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佗神方》~ 卷二十二 (3)
卷二十二 (3)
1. 二二○○九·風蹶
濟北王病,得之汗出伏地。臣意切其脈時,風氣也。陽氣盡行而陰氣入,陰氣入張,則寒氣上而熱氣下,故胸滿。即為藥酒,盡三石,病已。
白話文:
濟北王生病了,病情是汗出後倒在地上。我診斷他的脈象時,是風氣導致的。陽氣完全散失了,而陰氣入侵,陰氣鼓脹,所以寒氣上升而熱氣下降,因此感到胸悶。我立即給他開了藥酒,喝完三石後,病情就痊癒了。
藥酒盡三石,阿信用之堅。如不飲酒,則此風終不愈矣。可知醫雖良,須病者服從耳。或實有可治之質耳。(樊阿注)。
白話文:
阿信已經喝了三石藥酒,但他意志堅定。如果他不喝酒,那麼這種病將永遠不會好。可見醫生雖然醫術高明,但必須病人服從。或許阿信確實有可以治癒的本質。(樊阿注)
2. 二二○○九·氣疝
齊北宮司空命婦,疝氣客膀胱,雖於前後溲而溺赤,病見寒氣則遺溺。眾醫皆以為風入中,病主在肺,刺其足少陽脈。臣意謂腹之所以腫者,厥陰之絡結小腹也。厥陰有過則脈結動,動則腹腫,臣意即灸其厥陰之脈。左右各一所,即不遺溺而溲清,小腹痛止。即更為火齊湯以飲之,三日而疝氣散,即愈。
白話文:
齊國北宮司空之妻,得了疝氣(陰囊腫脹)併發尿路感染,即使解小便,仍尿赤,且怕冷,還容易尿失禁。很多醫生都認為是風寒入體,病位在肺,於是針刺她的足少陽經。我認為是因為厥陰經的經絡在小腹處打結,小腹才會腫脹。厥陰經氣過盛,經絡就打結鼓脹,於是小腹也跟著腫脹。我決定灸她厥陰經的穴位,左右各灸一處,結果她就不會再尿失禁,尿液也清澈了,小腹也不痛了。之後,我再給她開了火齊湯服用,三天後,疝氣就散了,病也痊癒了。
按:意治病,純用火齊湯,所謂得意佳作也。不知此病之愈,得力在灸,以厥陰病,灸厥陰脈,一灸而絡舒。吾之攻灸,有鑑於斯。(樊阿注)
白話文:
根據:治療疾病,只使用陽氣聚集的湯藥,這可以稱作是對症下藥的傑作。不知道這種疾病的治癒,得力於灸法,因為厥陰病,灸厥陰脈,一灸就能讓絡脈舒緩。我的針灸,就是鑑於這一點。(樊阿注)
3. 二二○一一·熱蹶
濟北王阿母,自言足熱而懣。臣意告曰:「熱蹶也。」則刺其足心各三所(即三壯也)。按之無出血,病旋已。病得之飲酒大醉也。
白話文:
濟北王的母親,自己說自己的腳很熱,感到煩悶。我告訴她:「這是熱厥症候。」於是用針灸的方法,刺她的雙腳心各三處(即灸三壯)。按壓一下,沒有出血,病症旋即痊癒。病症是因飲酒過量而得的。
大醉者,至於四肢發瘋斑,或腹下膿瘡累累。若用瀉劑,中氣愈虛,長熱不退。刺其足心,以泄內熱,誠捷訣也。予願師事之。(樊阿注)
白話文:
喝得大醉的人,直到四肢發瘋斑,或腹下膿瘡累累。如果使用瀉劑,中氣會更加虛弱,長熱不退。刺他的腳心,以洩去體內的熱氣,這真是快速的方法。我希望拜他為師。(樊阿注)
4. 二二○一二·嘔血
濟北王女子豎,奉劍從王之廁。王去,豎後,王令人召之,即僕於廁,嘔血死。病得之流汗,流汗者同法。(法當春嘔血死也)病內重,毛髮色澤、脈不衰。
白話文:
濟北王的侍女豎,拿著劍跟隨王到廁所。王離開後,侍女豎在後面,王讓僕人將她召來,侍女豎便在廁所嘔血死去。豎的病是由於大量出汗引起的,凡是大量出汗的,均依此法(即春月嘔血而亡)治療。此病在體內深層,毛髮色澤、脈象均正常。
脾可割可補,故脾雖傷而毛髮色澤脈不衰。惟大忌嘔血,大忌流汗。醫遇此症,貿然進藥者多矣。吾願舉是以曉之。(樊阿注)
白話文:
脾臟可以割除或補益,因此,即使脾臟受損,毛髮的色澤與脈搏也不會衰弱。但大忌瀉血和大忌流汗。醫生遇上這種病症時,貿然吃藥的例子多不勝數。我希望舉例以說明這個道理。(樊阿注)
5. 二二○一三·齲齒(一名蛀齒,缺朽也)
齊中大夫病齲齒。臣意灸其左陽明脈,即為苦參湯,日漱三升,出入五、六日,病已。得之風及臥開口,食而不漱。
白話文:
齊國中大夫患了牙齒齲壞的疾病。我認為在左邊的陽明經絡上灸刺,再用苦參湯,每天漱口三次,持續五、六天,疾病就會痊癒了。他這病是因受風寒和睡覺時張口造成的,吃東西後也不漱口。
食後宜漱口,為保齒秘訣。況臥時受風,風將內襲,即醒而咀嚼,使風聚而不散,齒故先病,至於缺朽。苦參子澀斂,漱之用風解而齒固,此牙科丹方之一也。
白話文:
飯後漱口,是保護牙齒的祕訣。尤其在睡眠時受風寒侵襲,寒氣會乘虛而入,此時如果醒來就咀嚼食物,反而會讓寒氣聚集而不散,因此牙齒容易生病,甚至蛀牙。苦參子具有澀味和收斂的作用,用它漱口可以化解寒氣,使牙齒堅固,這是牙科的祕方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