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佗神方》~ 卷二十二 (4)
卷二十二 (4)
1. 二二○一四·通乳
菑川王美人,懷子而不乳。召臣意,臣意往。飲以莨碭藥一撮,以酒飲之,旋乳。臣意復診其脈而脈躁,躁者有餘病,即飲以硝石(芒硝、石膏),一劑出(便也)血,血如豆,比五六枚,(莨碭今無買,可用穿甲代之)。
腸胃內燥,血氣不流行,是以無乳。飲以硝石,則熱降而燥潤,瘀去而新生矣。醫生多治標而不知治本,如治無乳,則僅通乳而已,必不顧其餘病。若治至出血,病家且將大咎醫生。由是醫生多用酬方,有宿疾者,永不可去。中國醫途,可見一斑矣。(樊阿注)
白話文:
菑川王的妃子懷孕卻沒有奶水。召來臣意醫生,臣意醫生前去診治。給她服用了一小撮莨菪藥,用酒送服,馬上就來奶了。臣意醫生再次診脈,發現脈象躁動,躁動代表病情較重,於是又給她服用硝石(芒硝、石膏)一劑,服藥後排出豆粒大小的血塊,約五六枚左右。(現在買不到莨菪,可以用穿山甲代替)。
原因是腸胃乾燥,氣血運行不暢,所以沒有奶水。服用硝石,可以降火潤燥,清除瘀血,促進新生。很多醫生只治標不治本,例如治療沒奶水,只著重於通乳,卻不考慮其他病情。如果治療到出血的地步,病人很可能會怪罪醫生。因此,很多醫生都用一些治標的方子應付了事,病人若有潛在疾病,就永遠治不好。由此可見中國醫學的某些弊端。
2. 二二○一五·傷脾氣
齊丞相舍人奴,病得之流汗數出,灸於火而以出,見大風也望之殺。然黃黃者土氣也,土不勝木。當至春,隔塞不通,不能食飲,法至夏,泄血死。眾醫以為大蟲,不知其傷脾氣也。
醫不能望色,即不能辨症,自並生死不能決矣。若再訣治,勢必加劇。若此症眾醫以為大蟲,必投瀉藥化蟲藥無疑,故成傷脾。否則流汗見風,病在皮孔,何以傷及脾氣哉?且傷脾不比傷肺傷肝,況當能食,治之尤易。乃知其病而無方,則亦何貴乎有名醫。不惟舍人不幸,當時病者亦皆不幸也。(樊阿注)
白話文:
齊國丞相府邸的一名僕人,生病後經常出汗,用灸法逼出汗後,又遇上大風,看起來病情嚴重。他皮膚發黃,這是脾虛的表現,脾土克不住肝木。到了春天,氣血運行阻塞不通,無法進食飲水;到了夏天,便會吐血而死。當時許多醫生都認為是蟲症,卻不知道是脾氣受損。
醫生如果不能從觀察病人的面色來判斷病情,就無法辨別症狀,更別說判斷生死。如果再用錯誤的治療方法,病情肯定會加重。許多醫生把這個病當成蟲症,一定會使用瀉藥和驅蟲藥,這樣反而會加重脾的損傷。否則,只是流汗遇風,病邪在皮膚毛孔之間,怎麼會傷到脾氣呢?而且,脾氣受損不像肺肝受損那麼嚴重,更何況病人還能進食,治療起來更容易。可見,即使知道病因卻沒有正確的治療方法,有名醫的名號又有何用呢?不僅這位僕人不幸,當時的病人也都同樣不幸。
3. 二二○一六·蹶上為重
菑川王病,得之沐發未乾而臥,蹶上為重,頭痛身熱,使人煩懣。臣意即以寒水拊其頭,刺足陽明脈,左右各三所,痛漸已。
寒水有反激力足以使熱從上出。針刺有溫瀉力,足以使風從下泄。下泄則心懣除,上出則頭痛止,不用湯藥,蓋亦可治病也。(樊阿注)
白話文:
菑川王生病,是因為頭髮未乾就睡覺,導致頭部受寒加重病情,出現頭痛、發熱、煩悶等症狀。我認為應該用冷水拍打他的頭部,並在足陽明經脈上左右各刺三處,疼痛逐漸減輕。
冷水有反向激發的作用,足以使體內的熱氣從頭部排出;針灸則有溫和瀉火的功效,足以使風邪從下部排出。下部風邪排出,煩悶感就會消除;上部熱氣排出,頭痛就會停止。不用服用湯藥,也能治癒此病。
4. 二二○一七·腰脊痛
宋建弄石不能起,即復置之,暮腰脊痛,不得溺。臣意見其色,太陽色干,腎部上及腰以下,枯四分所,故以往四五日,知其發也。臣意即為柔湯服之,十八日所而痛愈。又曰:不亟治,痛即入濡腎,及其未舍(居也)五臟,急治之。病方今客濡腎(即腎外膜濡濕處也),此所謂腎痹也。
柔湯即陽和湯,流暢血脈,化滯去瘀,此湯肆中人皆知,何經十八日始愈?因陽數止於九,九九相生,則陽復矣。吾謂吾師有膽,倉公有識。(樊阿注)
白話文:
宋建搬動石頭後站不起來,又把它放回原處,傍晚腰脊疼痛,無法小便。我看他面色發黃,像是太陽經受損的樣子,腎臟部位以上到腰部以下,都枯萎了四分之一,因此從四五天前就知道他會發病。我認為應該用柔湯(也就是陽和湯)治療,服藥十八天後疼痛就痊癒了。又說:如果不趕快治療,疼痛就會侵犯到腎臟,如果還沒侵犯到五臟,就要趕緊治療。現在病邪侵犯到腎臟外膜的濕潤處,這就是所謂的腎痹。
陽和湯能暢通血脈,化解停滯,消除瘀血,這種湯方在市面上很常見,為何要服藥十八天才能痊癒呢?因為陽氣的數目止於九,九九相生,陽氣才能恢復。我認為我的老師很有膽量,倉公很有見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