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雲山人

《孤鶴醫案》~ 九、腫脹 (1)

回本書目錄

九、腫脹 (1)

1. 九、腫脹

(案1)泄瀉、浮腫,寒濕傷管也。仿苓蔞術桂法。

生毛術(一錢半),赤苓(三錢),廣陳皮(一錢),製厚朴(一錢),淡乾薑(五分),細桂枝(四分),澤瀉(一錢半),法半夏(一錢半),車前子(三錢)

(案2)腹脹食減,四肢不暖,脾腎陽微也。法當溫補。

制白朮(一錢半),上肉桂(三分),制川附(五分),茯苓(三錢),車前子(三錢),炒白芍(一錢半),廣木香(五分),菟絲子(二錢),澤瀉(一錢半),赤小豆(一錢半)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腹瀉和浮腫,這是寒濕傷及身體管道所致,可以用苓蔞術桂的方法治療,方劑包括生毛術、赤苓、陳皮、厚朴、乾薑、桂枝、澤瀉、半夏、車前子。

假如出現腹脹、食慾減退、四肢冰冷,這是脾腎陽氣不足的表現,需要溫補治療,方劑包含制白朮、肉桂、制川附、茯苓、車前子、炒白芍、木香、菟絲子、澤瀉、赤小豆。

(案3)統體浮腫,便溏尿澀,陽微挾濕也。法當溫理。

生茅朮(一錢半),生於術(一錢半),炮姜(四分),法半夏(一錢半),赤苓(三錢),粉萆薢(二錢),川椒目(四分),澤瀉(一錢半),炒車前子(三錢)

加冬瓜子二錢。

(案4)腹脹氣喘,脈不應指,此脾腎陽衰也。仿金匱腎氣法。

炒鬆熟地(五錢),制於術(一錢半),上肉桂(三分),制香附(三分),赤苓(三錢),炒懷牛膝(一錢半),炒車前子(三錢),法半夏(一錢半),新會皮(一錢)

白話文:

全身浮腫,大便稀薄,小便困難,這是陽氣虛弱夾雜濕氣所致。治療方法應該溫陽化濕。

生茅術(一錢半),生於術(一錢半),炮姜(四分),法半夏(一錢半),赤苓(三錢),粉萆薢(二錢),川椒目(四分),澤瀉(一錢半),炒車前子(三錢)

再加入冬瓜子二錢。

腹部脹滿氣喘,脈象微弱,這是脾腎陽氣衰弱。應仿照金匱腎氣方治療。

炒鬆熟地(五錢),制於術(一錢半),上肉桂(三分),制香附(三分),赤苓(三錢),炒懷牛膝(一錢半),炒車前子(三錢),法半夏(一錢半),新會皮(一錢)

沖沉香末三分。

(案5)腹鳴作脹,脈來弦軟,脾陽衰也。法當溫補。

炒黃黨參(二錢),制毛術(一錢半),上肉桂(三分),薑製半夏(一錢半),新會皮(一錢),蜜水炒於術(一錢半),槐雲苓(三錢),益智仁(一錢半),醋炒紫石英(二錢)

磨沖鬱金葉一匙。

(案6)周,左。命陽下衰,火不生土,脾陽亦弱,痰濕阻滯,胱節作腫,連及腎囊,隨氣之所別為轉移,肺虛咳嗆,時或喘急,高原亦不行矣。左脈濡澀,右尺亦弱。擬從下焦溫補。

白話文:

取沉香末三分。患者腹鳴脹,脈弦軟,這是脾陽衰弱的表現。應當溫補脾陽。用炒黃黨參二錢,制毛術一錢半,上肉桂三分,薑製半夏一錢半,新會皮一錢,蜜水炒於術一錢半,槐雲苓三錢,益智仁一錢半,醋炒紫石英二錢,磨沖鬱金葉一匙。患者周身左側疼痛,命門陽氣下降衰弱,導致火不生土,脾陽也虛弱,痰濕阻滯,膀胱結節腫脹,連及腎囊,隨著氣機的運行而轉移,肺虛咳嗽喘急,甚至連高原都走不動。左脈濡澀,右尺脈也虛弱。需要從下焦溫補。

浮石炒熟地(五錢),附子(四分),萸肉(二錢),澤瀉(一錢半),橘紅(一錢),紫河車(一錢半),高麗參(一錢),桂肉(三分),懷膝(一錢半),車前(三錢),牡蠣(四錢)

沖沉香末三分。

(案7)蔣,左。素體陰虛,肝木失養,時或侮土,脾陽已弱,土不勝濕,腹脹足腫,漸至飢削,營液亦虧,鬱蒸絡熱。現在腫勢略減,胃能納而艱於化,脈虛弦而數。恐其虛不能復,擬方以扶胃為主。

白話文:

浮石炒熟地五錢,附子四分,萸肉二錢,澤瀉一錢半,橘紅一錢,紫河車一錢半,高麗參一錢,桂肉三分,懷膝一錢半,車前三錢,牡蠣四錢,沖沉香末三分。

高麗參(一錢),白芍炭(一錢半),橘白(一錢半),木香(五分),山楂炭(三錢),冬瓜皮(二錢),於術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澤瀉(一錢半),木瓜(一錢半),金石斛(三錢)

加玫瑰花二朵。

(案8)脾主中州,腎為水臟,火弱則無以生土,陰水不行,腹脹作腫,兩足連囊,舉動喘急,脈澀,左略見虛弦。擬從中下二焦溫理。

熟地(六錢),茅朮(一錢半),懷膝(一錢半),澤瀉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地膚子(二錢),川椒目(四分),肉桂(三分),附子(七分),車前(三錢),茯苓(三錢),牡蠣(四錢),沉香片(三分),胡蘆巴

白話文:

高麗參、白芍炭、橘白、木香、山楂炭、冬瓜皮、於術、茯苓、澤瀉、木瓜、金石斛各取適量,再加入玫瑰花兩朵。

脾臟主管中焦,腎臟是水臟,火氣不足就無法生土,陰水無法運行,就會導致腹脹腫大、雙腳浮腫、行動喘不過氣、脈象沉澀,左邊脈象略微虛弱。應該從中焦和下焦入手溫理調理。

熟地、茅朮、懷膝、澤瀉、陳皮、地膚子、川椒目、肉桂、附子、車前、茯苓、牡蠣、沉香片、胡蘆巴各取適量。

(案9)邱,左。大腹屬脾,少腹屬厥陰之部,類瘧淹久,肝脾失調,氣阻經腠之間,水道不暢,腹脹納減,大便溏而小便短澀,右脈滑浮,左虛數略弦,重切皆濡。神色、胃氣俱好,當無鼓痰之虞。擬用溫通。

茅朮(一錢半),乾薑(五分),木香(五分),橘紅(一錢),麥冬(二錢),地膚子(二錢),生耆(二錢),吳萸(三分),澤瀉(一錢半),車前(三錢)

加佛手五分,冬瓜皮三錢。

又,脘次已舒,大腹之堅實如舊,繞臍為甚,明系脾虛木亢,氣滯於中,水道有阻也。惟脈來左虛弦,右數動,直來直往。此則營氣二虧,中無涵蓄,似於此症不符。恐其脹滿,始擬培土柔肝,溫疏下焦,冀其漸復,攻補皆須斟酌。

白話文:

(案9)邱,左。大腹是脾臟所主,少腹則是厥陰經絡的部位,這種病症類似於長期的寒熱交錯,導致肝脾功能失調,氣血在經絡和腠理間受阻,水液運行不順暢,導致腹部脹滿、消化不良、大便稀軟且小便短少。右脈滑浮,左脈虛數略帶弦狀,重按時脈象均感濡滑。病人的神態和胃氣都還不錯,不必擔心有痰積聚的情況。預計使用溫和通暢的方法進行治療。

藥方:茅朮(一錢半),乾薑(五分),木香(五分),橘紅(一錢),麥冬(二錢),地膚子(二錢),生耆(二錢),吳萸(三分),澤瀉(一錢半),車前(三錢)。加佛手(五分),冬瓜皮(三錢)。

另外,胃部的不適已經有所緩解,但腹部仍然保持著堅硬,特別是在肚臍周圍,顯然是脾虛和肝氣過旺,導致中焦氣血運行受阻。然而,左脈虛弦,右脈數動,直來直去,這表明營養氣血雙虛,中焦缺乏涵養,與目前的症狀不太相符。擔心會出現腹脹的情況,因此預計先培養脾胃,柔順肝氣,溫和疏導下焦,期待病情逐漸恢復,攻伐和補益的治療都需要謹慎考慮。

沉香炒熟地(六錢),肉桂(三分),香附(三錢),茯神(二錢),澤瀉(一錢半),制於術(一錢半),杞子(二錢),車前(三錢),新會(一錢)

加九香蟲三分。

(案10)朱,右。始因外感宿病作脹,漸致腹滿,近日益劇,腹鳴便泄,肌削色黃,胃能納而脾不能運,納少輟脹,木亢乘土,脾陽大衰,黃為中央正色,虛極則現,非因濕也。舌光脫液,渴不多飲,飲入即不舒,脈濡不弦。補則脹,攻則益虛,寒則傷陽,溫則耗液,處方殊難,𨈻而病退,大虛之後亦難言復,況目前不能即退耶。姑擬輕劑,乘間投之,以覘其機,因胃虛不能受重藥也。

白話文:

沉香、熟地、肉桂、香附、茯神、澤瀉、制於術、杞子、車前、新會,再加上九香蟲,一起煎服。患者原本是外感宿疾導致脹滿,日漸加重,腹鳴泄瀉,身體消瘦,面色發黃。這是因為脾陽虛衰,胃氣不和,無法消化吸收,導致腹脹。舌苔光滑,口渴不欲飲水,飲水後也不舒服,脈象濡弱無力。補益會加重腹脹,攻伐會更加虛弱,寒涼會傷及陽氣,溫燥會耗傷津液,治療難度很大。即使病情暫時緩解,也難以恢復。目前無法立即見效,只能用輕劑緩解病情,觀察效果。因為患者胃虛,不能服用重藥。

人參(一錢),橘白(一錢半),茯神(三錢),澤瀉(一錢半),麥冬(二錢),白芍(一錢半),鬱金(一錢),肉桂(三分),於術(一錢半)

以薄荷露、玫瑰露代水。

又,脾主肌肉,肌削色黃;腎主五液,液耗舌乾。肝木獨亢,腹脹而堅,胃能納,食入即脹,症屬虛鼓。脈形濡細。極難理治,姑擬疏補並進。

人參(一錢),香附(三錢),沉香炒熟地(五分),懷膝(一錢半),車前(三錢),橘白(一錢半),麥冬(二錢),肉桂(三分),澤瀉(一錢半),烏梅(三分)

白話文:

人參一錢、橘白一錢半、茯神三錢、澤瀉一錢半、麥冬二錢、白芍一錢半、鬱金一錢、肉桂三分、於術一錢半,以薄荷露、玫瑰露代水。

另外,脾臟主導肌肉,肌肉消瘦就會面色發黃;腎臟主導五液,液體消耗就會舌頭乾燥。肝木獨亢,腹部脹滿堅硬,胃能容納食物,但食物一入就脹,症狀屬於虛鼓。脈象濡細,治療起來非常困難,只能暫時以疏通補益同時進行的方案。

人參一錢、香附三錢、沉香炒熟地五分、懷膝一錢半、車前三錢、橘白一錢半、麥冬二錢、肉桂三分、澤瀉一錢半、烏梅三分。

加佛手五分,冬瓜皮三錢。

(案11)胃氣中虛,兼之木鬱,時或嘔逆,左腹漸堅,身熱已減,食物得味,不能多納。擬方培中為主,參用泄木,壯年不虛無陽,當無噎格之虞。

人參(一錢),薑汁炒山梔(一錢半),柴胡(七分),棗仁(三錢),扁豆(三錢)

加刀豆子二粒,玫瑰花二朵。

(案12)左。《內經》云:諸氣膹郁,皆屬於肺。此言上焦之氣也。今由腹中上升,直從下焦丹田出矣。脾土中虛,肝木不達,其所以鼓動之者,皆由厥陰腹脹便泄,脈形濡細。擬方先宜振定中州,佐以溫疏之品。

白話文:

方劑一

加佛手五分,冬瓜皮三錢。

病症分析(案11)

患者胃氣虛弱,同時肝氣鬱結,偶爾出現嘔吐反胃,左腹部逐漸硬化,發熱症狀已減輕,食物能嘗出味道,但食量不多。

治療方案

擬以健脾胃為主,輔以疏肝解鬱。患者為壯年體質,並無明顯陽虛,因此不需擔心噎膈之症。

藥方

人參(一錢),薑汁炒山梔(一錢半),柴胡(七分),棗仁(三錢),扁豆(三錢)

加刀豆子二粒,玫瑰花二朵。

病症分析(案12)

《內經》中說:「諸氣膹郁,皆屬於肺」,指的是上焦之氣。現在患者的氣逆上行,從下焦丹田處直接出來。脾土虛弱,肝木氣機不通暢,導致其鼓動氣機的功能失調,因此出現厥陰腹脹便溏,脈象濡細。

治療方案

擬以健脾益氣為主,佐以溫和疏通氣機的藥物。

注釋

  • 「膹郁」:指氣機不暢、鬱滯不通。
  • 「上焦」:指心肺部位。
  • 「下焦」:指腎膀胱部位。
  • 「丹田」:指下腹部。
  • 「厥陰」:指肝經。
  • 「濡細」:指脈象細弱無力。
  • 「中州」:指脾胃。

於術(一錢半),乾薑(五分),香附(三錢),新會(一錢),茯神(三錢),澤瀉(一錢半),檀香(一錢),黨參(二錢),肉桂(三分),鬱金(一錢),白芍(一錢半),懷膝(一錢半)

加沉香末三分。

又,氣之出入,其本在腎,腎主納,而其標則在肺,肺主上氣,固與腎相為管攝者也。其居中而司升降者也,則為脾。水不養肝,木亢乘土,中焦焦阻,機竅不靈,前方從中下理治,此方參用開肺。

生耆(二錢),福花(一錢半),桑皮(二錢),於術(一錢半),乾薑(五分),澤瀉(一錢半),黨參(二錢),香附(三錢),橘紅(一錢),茯神(三錢),杞子(二錢),沉香(三分)

白話文:

藥方用於術一錢半、乾薑五分、香附三錢、新會一錢、茯神三錢、澤瀉一錢半、檀香一錢、黨參二錢、肉桂三分、鬱金一錢、白芍一錢半、懷膝一錢半,並加入沉香末三分。

另外,氣的出入根源在腎,腎主納氣,而氣的表現則在肺,肺主上氣,因此肺與腎相互調節。脾居中,掌管升降,水不能滋養肝,木氣過旺便克制土,中焦阻塞,機竅不靈,因此此方從中下調理,並加入開肺藥物。

另一個藥方使用生耆二錢、福花一錢半、桑皮二錢、於術一錢半、乾薑五分、澤瀉一錢半、黨參二錢、香附三錢、橘紅一錢、茯神三錢、杞子二錢、沉香三分。

又,脾胃氣虛,升降有阻,木亙於中,肺亦不肅。此方於培補中參用開泄。

生耆(二錢),福花(一錢半),茯神(三錢),柏仁(二錢),杞子(二錢),黨參(二錢),橘紅(一錢),鬱金(一錢),蔞皮(三錢),檀香(一錢),刀豆子(二粒)

(案13)操煩過度,心血先虧,肝脾不滋,木亢侮土,脹而兼痛,隨時發作,木托根於土,土潤澤則發榮,土燥則木槁,按脈右濡澀,左虛弦,亦見澀象,血少則澀,營不行於脈中也。土弱則濡,發時宜溫疏之。時宜甘潤之劑滋養,溫春氣也,木逢春然萌櫱,際此時艱,更須達觀。

砂仁炒熟地(六錢),杞子(二錢),棗仁(三錢),茯神(三錢),新會(一錢),龍眼肉(五個),西潞黨參(三錢),歸身(二錢),遠志(一錢),肉桂(三分),香附(三錢)

白話文:

脾胃虛弱,氣機升降不暢,導致肝氣鬱結於中,肺臟也無法正常肅降。這個方子在補益脾胃的同時,也加入了開泄之藥。

藥方包括生薑、福花、茯神、柏仁、杞子、黨參、橘紅、鬱金、蔞皮、檀香、刀豆子。

操勞過度會導致心血虧損,肝脾失養,肝氣過盛克伐脾土,導致腹脹伴隨疼痛,且發作不定。肝木生長依靠脾土,脾土滋潤則肝木繁榮,脾土乾燥則肝木枯萎。脈象表現為右脈濡澀,左脈虛弦,也見澀象,這是因為血少則脈澀,氣血運行不暢。脾土虛弱則脈濡,發病時應溫和疏通。此時宜用甘潤之劑滋養,溫暖春氣。肝木逢春而萌芽,此時要特別注意保持心情舒暢。

藥方包括炒熟地、杞子、棗仁、茯神、新會、龍眼肉、西潞黨參、歸身、遠志、肉桂、香附。

加胡桃肉二錢。

(案14)腎陽下虛,火不生土,氣陷於下,少腹不堅,手足俱腫,舌乾紅少液,真陰亦虧,脈濡細而澀。滋陰則滯氣,補火則爍陰,恐成虛鼓,諸惟善遣為要。

熟地(五錢),萸肉(二錢),澤瀉(一錢半),橘紅(一錢),香附(三錢),山藥(二錢),肉桂(三分),麥冬(二錢),車前(三錢),牡蠣(四錢)

加椒目四分。

(案15)脾腎陽衰,腹脹足腫,隨退隨發,肌削色黃,脈形弦細。症屬虛鼓,正氣旺乃能勝邪,屢經克伐,元氣大傷,驟難見效,惟有溫補一法,參金匱腎氣丸。

白話文:

加入胡桃肉二錢。

(案14)腎陽氣虛衰下降,導致脾土無法生化,氣機下陷於腹部,小腹不堅實,手腳浮腫,舌頭乾燥紅腫且津液少,真陰也虧損,脈象濡細而澀。如果單純滋陰會導致氣機停滯,單純補火則會傷陰,容易造成虛鼓,因此必須善於用藥治療。

熟地黃五錢,山茱萸肉二錢,澤瀉一錢半,橘紅一錢,香附三錢,山藥二錢,肉桂三分,麥冬二錢,車前子三錢,牡蠣四錢

加入椒目四分。

(案15)脾腎陽氣衰弱,腹部脹滿,腳部浮腫,腫脹消退又反复出現,肌肉消瘦,面色發黃,脈象弦細。症狀屬於虛鼓,正氣充足才能戰勝邪氣,經常用藥治療,元氣受損嚴重,很難快速見效,只有溫補的方法,參考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方劑。

熟地(五錢),白朮(一錢半),肉桂(三分),牛膝(一錢半),車前(三錢),新會(一錢),萸肉(二錢),山藥(二錢),歸身(二錢),香附(三錢),澤瀉(一錢),茯苓(二錢)

加椒目四分。

(案16)脾主中州,腎為水臟,火弱則無以生土,陰水不行,腹脹作腫而足連囊,舉動氣喘,脈澀,左略見虛弦。擬從中下二焦溫理。

熟地(六錢),香附(七分),澤瀉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陳皮(一錢),茅朮(一錢半),懷膝(一錢半),牡蠣(四錢),肉桂(三分),車前(二錢),地膚(二錢),沉香(三分),椒目(五分),胡蘆巴

白話文:

補腎健脾,溫中理氣。熟地、白朮、肉桂、牛膝、車前、新會、萸肉、山藥、歸身、香附、澤瀉、茯苓,加椒目。若脾虛腎寒,腹脹腫痛,氣喘乏力,脈澀虛弦,則加熟地、香附、澤瀉、茯苓、陳皮、茅朮、懷膝、牡蠣、肉桂、車前、地膚、沉香、椒目、胡蘆巴。

(案17)素體陰虧,肝木失養,時或侮土,脾陰已弱,土不勝濕,腹脹足腫,漸致肌削,營液亦虧,鬱蒸終熱。現在腫勢略減,胃能納而艱於化,脈虛弦而數。恐其虛不能復,扶胃為主。

高麗(一錢),白芍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橘白(一錢半),木瓜(一錢半),於術(一錢半),金解(二錢),楂肉(三錢),木香(五分),澤瀉(一錢半)

加玫瑰花二朵,冬瓜皮三錢。

(案18)肝脾內傷,宿痞作脹,絡血外溢,色黃足腫。脾不統血,恐其脹滿,擬用溫通。

冬朮(一錢半),香附(三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,歸尾(一錢半),川郁(一錢),橘紅(一錢),茯苓(三錢),枳殼(一錢半),川膝(一錢半),腹皮(一錢半),木瓜(一錢半),乾薑(五分)

白話文:

患者原本體質陰虛,肝臟失於滋養,時常剋制脾臟,脾臟陰氣已經虛弱,脾臟無法勝任濕邪,導致腹部脹滿,足部腫脹,逐漸消瘦,津液也虧損,鬱積而發熱。現在腫脹情況略微減輕,胃能進食但難以消化,脈象虛弱而數。擔心虛弱難以恢復,以扶持胃氣為主。

處方:高麗參一錢,白芍一錢半,茯苓三錢,橘皮一錢半,木瓜一錢半,蒼朮一錢半,金銀花二錢,山楂肉三錢,木香五分,澤瀉一錢半。

另加玫瑰花兩朵,冬瓜皮三錢。

患者肝脾內傷,舊有的痞塊作脹,絡脈血液外溢,面色發黃,足部腫脹。脾臟不能統攝血液,擔心脹滿加重,擬用溫和通利之法。

處方:蒼朮一錢半,香附三錢,旋覆花一錢半,當歸尾一錢半,川芎一錢,橘紅一錢,茯苓三錢,枳殼一錢半,川牛膝一錢半,豬肚皮一錢半,木瓜一錢半,乾薑五分。

加冬瓜皮三錢,玫瑰花二朵。

(案19)土不勝濕,歸於肌腠之間,蒸郁成黃,脈形浮濡。溫健為主,參用淡滲。

茅朮(一錢半),生耆(二錢),炮姜(五分),苓皮(三錢),茵陳(一錢半),地膚子(二錢),冬朮(一錢半),萆薢(二錢),木瓜(一錢半),金沙(一錢半),桂枝(四分),淡竹葉(一錢半),冬瓜皮(三錢)

(案20)服溫劑,色黃更甚,黃為土之正色,因濕外現,右脈虛弦。培土為主。脾主肌肉,肺主皮毛,仍擬溫利。

白話文:

加入冬瓜皮三錢,玫瑰花兩朵。

由於土不克濕,濕氣會積聚在肌膚腠理之間,蒸郁成黃色,脈象浮而濡。治療要以溫健為主,並配合淡滲的方法。

使用茅術一錢半、生耆二錢、炮姜五分、苓皮三錢、茵陳一錢半、地膚子二錢、冬朮一錢半、萆薢二錢、木瓜一錢半、金沙一錢半、桂枝四分、淡竹葉一錢半、冬瓜皮三錢。

服用溫劑後,黃色加重,黃色是土的本色,濕氣外露,右脈虛弦。治療要以培土為主。脾主肌肉,肺主皮毛,仍要考慮溫利的方法。

毛術(一錢半),生耆(二錢),澤瀉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川柏(一錢半),地膚子(二錢),附子(七分),羌活(一錢半),枳殼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茵陳(一錢半),冬瓜皮(三錢)

(案21)脾胃中虛,土不勝濕,氣阻作脹,左脹不舒,脈大略滑。培土為主,參用泄木。

毛術(一錢半),香附(三錢),乾薑(五分),茯苓(三錢),苡米(三錢),佛手(五分),黨參(一錢半),半夏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半),枳殼(一錢半)

加冬瓜皮三錢。

(案22)腎為水臟,真陽下虛,陰翳日積,囊、足腫,脈形浮濡。參腎氣法。

白話文:

脾胃虛弱,導致濕氣過盛,氣機阻塞,造成左側腹部脹痛不適,脈象偏滑。應以補土為主,輔以疏泄肝木。

處方:毛術、香附、乾薑、茯苓、苡米、佛手、黨參、半夏、陳皮、枳殼,另加冬瓜皮。

腎臟為水臟,陽氣虛衰,陰寒積聚,導致身體浮腫,尤其以腰部和雙腳明顯,脈象浮弱。應以補益腎氣為主。

熟地(六錢),附子(七分),杞子(二錢),澤瀉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炒懷膝(三錢),生耆(二錢),肉桂(三分),鹿角霜(四錢),新會(一錢),車前(二錢)

加川椒目四分,冬瓜皮一錢半。

(案23)木鬱乘土,腹脹色黃,近感暑濕,寒熱類瘧,脹勢加劇,舌白而少液,脈細見澀。先疏其氣,然後達邪,否則恐其中滿。

小樸(一錢),半夏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楂肉(三錢),當歸(二錢),羌活(一錢半),荷葉(一角),柴胡(六分),赤苓(三錢),吳萸(三分),枳殼(一錢半),腹皮(一錢半),毛術(一錢半),冬瓜皮(三錢)

白話文:

(案例23)患者脾胃不和,氣機郁滯,導致腹部脹滿,面色發黃。最近受暑濕侵襲,出現寒熱交替,類似瘧疾,腹部脹滿情況加劇。舌苔白而乾燥,脈象細弱而澀。治療應先疏解氣機,再驅除邪氣,否則恐因氣機郁滯而導致病情加重。

  • 以上藥方及病症描述僅供參考,不可自行服用或使用。

(案24)諸症見於下痢之後,其專屬於脾可知,脾主四末,虛則濕滯於絡,而肢節酸楚,氣不行也。脾統血,其陽為氣,當由火化,其陰即血也,所謂土膏也。土為潤澤,故能生髮滋長,若土燥,豈能生物者,以血之潤澤,得氣之和煦,溫分肉,灌百脈,則筋得能養,而肝木亦平,故此症總宜治脾為主,人知脾土宜燥,而不知脾陰即血,往往歧而二之,東垣主脾胃之論,然而但言氣而不及血,其方率皆升陽,取地氣上升之義,而其究終為燥土,則亦未盡善也。擬方主溫健。

於術(二錢),附子(七分),炮姜(四分),木香(五分),茯苓(三錢),澤瀉(一錢半),柿蒂(二枚),黨參(三錢),歸身(二錢),獨活(一錢半),枳殼(一錢半),懷膝(一錢半),升麻(四分),冬瓜皮(三錢)

白話文:

(案例24)

許多症狀出現在腹瀉之後,就可以知道這專屬於脾臟的問題。脾臟主管四肢,虛弱時會導致濕氣停滯在經絡中,造成肢體酸痛,氣血流通不暢。脾臟統管血液,陽氣為氣,應該通過火來溫化,陰氣就是血液,也就是所謂的“土膏”。土性潤澤,所以能滋生萬物,如果土乾燥了,怎麼能滋養萬物呢?血氣潤澤,得氣的溫煦,溫養血肉,灌溉全身經脈,筋骨才能得到滋養,肝木也能平和。因此,此類症狀總要以健脾為治。很多人知道脾土宜燥,卻不知道脾陰就是血,往往把二者分開,東垣大師專論脾胃,然而只說氣而不提血,他的藥方多是升陽,取地氣上升之意,但最終導致土燥,也並非完美之法。

擬方以溫健為主

  • 於術(二錢)
  • 附子(七分)
  • 炮姜(四分)
  • 木香(五分)
  • 茯苓(三錢)
  • 澤瀉(一錢半)
  • 柿蒂(二枚)
  • 黨參(三錢)
  • 歸身(二錢)
  • 獨活(一錢半)
  • 枳殼(一錢半)
  • 懷膝(一錢半)
  • 升麻(四分)
  • 冬瓜皮(三錢)

解釋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脾虛引起的腹瀉後的一些症狀,並強調了脾陰即血的重要性。作者認為東垣大師的脾胃理論只注重升陽,而忽略了脾陰,導致燥土,因此提出了一個以溫健脾陽,同時滋養脾陰的藥方。

註釋:

  • 土膏: 土壤中肥沃的物質,比喻脾臟的血液。
  • 東垣大師: 指元代醫學家李杲,其醫學理論主張以脾胃為本,著有《脾胃論》。
  • 升陽: 指升提陽氣,常用於治療陽虛、氣虛等症狀。
  • 於術: 指地黃,性涼,滋陰補血。
  • 附子: 性熱,溫補腎陽,回陽救逆。
  • 炮姜: 指炮製後的生薑,溫中散寒,止嘔。
  • 木香: 性溫,行氣止痛,健脾燥濕。
  • 茯苓: 性平,利水滲濕,健脾寧心。
  • 澤瀉: 性寒,利水滲濕,清熱。
  • 柿蒂: 性寒,降逆止嘔,化痰止咳。
  • 黨參: 性平,補中益氣,健脾益肺。
  • 歸身: 性溫,補血活血,養血安神。
  • 獨活: 性溫,祛風除濕,通絡止痛。
  • 枳殼: 性苦,理氣寬中,消食化積。
  • 懷膝: 性溫,補肝腎,強筋骨,止痛。
  • 升麻: 性涼,升陽解表,透疹止痛。
  • 冬瓜皮: 性涼,利水消腫,清熱解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