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費繩甫先生醫案》~ 四、咳 (1)
四、咳 (1)
1. 四、咳
(案1)(咳兼遺泄)本案重出,見「濕熱」(案6)。
(案2)(咳兼濕痰入絡),本案重出,見「經絡病」(案1)。
(案3)(咳兼濕瘡)濕熱無從宣泄,肺金清肅之令不能下行。嗆咳喉痛,牽引胸腹,有如帶束,頭面、頸項、手臂起顆結塊,脈來細弦而數。清化濕熱,兼肅肺氣頗合,宜宗前法進治。
南沙參(四錢),京元參(一錢半),鮮生地(三錢),生甘草(五分),生穀芽(三錢),茯苓皮(三錢),光杏仁(三錢),甜川貝(三錢),瓜蔞皮(三錢),鮮竹茹(一錢),川石斛(三錢),天花粉(三錢),地膚子(三錢),冬瓜子皮(各三錢),燈芯(三尺)
(案4)(外感)飲食不節,兼受風邪,肺不清肅,胃不宣通。嗆咳又作,鼻塞頭痛,胸腹賁響,食入疼脹,脈來浮弦而滑。治宜泄邪肅肺,導滯和胃。
淨蟬衣(一錢半),杭菊花(三錢),生甘草(五分),瓜蔞皮(三錢),光杏仁(三錢),炙內金(三錢),生熟穀芽(各三錢),川石斛(三錢),冬瓜子(三錢),廣皮白(五分),天花粉(三錢),鮮竹茹(三錢)
(案5)(咳兼濕瘡)本案重出,見「濕熱」(案3)。
(案6)(咳兼痰喘)本案重出,見「濕痰」(案6)。
(案7)(咳兼血)肺金清肅之令下行,嗆咳口乾、咯血內熱、苔黃耳鳴皆退。惟神昏發厥,肢節抽掣,腎陰久虛,水不涵木,肝陽化火,挾痰熱上阻包絡,神明無主,脈來弦滑。治宜益腎清肝,兼化痰熱。
北沙參(四錢),大麥冬(二錢),黑料豆(三錢),甜川貝(三錢),鉤鉤(二錢),云茯神(三錢),花龍齒(二錢),川石斛(二錢),鮮竹茹(一錢),青鉛(一兩),生枳殼(一錢),炙殭蠶(二錢),生牡蠣(四錢),上沉香(二分)
(案8)(咳兼脘痛)肝陽升騰之勢漸平,肺氣肅降,脘痛已止,嗆咳、內熱、口乾、腰痠漸退,惟頭眩心悸,小溲頻數。腎陰久虛,下失封藏之固。脈弦略遲,沉細如常。宜宗前法進治。
北沙參(四錢),女貞子(三錢),川斷(二錢),生草(五分),生杜仲(三錢),荷葉(一角),黑料豆(三錢),生芍藥(一錢半),廣皮白(五分),川石斛(三錢),鮮竹茹(一錢)
(案9)(咳兼疝)肝陽上升,挾濕痰阻塞肺胃,宣布無權。嗆咳,脘悶,飲食少進,疝氣偏墜於右,睪丸脹大作痛,肺郁不舒已可概見,脈來弦滑。治宜清肝化痰,肅肺和胃。
冬桑葉(一錢半),淡豆豉(二錢),嫩桔梗(一錢半),冬瓜子(三錢),川石斛(三錢),炒竹茹(一錢),薄橘紅(一錢),炙內金(二錢),白茯苓(三錢),生甘草(五分),生熟穀芽(各四錢)
白話文:
四、咳
(1) 咳嗽伴隨遺尿,此症狀詳見「濕熱」(案例6)。
(2) 咳嗽伴隨濕痰入絡,此症狀詳見「經絡病」(案例1)。
(3) 咳嗽伴隨濕瘡,因濕熱無法宣洩,肺金清肅之氣無法下降。出現嗆咳、喉嚨痛,疼痛牽扯胸腹,感覺像束縛一樣,頭面、頸項、手臂出現顆粒狀腫塊,脈象細弦數。治療應以清化濕熱、兼顧肅肺氣為主,宜沿用之前的治療方法。
處方:南沙參(四錢)、京元參(一錢半)、鮮生地(三錢)、生甘草(五分)、生穀芽(三錢)、茯苓皮(三錢)、光杏仁(三錢)、甜川貝(三錢)、瓜蔞皮(三錢)、鮮竹茹(一錢)、川石斛(三錢)、天花粉(三錢)、地膚子(三錢)、冬瓜子皮(各三錢)、燈芯(三尺)
(4) 外感咳嗽,飲食不節,又受風寒,肺氣不肅清,胃氣不宣暢。出現嗆咳、鼻塞頭痛、胸腹脹鳴、進食疼痛脹滿,脈象浮弦滑。治療應以泄邪肅肺、導滯和胃為主。
處方:淨蟬衣(一錢半)、杭菊花(三錢)、生甘草(五分)、瓜蔞皮(三錢)、光杏仁(三錢)、炙內金(三錢)、生熟穀芽(各三錢)、川石斛(三錢)、冬瓜子(三錢)、廣皮白(五分)、天花粉(三錢)、鮮竹茹(三錢)
(5) 咳嗽伴隨濕瘡,此症狀詳見「濕熱」(案例3)。
(6) 咳嗽伴隨痰喘,此症狀詳見「濕痰」(案例6)。
(7) 咳嗽伴隨咳血,肺金清肅之氣下降,嗆咳、口乾、咯血、內熱、舌苔黃、耳鳴等症狀已減輕。但仍出現神志昏迷、抽搐、肢體抽搐,因腎陰久虛,水不涵木,肝陽化火,痰熱上阻包絡,神志不清,脈象弦滑。治療應以益腎清肝、兼化痰熱為主。
處方:北沙參(四錢)、大麥冬(二錢)、黑料豆(三錢)、甜川貝(三錢)、鉤藤(二錢)、雲茯神(三錢)、石龍齒(二錢)、川石斛(二錢)、鮮竹茹(一錢)、青黛(一兩)、生枳殼(一錢)、炙殭蠶(二錢)、生牡蠣(四錢)、沉香(二分)
(8) 咳嗽伴隨脘痛,肝陽上升之勢已緩和,肺氣肅降,脘痛已止,嗆咳、內熱、口乾、腰痠等症狀減輕,但仍出現頭暈、心悸、小便頻數。因腎陰久虛,下焦失其固攝功能。脈象弦略遲,沉細如常。宜沿用之前的治療方法。
處方:北沙參(四錢)、女貞子(三錢)、川斷(二錢)、生甘草(五分)、生杜仲(三錢)、荷葉(一角)、黑料豆(三錢)、生芍藥(一錢半)、廣皮白(五分)、川石斛(三錢)、鮮竹茹(一錢)
(9) 咳嗽伴隨疝氣,肝陽上亢,夾雜濕痰阻塞肺胃,宣降失常。出現嗆咳、脘腹脹悶、食慾不振,疝氣偏墜於右側,睾丸腫脹疼痛,肺氣鬱結明顯,脈象弦滑。治療應以清肝化痰、肅肺和胃為主。
處方:桑葉(一錢半)、淡豆豉(二錢)、嫩桔梗(一錢半)、冬瓜子(三錢)、川石斛(三錢)、炒竹茹(一錢)、橘紅(一錢)、炙內金(二錢)、白茯苓(三錢)、生甘草(五分)、生熟穀芽(各四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