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佗

《華佗神方》~ 卷二·華佗臨症神方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·華佗臨症神方 (6)

1. 二○二二·華佗治欲產不通要訣

產以血為主,使血乏者難,宜助。

李將軍妻病,延先生使視之。先生曰:「傷身而胎未去。」將軍言頃實傷身,胎已去矣。先生曰:「案脈胎未去也。」將軍不謂然,越日稍瘥。三月後復動,更召先生,先生曰:「脈象如前,系雙胎。先下者耗血多,故後兒不得出,胎既死,血脈不復歸,必干附於母脊。」乃為施針,並令進湯,果下死胎,且人形已具,色已黑矣。(孫思邈注)

白話文:

生產主要依靠血氣,如果血氣不足就會困難,需要及時補充。

李將軍的妻子生病了,請醫生前來診治。醫生說:「妳傷了身體,胎兒還沒排出。」將軍說妻子確實之前受過傷,胎兒已經流掉了。醫生說:「我診脈發現胎兒還沒排出。」將軍不相信,隔天病情稍有好轉。三個月後,又出現症狀,再次請來醫生,醫生說:「脈象和之前一樣,是雙胞胎。先出生的胎兒耗損了大量血液,所以後面的胎兒無法排出。胎兒已經死亡,血液循環無法恢復正常,必定阻塞在母親的脊椎。」於是醫生為她針灸,並讓她喝藥湯,結果排出死胎,胎兒形體完整,但已經發黑。(孫思邈註解)

2. 二○二三·華佗治咳嗽要訣

表裡相應,二九復生。膿能化毒,不吐腸瘟。

軍吏李成苦咳,晝夜不寧,先生診為腸癰,與以散二劑,令服,即吐膿血二升余,病尋愈。先生謂之曰:「後十八年,疾當復發,若不得藥,不治。」復分散與之,令寶藏。其後五、六歲,有里人所患,適與成同,詣成乞藥甚殷,成憫而與之。乃知如譙,詣先生更乞,適值見收,意不忍言。後十八年,成復發,竟以無藥死。

按:肺與大腸相表裡,肺疾則大腸之力不足,故便不暢,或便後失力,上無感,下不應也。若大腸過疾,則肺之鼓動力受阻,故氣常不舒,或增咳嗽。幹不強,枝亦弱也。先生治咳嗽,而用吐劑,知其化膿毒,侵於腠理耳。視若甚奇,實則無奇也。(孫思邈注)

白話文:

二○二三·華佗治咳嗽要訣

人體表裡互相影響,疾病經過九九八十一天(或指病情週期)能恢復健康。膿液可以化解毒素,不吐出來則會導致腸癰(腸道炎症)。

軍吏李成患有嚴重咳嗽,日夜不得安寧,華佗診斷為腸癰,給他開了兩劑散劑讓他服用,結果吐出兩升多膿血,病情很快就好了。華佗當時就預言:「十八年後,你的病會復發,如果沒有藥物治療,就會危及生命。」於是又另外給他一些藥,囑咐他妥善保存。

過了五六年,村裡有人得了和李成同樣的病,去求李成要藥,李成同情他便給了他藥。那人得知藥方是華佗所開,於是又去求華佗再要些藥,卻恰好遇到華佗被徵召入朝,不好意思開口。十八年後,李成的病果然復發,因為沒有藥而死。

(孫思邈注釋)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,肺部有病,大腸的功能就會減弱,所以大便不通暢,或者大便後無力,上不呼吸暢順,下不排泄順暢。如果大腸疾病嚴重,肺的宣發功能就會受阻,所以氣體不能舒暢,咳嗽加重。樹幹不強壯,樹枝也會衰弱。華佗治療咳嗽,使用吐法,是因為他知道膿毒侵犯到肌膚組織。看起來很神奇,其實並不奇怪。

3. 二○二四·華佗治血脈諸病要訣

身能活脈,何需藥石。

按:先生嘗語其門人吳普曰:「人體欲得勞動,第不當極。動搖則穀氣則銷,血脈流通,疾不得生。所謂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也。故古之為導引者,熊頸鴟顧,引挽腰體,動諸關節,以求不老。吾有一術,名五禽之戲:一曰虎,二曰鹿,三曰熊,四曰猿,五曰鳥,亦以除疾,兼利蹄足,以當導引。體有不舒,起作禽戲,怡而汗出,因以著粉,體自輕便,而嗜食。

」普遵行之,行年九十,耳目聰明,齒牙完堅。佗之斯術,蓋即得自仙傳也。(孫思邈注)

白話文:

身體健康靠自身調養,不需要依賴藥物。

華佗曾告訴他的學生吳普:「人體需要活動,但不能過度。活動能促進穀氣消耗,使血液循環通暢,疾病就不容易產生。這就像『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』的道理一樣。古代的導引術,例如熊頸鴟顧(模仿熊、鴟的動作)等,牽拉腰部身體,活動各個關節,都是為了追求長壽。我有一套方法,叫做五禽戲: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鳥,也是用來去除疾病,同時強健筋骨,與導引術有異曲同工之妙。身體不舒服時,就做五禽戲,做到微微出汗,然後擦乾身體,就會感到輕鬆舒適,食慾也會變好。」

吳普遵照華佗的方法去做,活到九十歲,耳聰目明,牙齒堅固。華佗的這種方法,大概就是從仙家那裡傳下來的。

4. 二○二五·華佗治腹背諸疾要訣

藥不及,針可入,中肯綮,深奚弊。

世傳涪翁善針,著有《針經》,其弟子程高尋求積年,翁乃授之。郭玉師事程高,亦以針名。惟醫貴人,輒或不愈。和帝問其故。對曰:「腠理至微,隨氣用巧,針石之間,毫芒即乘,神存於心手之間,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。」又曰:「針有分寸,時有破漏,是可見用針之難矣。

」不知先生得仙授,亦精於此。其徒彭城樊阿,亦善針術。凡醫皆言,背及胸臟之間,不可妄針,針入不得過四分,而阿針背入一、二寸,胸臟深乃至五、六寸,而病皆療。是可見先生之針術,得之仙授,視涪翁等尤勝也。(孫思邈注)

白話文:

華佗治療腹部和背部疾病的要訣

藥物治療不到的地方,針灸可以奏效。針灸只要準確刺入穴位,深入穴位又怎麼會有壞處呢?

世人皆傳涪翁(張仲景)精通針灸,著有《針經》,他的弟子程高苦苦追尋多年,才得到涪翁的傳授。郭玉拜程高為師,也以針灸聞名。但是,他們治療達官貴人時,卻常常不能痊癒。和帝詢問其原因,他們回答說:「人體的肌理組織非常細微,施針要隨氣血的運行而靈巧運用,在針和穴位之間,毫釐之差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。這其中的訣竅全憑經驗和感覺,是無法用言語表達清楚的。」他們又說:「針灸有其準確的深度和角度,時間掌握不當還會造成損傷,由此可見針灸的困難。」

不知道先生(華佗)您是得到神仙的傳授,才如此精通針灸。您的弟子彭城樊阿,也擅長針灸。一般醫生都說,背部和胸部臟器之間,不能隨便施針,針刺深度不能超過四分,而樊阿卻能將針刺入背部一、二寸,刺入胸部臟器深處甚至達五、六寸,病人也都痊癒了。由此可見,先生的針灸術是得到了神仙的傳授,比涪翁等人還要高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