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佗

《華佗神方》~ 卷四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8)

1. 四一二一·華佗治間日瘧神方

大黃三分,常山,甘草(炙)各一分半

白話文:

大黃三分、常山、甘草(炙)各一分半。

上三味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更以水二升,煮滓取一升;未發服醨,醨是後煮者;相次服醇,醇是前煮者;瘥。

白話文:

將上記三種藥物加水三升煮,煮好後收集一升的藥汁,去除藥渣後,再加水二升繼續煮藥渣,再收集一升的藥汁;沒有發病的時候服藥汁,藥汁是後來煮的;發病的時候服用醇,醇是之前煮的;病症即可痊癒。

2. 四一二二·華佗治三日瘧神方

陳香櫞一枚(去頂皮)

入研細明雄黃,同納火中煅之,取出研極細,每服七分,乾嚥下,不用水。

白話文:

陳皮一個(去掉頂部和內膜)

加入研磨細緻的雄黃,一同放入火中煅燒,取出後研磨至非常細膩,每次服用七分,乾吞,不用水送服。

3. 四一二三·華佗治三陰瘧神方

凡瘧過正午而發者,謂之三陰瘧。用:

白話文:

凡是疟疾在正午过后发作的,称为三阴疟。用:

花椒二錢五分,硃砂一錢二分五釐,麝香,冰片各三分

共末之,分摻二膏藥,一貼背脊第三椎肺俞穴,一貼當胸,極效。

白話文:

花椒二錢五分:約12.5公克

硃砂一錢二分五釐:約6.25公克

麝香三分:約1.5公克

冰片三分:約1.5公克

4. 四一二四·華佗治勞瘧神方

瘧積久不愈,則表裡俱虛,客邪未散,真氣不復,故疾雖暫閒,少勞便發,謂之勞瘧。

白話文:

如果疟疾长期不愈合,就会导致身体内外都虚弱,外来病邪没有散去,体内的正气也无法恢复,所以疾病虽然暂时缓解,但稍微劳累就会发作,这种情况称为劳疟。

鱉甲(炙),蜀漆,知母各二兩,常山三兩,烏賊魚骨,附子,蜀椒各一兩

上七味以酒三斗浸一宿,平日服一合,稍稍加至二合,日三、四服。

白話文:

・烏龜殼(烤乾後),生漆,知母各2兩

・常山3兩

・烏賊魚骨,附子,花椒各1兩

5. 四一二五·華佗治久瘧神方

龍骨一兩,常山三兩,大黃二兩,附子二分(炮)

白話文:

龍骨一兩,常山三兩,大黃二兩,附子二分(炮製)

上末之,以雞子黃丸如梧子大,先發、臨發各飲服五丸,無不斷。忌生蔥、生菜、豬肉等。

白話文:

在生產時的最後階段,以雞蛋黃作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,分為在生產前服用的「先發」和生產時服用的「臨發」兩種,各有五粒,服用後幾乎沒有不順產的。忌吃生蔥、生菜、豬肉等等。

6. 四一二六·華佗治水腫神方

葶藶子(炒黑),甘遂各一兩,吳茱萸四兩

上三味別搗,異下篩,和以蜜,丸如梧子,服五丸。

白話文:

葶藶子(炒製成黑色),甘遂各一兩,吳茱萸四兩。

7. 四一二七·華佗治風水神方

風水者,由腎脾氣虛弱所為,腎勞則虛,虛則汗出,汗出逢風,風氣內入,還客於腎,脾虛又不能制於水,故水散溢皮膚。又與風濕相搏,故云風水也。其候全身浮腫如裹水之狀。方用:

白話文:

風水病,是腎臟和脾臟氣虛引起的。腎臟勞累就會虛弱,虛弱就會出汗,汗液遇風,風氣侵入體內,返回到腎臟,脾臟虛弱又不能控制水分,所以水分散佈在皮膚上,那些部位就會浮腫。同時,風水病還會伴隨風濕,所以也稱之為「風水」。它的症狀是全身浮腫,就像被水包裹住一樣。

木防己,白朮各四兩,黃耆五兩,生薑三兩,甘草二兩(炙),大棗二十枚

白話文:

木防己、白朮各 240 公克,黃耆 300 公克,生薑 180 公克,甘草 120 公克(先烤過),大棗 20 枚。

上六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三服。喘者加麻黃;身重胃中不和者加芍藥;氣上衝者加桂心;下久寒者加細辛、防己、黃耆為本。服藥欲解,當如蟲行皮中狀,從腰以下冷如冰,服湯後坐被上,又以一被繞腰溫下,令得汗,汗出則愈。

白話文:

取六味藥材,加水六升,煮到剩下二升,分成三份服用。如果喘鳴,就加入麻黃;如果身體沉重,胃中不調和,就加入芍藥;如果氣往上衝,就加入桂心;下腹久寒的,就加入細辛、防己、黃耆作為基本藥材。服藥後想要解脫病痛,應該像蟲在皮中爬行的感覺一樣,從腰部以下冷得像冰一樣,服完藥後坐在被子上,再用一件被子圍住腰部保暖,讓自己出汗,汗出來後病就會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