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佗神方》~ 卷一 (6)
卷一 (6)
1. 一○一八·論積聚癥瘕雜蟲
積聚癥瘕雜蟲,皆由五臟六腑真氣失。邪氣並而來,其狀各異,有害人與不害人之區。其為病,有緩速痛癢之異。蓋因內外相感,真邪相犯,氣血熏搏,交合而成。積者繫於臟,聚者繫於腑,癥者繫於氣,瘕者繫於血,蠱者血氣食物相感而化之。積有五,聚有六,癥有十二,瘕有八,蠱有九,其名不等。
積有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之異;聚有大腸、小腸、膽、胃、膀胱、三焦之分;症有勞、氣、冷、熱、虛、實、風、濕、食、藥、思、憂之別;瘕有青、黃、燥、血、脂、狐、蛇、鱉之區;蟲有伏、蛔、白、肉、肺、胃、赤、弱、蟯之名。為病之說,出於諸論。治療之法,皆具於後。
白話文:
積聚、癥瘕、雜蟲這些疾病,都是因為五臟六腑的真氣虛弱,邪氣趁虛而入造成的。它們的病狀各不相同,有的會危害人體,有的則不會。這些疾病的病程有快有慢,疼痛或搔癢的程度也有差異。總的來說,是因為內在的虛弱與外在的邪氣互相影響,真氣與邪氣互相侵犯,導致氣血相互衝擊交雜而形成的。
「積」的病變通常在臟,「聚」的病變通常在腑,「癥」的病變與氣相關,「瘕」的病變與血相關,「蠱」則是因為血、氣、食物互相影響變化而成的。積有五種,聚有六種,癥有十二種,瘕有八種,蠱有九種,它們的名稱都不一樣。
積可以分為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五種類型;聚可以分為大腸、小腸、膽、胃、膀胱、三焦六種類型;癥可以分為勞、氣、冷、熱、虛、實、風、濕、食、藥、思、憂十二種類型;瘕可以分為青、黃、燥、血、脂、狐、蛇、鱉八種類型;蟲可以分為伏、蛔、白、肉、肺、胃、赤、弱、蟯九種名稱。這些疾病的論述,散見於各個醫學典籍之中,而治療方法,都記載在後面的內容裡。
2. 一○一九·論勞傷
勞者,勞於神氣。傷者,傷於形容。飢飽過度則傷脾,思慮過度則傷心,色欲過度則傷腎,起居過度則傷肝,喜怒悲愁過度則傷肺。又風寒暑濕則傷於外,飢飽勞役則敗於內。晝感之則病營,夜感之則病衛。營衛經行,內外交運,而各從其晝夜。始勞於一,一起於二,二傳於三,三通於四,四干其五,五復犯一。
一至於五,邪乃深,真氣自失,使人肌肉消,神氣弱,飲食減,行步難,及其如此,則雖有命,亦不能生。故《調神氣論》曰:「調神氣,戒酒色,節起居,少思慮,薄滋味者,長生之大端也。」診其脈,甚數,甚急,甚細,甚弱,甚微,甚澀,甚滑,甚短,甚長,甚浮,甚沉,甚緊,甚弦,甚洪,甚實,皆起於勞而生也。
白話文:
所謂的勞損,是指精神氣力的過度消耗。所謂的損傷,是指形體外貌的受損。飲食過量或不足會傷害脾胃,思慮過度會傷害心臟,性慾過度會傷害腎臟,作息不規律會傷害肝臟,過度的喜怒哀樂則會傷害肺臟。另外,風、寒、暑、濕等外在因素會從外部侵襲人體,而飢餓、飽食、勞累等因素則會從內部損害身體。白天感受到的外邪會影響營氣,晚上感受到的外邪則會影響衛氣。營氣和衛氣的運行,以及內外環境的變化,都各自遵循著晝夜的規律。剛開始只是勞損一點,接著會影響到第二個臟腑,再傳到第三個,然後通到第四個,第四個又會影響第五個,第五個又會反過來影響第一個。
從第一個臟腑到第五個臟腑,邪氣就會深入,真氣就會逐漸喪失,導致人肌肉消瘦,精神衰弱,食慾減退,行動困難。到了這種地步,即使有生命,也難以生存下去。所以《調神氣論》說:「調養精神氣力,戒除酒色,節制起居作息,減少思慮,飲食清淡,是長壽的根本。」觀察其脈象,如果出現頻數、急促、細小、虛弱、微弱、澀滯、滑利、短促、細長、浮淺、沉伏、緊張、弦硬、洪大、實大等情況,這些都是因為勞損而產生的。
3. 一○二○·論傳屍
凡人血氣衰弱,臟腑虛羸,中於鬼氣,因感其邪,遂成傳屍之疾。其候咳嗽不止,或胸膈脹悶,或肢體疼痛,或肌膚消瘦,或飲食不入,或吐利不定,或吐膿血,或嗜水漿,或好歌詠,或愛悲愁,或顛風發歇,或便溺艱難。或因酒食而得,或因風雨而來,或因問病弔喪而感受,或緣朝走暮遊而偶染,或因氣聚,或因血行;或露臥于田野,或偶會於園林,鍾此病死之氣,染而為疾,故曰傳屍。
白話文:
一般人如果身體虛弱,氣血不足,內臟功能也衰弱,就容易被鬼氣侵擾,因而感受到邪氣,就會形成傳屍這種疾病。它的症狀包括咳嗽不停、胸口悶脹、四肢疼痛、肌肉消瘦、食慾不振、嘔吐或腹瀉不定、吐膿血、特別想喝水、喜歡唱歌、容易悲傷憂愁、癲癇發作、大小便困難等等。這些病可能是因為飲酒或飲食不當引起,也可能是因為風雨侵襲,或是因為探病弔喪時感染,也可能是因為早出晚歸遊蕩時偶然感染,也可能是因為氣血運行不順暢;還可能是因為在田野露宿,或是偶然在園林遊玩時,接觸到這種會致死的病氣,而被傳染得病,所以才叫做傳屍。
4. 一○二一·論肝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
肝與膽為表裡,足厥陰少陽是其經也。王於春,春乃萬物之始生,其氣嫩軟虛而寬,故其脈弦軟,不可發汗,弱則不可下,弦長曰平,反此曰病。脈虛而弦則為太過,病在外,太過則令人善忘,忽忽眩冒;實而微則為不及,病在內,不及則令人胸脅脹滿。大凡肝實引兩脅下痛,其氣逆,則頭痛耳聾頰赤,其脈沉而急。
浮而急亦然,主脅支滿,小便難,頭痛眼眩,其脈急甚,惡言,微急氣在脅下,緩甚嘔逆,微緩主脾,太急內癰吐血,太甚筋痹,小甚多飲,微小消痹,滑甚則頹疝,微滑遺溺,澀甚流飲,微澀瘲攣。又肝之積氣在脅久不去,則發咳逆,或為瘧疾,虛則夢花草茸茸,實則夢山林茂盛。
又肝病如頭痛目眩,肢滿囊縮,小便不通,十日死。又身熱惡寒,四肢不舉,其脈當弦長而急,乃反短澀,是為金剋木,十日死,不治。又肝中寒,則兩臂不舉,舌本燥,多太息,胸中痛不能轉側,其脈左關上遲而澀者是也。肝中熱則喘滿多怒,目疼腹脹,不嗜食,所作不定,睡中驚怖,眼赤視不明,其脈左關陰實者是也。
肝虛冷則脅下堅痛,目盲臂痛,發寒如瘧狀,不欲食,婦人月水不來,氣急,其脈左關上沉而弱者是也。
白話文:
肝臟和膽囊是互為表裡的關係,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是它們所屬的經脈。肝臟在春天最為旺盛,春天是萬物開始生長的季節,肝氣如同初生的嫩芽般柔弱而舒緩,所以肝脈呈現弦而柔軟的狀態。此時不宜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,如果脈象虛弱就不能用瀉下的方法。肝脈呈現弦而稍長的狀態是正常的,如果不是這樣就表示生病了。
脈象虛弱卻呈現弦的狀態,就代表肝氣太過,病在體表,肝氣太過會使人健忘、頭暈目眩;脈象實而微弱,就代表肝氣不足,病在體內,肝氣不足會使人胸部和脅肋脹滿。一般來說,肝氣實證會導致兩脅下疼痛,肝氣上逆時,會出現頭痛、耳聾、臉頰發紅,此時脈象會呈現沉而急的狀態。
脈象浮而急也是一樣,會導致脅肋脹滿、小便困難、頭痛眼花。如果脈象急促嚴重,會讓人厭惡說話;脈象稍微急促,代表氣停留在脅下;脈象緩慢嚴重,則會引起嘔吐;脈象稍微緩慢,則代表脾臟有問題。脈象太急會導致體內生瘡、吐血;脈象太過急促會導致筋脈麻痺;脈象稍微急促則會導致多飲;脈象微小會導致消渴和麻痺;脈象滑利嚴重會導致疝氣;脈象稍微滑利則會導致遺尿;脈象澀滯嚴重會導致水腫;脈象稍微澀滯則會導致抽搐。
另外,如果肝臟的積氣在脅下久久不去,就會引起咳嗽或瘧疾。肝氣虛弱時,會夢見花草茂盛;肝氣實證時,會夢見山林茂盛。
肝病如果出現頭痛目眩、肢體腫脹、陰囊收縮、小便不通等症狀,十天內就會死亡。如果身體發熱卻怕冷、四肢無力,脈象應該呈現弦長而急的狀態,如果反而呈現短而澀的狀態,就代表金氣剋制木氣,十天內就會死亡,無法醫治。如果肝臟中寒,則會出現兩臂無法舉起、舌頭乾燥、經常嘆氣、胸痛到無法翻身,此時脈象會在左關部位呈現遲緩而澀滯的狀態。如果肝臟中有熱,則會出現喘氣胸悶、容易發怒、眼睛疼痛、腹部脹滿、食慾不振、行為不定、睡覺時容易驚醒、眼睛發紅看不清楚,此時脈象會在左關部位呈現陰實的狀態。
肝臟虛寒時,會出現脅下堅硬疼痛、眼睛失明、手臂疼痛、發冷像瘧疾一樣、沒有食慾、婦女會月經不來、呼吸急促,此時脈象會在左關部位呈現沉而弱的狀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