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佗神方》~ 卷一 (17)
卷一 (17)
1. 一○四四·論古今藥餌得失
古之與今,所施藥餌,有得有失者,蓋以其宜不宜也。或草或木,或金或石,或單方得力,或群隊獲功,或金石毒而致死,或因以長生,其驗不一者何也?基本實者,得宣通之性,必延其命。基本虛者,得補益之情,必長其年。虛而過泄,實而更增,千死其千,萬歿其萬,則決矣。
白話文:
從古代到現代,所使用的藥物和食療方法,有好的效果,也有不好的效果,這是因為它們是否適合某個病人的體質。有些藥物來自草木,有些來自金石,單一方劑就能見效,羣體藥物也能奏效,有些金石毒性太強導致死亡,有些藥物可以讓人長生不老,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同的結果呢?基本上健康的人,服用宣通性的藥物,一定能延年益壽。基本上虛弱的人,服用補益性的藥物,一定能長命百歲。虛弱的體質如果過度泄瀉,健康的體質如果過度滋補,那人就會千死萬歿,這是一定的。
有年少富盛之人,恃有學力,恣其酒欲,誇弄其術,暗使精神內損,藥力扶持,忽然疾作,何能救療。如是者豈止災之內發,但恐藥餌無功,實可嘆哉!果能久明方書,熟審其宜,人藥相合,效豈妄乎?假如臟不足則養其臟,腑有餘則瀉其腑,外實在理外,內虛則養內;上塞而引上,下塞而通下,中澀則解中;左通則治左,右病則治右。上下左右,內外虛實,各稱其法,安有橫夭者乎。
白話文:
有位年輕人,家境富裕,又很聰明,仗著自己有學識,就放縱自己喝酒,炫耀自己的醫術,暗中耗損精神,依靠藥物來維持身體。忽然生病了,能搶救麼?像這樣的人,豈止是災禍內發,恐怕藥物也無濟於事,真是令人感嘆啊!如果能夠長期研讀醫書,仔細揣摩其精義,使人與藥相匹配,療效豈能是虛妄的?假如臟腑不足,就滋養臟腑;臟腑有餘,就瀉下臟腑;外感在理之外,內虛就滋養內部;上部壅塞就疏通上部,下部壅塞就疏通下部;中部鬱結就疏通中部;左邊通暢就治療左邊,右邊患病就治療右邊。上下左右,內外虛實,各按其方法,哪裡會有橫死的人呢?
2. 一○四五·論三痞
金石草木,皆可以不死,有驗無驗,在有志無志也。雖能久服,而又其藥熱壅塞而不散,或上或下,或否或澀,各有其候。如頭眩目昏,面赤心悸,肢節痛,前後不仁,多痰短氣,懼火喜寒。又狀若中風之類,是為上痞。又如腸滿脹,四肢倦,行立艱,食以嘔,多冒昧,減飲食或渴者,是名中痞。
又如小便不利,臍下滿硬,語言謇滯,腰痛腳重,不能立,是名下痞。是宜審明情狀,慎為用餌耳。
白話文:
金石草木,都可以使人不朽。有驗或無驗,在於是否有決心。即使能夠服用很久,但藥物如果熱壅塞而不散,或上升或下降,或阻礙或阻滯,會有不同的癥狀。比如頭暈眼花,臉紅心悸,四肢疼痛,前後麻木,多痰氣短,怕火喜寒。又像中風一樣,這就是上痞。再比如腸胃脹滿,四肢睏倦,行走困難,吃了就嘔吐,經常感冒,飲食減少或口渴,這就是中痞。
3. 一○四六·論各種療治宜因病而施
夫病有宜湯、宜丸、宜散,宜下、宜吐、宜汗、宜補,宜灸、宜針,宜按摩、宜導引,宜蒸熨、宜暖洗,宜悅愉、宜和緩,宜水、宜火等之分。若非良善精博,難為取愈。庸下淺識,亂投湯丸,汗下補吐,動使交錯。輕者令重,重者令死,舉世皆然。蓋湯可以滌盪臟腑,開通經絡,調品陰陽,祛分邪惡,潤澤枯朽,悅養皮膚,養氣力,助困竭,莫離於湯也。丸可以逐風冷,破堅症,消積聚,進飲食,舒營衛,定開竅,緩緩然參合,無出於丸也。
白話文:
疾病有適合湯劑、丸藥、散劑,適合瀉下、嘔吐、發汗、補益,適合灸療、針刺、按摩、導引,適合蒸熨、溫水洗滌,適合心情愉悅、和緩舒暢,適合水、火等方法治療的區別。如果不是醫術精湛、博學多才的醫生,很難讓患者康復。庸醫淺識,濫用湯藥、丸藥,汗下補吐,動輒交錯使用。輕的使病情加重,重的使人死亡,舉世皆是如此。湯劑可以滌盪臟腑,疏通經絡,調和陰陽,祛除邪惡,滋潤枯朽,悅養皮膚,養氣力,助困竭,不可離開湯劑。丸藥可以驅逐風冷,攻破堅症,消解積聚,促進飲食,舒暢營衛,安定開竅,緩緩地參合使用,沒有超過丸藥的。
散者能祛風邪暑濕之氣,攄寒溫濕濁之毒,發散四肢之壅滯,除剪五臟之結狀,關腸和胃,行脈通經,莫過於散也。下則疏豁閉塞;補則益助虛乏;灸則起陰通陽;針則行營行衛。導引則可以逐客邪於關節;按摩則可以驅浮淫於肌肉。蒸熨避冷;暖洗生陽;悅愉爽神;和緩安氣。
白話文:
散發的方法可以祛除風寒暑濕之氣,清除體內的寒溫濕濁毒氣,疏散四肢的壅滯,消除五臟的結塊,調整腸胃功能,運行脈絡,溝通經絡,沒有比散發的方法更好的了。下則疏通閉塞;補則益助虛弱;灸則引導陰氣上升通於陽氣;針則引導營氣行於脈中,衛氣行於脈外。導引的方法可以將邪氣驅逐到關節;按摩的方法可以將浮游的邪氣驅逐到肌肉。蒸熨的方法可以避開寒冷;溫水洗浴可以生發陽氣;愉悅舒暢可以使精神爽快;和緩安靜可以使氣血安和。
若實而不下,使人心腹脹滿,煩亂鼓腫。若虛而不補,則使人氣血消散,肌肉耗亡,精神脫失,志意昏迷。可汗而不汗,則使毛孔閉塞,關絕而終;合吐而不吐,則使結胸上喘,水食不入而死。當灸而不灸,則使人冷氣重凝,陰毒內聚,厥氣上衝,分隊不散,以致消減;當針而不針,則使人營衛不行,經絡不利;邪漸勝真,冒昧而昏。
白話文:
如果病因在體內卻沒有讓病邪從體內排出,就會讓人感到悶脹煩躁,腹部脹滿。如果虛弱卻沒有進行補虛,就會讓人氣血散失,肌肉消瘦,精神恍惚,意志消沉。如果應該出汗而不讓出汗,就會導致毛孔閉塞,關閉而最終死亡;如果應該吐出不讓吐出,就會導致胸結氣上,無法進食而死。當應該灸治而不灸治,就會導致人體陰氣積聚,寒氣向上衝擊,導致人體消瘦;當應該針刺治療而不針刺治療,就會導致人體營衛之氣不運行,經絡不通暢;邪氣逐漸壓倒正氣,使人昏迷。
宜導引而不導引,則使人邪侵關節,固結難通;宜按摩而不按摩,則使人淫隨肌肉,久留未消。宜蒸熨而不蒸熨,則使人冷氣潛伏,漸成痹厥;宜暖洗而不暖洗,則使人陽氣不行,陰邪相害。不當下而下,則使人開腸蕩胃,洞泄不禁;不當汗而汗,則令人肌肉消絕,津液枯耗;不當吐而吐,則使人心神煩亂,臟腑奔沖。
白話文:
-
應該引導體內的氣血運行,不引導的話,則會讓人受到邪氣的侵襲,關節肌肉僵固堵塞,難以疏通。
-
應該按摩,不按摩的話,則會讓人體內的邪氣淫亂地在肌肉間遊走,停留很久也無法消散。
-
應該蒸熨,不蒸熨的話,則會讓人體內的寒氣潛藏,漸漸形成痹症(肢體麻木不仁)和厥症(四肢厥冷)。
-
應該溫水洗浴,不溫水洗浴的話,則會讓人體內的陽氣無法運行,陰邪之氣相互加害。
-
不應該瀉下,如果瀉下,則會讓人腹瀉不止,腸胃虛弱。
-
不應該汗出,如果出汗,則會讓人肌肉消瘦,體液枯竭。
-
不應該吐,如果吐,則會讓人心神煩亂,臟腑受損。
不當灸而灸,則使人重傷經絡,內蓄痰毒,反害於中和,致於不可救;不當針而針,則使人氣血散失,機關細縮。不當導引而導引,則使人真氣勞敗,邪氣妄行;不當按摩而按摩,則使人肌肉䐜脹,筋骨舒張。不當蒸熨而蒸熨,則使人陽氣偏行,陰氣內聚;不當暖洗而暖洗,則使人濕灼皮膚,熱生肌體。
白話文:
- 不適宜針灸而針灸,會使人經絡遭受嚴重損傷,內部積聚痰毒,反而有害於身體的和諧,導致無法挽救的後果。
- 不適宜針灸而針灸,會使人氣血虛散,機體組織縮小。
- 不適宜導引而導引,會使人的真氣耗盡,邪氣肆意妄為。
- 不適宜按摩而按摩,會使人的肌肉腫脹,筋骨鬆弛。
- 不適宜蒸熨而蒸熨,會使人陽氣運行不暢,陰氣內聚。
- 不適宜熱洗而熱洗,會使人皮膚濕熱,體內產生熱量。
白話文:
-
如果不適合做針灸卻做了針灸,會導致人體的氣血虛弱散亂,身體組織會萎縮。
-
如果不適合做導引卻做了導引,會導致人體的元氣耗盡,病邪之氣會恣意妄為。
-
如果不適合做按摩卻做了按摩,會導致人體的肌肉腫脹,筋骨變得鬆弛。
-
如果不適合做蒸熨卻做了蒸熨,會影響人體的陽氣運行,使得陰氣在體內凝聚。
-
如果不適合用熱水洗浴卻用了熱水洗浴,會導致人體皮膚濕熱,體內產生過多熱量。
不當悅愉而悅愉,則使人神失氣消,精神不快;不當和緩而和緩,則使人氣停意折,健忘傷志。大凡治療,要合其宜,脈狀病候,略陳於後。凡脈不緊數,則勿發其汗;脈不疾數,不可以下;心胸不閉,尺脈微弱,不可以吐;關節不急,營衛不壅,不可以針;陰氣不盛,陽氣不衰,勿灸;內無客邪,勿導引;外無淫氣,勿按摩。皮膚勿痹勿蒸熨;肌肉不寒勿暖洗;神不凝迷勿悅愉;氣不奔急勿和緩。
順此者生,逆此者死耳。
白話文:
不能因為高興愉悅就過度歡欣愉悅,否則會使人的精神失去活力,精神不振;不能因為放鬆舒適就過度放鬆舒適,否則會使人的氣血停滯,意誌消沉,健忘傷志。總之,治療疾病,要符合適宜的條件,脈象和病候,簡要陳述如下:
-
脈搏不緊促頻繁,則不要發汗;
-
脈搏不急速頻繁,則不可以下瀉;
-
心胸不閉塞,尺脈微弱,則不可服用讓呼吸道打開的藥物;
-
關節不拘急,營衛之氣運行通暢,則不可針灸;
-
陰氣不旺盛,陽氣不衰弱,則不可灸;
-
體內沒有外來的邪氣,則不可導引;
-
體外沒有淫邪之氣,則不可按摩;
-
皮膚不麻痺,不可熨燙;
-
肌肉不寒冷,不可溫水清洗;
-
精神不昏迷,不可過度歡欣愉悅;
-
氣血不奔騰急促,不可過度放鬆舒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