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氏醫案》~ 二十三、便血門(五方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三、便血門(五方)

1. 二十三、便血門(五方)

(案1)形偉,脈小細而且澀。心脾陰虧,血從下溢。

歸脾湯去遠志、桂圓,加白芍、阿膠、焦鍋巴

(案2)肝脾受傷,腹痛便血,塊攻有形,理之不易。

人參,炙草,炮姜,藕節,黃耆,歸身,川柏,於術,木香,升麻

(案3)脾虛氣陷,濕熱下注。

洋參,歸身,陳皮,於術,白芍,槐米炭,炙草,醋炒升麻,炒木耳

白話文:

(案1)病人身材高大,脈搏微小細弱且澀滯。這是心脾陰虛,導致血從下焦流失的表現。因此要使用歸脾湯,去掉遠志和桂圓,加入白芍、阿膠和焦鍋巴。

(案2)肝脾受損,導致腹痛、便血,且血塊明顯,治療不易。

應選用人參、炙草、炮姜、藕節、黃耆、歸身、川柏、於術、木香、升麻等藥物。

(案3)脾虛氣陷,濕熱下注。

應該使用洋參、歸身、陳皮、於術、白芍、槐米炭、炙草、醋炒升麻、炒木耳等藥物。

(案4)嗜酒中氣自虛,操勞過度,心脾陰傷,忿怒抑鬱,肝陰亦傷。肝不藏血,脾不統血,血不歸經,滲而為瘀。今留血上下皆溢而絡空氣痹,脘背兩脅少腹連及腰走注疼痛,右脈芤澀,左寸空谷。面部浮黃,肌膚失澤,氣營並病,有虛有實,理之非易。必須靜養怡悅,多方調治。若躁急心熱,藥難奏效。公議益氣養血,和營通絡法。

人參,柏仁,旋覆花,白芍,歸鬚,新絳緯,阿膠,橘紅,湖藕

(案5)大便連行,糞黑居多,仍是瘀也。滿腸皆痛,遍體浮黃,少食無寐,六脈空谷。二氣交虛,精神失守,怕其悠悠忽忽而脫,急急補養平調,猶恐鞭長莫及。

白話文:

這個病人喜歡喝酒,導致中氣虛弱,又因勞累過度,心脾陰氣受損,再加上經常生氣和抑鬱,肝陰也受傷了。肝臟不能藏血,脾臟不能統血,血液無法歸經,滲漏到血管外形成瘀血。現在瘀血停滯在全身上下,阻塞氣血運行,導致胸腹兩側、少腹以及腰部疼痛,並沿著經絡蔓延。患者右脈芤澀,左寸脈空虛無力,面部浮腫發黃,皮膚失去光澤,氣血皆病,虛實兼雜,治療起來並不容易。必須靜心養神,保持愉悅的心情,並多方面調治。如果病人心急燥熱,藥物很難奏效。綜合大家的意見,採用益氣養血,和營通絡的方法。

處方

人參、柏仁、旋覆花、白芍、歸鬚、新絳緯、阿膠、橘紅、湖藕。

病人大便溏瀉,糞便以黑色為主,仍然是瘀血的症狀。患者腹痛遍布腸道,全身浮腫發黃,食慾不振,失眠,六脈空虛無力。氣血兩虛,精神渙散,擔心病人會虛脫,必須緊急補養調和,就怕治療不及時。

解釋

  • 中氣:指脾胃之氣,是人體氣機的根本。
  • 陰傷:指陰液虧損,導致身體虛弱。
  • 肝不藏血:肝臟失調,不能正常儲藏血液。
  • 脾不統血:脾臟失調,不能正常統攝血液。
  • 瘀血:血液停滯在血管外,形成血塊。
  • 芤澀:脈象細小而硬,是氣血不足的表現。
  • 空谷:脈象虛弱無力,是氣血虧虛的表現。
  • 面部浮黃:是脾胃虛弱,氣血不暢的表現。
  • 氣營並病:氣血皆病,是病情比較嚴重的表現。
  • 益氣養血:補益氣血,是治療氣血虧虛的常用方法。
  • 和營通絡:疏通經絡,使氣血運行通暢。
  • 二氣交虛:指氣血兩虛。
  • 精神失守:指精神恍惚,意識不清。
  • 悠悠忽忽:指病人神志不清,似醒非醒的狀態。
  • 鞭長莫及:比喻治療不及時,病情惡化。

人參,炙草,熟地,醋炒升麻,白朮,茯神,阿膠,廣木香,於術,棗仁

白話文:

這是一些中藥材的名字:人參、炙甘草、熟地黃、醋炒升麻、白朮、茯神、阿膠、廣木香、於朮和酸棗仁。這些都是常見的中藥材,在治療疾病時常常被使用到。如果你有興趣瞭解更多關於這些中藥材的信息,可以查看相關資料或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