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佗神方》~ 卷二十二 (6)
卷二十二 (6)
1. 二二○二二·中熱
齊王侍醫遂(名也),中熱,論曰:「中熱不溲者,不可服五石(石性重膩,服之增悶),石之為藥精悍,公服之不得數溲(便閉也)亟勿服,色將發癰。」遂曰:「扁鵲曰:『陰石以治陰病,陽石以治陽病也。』夫藥石者有陰陽水火之劑,故中熱,即為陰石柔齊治之;中寒,即為陽石剛齊治之。
白話文:
齊國國王的一名醫生名叫遂,患了熱病,醫生們討論說:「熱病而不排尿的情況,不能服五石(石頭的性質重膩,服了會加重胸悶),石頭作為藥物精悍強力,服用後排尿的次數不多(大便不通),應當立即停止服用,否則會發出毒瘡。」遂說:「扁鵲說:『用陰石來治療陰病,用陽石來治療陽病。』藥石有陰陽水火的不同劑量,所以如果是熱病,就用陰石柔齊來治療;如果是寒病,就用陽石剛齊來治療。
」意謂:「扁鵲雖言若是,然必審診起度量,立規矩,稱權衡,合色脈,表裡有餘不足,順逆之法,參其人動靜與息相應,乃可以論。」論曰:「陽疾處內,陰形應外者,不加悍藥及鑱石。」診法曰:「二陰應外,一陽接內者,不可以剛藥。剛藥入則動陽,陰病益衰,陽邪益著,邪氣流行為重困,於愈忿發為疽。
」意告之後,百餘日,果為疽,髮乳上,入缺盆死。
此請用藥石者鑑。(樊阿注)
白話文:
這是扁鵲說:「雖然扁鵲說了這樣的話,然而必定要審慎診斷,並依據度量、建立規矩、稱量權衡、結合色脈(觀察氣色和脈象)、表裡(內外)有餘不足、順逆之法,參照人的動靜與呼吸是否相應,纔可以做出診斷。」論語中說:「陽性疾病在內部,陰性徵兆在外者,不要使用烈性藥物和利器切割。」診斷方法說:「兩個陰性徵兆在外,一個陽性徵兆在內者,不能夠使用剛烈藥物。因為剛烈藥物進入體內後會激發陽氣,陰性疾病會更加虛弱,陽性邪氣會更加明顯,邪氣的流行更加嚴重,治療起來更加困難,最後發展成為疽。」
2. 二二○二三·脅下大如覆杯
陽虛候,時(名也)病得之內,眾醫皆以為蹶。臣意診脈以為痹。根在右脅下大如覆杯,令人喘逆氣,不能食。臣意即以火齊粥,且飲六日,氣下,即令更服丸藥。出入六日,病已。
白話文:
陽虛的病症。通常(是病名的名稱)的疾病是由於體內病邪引起的。眾多的醫生都認為這種疾病是由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筋骨痛。臣診察脈搏認為是中風痺痛。病根在右肋之下,大如倒扣的杯子,讓人喘逆氣急,不能進食。臣於是用火齊粥,並且喝了六天,氣順暢了,就讓病人服用丸藥。出入了六天,病就好了。
予治一人腹下堅痞,大如覆杯,不痛腫,惟氣逆,病得之暮年納妾。投以黃耆、熟地、黨參,氣下痞消即此類也。(樊阿注)
白話文:
我曾經治過一個患有硬塊在下腹部的人,這個硬塊像一個倒放的杯子那麼大,不痛也不腫,只覺得氣逆。這個病是這個人年老時納妾後得的。我用黃耆、熟地、黨參來治療他,氣逆的症狀消失了,硬塊也消失了,這是屬於這一類的病例。(樊阿注)
3. 二二○二四·沓風
成開方病,得之數飲酒以見大風氣,苦沓風三歲,四肢不能自開,使人喑,喑即死。
白話文:
這個人因為多次喝酒後遇到強風而生病,苦於類風濕的病症已經三年了,四肢無法自行活動,還導致失聲,一旦失聲就會死亡。
酒後受大風,漸入於內,發熱口燥,至四肢不能用,經絡病矣。至於失音,肺氣絕矣。酒有發酵力,最傷腦與肺,觀此沓風,當知所戒。(樊阿注)
白話文:
如果飲酒後受到大風,邪氣就會漸漸進入人體內部,導致發熱口乾,嚴重時四肢無力,這是經絡生病了。如果到失音的程度,則是肺氣已經耗盡了。酒具有發酵力,最容易傷害大腦和肺臟,通過觀察這種感冒,應當知道哪些東西需要戒除。(樊阿註解)
4. 二二○二五·牡疝
項處病牡疝,牡疝在膈下,上連肺,病得之內(即上腹下堅痞大如覆杯是也)。臣意謂之:「慎毋為勞力事,為勞力事則必嘔血死。」處後蹴踘,腰蹶寒,汗出多即嘔血死。
白話文:
這個人患的是屬於男性特有的疝氣病,這種疝氣在膈肌下方,向上連接著肺部,病症表現為上腹部有硬塊,大小像反扣的杯子。我告訴他:「千萬不要做勞力活,如果做勞力活一定會吐血而死。」後來他踢球時,腰部受了傷,出了很多汗之後就吐血死了。
牡疝之成,由腎氣虛,勞力則汗出,肺氣不能制,因嘔血。凡成橫痃者,亦牡疝之類也。第地位較牡疝又為下耳。戒之在色,人何忽諸。(樊阿注)
白話文:
導致牡疝的原因,是腎氣虛弱,勞累則汗出,肺氣不能約束,因而吐血。凡是導致橫痃的因素,也都跟導致牡疝的原因相似。只是部位比牡疝較低而已。戒色之事宜在於,世上為什麼有人忽視呢?
5. 二二○二六·喘
文王病喘,頭痛,目不明。臣意心論之:以為非病也,以為肥而蓄精,身體不得搖,骨肉不相任,故喘。不當醫治。脈法曰:「年二十,脈氣當趨;年三十,當疾步;年四十,當安坐;年五十,當安臥;年六十以上氣當大董。」文王年未滿二十,方脈氣之趨也而徐之。不應天道四時。
白話文:
文王得了哮喘,頭痛,眼睛不清楚。我的意見是:這並不是病,而是因為肥胖,精氣積聚,身體不能搖動,骨肉不能相互作用,所以喘。不應該治療。脈法說:「二十歲時,脈氣應當快;三十歲時,應當疾走;四十歲時,應當安坐;五十歲時,應當安臥;六十歲以上,脈氣應當宏大。」文王年齡不滿二十歲,正是脈氣快的時候卻緩慢。不符合天道的四時運行規律。
後聞醫灸之,即篤。此論病之過也。臣意論之:以為神氣爭而邪氣入,非年少所能復之也,以故死。所謂氣者,當調飲食,擇宴日,車步廣志,以適筋骨肉血脈,以瀉氣。故年二十,是謂「易𧵍。」法不當砭灸,砭灸至氣逐。
白話文:
後來聽說用針灸治療,就立刻死了。這是治療方法錯誤的緣故。我認為:神氣不和,邪氣侵入,不是年輕人所能恢復的,因此死了。所謂「氣」,應該調整飲食,選擇適當的日子,乘車走路,廣泛遊覽,以疏通筋骨肌肉血脈,來發洩邪氣。所以二十歲,叫做「易瘵」。方法不應該用針灸,針灸會使邪氣四處流竄。
頭痛目不明,濕重可知,陰虛亦可知。濕重之人,大可砭灸,惟陰虛則不可灸,況又病喘,灸固不宜。若以年齡拘,則世有下胎而灸,嬰得不免者,將何說哉?(樊阿注)
白話文:
頭痛,眼睛昏花不明,可能是濕邪過重,也可能是陰虛。濕邪過重的人,可以採用砭灸治療,但陰虛的人則不能灸,況且又有氣喘的毛病,更不宜灸。如果以年齡為限制,那麼世上就有下胎而灸,嬰兒不免於灸療的,這該作何解釋呢?(樊阿的註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