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華佗神方》~ 卷八 (4)
卷八 (4)
1. 八○二六·華佗治小兒霍亂空痢不吐神方
烏牛葹草(思邈按:葹即葈耳)一團,生薑,人參各三兩
上甜不醋漿水一升半,煎取五合。
白話文:
用一把烏牛葈草(註:葈與葈草同義),生薑、人參各三兩,加一升半的甜漿水(不加醋)煎煮,煎至五合即可。
2. 八○二七·華佗治小兒乾霍亂神方
甘草(炙)四分,當歸二分,石鹽三分
以漿水一升半,煎取六合,別以牛黃、麝香各半錢匙,研細,蜜半匙相和,以下灌之,即通。奶母忌面肉。
白話文:
華佗治療小兒乾霍亂的特效藥方:炙甘草四分,當歸二分,石鹽三分,用一杯半的米湯煎煮,熬成六合的藥汁。另取牛黃、麝香各半錢,研磨成細粉,加半匙蜂蜜調勻,灌服給孩子,就能通暢。哺乳的母親要忌吃面食和肉類。
3. 八○二八·華佗治小兒吐痢神方
亂髮(燒灰)二分,鹿角一分(為末)
以米飲,服一刀圭,日三。
白話文:
燒焦頭髮灰燼二分,鹿角粉末一分,用米湯送服,每次一刀圭,一天三次。
4. 八○二九·華佗治小兒噦氣神方
生薑汁,人乳各五合
上二味合煎,取五合,分二服。
白話文:
取等量鮮薑汁和人奶各五合,混合煎煮,取五合的藥液分兩次服用。
5. 八○三○·華佗治小兒傷寒神方
麥門冬十八銖,石膏,寒水石,甘草各半兩,桂心八銖
上以水二升半,煮取一升半,分三服。
白話文:
麥門冬十八克,石膏、寒水石、甘草各七點五克,桂枝八克。
將以上藥材用二升半的水煎煮,濃縮至一升半,分三次服用。
6. 八○三一·華佗治小兒寒熱神方
雷丸二十枚,大黃四兩,黃芩一兩,苦參,石膏各三兩
以水二斗,煮取一斗半,浴兒。避眼及陰,浴訖以粉粉之,勿厚衣,一宿復浴。
白話文:
華佗治療小兒寒熱的特效藥方:
將雷丸二十顆、大黃四兩、黃芩一兩、苦參三兩、石膏三兩,加水兩斗,煎煮至一斗半,用藥液為小孩洗澡。注意避開眼睛和陰部,洗完澡後用爽身粉輕輕擦拭,不要穿太厚的衣服,一晚上後再洗一次澡。
7. 八○三二·華佗治小兒潮熱神方
蜀漆,甘草,知母,龍骨,牡蠣各半兩
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,去滓,一歲兒服半合,日再。
白話文:
華佗治療小兒潮熱的特效方:
蜀漆、甘草、知母、龍骨、牡蠣各取半兩,加水四升,煮到剩下一升,過濾掉藥渣,一歲的小孩每次服用半合,一天服用兩次。
8. 八○三三·華佗治小兒溫瘧神方
常山一錢,小麥三合,淡竹葉一升
以水一升半,煮取五合,量兒大小分服。
白話文:
華佗治療小兒溫瘧的特效藥方:常山一錢重,小麥三合,淡竹葉一升。用一升半的水煎煮,煎成五合的藥液,再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分次服用。
9. 八○三四·華佗治小兒胎瘧神方
冰糖五錢
每日煎湯飲之,十日自愈。
白話文:
冰糖五錢,每天煎水服用,十天就能痊癒。
10. 八○三五·華佗治小兒癉瘧神方
黃丹二錢
以蜜與水相和服之,冷者酒服。
白話文:
取黃丹兩錢,用蜂蜜和水調勻服用,如果病人體寒,則用酒服用。
11. 八○三六·華佗治小兒寒嗽神方
紫菀,杏仁,黃芩,當歸,甘草,橘皮,青木香,麻黃,桂心各六銖,大黃一兩
上以水三升,煮取九合,去滓。六十日至百日兒,一服一合半;百日至二百日兒,一服三合。
白話文:
華佗治療小兒寒咳的特效藥方:紫菀、杏仁、黃芩、當歸、甘草、橘皮、青木香、麻黃、桂心各六銖,大黃一兩。將這些藥材用水三升煎煮,直到剩下九合,過濾掉藥渣。六十到一百天大的嬰兒,每次服用一合半;一百到兩百天大的嬰兒,每次服用三合。
12. 八○三七·華佗治小兒鹽哮神方
脂麻秸
瓦上燒存性,出火毒,研末,豆腐蘸食。
白話文:
將芝麻莖在瓦片上燒成灰燼,去除火毒,研磨成粉末,然後用豆腐蘸著吃。
13. 八○三八·華佗治小兒痰喘神方
巴豆一粒
杵爛,綿裹塞鼻。男左女右,痰即自下。
白話文:
將一粒巴豆搗爛,用棉花包裹後塞入孩子的鼻孔。男孩塞左鼻孔,女孩塞右鼻孔,痰就能自然排出。
14. 八○三九·華佗治小兒氣痛神方
莪朮一錢
炮熟為末,熱酒下之,自愈。
白話文:
用一錢炮製好的莪術磨成粉末,用熱酒送服,即可痊癒。
15. 八○四○·華佗治小兒變蒸神方
小兒生三十二日一夜,六十四日再變兼蒸,由是而至五百七十六日,凡經九變八蒸,乃始成人。其所以有此變蒸者,皆為營其血脈,改其五臟,故一變畢,其情能忽覺有異,其候身熱脈亂汗出,目睛不明,微似欲驚,不乳哺,上唇頭起小白泡,狀如珠,耳冷尻亦冷,單變小微,兼蒸增劇。治宜先發其汗,方用:
麻黃(去節),大黃各一分,杏仁(去皮尖熬令變色)二分
上三味,先搗麻黃、大黃為散,杏仁別搗如脂,乃細細內散,又搗令調和訖,納蜜器中。一月兒服如小豆大一枚,以乳汁和服之,抱令得汗,汗出溫粉粉之,勿使見風。百日兒服如棗核大,以兒大小量之,愈為度。若猶未愈,乃下之,方用:
代赭,赤石脂各一兩,巴豆(去心皮熬)三十枚,杏仁(去皮尖熬)五十枚。
先搗前二味為末,次以巴豆、杏仁別搗如霜,又納二味,合搗三千杵,自相和。若硬,入少蜜更搗,密器中盛封之,三十日兒服如麻子一丸,與少乳汁令下喉,食頃後與少乳,勿令多,至日中當少下熱除。若未全除,明旦更與一丸;百日兒服如小豆一丸,以此准量增減。此丸無所不治,惟代赭須真,若不能得,可代以左顧牡蠣。
白話文:
嬰兒出生後三十二天一夜會經歷一次變化和發熱,六十四天再經歷一次,以此類推,直到五百七十六天,一共經歷九次變化和八次發熱,才算完全發育成人。這些變化和發熱都是為了完善血液循環,健全五臟六腑。每次變化結束後,嬰兒的情緒會突然有所改變,症狀包括身體發熱、脈搏紊亂、出汗、眼睛不清、略微驚恐、不願吃奶、上嘴唇起小白泡(像珍珠一樣)、耳朵和屁股冰冷。單純的變化症狀較輕微,伴隨發熱則會加劇。治療方法應該先讓嬰兒出汗,藥方如下:
麻黃(去節)、大黃(各一份),杏仁(去皮尖,熬至變色)(兩份)。
將麻黃、大黃研磨成粉,杏仁單獨搗碎成膏狀,再將杏仁膏與麻黃、大黃粉末混合均勻,放入蜜罐中保存。一個月大的嬰兒服用藥量如小豆粒大小,用母乳調和服用,抱著嬰兒使其出汗,出汗後用溫和的粉末擦拭身體,避免吹風。一百天大的嬰兒服用藥量如棗核大小,依據嬰兒的年齡大小調整藥量,直至痊癒。如果還是沒好,就要服用下瀉藥,藥方如下:
代赭石、赤石脂(各一兩),巴豆(去心皮,熬製)(三十枚),杏仁(去皮尖,熬製)(五十枚)。
先將代赭石、赤石脂研磨成粉,然後將巴豆、杏仁單獨搗碎成細末,再與代赭石、赤石脂粉末混合,充分搗磨三千下,使其混合均勻。如果藥膏太硬,可以加少許蜂蜜繼續搗磨,放入密封的容器中保存。一個月大的嬰兒服用藥量如麻子大小一丸,用少量母乳送服,服用後一會兒再喂少量母乳,不要喂太多,中午應該會排出熱邪。如果熱邪沒有完全排出,第二天早上再服用一丸;一百天大的嬰兒服用藥量如小豆粒大小一丸,依此類推調整藥量。此藥丸幾乎能治所有相關病症,但代赭石必須是正品,如果找不到代赭石,可以用左顧牡蠣代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