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佗神方》~ 卷二十二 (2)
卷二十二 (2)
1. 二二○○五·風癉客脬
此難於大小便,溺赤。臣意飲以火齊湯,一飲即前後溲,再飲病已,溺如故。
意之言曰:「脈大而躁,大者膀胱氣也,躁者中有熱而溺赤。」又切其太陰之口:「濕熱,風氣也。」予嘗以白蝴蝶花根煎湯飲見效。考意火齊湯,用附子、肉桂、大戟、大黃、漢防己、車前子、防風,此豈可常用,意何恃為絕技也哉?(吳普注)
白話文:
這個病人大小便困難,尿液發紅。我認為應該服用火齊湯,喝一次就能前後通暢小便,喝兩次病就好了,尿液恢復正常。
我的想法是:脈象洪大而躁動,洪大代表膀胱氣盛,躁動代表膀胱內有熱邪導致尿赤。我又診斷了他的脾胃經絡(太陰):是濕熱和風邪引起的。我曾經用白蝴蝶花根煎湯給病人服用,效果很好。但是我考究火齊湯的組成:附子、肉桂、大戟、大黃、漢防己、車前子、防風,這些藥物怎麼能經常服用呢?他憑什麼認為這是絕世好方呢?(吳普注)
2. 二二○○六·肺消癉(即肺氣熱)
山跗病,得之盛怒,而以接內。所以知山跗之病者,臣意切其脈,肺氣熱也。齊太醫先診山跗病,灸其足少陽脈口,而飲之半夏丸,病者即泄注,腹中虛。又灸其少陰脈,是壞肝剛極深,如是重損病者氣;以故加寒熱,所以後三日而狂者。肝一絡連屬,結絡乳下陽明,故絡絕。
開陽明脈,陽明脈傷,即當狂走。後五日死者,肝與心相去五分,故曰五日盡,盡即死矣。
按:此先病肝,後痰肺,繼之以灸,夏飲半夏燥烈品。然苟大補元氣,如漆葉青䴴散,非不可治。第須久服,緩不濟急耳。(樊阿注)
白話文:
山跗患病,是因為盛怒而導致內臟受損。因此我知道山跗的病,是脈象顯示肺氣有熱。齊國太醫先前診斷山跗的病,用灸法治療其足少陽經脈穴位,並讓他服用半夏丸,病人於是腹瀉,腹中空虛。又灸其少陰經脈,這就損傷了肝臟的氣機,導致病情加重;因此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,所以三天後就出現狂躁的現象。肝經與其他經絡相連,與胸部陽明經脈相通,所以經絡阻塞了。
陽明經脈受損,就會導致病人狂奔亂跑。五日後死亡,是因為肝與心臟相距甚近,所以五日內氣血耗盡,就會死亡。
(分析:這病人一開始是肝病,後來痰阻肺部,然後又用灸法治療,還服用燥烈的半夏丸。但是,如果能大力補益元氣,例如服用漆葉青䴴散等藥物,也不是不能治癒。只是需要長期服用,緩慢調理,無法急於求成。)
3. 二二○○七·積瘕
瘕與症異,症堅而瘕軟,症以血為之,瘕以氣為之也。齊中尉潘滿如病,少腹痛,臣意切其脈,深小弱,其卒然浮合也,是脾氣也。右脈口氣至緊小,見瘕氣也,後溲血死。
按:此若經吾師治,必不令其瘕之自潰溲血而死。意蓋僅能診脈決死生,而決不能治病也。脾去而人不致死,瘕破而肉不致痛,此理彼猶未知耳。(樊阿注)
白話文:
積聚和癥塊不同,癥塊堅硬而積聚柔軟;癥塊由血瘀而成,積聚則由氣滯而成。齊國中尉潘滿如生病,下腹部疼痛,我仔細診察他的脈象,脈搏沉細微弱,時而突然浮起,時而按之不著,這是脾氣虛弱的表現。右脈的脈氣緊小,顯示有積聚之氣,後來他排出血液而死。
按:如果由我的老師來治療,一定不會讓他積聚自行潰破,排出血液而死。看來我只能憑脈象判斷生死,卻無法治療疾病。脾氣虛弱並不一定致死,積聚破裂也不一定會疼痛,這些道理,當時我還沒有完全理解。
4. 二二○○八·迴風(又名內風,俗名酒膈)
陽虛侯相趙章,病得之酒。眾醫皆以為寒中,臣意診其脈,曰:「迴風。」迴風者,飲食下嗌而輒出不留,法曰:「五日死。」而後十日乃死。因其人嗜粥,中臟實,故過期。師言:「安穀者過期,不安穀者不及期。」
按:此若翻胃,可用桑榾柮(即桑枝拳曲處)煎湯服,或服葛花。若吾則以針刺胸背,散其酒氣,內風自平。(樊阿注)
白話文:
趙章將軍因為喝酒生病了。很多醫生都認為他是寒邪入侵,但我診斷他的脈象,認為是迴風病(也就是內風,俗稱酒膈)。迴風病的症狀是飲食入口後馬上就吐出來,留在體內的時間很短,書上說這種病五日內就會死。但他活了十天才死,是因為他平時愛喝粥,導致臟腑充實,所以超過了預期死亡時間。老師說過:「飲食正常的人,死亡時間會延遲;飲食不正常的人,死亡時間則會提前。」
如果出現這種像胃翻騰的症狀,可以用桑枝(取拳曲的部分)煎水喝,或者服用葛花。我個人的治療方法是用針刺胸背,疏散酒氣,這樣內風自然就會消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