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雲山人

《孤鶴醫案》~ 十八、瀉痢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十八、瀉痢 (1)

1. 十八、瀉痢

(案1)久瀉不已,繼之腹脹,食減,此脾腎陽微也。法當溫補。

白朮(一錢半),熟附(七分),炮姜(五分),肉果(七分),補骨脂(二錢),半夏(一錢半),白芍(一錢半),廣皮(一錢)茯苓(三錢),煨木香(五分)

(案2)久瀉不止,色脈少神,此脾腎陽衰,清不升也。殊非輕恙。

黨參(二錢),茯神(三錢),菟絲子(三錢),廣皮(一錢),白芍(一錢半),於術(一錢半),炮姜(五分),煨木香(五分),炙草(五分),乾荷蒂(二枚)

複方:

黨參(二錢),煨肉果(七分),補骨脂(二錢),炮姜(五分),茯苓(三錢),於術(一錢半),五味子(三分),炙甘草(五分),炒白芍(一錢半)

(案3)過食不能運化,非脹即瀉,乃胃強脾弱也。法當溫補己土。

黨參,山藥,白芍,菟絲子(各三錢),木香(五分),於術,扁豆,炮姜,新會皮(一錢),茯苓(三錢),紅棗(四枚)

(案4)暑濕內傷氣分,腹痛紅痢,延為腹脹,減食。中容邪邪,病勢非輕。

廣皮(一錢),赤苓(三錢),藿香(一錢半),銀花(五分),半夏(一錢半),於術(一錢半),澤瀉(一錢半),白芍(一錢半),木香(五分),佛手(五分)

(案5)濕熱內蒸,腹痛下痢。暫用香連法。

吳萸炒川連(三分),木香(五分),厚朴(一錢),赤苓(三錢),藿香(一錢半),六一散(三錢),炒銀花(五錢)廣皮(一錢),白芍(一錢半),佩蘭(二片)

(案6)由瘧轉痢,痢久傷陰。

於術(一錢半),熟地炭(五錢),歸身炭(二錢),白芍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炙草(五分),炒柴胡(六分),炙升麻(四分),陳皮(一錢),紅棗(四枚)

(案7)久痢延至腹脹,六脈細軟,陰陽兩傷也。必須溫補。

黨參(二錢),熟附(七分),廣皮(一錢),補骨脂(二錢),茯苓(三錢),於術(一錢半),白芍(一錢半),炮姜(五分),車前子(三錢),澤瀉(一錢半)

(案8)久痢脈微,命陽衰也。若不急進補,惟恐延成腫脹。

黨參(二錢),白朮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炮姜(五分),補骨脂(二錢),白芍(一錢半),山藥(二錢),廣皮(一錢),五味子(三分)

(案9)久痢不止,下體畏冷。此陰陽之氣交傷也,屬休息重候。

白朮(一錢半),熟地炭(四錢),枸杞(二錢),鹿角霜(二錢),煨肉果(七分),茯苓(三錢),煨木香(五分),白芍(一錢半),補骨脂(二錢)

(案10)痢久傷及腎陰,法當固攝下焦為治。

熟地炭(五錢),赤石脂,山藥(二錢),白芍(一錢半),阿膠(二錢),制於術(一錢半),禹餘糧,枸杞(二錢),五味子(三分),炙升麻(四分)

白話文:

十八、瀉痢

(1) 長期腹瀉不止,接著出現腹脹、食慾減退,這是脾腎陽氣不足。治療方法應溫補脾腎。藥方:白朮(1.5克)、熟附子(0.7克)、炮薑(0.5克)、肉豆蔻(0.7克)、補骨脂(2克)、半夏(1.5克)、白芍藥(1.5克)、廣皮(1克)、茯苓(3克)、煨木香(0.5克)。

(2) 長期腹瀉不止,面色蒼白、脈象微弱、精神萎靡,這是脾腎陽氣衰弱,清氣不能上升的徵兆,病情較為嚴重。藥方:黨參(2克)、茯神(3克)、菟絲子(3克)、廣皮(1克)、白芍藥(1.5克)、於術(1.5克)、炮薑(0.5克)、煨木香(0.5克)、炙甘草(0.5克)、乾荷蒂(2枚)。

(3) 過度飲食,脾胃無法消化吸收,不是腹脹就是腹瀉,這是胃強脾弱。治療方法應溫補脾土。藥方:黨參、山藥、白芍藥、菟絲子(各3克)、木香(0.5克)、於術、扁豆、炮薑、陳皮(1克)、茯苓(3克)、紅棗(4枚)。

(4) 暑濕內侵,影響氣分,導致腹痛、紅色痢疾,進而發展成腹脹、食慾減退,邪氣內侵,病情較重。藥方:廣皮(1克)、赤苓(3克)、藿香(1.5克)、金銀花(0.5克)、半夏(1.5克)、於術(1.5克)、澤瀉(1.5克)、白芍藥(1.5克)、木香(0.5克)、佛手(0.5克)。

(5) 濕熱內盛,腹痛下痢,暫時使用清熱解毒的藥方。藥方:吳茱萸炒川連(0.3克)、木香(0.5克)、厚朴(1克)、赤苓(3克)、藿香(1.5克)、六一散(3克)、炒金銀花(0.5克)、廣皮(1克)、白芍藥(1.5克)、佩蘭(2片)。

(6) 由瘧疾轉變成痢疾,長期痢疾耗傷陰液。藥方:於術(1.5克)、熟地黃炭(5克)、熟地黃炭(2克)、白芍藥(1.5克)、茯苓(3克)、炙甘草(0.5克)、炒柴胡(0.6克)、炙升麻(0.4克)、陳皮(1克)、紅棗(4枚)。

(7) 長期痢疾導致腹脹,脈象細弱,陰陽兩虛。必須溫補。藥方:黨參(2克)、熟附子(0.7克)、廣皮(1克)、補骨脂(2克)、茯苓(3克)、於術(1.5克)、白芍藥(1.5克)、炮薑(0.5克)、車前子(3克)、澤瀉(1.5克)。

(8) 長期痢疾,脈象微弱,陽氣衰弱。如果不積極溫補,恐怕會發展成腫脹。藥方:黨參(2克)、白朮(1.5克)、茯苓(3克)、炮薑(0.5克)、補骨脂(2克)、白芍藥(1.5克)、山藥(2克)、廣皮(1克)、五味子(0.3克)。

(9) 長期腹瀉不止,下肢畏寒,這是陰陽氣虛的嚴重症狀,屬於休息狀態下的重症。藥方:白朮(1.5克)、熟地黃炭(4克)、枸杞(2克)、鹿角霜(2克)、煨肉豆蔻(0.7克)、茯苓(3克)、煨木香(0.5克)、白芍藥(1.5克)、補骨脂(2克)。

(10) 長期痢疾損傷腎陰,治療方法應收斂下焦。藥方:熟地黃炭(5克)、赤石脂、山藥(2克)、白芍藥(1.5克)、阿膠(2克)、制於術(1.5克)、禹餘糧、枸杞(2克)、五味子(0.3克)、炙升麻(0.4克)。

備註: 以上劑量單位「克」為現代單位,原文中使用的單位可能不同,此處為方便理解而轉換。 此翻譯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。如有疾病,請諮詢專業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