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佗

《華佗神方》~ 卷五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2)

1. 五○六九·華佗治翻花瘡神方

翻花瘡,瘡口內肉突出如菌如蕈,故有此名。雖無痛苦,然久流鮮血,則易致虛損。治宜滋肝補血,益氣培元。外用:

烏梅煅灰,敷之。或以:

馬齒莧

煅灰,豚脂調敷。劇者用:

銅綠,鉛粉

等分,研細,香油調敷。或以:

蒼耳葉

搗汁,日塗數次,亦有效。

白話文:

翻花瘡的患處,會長出像蘑菇或菌類一樣的肉芽組織,因此得名。雖然不痛,但長期流血容易造成身體虛弱。治療應以滋養肝臟、補血、益氣、強身為原則。外用藥物方面:可用烏梅燒成灰敷在患處;或是用馬齒莧燒成灰,再用豬油調和後敷用;嚴重者可用銅綠和鉛粉等量研磨成細粉,用香油調和後敷用;或者用蒼耳葉搗碎取汁,每天塗抹幾次,也有效果。

2. 五○七○·華佗治內外臁瘡神方

臁瘡有內外之異,因臟腑內蘊有濕毒,乃外發為瘡;亦有因打撲抓磕,或遇毒蟲惡犬咬破損傷,因而成瘡者。治法首宜節欲慎房。內服:

人參二錢,白朮三錢,茯苓,當歸,生黃耆各二錢,生甘草,柴胡,半夏各一錢,金銀花五錢,陳皮,升麻各五分

水煎服,連用四劑。外用:

龍骨二錢,乳香,沒藥各一錢,血竭,輕粉各五分,阿魏二分

研成細末,再以水飛淨黃丹一兩、生芝麻一合(搗末)、香油三兩,共入鍋熬數沸,加入各藥粉末;臨起鍋時,再加冰片、麝香各一分,攪勻。用甘草煮油紙兩面,將藥膏攤於其上,臨用時先以蔥二條,將瘡口洗淨,再將內服藥滓用水煎之,洗瘡口一次,乃貼藥膏於其上,數日可愈。

白話文:

華佗治療內外臁瘡的妙方

臁瘡分內外兩種,一種是因體內臟腑積聚濕毒,向外發作而引起的;另一種則是外傷所致,例如跌打損傷、被毒蟲或惡犬咬傷。治療方法首先要節制房事。內服藥方:人參2錢,白朮3錢,茯苓、當歸、生黃耆各2錢,生甘草、柴胡、半夏各1錢,金銀花5錢,陳皮、升麻各0.5錢,用水煎服,連服四劑。外用藥方:龍骨2錢,乳香、沒藥各1錢,血竭、輕粉各0.5錢,阿魏0.2錢,研磨成細粉末,再加入水飛過的純淨鉛丹1兩、搗碎的生芝麻1合、香油3兩,一起在鍋中熬煮數沸,然後加入藥粉末,起鍋前加入冰片、麝香各1分,攪拌均勻。用甘草水煮過的油紙,將藥膏攤在上面。使用時,先用兩根蔥清洗瘡口,再用內服藥渣煎水清洗瘡口一次,然後將藥膏貼在瘡口上,數日即可痊癒。

3. 五○七一·華佗治黃水瘡神方

黃水瘡又名滴膿瘡,言膿水所到之處,即成瘡也。治法宜:內服除濕清熱之藥,佐以涼血之劑。方用:

茯苓三錢,蒼朮,荊芥,蒲公英各二錢,防風,黃芩,半夏各一錢,當歸五錢

水煎服四劑。外用:

雄黃,防風各五錢,荊芥,苦參各三錢

水煎湯,取二碗,洗瘡即愈。

白話文:

黃水瘡(也就是滴膿瘡),指的是膿水流到哪裡,哪裡就長瘡。治療方法要:內服去除濕氣、清熱的藥物,再搭配涼血的藥材。藥方如下:

茯苓三錢,蒼朮、荊芥、蒲公英各二錢,防風、黃芩、半夏各一錢,當歸五錢,用水煎服,連服四劑。外用藥方:

雄黃、防風各五錢,荊芥、苦參各三錢,用水煎煮成兩碗藥水,用藥水清洗患處即可痊癒。

4. 五○七二·華佗治瓜藤瘡神方

此瘡一生十餘個,極易滋蔓。宜用:

尖尾芋,茄子葉,五月艾,蔥,姜

共搗爛,醋煮塗敷。

白話文:

這種瘡一生會長十幾個,而且很容易蔓延。治療方法是用尖尾芋、茄子葉、五月艾、蔥、薑,搗爛後用醋煮一下,再塗敷患處。

5. 五○七三·華佗治天蛇瘡神方

此瘡生於皮膚,似癩非癩,由草中花蜘蛛螫傷所致。治宜內服。

秦艽

煎湯,飲之。外用:

蜈蚣一條

研末,和豬膽汁,調塗之。

白話文:

這種瘡長在皮膚上,看起來像癩瘡卻又不是,是草叢裡的花蜘蛛咬傷造成的。治療方法要內服:

用秦艽煎湯喝。外用:

一條蜈蚣研成粉末,和豬膽汁調勻後塗抹患處。

6. 五○七四·華佗治蜘蛛瘡神方

形如蛛網,癢不能忍,先用苧麻絲搓瘡上令水出。次以:

雄黃,枯礬

等分,為末,乾擦之極效。

白話文:

蜘蛛瘡形狀像蜘蛛網,奇癢無比難以忍受。先用苧麻絲摩擦患處,使其流水。然後用等量的雄黃和枯礬研磨成粉末,乾燥後擦在患處,效果極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