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佗

《華佗神方》~ 卷五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3)

1. 五○○六·華佗治腰癰神方

腰癰發於軟肋下,近腰之部,宜合陰陽兩性治之。方用:

白話文:

腰癰發生在肋骨下方靠近腰部的地方,應該用陰陽兩方面的方法來治療。處方如下:

白朮一兩,杜仲一兩,當歸一兩,金銀花三兩,防己一錢,豨薟草三錢

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白術:一兩

杜仲:一兩

當歸:一兩

金銀花:三兩

防己:一錢

豨薟草:三錢

2. 五○○七·華佗治肺癰神方

玄參二兩,麥冬三兩,生甘草五錢,金銀花十兩

水煎服,一劑痛減,二劑內消。

白話文:

玄參四十五公克,麥冬六十八公克,生甘草十一公克,金銀花二百二十七公克

3. 五○○八·華佗治肝癰神方

白芍三兩,當歸二兩,炒梔子三錢,生甘草三錢

水煎服,約二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白芍三兩:120克白芍。白芍具有養血調經、緩中止痛、平肝止痛的功效。

當歸二兩:80克當歸。當歸具有補血活血、調經止痛、潤腸通便的功效。

炒梔子三錢:12克炒梔子。炒梔子具有清熱涼血、瀉火除煩、止血的功效。

生甘草三錢:12克生甘草。生甘草具有清熱解毒、止咳化痰、補脾益氣的功效。

4. 五○○九·華佗治腸癰神方

腸癰生於大小腸之間,其症口渴,小便如淋,時時汗出,小腹腫痛,手不可按;又生於大腸者,右足屈而不伸;生於小腸者,左足屈而不伸。方用:

白話文:

腸癰發生在大腸和小腸之間,症狀是口渴、小便刺痛、經常出汗、小腹腫痛、用手按壓會感到疼痛;如果發生在大腸,右腿會彎曲無法伸直;如果發生在小腸,左腿會彎曲無法伸直。治療方法是:

金銀花八兩,地榆一兩,薏苡仁五錢,當歸一兩

先金銀花煎水二碗,余藥用水十餘碗,煎作二碗,同金銀花分作二服,上午一服,臨睡一服,二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金銀花:250 公克

地榆:31 公克

薏苡仁:16 公克

當歸:31 公克

凡腸癰必須內消,而火邪甚急,非杯水可救,必須大劑始效。然大劑敗毒,恐傷元氣,惟金銀花敗毒而又補陰,故可重用,若用之過少,反無效矣。

白話文:

治療腸癰必須從內部消解,而火邪十分急迫,不能以少量藥物來治療,必須使用大量藥物纔能有效。但大量藥物會損傷元氣,金銀花既能敗毒,又能補陰,故可大量使用。若用量太少,反而沒有效果。

5. 五○一○·華佗治臍後癰神方

臍後癰發於背下命門之穴,與臍正對,其症為真水衰弱,邪火熾盛,非大補其水,則邪火不散,毒無自消,初發之時,尚未潰敗。宜用:

白話文:

臍後癰發作於背部下方的命門穴位,與臍部正相對,發病的症狀是真水衰弱,邪火熾盛,如果不大力補充真水,則邪火就不能消散,毒氣就不能自行消退,發病初期,尚未潰爛。應當用:

金銀花五兩,豨薟五錢,熟地一兩,白朮一兩,黃柏三錢,車前子三錢

白話文:

金銀花:250公克

豨薟:25公克

熟地黃:50公克

白朮:50公克

黃柏:15公克

車前子:15公克

先用水十碗,煎金銀花四碗,乃分之為二,先以兩碗煎前藥得一碗,空腹飲之,少頃再將前汁二碗,更煎藥滓得一碗服之,連服二劑。

若已潰爛者,宜改用:

白話文:

首先用水十碗,煎煮金銀花至四碗,然後將其分成兩份。先取其中兩碗藥汁,煎煮之前剩餘的藥材,至藥汁減少為一碗,空腹飲用。稍後再將前一次煎煮的藥汁兩碗,再次煎煮之前剩餘的藥渣,至藥汁減少為一碗,服用。連續服用兩劑。

人參三兩,白朮五兩,肉桂三錢,附子一錢,山茱萸一兩,北五味子三錢,金銀花三兩,茯神三錢

水十碗,煎汁一碗,服之。

白話文:

  • 人參:三兩

  • 白朮:五兩

  • 肉桂:三錢

  • 附子:一錢

  • 山茱萸:一兩

  • 北五味子:三錢

  • 金銀花:三兩

  • 茯神:三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