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佗

《華佗神方》~ 卷四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8)

1. 四○五五·華佗治中風手足不遂神方

白朮,地骨皮,荊實各五升,菊花三升

以水三石,煮取一石五斗,去滓,澄清取汁。釀米二石,用曲如常法,以酒熟隨量飲之,常取半醉,勿令至吐。

白話文:

白朮、地骨皮、荊實各五升,菊花三升。

2. 四○五六·華佗治中風半身不遂神方

獨活四兩,桂心五兩,生葛根八兩,炙甘草,防風,當歸各二兩,芍藥,附子各一兩(炮)半夏一升(洗)

白話文:

獨活:4 兩

桂心:5 兩

生葛根:8 兩

炙甘草、防風、當歸:各 2 兩

芍藥、炮附子:各 1 兩

洗半夏:1升

上藥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為三服,日三,大驗,忌海藻、菘菜、生蔥、豬肉、羊肉、餳。

白話文:

用一斗水煮中藥,煮好後取三升藥液,分成三份服藥,每天服用三次,有顯著的療效,但要注意忌食海藻、菘菜、生蔥、豬肉、羊肉、餳等食物。

3. 四○五七·華佗治五癲神方

癲病有五:一曰陽癲,發時如死人,遺尿,有頃乃解;二曰陰癲,乃初生小時臍瘡未愈,數洗浴,因此得之;三曰風癲,發時眼目相引,牽縱反急強,羊鳴,食頃方解,由熱作汗出當風,因以房室過度,醉飲飽滿行事,令心氣逼迫,短氣脈悸得之;四曰濕癲,眉頭痛,身重,坐熱沐發,濕結腦,汗未止得之;五曰馬癲,發時反目口噤,手足相引,身皆熱,系小時風氣腦熱不和得之。下方任何癲症,俱可用之。

方用:

白話文:

癲癇有五種:

  1. 陽癲:發作時就像死人一樣,小便失禁,一會兒後纔好轉。

  2. 陰癲:是剛出生時臍瘡沒有癒合,經常洗澡,因此而患上。

  3. 風癲:發作時眼睛瞪著,手足抽搐,羊叫,一會兒才能好轉,由天氣炎熱出汗當風,房事過度,醉酒吃飽後行事,使心氣受迫,呼吸短促,脈搏悸動而致。

  4. 濕癲:眉毛和頭部疼痛,身體沉重,在熱水裡洗澡,濕氣積聚在腦中,汗水未止時患上。

  5. 馬癲:發作時眼睛向上翻,嘴巴緊閉,手腳抽搐,全身發熱,是幼時風氣腦熱不和而致。

以下的藥方適用於任何類型的癲癇:

銅青,雄黃,空青,東門上雞頭,水銀各一兩,豬苓,茯苓,人參,白芷,石長生,白蘞白薇各二兩,卷柏,烏扇各半兩,硫黃一兩半

白話文:

銅青,雄黃,空青,東門上雞頭,水銀各半斤,豬苓,茯苓,人參,白芷,石長生,白蘞白薇各一斤,卷柏,烏扇各四兩,硫黃三兩

上為末,以青牛膽和,著銅器中,於甑中五斗大豆上蒸之。藥成丸如麻子,每服三十丸,日二夜一。

白話文:

把藥材搗成粉末,用青牛膽汁和勻,放在銅器中,放在蒸籠裡,放在五斗大豆上面蒸製。藥物製成後,丸子的形狀像麻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一天服用兩次,晚上服用一次。

按:此方首尾多金石之品,宜於西北。若大江以南,水土柔弱症多虛弱,不宜用此。恆有以烏蠍、六君、鹿茸、八味收功者,未可執此概論也。(孫思邈注)

白話文:

備註:此方的主藥都是礦石類的藥物,適用於西北地區。如果在大江以南使用,水土柔軟,症狀多虛弱,不適合用這個方子。經常有人用烏蠍、六君、鹿茸、八味這幾味藥治好了病,所以不能就此將這個方子一概而論。(孫思邈注)

4. 四○五八·華佗治風癲神方

凡風癲失性,卒然倒地,吐涎沫,遺糞便,人事不知者,用下方治之。

白話文:

凡是因為風癲而失去正常意識,突然倒在地上,口吐泡沫,大小便失禁,不省人事的情況,可以用下面的方子來治療。

鴟頭一枚(炙),葶藶子,鉛丹,虎掌,烏頭,栝蔞根各三分,甘遂,大戟(炙),天雄(炮)蜀椒各二分,白朮一分,鐵精,䕡茹各一兩

上共為末,蜜丸大如梧子,酒下二丸,日三。忌桃、李、雀肉、豬肉,冷水。

白話文:

鴟頭一枚(烤過),葶藶子、鉛丹、虎掌、烏頭、栝蔞根各三錢,甘遂、大戟(烤過)、天雄(炮製過)蜀椒各二錢,白朮一錢,鐵精、䕡茹各一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