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佗

《華佗神方》~ 卷八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2)

1. 八○一一·華佗治小兒夜啼神方

芎藭,防己,白朮各二分

白話文:

川芎、防己、白术各两分

上搗篩為散,和以乳,量其多少,與兒服之。又以兒母手掩臍中;又以摩兒頭及脊。二十日兒,未能服散者,以乳汁和之,服如麻子一丸。

白話文:

把藥材搗碎,篩出粉末,加入乳汁,根據孩子的體重和年齡,確定用藥的劑量,然後讓孩子服用。另外,用孩子的母親的手捂住孩子的肚臍,並且按摩孩子的頭和脊背。如果孩子出生二十天了,仍然不能服用藥粉,可以把藥粉和乳汁混合在一起,做成像麻子一樣大小的丸子,讓孩子服用。

2. 八○一二·華佗治小兒客忤神方

本症之起,為有外人來,氣息忤之。其喉為頻吐下黃青白色,水穀解離,腹痛夭糾,面色變易,雖形似癇症,但眼不上插耳。方用: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的起因,是因有外人來訪,氣息不相容。患者的喉嚨會頻頻嘔吐黃綠色的東西,食物和水無法消化吸收,腹部疼痛難忍,臉色不停變化,雖然症狀與癇症相似,但眼睛不會上翻,耳朵也不會震動。可以使用以下方劑治療:

龍膽,鉤藤皮,柴胡,黃芩,桔梗,芍藥,人參,當歸,茯神,甘草(炙)各一分,蜣螂(炙)二分,大黃四分

白話文:

龍膽草、鉤藤皮、柴胡、黃芩、桔梗、芍藥、人參、當歸、茯神、炙甘草各一份,炙蜣螂二份,大黃四份。

上以水一升,煎取五合。兒生一日至七日,取一合為三服;生八日至十五日,分取一合半為三服;生十六日至二十餘日,或四十日,盡以五合為三服;十歲亦准此。得下即止,勿復服也。

白話文:

使用一升水,煎到剩下的湯汁只剩下五分之一。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天到第七天,取一份湯汁,分成三份服用;出生後第八天到第十五天,取一份半的湯汁,分成三份服用;出生後第十六天到二十多天,或是四十天,全部使用五分之一的湯汁,分成三份服用;十歲的小孩也依照這個標準。服藥後,症狀減緩了就要停止服用,不要繼續服用。

3. 八○一三·華佗治小兒症癖神方

牛黃二分,鱉甲(炙),麥面(熬),柴胡,大黃,枳實(炙),芎藭各二兩,厚朴(炙),茯苓,桂心,芍藥,乾薑各半兩

上搗篩,蜜丸如小豆,日三服,以意量之。

白話文:

牛黃兩分,鱉甲(火烤過),麵粉(熬煮過),柴胡,大黃,枳實(火烤過),川芎各兩兩,厚朴(火烤過),茯苓,桂心,芍藥,乾薑各半兩。

4. 八○一四·華佗治小兒心下生痞神方

芫花,黃芩各四分,大黃,雄黃各十分

白話文:

芫花、黃芩各四錢,大黃、雄黃各一錢。

上四味搗篩為末,蜜和,更搗一千杵。三歲兒至一歲以下,服如粟米一丸。欲服丸內兒喉中,令母與乳。

白話文:

將以上四種藥物搗碎並篩成細末,再加入蜂蜜混合,繼續搗一千次。三歲到一歲以下的幼兒,服用如粟米大小的一粒藥丸。餵藥時,讓母親將藥丸放入幼兒的喉嚨中,同時給予母乳餵食。

5. 八○一五·華佗治小兒痰結神方

芒硝(熬)四分,大黃四兩,半夏二兩,代赭一兩,甘遂(熬)二兩,巴豆(去心皮熬)三百枚,杏仁一百二十枚。

白話文:

芒硝(炒至為青色)四分之一兩,大黃四兩,半夏二兩,代赭一兩,甘遂(炒至為青色)二兩,巴豆(去心皮炒至為青色)三百粒,杏仁一百二十粒。

上搗篩,別搗巴豆,杏仁令如膏,搗數千杵,令相和。如嫌強,可納蜜少許。百日兒服如胡豆十丸;過百日至一歲,服二十丸;余類推。當俟兒大便中藥出為度,若不出,復與如初。

白話文:

先將巴豆搗碎過篩,將杏仁搗成膏狀,用杵搗上數千次,使其完全融合。如果覺得太硬,可以加入少許蜂蜜。一百天以內的嬰兒服用十粒胡豆大小的藥丸;超過一百天到一歲,服用二十粒藥丸;以此類推。要等到小孩糞便中排出藥物後才停止服用,如果沒有排出,則繼續服用相同的劑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