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雲山人

《孤鶴醫案》~ 十八、瀉痢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十八、瀉痢 (2)

1. 十八、瀉痢

(案11)濕熱內侵,痛瀉,脈數。

厚朴(一錢),川連(三分),赤苓(三錢),白芍(一錢半),生茅朮(一錢半),藿香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澤瀉(一錢半)

(案12)症屬痢瘧,寒熱有往來之勢,胸悶嘔逆,舌糙白,不渴,向患頭風,痛歸左偏,脈弦右甚,似非所宜,營液素虧,驟不能補。姑擬和解太陽兼少陽治。

制中樸(一錢),細桂枝(三分),廣藿香(一錢半),酒炒歸身(二錢),薑汁炒山梔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炒毛術(七分),柴胡(七分),新會皮(一錢),炒枳殼(一錢半),炒荊芥(一錢半),羌活(一錢半),姜(二片)

(案13)脾虛挾濕,營液亦耗,近因外感,起患下痢,暑邪挾暑飲,令積寒氣,陷下焦,脾土肌肉既弱,不能達邪,脈形濡弱。先以培中為主,接進疏化之法。

人參(一錢),於術(一錢半),生耆(二錢),茯苓(三錢),陳皮(二錢),炮姜(五分)

加蓮房。

又方,暑濕傷脾,氣弱不化,茶瓜之冷,由面之消,中焦阻滯,起患下痢,日數十行,裡急後重,舌黃而膩,脈右濡左不弦而澀。凡痢皆因氣陷,今脾陽既虛,不能達邪。先培補,清升則濁降,擬用疏化之品,此方主之。

人參(八分),川樸(一錢),羌活(一錢半),煨葛(一錢),廣藿(一錢),茯苓(三錢),萹蓄(一錢半),毛術(一錢),建曲(二錢),川芎(一錢),陳皮(一錢),枳殼(一錢半),腹皮(一錢半),荷蒂二枚,煨姜(二片)

又方,脾胃兩虛,起患下痢,大勢已減,胃亦漸開,時覺嘈雜,中虛氣之虛可知。腎為胃關,脾主中州,暑濕之邪雖未淨,然不培本原,徒事疏化,斷不能定也。右脈虛弱,沖和之氣自在,左部略大。擬用培補,補則清陽自升,略參疏品。

砂仁炒熟地(五錢),生耆(二錢),棗仁(三錢),秦皮(二錢),炮姜(五分),陳皮(一錢),萹蓄(一錢半),人參(一錢),於術(一錢半),山藥(二錢),升麻(三分),苡仁(三錢),茯苓(三錢),蓮房

(案14)暑濕傷脾,瘧後兼利,患症經年,大便仍泄,肌削色黃,食不甘味,脾土中虛,清陽下陷,脈促數而弦,尚有鬱火。培土為主,參用疏達。

黨參(一錢),川連(三分),半夏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羌活(一錢半),穀芽(三錢),於術(一錢半),炮姜(五分),木香(五分),茯苓(三錢),煨葛(一錢半),苡米(三錢)

(案15)暑濕蒸熱,因瘧轉痢,氣滯於下,裡急後重,舌白漸黃,右脈略數。升清為主。

人參(一錢),荊芥(一錢半),新會(一錢),白芍(一錢半),銀花炭(五錢),川連(三分),煨葛(一錢半),苡米(三錢),萹蓄(一錢半),蓮房

白話文:

十八、瀉痢

(案11)體內濕熱入侵,腹痛腹瀉,脈搏快速。

處方:厚朴一錢、川連三分、赤苓三錢、白芍一錢半、生茅朮一錢半、藿香一錢半、陳皮一錢、澤瀉一錢半。

(案12)症狀屬於痢疾兼瘧疾,寒熱交替出現,胸悶嘔吐,舌苔粗糙發白,不口渴,頭痛,偏左側疼痛,脈象弦細,右側較明顯,似乎不適合直接溫補,體內津液不足,驟然進補也不行。姑且考慮調和太陽經和少陽經。

處方:制中樸一錢、細桂枝三分、廣藿香一錢半、酒炒歸身二錢、薑汁炒山梔一錢半、茯苓三錢、炒毛術七分、柴胡七分、新會皮一錢、炒枳殼一錢半、炒荊芥一錢半、羌活一錢半、生薑二片。

(案13)脾虛夾濕,津液也消耗,近期因外感而導致下痢,暑邪與寒飲相搏,導致寒邪下陷下焦,脾土及肌肉都虛弱,不能驅除邪氣,脈象濡弱。先以補益脾胃為主,再輔以疏通化解的方法。

處方:人參一錢、於術一錢半、生耆二錢、茯苓三錢、陳皮二錢、炮姜五分,加蓮房。

另一方:暑濕傷脾,氣虛不能運化,飲食生冷,導致消化不良,中焦氣機阻滯,引起下痢,一天腹瀉數十次,裡急後重,舌苔黃膩,右側脈象濡弱,左側脈象不弦而澀。凡痢疾都是因氣虛下陷,現在脾陽虛弱,不能驅除邪氣。先補益脾胃,清氣上升則濁氣下降,擬用疏通化解的藥物,此方為主方。

處方:人參八分、川樸一錢、羌活一錢半、煨葛一錢、廣藿一錢、茯苓三錢、萹蓄一錢半、毛術一錢、建曲二錢、川芎一錢、陳皮一錢、枳殼一錢半、厚樸一錢半、荷蒂二枚、煨薑二片。

另一方:脾胃兩虛,導致下痢,病情已減輕,胃口也漸好,偶爾感到胃部嘈雜,中氣虛弱可知。腎與胃相通,脾主運化,暑濕邪氣雖然還未完全清除,但如果不先補益根本,單純疏通化解,病情肯定無法痊癒。右側脈象虛弱,氣血運行不暢,左側脈象略大。擬用補益藥物,補益則清陽之氣自然上升,略加疏通之品。

處方:砂仁炒熟地五錢、生耆二錢、棗仁三錢、秦皮二錢、炮姜五分、陳皮一錢、萹蓄一錢半、人參一錢、於術一錢半、山藥二錢、升麻三分、苡仁三錢、茯苓三錢、蓮房。

(案14)暑濕傷脾,瘧疾後兼有腹瀉,病症持續多年,大便仍然稀溏,身體消瘦,面色發黃,飲食無味,脾胃虛弱,清陽之氣下陷,脈搏快速而弦細,尚有鬱熱。補益脾胃為主,兼用疏通之品。

處方:黨參一錢、川連三分、半夏一錢半、陳皮一錢、羌活一錢半、穀芽三錢、於術一錢半、炮姜五分、木香五分、茯苓三錢、煨葛一錢半、苡米三錢。

(案15)暑濕蒸熱,因瘧疾轉為痢疾,氣機阻滯於下焦,裡急後重,舌苔由白轉黃,右側脈象略快。以升清為主。

處方:人參一錢、荊芥一錢半、新會皮一錢、白芍一錢半、銀花炭五錢、川連三分、煨葛一錢半、苡米三錢、萹蓄一錢半、蓮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