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佗

《華佗神方》~ 卷四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6)

1. 四一○七·華佗治水痢神方

茯苓,白龍骨,訶黎勒皮,黃連,酸石榴皮各八分

上搗篩為末,蜜丸如梧子大,空心服三十丸,日再服,瘥止。

白話文:

茯苓、白龍骨、訶黎勒皮、黃連、酸石榴皮各取八分,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空腹服用三十丸,一天服用兩次,病好後停止服用。

2. 四一○八·華佗治冷痢神方

冷痢者,由腸胃虛弱,受於寒氣,腸虛則泄,故為冷痢。凡痢色青色、白色及黑色皆為冷也。診其脈,沉則生,浮則死。方用:

黃連二兩,甘草(炙),附子(炮),阿膠(炙)各半兩

水三升,煮取一升半,分二服之。

白話文:

冷痢是因腸胃虛弱,受寒氣侵襲所致。腸胃虛弱則易腹瀉,所以稱為冷痢。凡是痢疾的顏色發青、發白或發黑,都是寒症。診脈時,脈沉則病情較輕,脈浮則病情危急。治療方法如下:

黃連二兩,炙甘草、炮附子、炙阿膠各半兩,加水三升,煎煮至一升半,分兩次服用。

3. 四一○九·華佗治白滯痢神方

白滯痢者,為腸虛而冷氣客之,搏於腸間,津液凝滯成白者。宜用:

赤石脂八兩,乾薑,龍骨,當歸各三兩,附子(炮),牡蠣(熬)各二兩,芍藥,甘草(炙)各一兩半,人參一兩半,白朮一升

先以水一斗二升,煮白朮取九升,內藥煮取三升,分為三服;膿者加厚朴三兩;嘔者加陳皮二兩。

白話文:

白色黏液性痢疾,是因為腸道虛弱,受寒氣侵襲,寒氣阻塞腸道,津液凝結而形成白色黏液。治療宜用:

赤石脂八兩,乾薑、龍骨、當歸各三兩,炮製過的附子、熬製過的牡蠣各二兩,芍藥、炙甘草各一兩半,人參一兩半,白朮一升。

先用十二升水煮白朮,煎至九升,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,分三次服用;若有膿血,加厚朴三兩;若有嘔吐,加陳皮二兩。

4. 四一一○·華佗治冷熱痢神方

冷熱痢者,其痢乍黃乍白,由腸胃虛弱,宿有寒而為客熱所傷,冷熱相乘而致。方用:

香豉一升,白朮六兩,薤白一升,升麻二兩

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半,分為三服。

白話文:

患有冷熱痢疾的人,大便時而黃時而白,這是因為腸胃虛弱,原本就積寒,又受到外來熱邪的侵犯,寒熱之邪互相影響而導致的疾病。治療方法是:

用香豉一升,白朮六兩,薤白一升,升麻二兩,加水七升,煮到剩下二升半,分三次服用。

5. 四一一一·華佗治熱毒痢神方

苦參,橘皮,獨活,阿膠(炙),藍青,黃連,鬼箭羽,黃柏,甘草

上等分搗末,蜜烊膠為丸如梧子,水下十丸,日三。

或以:生犀角,酸石榴皮,枳實

共為末,每服二、三寸匕,日再。

白話文:

華佗治療熱毒痢疾的特效藥方:

將苦參、橘皮、獨活、炙甘草、藍靛、黃連、鬼箭羽、黃柏、甘草等藥材,取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水調和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丸,用溫水送服,一天三次。

或者也可以用生犀角、酸石榴皮、枳實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到三寸匕(古代容量單位,約等於現代一湯匙),一天服用兩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