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氏醫案》~ 一、女科時症門(二百四方) (15)
一、女科時症門(二百四方) (15)
1. 一、女科時症門(二百四方)
二陳湯加黃芩、黃連、洋參、竹茹、枇杷葉
邪匿痰中,風陽漸動,正氣欲撒,若不滌痰,邪無出路。
性天方中加竹瀝、薑汁
伏邪廿四日,膚黃不解,邪蒙語雜,脈空大滑數。咳喘痰血,舌苔濁干,大便仍泄。病久五臟之陰皆傷,痰熱矇蔽心營,肺胃勢必內閉外脫,危如朝露。不得已勉擬清營滋泄合喻西昌法,以冀弋獲。
枇杷葉,麥冬,犀角汁,藕汁,石膏,清阿膠,鬱金汁,川貝,生地,人參汁,竹瀝
熱亦短,氣亦短,正又虛也。恐其昏陷,急急補之清之。
竹葉石膏湯
熱勢猛烈,陰虧風動,尚未坦途。玉女白虎合劑。
生地,石膏,洋參,粳米,麥冬,知母,甘草
(案118)伏邪晚發,濕熱內蒸,腹痛脅脹,膚黃,舌黑,右脈如絲。恐其邪結正脫,至險至險。
茵陳五苓用白朮、川樸、川連、神麯、陳皮,去豬苓
(案119)伏暑發在秋杪,是以辛溫傷陰,以致形削色痿,今雖漸回,尚未恢復。診得脈左弦數,右軟細。是肝升太過,肺虛降令不及,使之然耳。
沙參,蛤殼,杏仁,冬瓜子,麥冬,川貝,米仁,梨肉
(案120)酒客病,不可與桂枝湯,得湯則嘔,以酒客不喜甘故也。喻云則用涼以撤熱,辛苦以泄其滿。
葛根,姜渣,橘紅,連翹,淡芩,黃連,半夏,茯苓
白話文:
一、女科時症門
二陳湯加入黃芩、黃連、西洋參、竹茹、枇杷葉。邪氣藏匿在痰液中,風熱之邪逐漸加重,正氣快要衰竭,如果不清除痰液,邪氣就無處可去。
性天方中加入竹瀝、薑汁。邪氣潛伏二十四天,皮膚發黃沒有好轉,邪氣蒙蔽神志,說話含糊不清,脈象虛大滑數。咳嗽氣喘,痰中帶血,舌苔厚膩乾燥,大便仍然稀溏。病情拖延日久,五臟陰氣都受損傷,痰熱阻塞心營,肺胃將會內閉外脫,情況危急如同朝露般易逝。不得已,只好勉力參考清營滋陰、瀉熱的治療方法,並參照西昌的治療經驗,希望能治癒。
使用枇杷葉、麥冬、犀角汁、藕汁、石膏、阿膠(清之)、鬱金汁、川貝母、生地黃、人參汁、竹瀝。
熱象和氣都短促,正氣也虛弱。擔心病人昏迷不醒,必須緊急地既補益又清熱。
使用竹葉石膏湯。
熱勢猛烈,陰液虧損,風邪活動,病邪尚未清除。使用玉女煎和白虎湯合方。
使用生地黃、石膏、西洋參、粳米、麥冬、知母、甘草。
(病例118)邪氣潛伏後發病,濕熱內盛,腹部疼痛,脅肋脹滿,皮膚發黃,舌頭發黑,右脈細如絲線。擔心邪氣結聚,正氣衰竭,病情危急。
使用茵陳五苓散,加白朮、川樸樹皮、川黃連、神麴、陳皮,去除豬苓。
(病例119)伏暑在秋季末發病,因此辛溫藥傷了陰液,導致形體消瘦,面色萎黃。現在雖然病情略有好轉,但還沒有完全恢復。診脈發現左脈弦數,右脈軟細。這是肝氣升發過度,肺氣虛弱,降氣功能不足造成的。
使用沙參、牡蠣、杏仁、冬瓜子、麥冬、川貝母、薏苡仁、梨肉。
(病例120)酒客生病,不能用桂枝湯,用了就會嘔吐,因為酒客不喜歡甜味。治療原則是用寒涼藥物清熱,用辛味苦味藥物瀉熱除滿。
使用葛根、生薑渣、橘紅、連翹、黃芩(淡)、黃連、半夏、茯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