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佗

《華佗神方》~ 卷四 (3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33)

1. 四二四五·華佗治消渴神方

消渴者,謂渴而不小便也。由少服五石諸丸散,積久經年,石勢結於腎中,使人下焦虛熱,及至年衰血氣減少,不能制於石,石勢獨盛,則腎為之燥,故飲水而不小便也。方用:

白話文:

消渴症,是指口渴但不能小便的症狀。由於長期服用各種五石丸散滯留體內,導致腎臟積聚了過多的五石成分,使下焦虛熱。等到年紀漸長,氣血衰弱,無法制約五石成分,導致五石成分的勢力獨大,腎臟乾涸,因此喝水也不能排尿。可用以下方劑調理:

麥門冬,茯苓,黃連,石膏,葳蕤各八分,人參,黃芩,龍膽各六分,枳實五分,升麻四分,生薑,枸杞子,栝蔞根各十分

白話文:

麥門冬、茯苓、黃連、石膏、葳蕤各八分,人參、黃芩、龍膽各六分,枳實五分,升麻四分,生薑、枸杞子、栝蔞根各十分。

上為末,蜜丸如梧子大,以茆根一升,粟米三合,煮汁服十丸,日再。若渴則與此,飲大麻亦得。

白話文:

將上藥磨成細末,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然後將茆根一升、粟米三合煮成汁,服用十丸藥丸,每天服用兩次。如果感到口渴,可以用這種藥汁服用。也可以用大麻煮水服用。

2. 四二四六·華佗治內消神方

本症之原,當由熱中所致,小便多於所飲,令人虛極短氣,食物皆消作小便,而又不渴。此病雖稀,極屬可畏。宜急用: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的病因,應該是由於體內燥熱所導致,小便的量多於喝進去的飲水量,使人虛弱氣短,食物都被分解成小便,並且不感到口渴。這種病很罕見,但十分可怕。應該趕緊使用:

枸杞枝葉一片,栝蔞根,黃連,石膏各三兩,甘草(炙)二兩

上五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溫五服,日三夜五。困重者多合,渴即飲之。若恐不能長愈,可改用:

白話文:

枸杞的枝葉一片,栝蔞根、黃連、石膏各三兩,炙甘草二兩。

鉛丹二分(熬別研入),栝蔞根,甘草(炙)各十分,澤瀉五分,胡粉二分(熬研入),石膏,白石脂,赤石脂各五分

白話文:

鉛丹二分(熔化並研磨後加入),栝蔞根,甘草(炙烤過)各十分,澤瀉五分,胡粉二分(熔化研磨後加入),石膏,白石脂,赤石脂各五分

上搗研為散,水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少壯人一匕半。患一年者服之一日瘥;二年者二日瘥;丸服亦佳,一服十丸,以瘥為度。此方用之如神。忌海藻、菘菜。

白話文:

中藥打碎成粉末,加水服用,每次服用約一茶匙,每天服用三次。年輕力壯的人減半服用。患病一年的人服用一天即可治癒;患病兩年的人服用兩天即可治癒。也可以將藥做成丸劑服用,每次服用十粒,直到治癒為止。此方用起來就像神藥一樣。服用期間忌吃海藻、白菜。

3. 四二四七·華佗治寒瀉神方

寒瀉一名鶩溏。其原為脾氣衰弱,及寒氣在下,遂致水糞並趨大腸,色多青黑,宜溫之。春夏宜用:

白話文:

寒瀉又叫做鴨溏。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脾氣虛弱,以及體內有寒氣在下焦,導致水分和糞便一起進入大腸,糞便顏色多呈青黑色,應該使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。在春夏季節適合使用的藥物有:

川桂枝,白芍藥,白朮各半兩,甘草(炙)二錢

白話文:

川桂枝、白芍藥、白朮各半兩,甘草(經過炙法炮製過的甘草)二錢

水煎服。

秋冬宜用:

白芍藥,白朮各三錢,乾薑(炮)半兩,甘草(炙)二錢

水煎服。甚者則除去乾薑加附子三錢。

白話文:

用水煎煮服用。

在秋冬季节适合使用:

白芍药、白术各三钱,干姜(炮制过)半两,甘草(炒过)二钱

用水煎煮服用。如果症状严重则去掉干姜,加入附子三钱。

4. 四二四八·華佗治熱瀉神方

熱瀉者,夏月熱氣,乍乘太陰,與濕相合;如水之注,故一名暴瀉。其候腹痛自汗,煩渴面垢,脈洪數或虛,肛門熱痛,糞出如湯。方用:

白話文:

熱瀉是夏季暑熱之氣,突然侵犯人體的太陰臟腑,與濕邪相結合;就像水流傾瀉而下,所以又叫暴瀉。症狀是腹痛自汗,煩渴面垢,脈搏洪數或虛弱,肛門灼熱疼痛,大便如水。治療方法是:

香薷一斤,白扁豆半斤(微炒),厚朴(去皮薑汁炙熟)半斤

上研末,每服三錢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香薷一斤,白扁豆半斤(稍微用火炒一下),厚朴(去掉皮,用薑汁炙熟)半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