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佗

《華佗神方》~ 卷一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6)

1. 一○一八·論積聚癥瘕雜蟲

積聚癥瘕雜蟲,皆由五臟六腑真氣失。邪氣並而來,其狀各異,有害人與不害人之區。其為病,有緩速痛癢之異。蓋因內外相感,真邪相犯,氣血熏搏,交合而成。積者繫於臟,聚者繫於腑,癥者繫於氣,瘕者繫於血,蠱者血氣食物相感而化之。積有五,聚有六,癥有十二,瘕有八,蠱有九,其名不等。

白話文:

積聚、癥瘕和各種寄生蟲病,都是由五臟六腑的真氣虧損引起的。邪氣乘虛而入,表現各不相同,有的能殺人,有的卻無害。造成的疾病,病情的緩慢、迅速、疼痛、瘙癢也有所不同。這是因為人體的內外環境相互影響,真氣和邪氣相互作用,氣血相互薰染、搏擊,交合而成。積聚與臟有關,聚與腑有關,癥與氣有關,瘕與血有關,蠱與血氣、食物相互作用而產生。積聚有五種,聚有六種,癥有十二種,瘕有八種,蠱有九種,它們的名稱也不相同。

積有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之異;聚有大腸、小腸、膽、胃、膀胱、三焦之分;症有勞、氣、冷、熱、虛、實、風、濕、食、藥、思、憂之別;瘕有青、黃、燥、血、脂、狐、蛇、鱉之區;蟲有伏、蛔、白、肉、肺、胃、赤、弱、蟯之名。為病之說,出於諸論。治療之法,皆具於後。

白話文:

疾病症狀有心臟、肝臟、脾臟、肺臟、腎臟的不同;病症有分大腸、小腸、膽囊、胃、膀胱、三焦的不同;症狀則有疲勞、氣虛、畏寒、發熱、虛弱、壯實、風邪、濕邪、飲食不節、藥物過量、思慮過度、憂愁鬱結等不同;腫塊有青色、黃色、乾燥、血性、脂性、狐臭樣、蛇樣、鱉樣等不同;寄生蟲有伏梁蟲、蛔蟲、白蟲、肉蟲、肺蟲、胃蟲、赤蟲、弱蟲、蟯蟲等不同。關於疾病的理論,出自各種論著;治療方法,都將在後續內容中詳細介紹。

2. 一○一九·論勞傷

勞者,勞於神氣。傷者,傷於形容。飢飽過度則傷脾,思慮過度則傷心,色欲過度則傷腎,起居過度則傷肝,喜怒悲愁過度則傷肺。又風寒暑濕則傷於外,飢飽勞役則敗於內。晝感之則病營,夜感之則病衛。營衛經行,內外交運,而各從其晝夜。始勞於一,一起於二,二傳於三,三通於四,四干其五,五復犯一。

白話文:

勞累的人,勞累於精神和氣息。受傷的人,受傷於容貌和形體。飢餓或飽食過度會傷脾胃,思慮過度會傷心,色慾過度會傷腎,起居過度會傷肝,喜怒悲愁過度會傷肺。另外,風寒暑濕等外在因素會傷於體外,飢餓飽足、勞動役使等內在因素會敗於體內。白天受邪氣侵襲,則病在營氣;晚上受邪氣侵襲,則病在衛氣。營衛之氣在體內運行,內外相互交替,而且各自遵循著晝夜規律。最初勞累於一個部位,就會影響另外兩個部位,再傳播到第三個部位,第三個部位通連第四個部位,第四個部位影響第五個部位,第五個部位又反過來影響第一個部位。

一至於五,邪乃深,真氣自失,使人肌肉消,神氣弱,飲食減,行步難,及其如此,則雖有命,亦不能生。故《調神氣論》曰:「調神氣,戒酒色,節起居,少思慮,薄滋味者,長生之大端也。」診其脈,甚數,甚急,甚細,甚弱,甚微,甚澀,甚滑,甚短,甚長,甚浮,甚沉,甚緊,甚弦,甚洪,甚實,皆起於勞而生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一個人一直沉迷於五種慾望,邪氣就會深入體內,真氣就會喪失,導致肌肉消瘦,精神萎靡,飲食減少,行走困難。到了這種地步,即使有生命,也很難生存。所以《調神氣論》說:「調養精神和氣血,戒絕酒色,節製作息,減少思慮,清淡飲食,是長壽的基本原則。」診斷他的脈搏,脈搏非常快、非常急、非常細、非常弱、非常微弱、非常澀、非常滑、非常短、非常長、非常浮、非常沉、非常緊、非常弦、非常洪、非常實,都是由於勞累而引起的。

3. 一○二○·論傳屍

凡人血氣衰弱,臟腑虛羸,中於鬼氣,因感其邪,遂成傳屍之疾。其候咳嗽不止,或胸膈脹悶,或肢體疼痛,或肌膚消瘦,或飲食不入,或吐利不定,或吐膿血,或嗜水漿,或好歌詠,或愛悲愁,或顛風發歇,或便溺艱難。或因酒食而得,或因風雨而來,或因問病弔喪而感受,或緣朝走暮遊而偶染,或因氣聚,或因血行;或露臥于田野,或偶會於園林,鍾此病死之氣,染而為疾,故曰傳屍。

白話文:

凡是體質虛弱,身體機能衰竭的患者,遭遇到有害精神,並受到其邪惡能量的影響,便會導致「傳屍病」。感染者通常有咳嗽不止、胸悶、腹悶、四肢痠痛、消瘦、不想吃飯,或是拉肚子等症狀;有些還會吐膿血,有些則是愛喝水、喜歡唱歌,或愛傷心難過,發顛瘋,甚至大小便困難。有些人是因為喝酒、吃東西引起的;有的人則是因為淋到風雨而發病;有的人則是因為去探病或參加葬禮而感染;有些人則是因為早出晚歸、經常在外遊蕩而偶爾染病;有些人則是由於氣虛血弱,抑或是露宿田野或是偶遇鬼怪等而發病。他們染上這些死氣,進而引發疾病,因此稱之為「傳屍病」。

4. 一○二一·論肝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

肝與膽為表裡,足厥陰少陽是其經也。王於春,春乃萬物之始生,其氣嫩軟虛而寬,故其脈弦軟,不可發汗,弱則不可下,弦長曰平,反此曰病。脈虛而弦則為太過,病在外,太過則令人善忘,忽忽眩冒;實而微則為不及,病在內,不及則令人胸脅脹滿。大凡肝實引兩脅下痛,其氣逆,則頭痛耳聾頰赤,其脈沉而急。

白話文:

肝臟與膽囊是相互表裡關係的臟腑,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是它們的經脈。肝臟在春天當令,春天是萬物開始生長的時候,它的氣息柔嫩、虛弱、寬鬆,所以它的脈搏也是弦軟的,這時不適合發汗,如果肝臟虛弱也不適合瀉下。脈搏弦長而柔和叫做平和,反之就是疾病。脈搏虛弱而弦緊則為肝氣太過,疾病在體外,太過則會讓人善於忘事,頭暈目眩;脈搏結實而微弱則為肝氣不足,疾病在體內,不足則會讓人胸脅脹滿。凡是肝臟實證,會引發兩脅下疼痛,肝氣逆亂,則會頭痛、耳聾、面頰發紅,脈搏沉而急促。

浮而急亦然,主脅支滿,小便難,頭痛眼眩,其脈急甚,惡言,微急氣在脅下,緩甚嘔逆,微緩主脾,太急內癰吐血,太甚筋痹,小甚多飲,微小消痹,滑甚則頹疝,微滑遺溺,澀甚流飲,微澀瘲攣。又肝之積氣在脅久不去,則發咳逆,或為瘧疾,虛則夢花草茸茸,實則夢山林茂盛。

白話文:

  1. 浮而急也是如此,主要症狀是脅部脹滿、小便困難、頭痛、眼花眩暈,脈搏急促且甚,惡言相向,微急的話,症狀在脅部下方,緩甚的話會嘔吐、呃逆,微緩則主要症狀在脾,太急的話會內癰並吐血,太甚會筋骨麻痺,小甚多喝水,微小會消解麻痺,滑甚則是疝氣下垂,微滑會遺尿,澀甚會水腫,微澀會抽筋。

  2. 又肝臟積氣長期存在脅部不散發,就會導致咳嗽、呃逆,或者發展成瘧疾,虛弱的話夢境中會出現花草茸茸的景象,實熱的話夢境中會出現山林茂盛的景象。

又肝病如頭痛目眩,肢滿囊縮,小便不通,十日死。又身熱惡寒,四肢不舉,其脈當弦長而急,乃反短澀,是為金剋木,十日死,不治。又肝中寒,則兩臂不舉,舌本燥,多太息,胸中痛不能轉側,其脈左關上遲而澀者是也。肝中熱則喘滿多怒,目疼腹脹,不嗜食,所作不定,睡中驚怖,眼赤視不明,其脈左關陰實者是也。

肝虛冷則脅下堅痛,目盲臂痛,發寒如瘧狀,不欲食,婦人月水不來,氣急,其脈左關上沉而弱者是也。

白話文:

  1. 肝病出現頭痛眩暈、肢體麻木腫脹、小便不通的症狀,十日內死亡。

  2. 身體發熱畏寒、四肢不能舉動,脈搏應該是弦長而急促,但卻表現為短促澀滯,這是金剋木的徵兆,十日內死亡,無法治癒。

  3. 肝臟受寒,表現為雙臂不能舉起、舌根乾澀、頻繁嘆息、胸中疼痛難以轉身,脈搏左關上部位遲緩而澀滯。

  4. 肝臟有熱,則表現為氣喘胸悶、容易發怒、眼睛疼痛腹脹、不思飲食、做事不定、睡覺時驚恐不安、眼睛發紅視力不明,脈搏左關陰部實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