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氏醫案》~ 一、女科時症門(二百四方) (7)

回本書目錄

一、女科時症門(二百四方) (7)

1. 一、女科時症門(二百四方)

(案59)濕熱痰食混中焦,正不敵邪則內結外脫。

川連,橘紅,羚羊角,黃芩,生草,連翹,鉤鉤,葛根,麥芽

熱退未淨,防其復盛。

前方去羚羊角、麥芽,加神麯

(案60)身熱不揚,遍體浮腫,脈緊,舌黃口乾,咽哽胸悶。冬溫內伏,嚴寒外遏,肺不清達,最恐喘急,不是小病。

麻杏石甘湯

(案61)身熱去來靡定,得汗解而旋覆燥渴引飲,舌白中濁,脈濡數,不食不寐。此暑風濕熱混蒸陽明太陽,居素交虛,惟恐里走,或得轉而為瘧乃幸。

藿香,半夏,神麯,石決明,川樸,陳皮,茯苓,鮮荷葉

夜來熱退不淨,神煩無寐,脈數軟,舌乾微黃。暑熱蘊伏,惟恐復熱,擬從肺胃達泄。

枇杷葉,半夏,茯苓,荷葉,白杏仁,橘紅,竹茹

果然復熱,昏譫鼻衄,煩渴引飲,脈數不暢,舌紅苔白,小溲短赤,煩躁無寐。暑傷心,寒傷氣,肺胃邪火鴟張,惟恐陰傷風動,已屆一候,病情未定。今擬清解達泄,冀其轉瘧如何。

山梔,連翹,羚羊角,杏仁,豆豉,竹葉,枇杷葉,蘆根

熱緩不退,脈細數不出,舌紅苔黃,鼻衄盈盞,煩渴引飲,徹夜無寐。暑熱深伏陽明營分,將恐熱迫陰傷,當清營滋泄,得轉癉瘧乃幸,仍不可泛視也。

犀角,連翹,知母,地黃,竹葉,貝母,淡豆豉,蘆茅根,西瓜翠衣

夜來熱甚神昏,平旦醒而熱退不淨,似乎瘧象而未准者,但症陽脈陰,深恐正不勝邪,轉虛迅速,頗難立法,擬清氣熱和胃陰法。

洋參,花粉,半夏,粳米,麥冬,甘草,竹葉

頭額常熱,身肢卻有退時,癉瘧之象,今日之來,冀其輕緩,不致昏憒譫語,庶無內陷之虞。仍擬清熱和陰。

洋參,半夏,竹葉,麥冬,粳米,花粉,生草,青蒿,蘆根

昨午表熱不壯,而自覺心中甚熱,陽亢陰虧所致。脈象模糊,神煩無寐,額熱不退,舌心剝落,口苦吞酸,陽明濕熱不化,心肝氣火內盛,必須耐性以調之,如躁急心熱更張或多失。仍擬扶正養陰、和胃安神以消息之。

洋參,半夏,茯神,麥冬,竹茹,青蒿,生草,橘白,稻葉

暑濕痰熱混蒸三焦,似轉瘧而去來靡定,朦朧將睡時囈語喃喃,肢搐身瞤,神憒,耳聾不聰。此屬臟陰內虧,痰火蒙閉,風陽竊動,尚慮變幻多端。急當扶正安神,熄風化痰,不致虛波陡起乃幸。

洋參,石決明,羚羊角,竹茹,大生地,麥冬,連翹,茯神,鉤鉤,橘紅

身涼額亦不熱,脈象稍出,左弦右空,舌苔膩白。暑濕若有未楚者,然尚慮散而復聚。煩渴漸減,正亦漸弱,宜未雨綢繆,勿使虛態畢集。

黨參,麥冬,石決,鮮蓮子,生地,茯神,橘紅,生穀芽

昨身熱至曉退解,脈左弦右數,舌紅苔白。究是暑濕伏於陽明而為癉瘧,扶正安神,化痰清熱,一定成則。

白話文:

一、女科時症門

(案59)濕熱痰食停積在中焦,正氣不足以抵禦邪氣,就會內傷外脫。

用川連、橘紅、羚羊角、黃芩、生草、連翹、鉤藤、葛根、麥芽。

熱退之後,要預防邪氣再次盛起。

上方去掉羚羊角、麥芽,加入神麴。

(案60)身體發熱但熱度不升,全身浮腫,脈象緊,舌苔黃,口乾,咽喉阻塞,胸悶。這是冬天溫病內伏,嚴寒阻遏體表,肺氣不能暢達,最怕喘息加劇,不是小病。

用麻杏石甘湯。

(案61)身體發熱時有時無,出汗後又反覆燥熱口渴想喝水,舌苔白而中間帶濁,脈象濡滑而數,不思飲食,睡眠不好。這是暑濕熱邪混雜侵犯陽明、太陽經脈,體質素來虛弱,最怕邪氣深入臟腑,如果能轉化成瘧疾反而是幸運的。

用藿香、半夏、神麴、石決明、川樸、陳皮、茯苓、鮮荷葉。

夜間發熱未退,精神煩躁睡不好,脈象數而軟,舌苔乾燥微黃。暑熱潛伏未消,擔心再次發熱,打算從肺胃入手瀉熱。

用枇杷葉、半夏、茯苓、荷葉、白杏仁、橘紅、竹茹。

果然再次發熱,神志不清,流鼻血,煩渴想喝水,脈象數而不行,舌頭紅,苔白,小便短少顏色赤紅,煩躁睡不好。暑邪傷了心,寒邪傷了氣,肺胃邪火旺盛,擔心陰液受損,風邪入侵,病情已持續一段時間,病情尚未穩定。現在打算清熱解毒,希望轉變為瘧疾。

用山梔、連翹、羚羊角、杏仁、豆豉、竹葉、枇杷葉、蘆根。

熱度緩慢不退,脈象細數微弱,舌頭紅,苔黃,鼻血很多,煩渴想喝水,整夜睡不好。暑熱深伏在陽明經的營分,擔心熱邪迫傷陰液,應該清營滋陰瀉熱,轉變為瘧疾就萬幸了,仍不可輕視。

用犀角、連翹、知母、地黃、竹葉、貝母、淡豆豉、蘆根、西瓜翠衣。

夜間發熱厲害,神志昏迷,清晨醒來後熱度未退,好像瘧疾的症狀但又不完全符合,但症狀是陽脈陰虛,很擔心正氣不勝邪氣,迅速虛弱下去,很難制定治療方案,打算清熱氣、和胃陰。

用西洋參、花粉、半夏、粳米、麥冬、甘草、竹葉。

頭額經常發熱,四肢卻有退熱的時候,像瘧疾的症狀,今天發作,希望症狀輕緩,不至於昏迷胡言亂語,以免內陷。仍然打算清熱和陰。

用西洋參、半夏、竹葉、麥冬、粳米、花粉、生草、青蒿、蘆根。

昨天下午體表發熱不甚明顯,而自己感覺心中非常熱,是陽氣亢盛,陰氣虧損造成的。脈象模糊,精神煩躁睡不好,額頭發熱不退,舌頭中央剝落,口苦吞酸,陽明經濕熱不化,心肝氣火內盛,必須耐心調理,如果躁熱心煩更甚或病情加重。仍然打算扶正養陰、和胃安神來緩解。

用西洋參、半夏、茯神、麥冬、竹茹、青蒿、生草、橘白、稻葉。

暑濕痰熱混雜在三焦,好像要轉變成瘧疾,時好時壞,朦朧將睡時說胡話,肢體抽搐,身體痙攣,神志不清,耳朵聽不見聲音。這是臟腑陰液內虛,痰火蒙蔽,風陽邪氣乘虛而入,還擔心病情變化多端。應該趕快扶正安神,熄風化痰,不讓虛弱加重才好。

用西洋參、石決明、羚羊角、竹茹、大生地、麥冬、連翹、茯神、鉤藤、橘紅。

身體涼,額頭也不熱,脈象稍弱,左脈弦,右脈空虛,舌苔膩白。暑濕好像還沒有完全去除,但仍然擔心邪氣散去後又會聚集。煩渴逐漸減輕,正氣也逐漸衰弱,應該未雨綢繆,不要讓虛弱狀態完全顯現出來。

用黨參、麥冬、石決明、鮮蓮子、生地、茯神、橘紅、生穀芽。

昨天身體發熱到早晨才退,脈象左脈弦,右脈數,舌頭紅,苔白。最終是暑濕伏在陽明經而導致瘧疾,扶正安神,化痰清熱,一定能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