾病尚未顯現,但體內濕熱蒸騰,導致氣向下墜,損傷了體內的陰分,出現類似痔瘡的脫肛,排便困難並伴有出血,病情像是水液混亂交雜。由陽明經的濕熱引發,肝臟氣血逆行導致嘔吐,上焦的問題屬於陽明胃腑,下焦的問題屬於陽明大腸,邪熱都在陽明經,導致身體功能失調。他常感到頭痛,睡眠淺且多夢,食慾不振,大便乾澀,因此左手脈象細弱而右手脈象粗大且不穩定。這是由於正邪力量相互較勁,治療上需全面考慮。
藥物包括:珠兒參,木神,半夏,白芍,元斛,丹參,新會,地榆,臟連丸,炒槐米,菊花,姜皮,側柏,竹茹。
(案例3) 一個病人,長期便血,有脫肛和腹痛的情況,脈象細弱。治療上應著重於疏通和調和。
藥物包括:黨參,香附,丹參,楂炭,白朮,木香,側柏,炮姜,赤曲,地榆,白芍,新會,荷蒂,棗。
3. 五、泄瀉
(案1)左。脘滿作瀉,腹痛肢倦。治以疏和。
羌活,雞蘇散,陳皮,川楝,防風,偏蘭,鬱金,茯苓,小樸,大腹,蔻仁,米仁,荷葉
(案2)孩。暑邪內蘊,風邪外束,寒熱而兼泄瀉,治以分疏。
防風,天水散,五穀蟲(一錢五分),荊芥,麥芽,大腹皮,佩蘭,雞金,車前,荷葉,白扁豆花
(案3)右。久瀉未止,肝脾傷也。
白朮,大腹,川斛,香附,建曲,佩蘭,鬱金,茯苓,小樸,米仁,補骨,陳皮,荷葉,棗
(案4)孩。受涼傷中,洞泄無度,脈弦。擬以疏和。
於術,佛手,萆薢,大腹,建曲,佩蘭,澤瀉,米仁,小樸,連皮苓,雞金,會皮,扁豆花
(案5)左。泄瀉漸止,脘悶納呆,脈見沉細,屬半虛半實。擬以調中化邪。
白朮,香附,佛手,生熟麥芽,建曲,大腹絨,佩蘭,通草,小樸,半夏,煨木香,新會,荷葉
(案6)右。由血轉痢,由痢轉瀉,納呆,舌光,脈息沉弦。擬以和養。
白朮,佩蘭,丹參,白芍,楂炭,佛手,穀芽,澤瀉,川斛,苡米,茯苓,新會,扁豆花(七朵),紅棗,荷蒂
(案7)左。久瀉不止,大腹膨滿,得食作脹。向有遺泄便溏,由陰傷氣,現在病寓中焦。脈象細弦,擬以調養。
白朮,煨木香,元斛,茯苓,志曲,車前,新會,米仁,香附,澤瀉,生穀芽,白芍,荷蒂,紅棗
(案8)右。久瀉不止,由脾及胃,胃納作脹,土衰關乎火弱,舌剝肢腫,咳嗆氣逆。脈見細弦,治以疏和。
於術,補骨,皮苓,粟殼,香附,鬱金,大腹,炙草,建曲,石蓮肉(炒,二錢),新會,車前,伏龍肝,棗
(案9)右。生冷傷中,中焦積滯,腹部隱痛,便溏納呆,防轉為痢疾,脈來沉細。治以疏和。
香附,小樸,白蔻仁,通草,廣木香,佩蘭,米仁,鬱金,大腹,建曲,新會,茯苓,荷葉
(案10)右。洞泄無度,舌糙如苔,寒濕水毒,一時充斥陽明。擬以分泄。
茅朮,皮苓,大腹,車前,防風,廣藿,萆薢,澤瀉,小樸,建曲,佛手,新會,扁豆花(七朵)
白話文:
[五、腹瀉]
(案例1) 一病人左側腹部脹滿並伴隨腹瀉,腹痛及四肢疲倦。治療應以疏解和調理為主。
藥方包括:羌活,雞蘇散,陳皮,川楝,防風,偏蘭,鬱金,茯苓,小樸,大腹,蔻仁,米仁,荷葉。
(案例2) 一孩童,暑熱之邪內藏,風邪從外束縛,出現寒熱交錯且伴隨腹瀉,治療應以分開疏導為主。
藥方包括:防風,天水散,五穀蟲,荊芥,麥芽,大腹皮,佩蘭,雞金,車前,荷葉,白扁豆花。
(案例3) 一病人右側,長期腹瀉未止,肝脾受到傷害。
藥方包括:白朮,大腹,川斛,香附,建曲,佩蘭,鬱金,茯苓,小樸,米仁,補骨,陳皮,荷葉,棗。
(案例4) 一孩童,因受涼影響中焦,嚴重腹瀉無度,脈象弦。治療應以疏解和調理為主。
藥方包括:於術,佛手,萆薢,大腹,建曲,佩蘭,澤瀉,米仁,小樸,連皮苓,雞金,會皮,扁豆花。
(案例5) 一病人左側,腹瀉漸漸停止,但胃口不佳,脈象沉細,屬於半虛半實的情況。治療應以調理中焦並化解邪氣為主。
藥方包括:白朮,香附,佛手,生熟麥芽,建曲,大腹絨,佩蘭,通草,小樸,半夏,煨木香,新會,荷葉。
(案例6) 一病人右側,原本出血轉為痢疾,再由痢疾轉為腹瀉,胃口不佳,舌頭光滑,脈象沉弦。治療應以調養為主。
藥方包括:白朮,佩蘭,丹參,白芍,楂炭,佛手,穀芽,澤瀉,川斛,苡米,茯苓,新會,扁豆花,紅棗,荷蒂。
(案例7) 一病人左側,長期腹瀉不止,腹部膨脹,飯後感到脹痛。過去曾有漏尿和大便稀軟的問題,由陰傷氣所致,現症狀集中在中焦。脈象細弦,治療應以調養為主。
藥方包括:白朮,煨木香,元斛,茯苓,志曲,車前,新會,米仁,香附,澤瀉,生穀芽,白芍,荷蒂,紅棗。
(案例8) 一病人右側,長期腹瀉不止,從脾胃開始,飯後感到脹痛,脾功能衰弱與心火不足有關,舌頭剝落,四肢腫脹,咳嗽氣喘。脈象細弦,治療應以疏解和調理為主。
藥方包括:於術,補骨,皮苓,粟殼,香附,鬱金,大腹,炙草,建曲,石蓮肉,新會,車前,伏龍肝,棗。
(案例9) 一病人右側,吃生冷食物傷到中焦,中焦有積滯,腹部隱隱作痛,大便稀軟,胃口不佳,預防轉為痢疾,脈象沉細。治療應以疏解和調理為主。
藥方包括:香附,小樸,白蔻仁,通草,廣木香,佩蘭,米仁,鬱金,大腹,建曲,新會,茯苓,荷葉。
(案例10) 一病人右側,嚴重腹瀉無度,舌頭粗糙如苔,寒濕水毒一時充斥陽明經。治療應以分開疏導為主。
藥方包括:茅朮,皮苓,大腹,車前,防風,廣藿,萆薢,澤瀉,小樸,建曲,佛手,新會,扁豆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