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佗神方》~ 卷三 (3)
卷三 (3)
1. 三○一一·華佗利小便神方
利小便藥常品為車前、澤瀉等。其效濡緩,不及用探尿管術之便。
白話文:
通常利小便的藥物包括車前草、澤瀉等。它們的作用溫和緩慢,不如使用探尿管術方便。
以蔥葉末端銳部,納玉莖孔中,深達三寸許,以口微吹,便自通;又以鹽末入蔥吹之,令鹽入孔莖中亦通。或以豚膀胱一具,於開孔處縛鵝羽管,吹之脹滿,以絲縛紮上孔,即以羽管銳端入馬口,手壓膀胱,令氣自尿管透入膀胱中,便自通。
白話文:
用蔥葉的末端銳部,插入玉莖孔中,深度約三英寸,用嘴輕輕吹氣,就會自己通暢。再用鹽末放入蔥中吹入,使鹽進入孔莖中也會通暢。或者用一個豬膀胱,在開孔處綁上鵝毛管,吹氣使其脹滿,用絲線紮緊上孔,然後用羽毛管尖端插入馬口中,用手壓住膀胱,使氣體從尿管透入膀胱中,就會自己通暢。
2. 三○一二·華佗按摩神術
凡人肢節腑臟,鬱積而不宣,易成八疾:一曰風;二曰寒;三曰暑;四曰濕;五曰飢;六曰飽;七曰勞;八曰逸。凡斯諸疾,當未成時,當導而宣之,使內體鞏固,外邪無目而入。迨既感受,宜相其機官,循其腠理,用手術按摩疏散之。其奏效視湯液丸散神速。述如下:(一),兩手相捉紐捩如洗手法。
白話文:
人體的四肢、臟腑,如果鬱結不通暢,容易形成八種疾病:第一種是風;第二種是寒;第三種是暑;第四種是濕;第五種是飢;第六種是飽;第七種是勞累;第八種是安逸。凡是這些疾病,在還沒有形成的時候,就應該引導和疏通,使內體鞏固,外邪無從入侵。如果已經感受到了疾病,就應該根據病情的部位和情況,循著皮肉紋理,用推拿按摩的方法來疏散。其效果比湯藥丸散還要快。方法如下:(一),雙手相握,相互扭轉,就像洗衣服一樣。
(二),兩手淺相差翻覆向胸。(三),兩手相捉共按䏶,左右同。(四),以手如挽五石力弓,左右同。(五),兩手相重按䏶徐徐捩身,左右同。(六),作拳向前築,左右同。(七),作拳卻頓,此是開胸法,左右同。(八)如拓石法,左右同。(九)以手反捶背,左右同。
白話文:
(二)兩手平平相搓,上下翻動,至胸前。
(三)兩手互相抓住,用力推按脊柱,左右反復。
(四)雙手握拳收緊至可舉起五塊石頭的力氣,左右重複。
(五)雙手重疊按壓脊柱,緩慢地扭轉身體,左右重複。
(六)雙手握拳向前平推,左右重複。
(七)雙手握拳向後猛擊,這是打開胸部的方法,左右重複。
(八)雙手用力推開石頭,左右重複。
(九)雙手反捶背部,左右重複。
(十)雙手據地,縮身曲背,向上三舉。(十一),兩手抱頭宛轉䏶上,此是抽脅。(十二),大坐斜身,偏欹如排山,左右同。(十三),大坐伸兩腳,即以一腳向前虛掣,左右同。(十四),兩手拒地回頭,此虎視法。左右同。(十五),立地反勾身三舉。(十六),兩手急相叉,以腳踏手足,左右同。
白話文:
(十)雙手撐地,身體收縮,背部彎曲,向上舉起三次。(十一)雙手抱住頭部,扭動並舉起,這是治療脅痛的方法。(十二)端坐,身體傾斜,像排山倒海一樣偏向一邊,左右都要做。(十三)端坐,伸直雙腳,然後用一隻腳向前虛晃,左右都要做。(十四)雙手按地,回頭張望,這是老虎視物的方法。左右都要做。(十五)站立,身體彎曲,重複三次。(十六)雙手快速交叉,用腳踩手足,左右都要做。
(十七)起立以腳前後虛踏,左右同。(十八),大坐伸兩腳,用當相手勾所伸腳著膝中,以手按之,左右同。
上十八法不問老幼,日則能依此三遍者。一月後百病悉除,行及奔馬,補益延年,能食,眼明輕健,不復疲乏。
白話文:
(十七)站起來用腳前後虛踩,左右都要做。 (十八)坐著伸直雙腿,用腳勾住對方伸出來的腳踝,然後用手按住,左右都要做。
以上的十八種方法,不分年老年少,如果每天能做三次的話,一個月後各種疾病都會消除,跑得會像奔馬一樣快,有益健康延長壽命,胃口也會變好,眼睛明亮身體輕盈,不再感到疲倦。
3. 三○一三·華佗曼應丸神方
本方功用甚大,百疾可知。如遇結胸,油漿水下七丸,未動再服;積殗食症,水下三丸;水氣通身腫,茯苓湯下五丸;隔噎,丁香湯下三丸;因積成勞,鱉魚湯下兩丸;腹中一切痛,醋湯下七丸;小腸痃癖,茴香湯下三丸;大小便不通,蜜湯下五丸;心痛,茱萸湯下五丸;猝死,以小便下七丸;白痛,乾薑湯下一丸;赤痢,甘草湯下一丸;胃冷吐食,丁香湯下二丸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的功效很大,各種疾病都可以用得上。如果遇到胸口疼痛,用油漿水送服七顆藥丸,如果沒有改善,再服一次;積食症狀,用清水送服三顆藥丸;全身水腫,用茯苓湯送服五顆藥丸;嗝氣,用丁香湯送服三顆藥丸;因積食導致疲勞,用鱉魚湯送服兩顆藥丸;腹部疼痛,用醋湯送服七顆藥丸;小腸絞痛,用茴香湯送服三顆藥丸;大小便不通暢,用蜂蜜湯送服五顆藥丸;心痛,用茱萸湯送服五顆藥丸;猝死,用少量小便送服七顆藥丸;疼痛,用乾薑湯送服一顆藥丸;痢疾,用甘草湯送服一顆藥丸;胃寒嘔吐食物,用丁香湯送服二顆藥丸。
甘遂三兩,芫花三兩,大戟二兩,巴豆二兩(去皮),乾漆二兩,皂角七挺(去皮),大黃三兩(煨),三稜三兩,蓬莪朮二兩,檳榔一兩,木通一兩,當歸五兩,雷丸一兩,黑牽牛五兩桑白皮二兩,五靈脂二兩,硇砂三兩,訶子一兩(麵裹、煨熟去面),澤瀉二兩,梔子仁二兩
上藥各細銼成末,入米醋二升,浸三日。入銀石器中,慢火熬令醋盡,焙乾再炒黃黑色,存性,入下藥:
白話文:
甘遂三兩:一種中藥材,性寒,味苦,有毒,有瀉下、祛痰、散瘀等功效。
芫花三兩:一種中藥材,性涼,味辛,有毒,有瀉下、散瘀、消腫等功效。
大戟二兩:一種中藥材,性熱,味辛,有毒,有瀉下、散瘀、消腫等功效。
巴豆二兩(去皮):一種中藥材,性熱,味辛,有毒,有瀉下、祛痰、殺蟲等功效。
乾漆二兩:一種中藥材,性平,味辛,有收斂、止血、止痛等功效。
皁角七挺(去皮):一種中藥材,性溫,味苦,有補氣、益血、通便等功效。
大黃三兩(煨):一種中藥材,性寒,味苦,有瀉下、清熱、涼血等功效。
三稜三兩:一種中藥材,性平,味苦,有行氣、止痛、消腫等功效。
蓬莪朮二兩:一種中藥材,性溫,味苦,有溫中、散寒、止痛等功效。
檳榔一兩:一種中藥材,性溫,味辛苦,有消食、健胃、殺蟲等功效。
木通一兩:一種中藥材,性涼,味辛,有通利小便、清熱解毒等功效。
當歸五兩:一種中藥材,性溫,味甘、辛,有補血、活血、止痛等功效。
雷丸一兩:一種中藥材,性平,味辛,有溫中止瀉、止嘔止吐等功效。
黑牽牛五兩:一種中藥材,性寒,味苦,有瀉下、祛痰、散瘀等功效。
桑白皮二兩:一種中藥材,性涼,味苦,有清熱、涼血、止瀉等功效。
五靈脂二兩:一種中藥材,性溫,味苦,有活血、止痛、散瘀等功效。
硇砂三兩:一種中藥材,性寒,味辛,有清熱、解毒、止血等功效。
訶子一兩(麵裹、煨熟去面):一種中藥材,性平,味酸,有收斂、止瀉、止痢等功效。
澤瀉二兩:一種中藥材,性寒,味苦,有清熱、利尿、消腫等功效。
梔子仁二兩:一種中藥材,性涼,味苦,有清熱、瀉火、涼血等功效。
木香,肉桂,陳皮(去白),丁香,青皮(去皮),肉豆蔻,黃耆,白朮,沒藥,附子(泡裂去皮臍)以上各一兩,芍藥,川芎,白牽牛(炒),天南星(水煮),鱉甲(裂浸醋,炙令黃),熟地黃(酒浸一宿),牡丹皮,赤茯苓,蕓薹子(炒),乾薑(泡裂去皮)以上各二兩
上同為末,與前藥相合,醋糊丸,綠豆大。修合時須在淨室中,運以至誠方驗。
白話文:
木香、肉桂、陳皮(去白色瓤)、丁香、青皮(去粗皮)、肉豆蔻、黃耆、白朮、沒藥、附子(用熱水將附子浸泡後炸裂,去掉外皮和肚臍)以上各一兩,芍藥、川芎、白牽牛(炒過)、天南星(水煮過)、鱉甲(用醋浸泡後炸裂,用火烤至黃色)、熟地黃(用酒浸泡一夜)、牡丹皮、赤茯苓、蕓薹子(炒過)、乾薑(用熱水將乾薑浸泡後炸裂,去掉外皮)以上各二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