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雲山人

《孤鶴醫案》~ 四十一、汗

回本書目錄

四十一、汗

1. 四十一、汗

(案1)氣虛表弱,不時自汗,仿玉屏風法。

生綿耆(二錢),炒於術(一錢半),茯神(三錢),炙草(五分),青防風(一錢半),白芍(一錢半),棗仁(三錢),五味(三分)

(案2)陽氣素虛,中氣虛則痰濕日積,表氣虛則衛不固而多汗,素體如此。茲因外感風邪,郁久化熱,由陽明傳及少陽,漸次入里,但熱不寒,入夜為甚。自汗,陽明本症也。譫語為陽明裡症。耳鳴為少陽里症。邪已去表,故不頭痛,恐其傷厥陰,致見昏厥之象。右脈尚和,左脈大而見浮,知為風熱無疑。

白話文:

患者陽氣本來就虛弱,中氣虛弱導致痰濕積聚,表氣虛弱導致衛氣不足,容易出汗,體質一直如此。這次因為外感風寒,郁積化熱,從陽明經傳到少陽經,逐漸深入臟腑,但以熱症為主,並無寒症,入夜尤甚。自汗是陽明經的典型症狀,譫語是陽明經裡證,耳鳴是少陽經裡證。邪氣已經退去表層,所以沒有頭痛,但擔心會傷及厥陰經,導致昏厥。右側脈象和緩,左側脈象洪大浮滑,可以確定是風熱之邪。

注釋

  • 此處用到的“錢”、“分”都是中藥的計量單位,一錢等於3.75克,一分等於0.375克。
  • “玉屏風散”是一種中藥方劑,主要功能是補氣固表,止汗,常用於治療氣虛自汗、表虛易感等病症。
  • “陽明經”、“少陽經”、“厥陰經”都是中醫經絡學說中的重要概念,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臟腑和部位,與人体气血运行和疾病发生息息相关。

葛根(二錢),山梔(一錢半),黃皮(一錢半),豬苓(三錢),全瓜蔞(三錢),羚羊(一錢半),赤苓(三錢),陳皮(一錢),半夏(一錢半),薑汁炒枳實(一錢)

加鮮荷葉一角,另沖人參七分。

又方:

風溫化熱,由陽明傳入少陽之裡,不可用表,乃擬泄清。外熱退則內熱自清。木火無形,故不渴。

白話文:

方一

葛根 (二錢)、山梔 (一錢半)、黃皮 (一錢半)、豬苓 (三錢)、全瓜蔞 (三錢)、羚羊 (一錢半)、赤苓 (三錢)、陳皮 (一錢)、半夏 (一錢半)、薑汁炒枳實 (一錢)

另加鮮荷葉一角,另沖人參七分。

方二

風溫化熱,由陽明傳入少陽之裡,不可用表藥,宜用泄清之法。外熱退則內熱自清。木火無形,故不渴。

方一

這是一個藥方,包含十味藥材:葛根、山梔、黃皮、豬苓、瓜蔞、羚羊、赤苓、陳皮、半夏、枳實。其中葛根、豬苓、瓜蔞、赤苓用量較多,各為三錢;其他藥材用量較少,分別為一錢、一錢半或二錢。另外,還需要加入鮮荷葉一角,以及單獨沖泡的人參七分。

方二

這段文字描述了一種病症和治療方法。它指的是風溫化熱,由陽明經傳入少陽經,因此不能使用表藥,應該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治療。外熱退去後,內熱自然就會消退。由於是木火之熱,所以病人不會感到口渴。

注釋

  • "錢" 是古代中藥的計量單位,相當於現代的克或公克。
  • "表藥" 指的是治療外感風寒的藥物,而"泄清" 指的是清熱解毒的藥物。
  • "陽明" 和 "少陽" 都是中醫經絡系統中的兩個經脈,分別與不同的臟腑功能有關。

照前方加犀角(七分),酒炒白芍(一錢半),去葛根、枳實、豬苓,人參(減三分)

又方:

少陽郁邪已解,先擬淡劑,養胃清肝。

鮮荷葉(二片),鮮石斛(三錢),鮮藿梗、葉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橘白(一錢)

沖人參。

又方:

熱勢已退,所有餘邪可用淡滲從小便出,不必清矣,轉過清恐礙胃。惟脾胃本虛,多痰多濕,邪退之後,正氣未能驟復,加之表虛,際此炎令,天氣鬱蒸,汗多不止,自當酌進培補,峻補又恐壅氣,脈浮遲而濡,擬六君法益氣,參用和陰,冀胃納漸增,夜得安寐,日就平復矣。

白話文:

前方加入犀角七分,用酒炒白芍一錢半,去除葛根、枳實、豬苓,人參減少三分。

另一個方子:

少陽鬱邪已經解除,先用清淡的藥物,滋養胃氣,清熱肝火。

鮮荷葉兩片,鮮石斛三錢,鮮藿梗、葉一錢半,茯苓三錢,橘白一錢,

加人參沖服。

另一個方子:

熱勢已經退去,剩下的邪氣可以透過淡滲的方法從小便排出,不必再清熱了,轉而清熱恐怕會損傷胃氣。只是脾胃原本虛弱,容易積痰濕,邪氣退去後,正氣還沒有馬上恢復,再加上表虛,正值炎熱季節,天氣悶熱,汗出不止,就應該適當補充氣血,但過於峻補又恐會阻礙氣機。脈象浮遲而濡,擬用六君法益氣,同時加入滋陰藥物,希望胃口逐漸增進,晚上能安然入睡,一天一天恢復健康。

人參(八分),半夏(一錢半),廣藿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穀芽(三錢),荷葉(一角),於術(一錢半),姜皮(二錢),苡米(三錢),白芍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

(案3)脾陽中虛,表氣亦弱,盜汗過多,外不能固,神倦脈濡。專主滋補。

炙黃耆(三錢),冬朮(一錢半),新會(一錢),茯苓(三錢),官桂(四分),生棗仁(二錢),當歸(二錢),白芍(一錢半),牡蠣(四錢),防風根(一錢半),紅棗(四枚)

白話文:

人參八分,半夏、廣藿各一錢半,陳皮一錢,穀芽三錢,荷葉一角,於術、白芍各一錢半,姜皮二錢,苡米、茯苓各三錢。

脾胃陽氣虛弱,外表的氣也虛弱,盜汗過多,身體外不能固守,精神倦怠,脈搏濡弱。這個方子專門用來滋補。

炙黃耆三錢,冬朮一錢半,新會一錢,茯苓三錢,官桂四分,生棗仁、當歸各二錢,白芍一錢半,牡蠣四錢,防風根一錢半,紅棗四枚。

(案4)脾胃氣虛,氣即火也,虛則陽弱。脾陽根於命火,表陽根於中氣。症患嘈雜,善飢,腹堅,氣隨火升,發則膚脹,多汗,四末不舉,皆陰盛而陽不能運也,脈澀而弦。治法宜補不宜攻,宜溫不宜涼,擬方培進。

黨參(六錢),於術(二錢),棗仁(五錢),乾薑(七分),澤瀉(一錢半),沖沉香(五分),生耆(五錢),杞子(三錢),香附(三錢),肉桂(四分),新會(一錢半)

白話文:

(案例四)

患者脾胃氣虛,氣本就是火,虛則陽氣衰弱。脾陽源於命門之火,表陽源於中氣。症狀表現為胃部嘈雜不寧,容易飢餓,腹部堅硬,氣隨火往上走,導致皮膚浮腫,多汗,四肢無力,都是因為陰盛而陽氣無法運行的結果,脈象沉澀而弦。

治療方法

宜補益而不宜攻伐,宜溫暖而不宜寒涼。

處方

  • 黨參(6錢)
  • 蒼朮(2錢)
  • 棗仁(5錢)
  • 乾薑(7分)
  • 澤瀉(1錢半)
  • 沉香(5分)
  • 生黃芪(5錢)
  • 枸杞子(3錢)
  • 香附(3錢)
  • 肉桂(4分)
  • 新會(1錢半)

  • 此處的“新會”指的是新會陳皮。
  • 方劑中的藥物比例僅供參考,實際用量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。

(案5)營液內虧,鬱火時升,潮熱召汗,色赤發瘰,脈形浮數,兼之咳嗆。從肝肺胃三經清理。

生地(四錢),當歸(二錢),山梔(一錢半),茯神(三錢),川斛(三錢),象貝(三錢),棗仁(三錢),丹皮(二錢),決明(四錢),橘紅(一錢),懷膝(一錢半),柴胡(一錢),蔗汁(乙瓢)

白話文:

身體內部津液不足,導致虛火上升,出現潮熱盜汗、面紅脖子腫大,脈搏浮數,並伴有咳嗽氣喘。需針對肝、肺、胃三經調理,使用生地、當歸、山梔、茯神、川斛、象貝、棗仁、丹皮、決明、橘紅、懷膝、柴胡等藥材,以蔗汁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