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顧氏醫案》~ 一、女科時症門(二百四方) (13)
一、女科時症門(二百四方) (13)
1. 一、女科時症門(二百四方)
(案86)陽微之體,陰暑內侵,不可清涼,不可發表。
消暑丸每日四錢,鮮蓮子湯送下。
(案87)暑濕熱三氣傷中,身熱體楚,喘咳自汗,其勢極重。
葛根芩連湯加茯苓、荷梗
(案88)女,產後腹痛偏右,虛中有瘀,身熱咳嗆,音啞脈數,兼夾客感,防其內陷昏憒。(此亦女科套方)
桑葉,澤蘭,細生地,丹參,荊芥,楂炭,益母草,全歸身
(案89)暑濕熱三氣交蒸,身熱脈數,煩渴溲赤,匝月不已,恐其轉重。
甘露飲去寒水石,加橘皮、半夏
(案90)暑熱伏胃,陽氣不通。
桂枝白虎湯加蔻仁
(案91)暑濕食滯,混阻中焦。(此則通套病通套方)
藿梗,川連,枳實,神麯,香薷,川樸,麥芽,連翹
(案92)暑濕熱食混阻膜原,形浮色黃,腹脹起塊,其勢極重,深恐變遷。
茅朮,草果,茯苓,神麯,川樸,淡芩,陳皮,茵陳,檳榔
(案93)陰分本虧,暑濕伏邪觸動深秋涼風,而發寒熱,不能成瘧,舌紅苔黃脈濡,煩渴咳嗆,噁心鼻衄。邪火甚熾,恐其內陷風動,不可泛視。擬喻西昌法。
清燥救肺湯去阿膠
(案94)陽微濕勝之體,夏病纏綿未復,將交寒露,寒熱復作,二便失司,脘痞呃忒,自汗鼻冷,神疲脈微。中下無陽,陰霾痰濁混阻上干,形神色脈,無一不脫,兼不進穀食,將何恃而不恐?擬扶正通陽,滌痰泄濁,以冀弋獲。
人參(一錢),丁香(三隻),乾薑(七分),橘紅(七分),附子(錢半),柿蒂(三個),肉桂(五分),半夏(錢半)
(案95)暑濕熱食困中。
草果,黃芩,赤苓,檳榔,神麯,澤瀉,川樸,麥芽,茵陳
(案96)因食而復,恐其轉重,宗仲聖法。
枳實梔豉湯
(案97)前已回謝,云何又來?
竹葉,枳殼,半夏,石膏,桔梗,蔻仁
(案98)邪陷陰涸,恐其昏脫。
竹葉石膏湯用黨參
(案99)暑濕阻痹氣機,強迫其汗無益。
青蒿,枳殼,半夏,蔻仁,黃芩,桔梗,茯苓
(案100)熱緩汗多,額脹面垢,舌黃,濕熱蒸中,上干為熱。
山梔,青蒿,茯苓,連翹,豆豉,淡芩,滑石,茵陳蒿
(案101)久病之體,暑濕浸淫,理之極難。
半夏(醋炒),金斛,穀芽,黃芩,蔻末,佩蘭
(案102)陰虛濕熱浸漬,極為棘手。
黃連阿膠湯加豬苓
(案103)伏暑秋燥,纏有二十四日,身熱煩渴,咳喘嘔穢。陰液已涸,最恐風動,急與喻西昌法。
清燥救肺湯
秋燥傷及肺絡,咳嗽失血,近則恐驚,遠則恐癆。
清燥救肺湯用砂仁,去阿膠、麻仁
(案104)伏邪晚發,寒熱如瘧,最怕昏陷。
柴胡,川連,半夏,滑石,黃芩,川樸,蔻仁,赤苓
(案105)失血損體,伏邪晚發,熱解肢冷,汗出呃忒,脈微細。虛波不測,最防其脫。
白話文:
(案86)體質偏虛弱,暑熱侵襲體內,不能使用清涼藥物,也不能使用發散藥物。服用消暑丸,每日四錢,用鮮蓮子湯送服。
(案87)暑濕熱三種邪氣傷及中焦,身體發熱、疼痛、喘咳、自汗,病情非常嚴重。服用葛根芩連湯,再加入茯苓、荷梗。
(案88)產後婦女,右腹疼痛,虛弱體質伴有瘀血,身體發熱、咳嗽、聲音嘶啞、脈搏快速,並伴有外感,需預防內陷昏迷。(此為婦科常用方)使用桑葉、澤蘭、生地黃、丹參、荊芥、炒焦山楂、益母草、當歸尾。
(案89)暑濕熱三種邪氣交織鬱蒸,身體發熱、脈搏快速、煩渴、小便赤色,持續一個月不止,擔心病情加重。服用甘露飲,去除寒水石,再加入橘皮、半夏。
(案90)暑熱停留在胃部,陽氣不通暢。服用桂枝白虎湯,再加入肉豆蔻仁。
(案91)暑濕及飲食停滯,阻礙中焦。(此為通用病症及通用方劑)使用藿香梗、川連翹、枳實、神麴、香薷、川樸樹皮、麥芽、連翹。
(案92)暑濕熱及飲食停滯阻礙脾胃,身體浮腫、面色發黃、腹部脹滿且有腫塊,病情非常嚴重,擔心病情變化。使用蒼朮、草果、茯苓、神麴、川樸樹皮、淡黃芩、陳皮、茵陳蒿、檳榔。
(案93)陰液本來就虧虛,暑濕邪氣伏藏於體內,受深秋涼風刺激而發熱,不符合瘧疾症狀,舌頭紅、苔黃、脈濡弱,煩渴、咳嗽、噁心、鼻出血。邪火非常旺盛,擔心內陷及風動,不可輕視。擬用西昌法治療。服用清燥救肺湯,去除阿膠。
(案94)體質偏虛弱且濕邪過盛,夏季疾病纏綿未愈,將要進入寒露季節,寒熱又再次發作,大小便失調,脘腹痞悶、呃逆、自汗、鼻塞發冷、精神疲倦、脈搏微弱。中焦下焦陽氣不足,陰寒痰濁阻礙上焦,面色、精神、脈象都不正常,而且不吃東西,將如何應對而不擔心?擬扶正通陽,清除痰濁,以期治愈。使用人參(一錢)、丁香(三隻)、乾薑(七分)、橘紅(七分)、附子(錢半)、柿蒂(三個)、肉桂(五分)、半夏(錢半)。
(案95)暑濕熱及飲食停滯困阻中焦。使用草果、黃芩、赤小豆、檳榔、神麴、澤瀉、川樸樹皮、麥芽、茵陳蒿。
(案96)因飲食而復發,擔心病情加重,遵從仲景聖方。服用枳實梔豉湯。
(案97)之前已經痊癒,為何又復發?使用竹葉、枳殼、半夏、石膏、桔梗、肉豆蔻仁。
(案98)邪氣侵犯陰液,擔心昏迷休克。服用竹葉石膏湯,再加入黨參。
(案99)暑濕阻礙氣機,強行發汗無益。使用青蒿、枳殼、半夏、肉豆蔻仁、黃芩、桔梗、茯苓。
(案100)發熱緩慢、汗多、額頭脹滿、面部污垢、舌頭發黃,濕熱蒸騰中焦,上焦出現熱象。使用山梔子、青蒿、茯苓、連翹、豆豉、淡黃芩、滑石、茵陳蒿。
(案101)久病體質,暑濕浸淫,治療非常困難。使用醋炒半夏、黃精、穀芽、黃芩、肉豆蔻末、佩蘭。
(案102)陰虛濕熱浸漬,非常棘手。服用黃連阿膠湯,再加入豬苓。
(案103)伏暑及秋燥,持續二十四日,身體發熱、煩渴、咳嗽、喘息、嘔吐。陰液已經枯竭,最擔心風動,急需用西昌法治療。服用清燥救肺湯。秋燥傷及肺絡,咳嗽出血,近期擔心驚恐,遠期擔心肺癆。服用清燥救肺湯,加入砂仁,去除阿膠、麻仁。
(案104)伏邪晚發,寒熱如瘧疾,最擔心昏迷。使用柴胡、川連翹、半夏、滑石、黃芩、川樸樹皮、肉豆蔻仁、赤小豆。
(案105)失血損傷身體,伏邪晚發,發熱後肢體冰冷,汗出、呃逆、脈搏微弱細小。虛弱病情難以預測,最擔心脫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