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孤鶴醫案》~ 十九、雜證案例 (22)
十九、雜證案例 (22)
1. 十九、雜證案例
草木入春則生,入夏則茂,至秋冬而零落矣。人有生氣,以東方春令為主。
無形之火不可以水折,故須甘酸飲之。命門相火分寄於肝、腎,即元氣也。不可清之,清之則耗。
(案155)腹脹足腫,肝腎素虧,微有外感。咳嗆有痰,氣逆時喘,左脅掣痛,腹脹足腫,左脈弦細,右浮濡。恐其氣升多汗,急宜溫通。
人參(一錢),上肉桂(三分),酒炒歸尾(一錢半),炒懷膝(一錢半),川鬱金(一錢),沖沉香(三分),橘紅(一錢),煅牡蠣(四分),川貝母(二錢),炒蔞皮(三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,澤瀉(一錢半)
(案156)上悶,素體氣虛,內風妄動,頑痰上壅,目瞪舌蹇,艱於言語,呼吸尚調,脈亦如常。此係上悶,暫擬開泄。
人參(一錢半),川貝母(一錢半),甘菊花(二錢),茯神(三錢),鉤藤(二錢),法半夏(一錢半),炒枳殼(一錢半)橘紅(一錢),磨沖沉香(三分)
加生薑汁一匙,菖蒲汁一匙,先用再造丸化服。
(案157)營虛,爪為筋之餘,掌得血而能握。脾主肌肉,肝主筋。濕傷營,營虛則燥。燥生風,風之入於脾者宜燥,入於營分則不宜燥,而宜潤。總以養營為主。
制毛術(一錢半),炒黑歸身(二錢),秦艽(二錢),茯苓(三錢),宣木瓜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原生地(五錢),枸杞子(二錢),荊芥(一錢半),獨活(一錢半),海桐皮(二錢),化入阿膠(二錢)
(案158)產後咳嗆,產後感寒,腹痛便泄已愈。氣升咳嗆,面浮脈澀。益氣為主,參以疏降。
生綿耆(二錢),荊芥炭(一錢半),杏霜(一錢半),炒蘇子(三錢),炙艾絨(七分),甘蔗(一節),川貝母(二錢)羌活(一錢半),麵炒枳殼(三錢),炒當歸(二錢),款冬花(二錢),橘紅(一錢)
(案159)喘咳,肺主降氣,腎主納氣,氣之根在腎。由下焦不攝,上升喘急,近兼咳嗆,脈見虛弦。陰陽相為維繫,虛則防脫。擬用補納。
懷熟地(六錢),潞黨參(三錢),煅牡蠣(四錢),炒懷膝(三錢),澤瀉(一錢半),生綿耆(三錢),製附子(六分),炙五味(五分),橘紅(八分),磨沖沉香(四分)
(案160)下痢身熱,下利已減,身熱不退,脈來見弦,表陽不充。現感外邪,納食不旺。酌進調補。
生綿耆(三錢),細桂枝(三分),鹿角霜(四錢),防風(一錢半),橘紅(一錢),山楂炭(三錢),煨葛根(一錢半)炒黑歸身(二錢),赤苓(三錢),紅棗(四個)
(案161)便溏,勞乏傷營,畏寒時熱。大便溏泄,脈絡不舒。益氣為主,參以疏泄。
炒冬朮(一錢半),細桂枝(三分),陳皮(一錢),防風(一錢),懷鬱金(一錢),酒炒當歸(二錢),酒炒桑枝(五錢),生綿耆(二錢),黑山梔(一錢半),羌活(一錢半)秦艽(二錢),山楂炭(三錢),旋覆花(一錢半)
白話文:
十九、雜證案例
春天草木萌生,夏天枝葉茂盛,到了秋冬就枯萎凋零。人體也有生機,以春天的生機為主。
無形的相火(心火)不能用水來抑制,所以需要服用甘酸的藥物來滋養它。命門之火分佈於肝腎,也就是元氣,不能過度清瀉,清瀉則會耗損元氣。
(案例155)病人腹部脹滿,腳腫,肝腎精氣虧虛,略有外感。咳嗽氣喘,痰多,左側脅肋疼痛,腹部脹滿,腳腫,左脈弦細,右脈浮弱。擔心氣往上衝導致多汗,需緊急溫通氣血。
處方:人參(一錢)、肉桂(三分,酒炒)、熟地黃(一錢半,酒炒)、懷牛膝(一錢半,炒)、鬱金(一錢)、沉香(三分,沖服)、橘紅(一錢)、牡蠣(四分,煅)、川貝母(二錢)、蔞仁(三錢,炒)、旋覆花(一錢半)、澤瀉(一錢半)
(案例156)病人胸悶,素體氣虛,內有風邪妄動,頑痰阻塞於上,眼睛呆滯,舌頭僵硬,說話困難,呼吸尚且平順,脈象也正常。這是暫時的胸悶,暫時考慮用開泄的方法治療。
處方:人參(一錢半)、川貝母(一錢半)、甘菊花(二錢)、茯神(三錢)、鉤藤(二錢)、半夏(一錢半,法制)、枳殼(一錢半,炒)、橘紅(一錢)、沉香(三分,磨沖服)
另加生薑汁一匙,菖蒲汁一匙,先服用再造丸後再服用此方。
(案例157)病人營氣虛弱,指甲是筋的餘氣,手掌因血液充盈而能握物。脾主肌肉,肝主筋。濕邪損傷營氣,營氣虛弱則乾燥。乾燥則生風,風邪入脾宜燥,入營分則不宜燥,而宜潤。總之以滋養營氣為主。
處方:毛地黃(一錢半,制)、熟地黃(二錢,炒黑)、秦艽(二錢)、茯苓(三錢)、木瓜(一錢半,宣)、陳皮(一錢)、生地黃(五錢,原)、枸杞子(二錢)、荊芥(一錢半)、獨活(一錢半)、海桐皮(二錢)、阿膠(二錢,化入)
(案例158)產後咳嗽氣喘,產後受寒,腹痛腹瀉已痊癒。氣往上衝導致咳嗽氣喘,面色浮腫,脈象澀滯。以益氣為主,並兼顧疏通下降之氣。
處方:綿萆薢(二錢)、荊芥炭(一錢半)、杏仁霜(一錢半)、蘇子(三錢,炒)、艾絨(七分,炙)、甘蔗(一節)、川貝母(二錢)、羌活(一錢半)、枳殼(三錢,麵炒)、當歸(二錢,炒)、款冬花(二錢)、橘紅(一錢)
(案例159)病人喘咳,肺主降氣,腎主納氣,氣之根本在腎。由於下焦不能收攝,導致氣往上衝而喘息,近期兼有咳嗽氣喘,脈象虛弦。陰陽相互依存,虛則防脫。擬用補益納氣的方法。
處方:熟地黃(六錢,懷)、黨參(三錢,潞)、牡蠣(四錢,煅)、懷牛膝(三錢,炒)、澤瀉(一錢半)、綿萆薢(三錢)、附子(六分,制)、五味子(五分,炙)、橘紅(八分)、沉香(四分,磨沖服)
(案例160)病人下痢身熱,腹瀉已減輕,但身熱未退,脈象弦數,表陽不足。現感外邪,食慾不振。酌情進行調補。
處方:綿萆薢(三錢)、桂枝(三分,細)、鹿角霜(四錢)、防風(一錢半)、橘紅(一錢)、山楂炭(三錢)、葛根(一錢半,煨)、熟地黃(二錢,炒黑)、赤苓(三錢)、紅棗(四個)
(案例161)病人大便溏稀,勞累損傷營氣,畏寒時而發熱。大便溏瀉,脈絡不通暢。以益氣為主,並兼顧疏泄。
處方:白術(一錢半,炒)、桂枝(三分,細)、陳皮(一錢)、防風(一錢)、鬱金(一錢,懷)、當歸(二錢,酒炒)、桑枝(五錢,酒炒)、綿萆薢(二錢)、山梔子(一錢半,黑)、羌活(一錢半)、秦艽(二錢)、山楂炭(三錢)、旋覆花(一錢半)
備註: 以上處方劑量單位為「錢」,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。 此翻譯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。 請務必諮詢專業中醫師進行診斷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