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孤鶴醫案》~ 四十一、汗
四十一、汗
1. 四十一、汗
(案1)氣虛表弱,不時自汗,仿玉屏風法。
生綿耆(二錢),炒於術(一錢半),茯神(三錢),炙草(五分),青防風(一錢半),白芍(一錢半),棗仁(三錢),五味(三分)
(案2)陽氣素虛,中氣虛則痰濕日積,表氣虛則衛不固而多汗,素體如此。茲因外感風邪,郁久化熱,由陽明傳及少陽,漸次入里,但熱不寒,入夜為甚。自汗,陽明本症也。譫語為陽明裡症。耳鳴為少陽里症。邪已去表,故不頭痛,恐其傷厥陰,致見昏厥之象。右脈尚和,左脈大而見浮,知為風熱無疑。
葛根(二錢),山梔(一錢半),黃皮(一錢半),豬苓(三錢),全瓜蔞(三錢),羚羊(一錢半),赤苓(三錢),陳皮(一錢),半夏(一錢半),薑汁炒枳實(一錢)
加鮮荷葉一角,另沖人參七分。
又方:
風溫化熱,由陽明傳入少陽之裡,不可用表,乃擬泄清。外熱退則內熱自清。木火無形,故不渴。
照前方加犀角(七分),酒炒白芍(一錢半),去葛根、枳實、豬苓,人參(減三分)
又方:
少陽郁邪已解,先擬淡劑,養胃清肝。
鮮荷葉(二片),鮮石斛(三錢),鮮藿梗、葉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橘白(一錢)
沖人參。
又方:
熱勢已退,所有餘邪可用淡滲從小便出,不必清矣,轉過清恐礙胃。惟脾胃本虛,多痰多濕,邪退之後,正氣未能驟復,加之表虛,際此炎令,天氣鬱蒸,汗多不止,自當酌進培補,峻補又恐壅氣,脈浮遲而濡,擬六君法益氣,參用和陰,冀胃納漸增,夜得安寐,日就平復矣。
人參(八分),半夏(一錢半),廣藿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穀芽(三錢),荷葉(一角),於術(一錢半),姜皮(二錢),苡米(三錢),白芍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
(案3)脾陽中虛,表氣亦弱,盜汗過多,外不能固,神倦脈濡。專主滋補。
炙黃耆(三錢),冬朮(一錢半),新會(一錢),茯苓(三錢),官桂(四分),生棗仁(二錢),當歸(二錢),白芍(一錢半),牡蠣(四錢),防風根(一錢半),紅棗(四枚)
(案4)脾胃氣虛,氣即火也,虛則陽弱。脾陽根於命火,表陽根於中氣。症患嘈雜,善飢,腹堅,氣隨火升,發則膚脹,多汗,四末不舉,皆陰盛而陽不能運也,脈澀而弦。治法宜補不宜攻,宜溫不宜涼,擬方培進。
黨參(六錢),於術(二錢),棗仁(五錢),乾薑(七分),澤瀉(一錢半),沖沉香(五分),生耆(五錢),杞子(三錢),香附(三錢),肉桂(四分),新會(一錢半)
(案5)營液內虧,鬱火時升,潮熱召汗,色赤發瘰,脈形浮數,兼之咳嗆。從肝肺胃三經清理。
生地(四錢),當歸(二錢),山梔(一錢半),茯神(三錢),川斛(三錢),象貝(三錢),棗仁(三錢),丹皮(二錢),決明(四錢),橘紅(一錢),懷膝(一錢半),柴胡(一錢),蔗汁(乙瓢)
白話文:
[四十一、汗]
(案例1) 患者體質氣虛且表面防禦力弱,常自發性出汗,治療上參考玉屏風的療法。
使用熟黃耆(二錢)、炒白朮(一錢半)、茯神(三錢)、炙甘草(五分)、青防風(一錢半)、白芍(一錢半)、酸棗仁(三錢)、五味子(三分)。
(案例2) 陽氣素來虛弱,中氣虛弱導致痰濕日積,表氣虛弱則衛氣不固而出汗多,這是他一貫的體質。現在因為感受風邪,久鬱後化熱,從陽明經傳至少陽經,逐漸深入體內,只感到熱而無寒,晚上尤為嚴重。自汗是陽明經的特徵。胡言亂語是陽明經深部的病狀。耳鳴是少陽經深部的病狀。邪氣已經離開表面,所以沒有頭痛,但擔心它可能傷害到厥陰經,造成昏厥的現象。右手脈象還算平和,左手脈象大且浮起,可以確定是風熱無疑。
使用葛根(二錢)、山梔(一錢半)、黃皮(一錢半)、豬苓(三錢)、全瓜萎(三錢)、羚羊角(一錢半)、赤苓(三錢)、陳皮(一錢)、半夏(一錢半)、薑汁炒的枳實(一錢)。加入新鮮荷葉一角,另外加入人參七分。
另一方:
風溫化熱,由陽明經傳入少陽經的深部,不能用表散的方法,而是考慮用清泄的方法。外面的熱退了,裡面的熱自然也就清了。木火屬無形,所以不會感到口渴。
按照前一方加入犀角(七分)、酒炒的白芍(一錢半),去掉葛根、枳實、豬苓,人參(減少三分)。
另一方:
少陽經鬱積的邪氣已經解除,現在用比較清淡的藥物,養胃清肝。
使用新鮮荷葉(兩片)、新鮮石斛(三錢)、新鮮藿香梗和葉(一錢半)、茯苓(三錢)、橘白(一錢)。加入人參。
另一方:
熱度已經消退,剩下的邪氣可以通過淡滲的方式從小便排出,不需要再清熱了,過於清熱可能會影響到胃。脾胃本來就虛弱,邪氣退去後,正氣不能立即恢復,再加上表面防禦力虛弱,在這種炎熱的天氣下,汗多不停,應該適量進補,但是劇烈的補品可能會阻塞氣機,脈象浮遲而濡軟,計劃使用六君子湯的原則來益氣,同時調和陰分,希望胃納逐漸增加,夜晚能安然入睡,白天逐漸康復。
使用人參(八分)、半夏(一錢半)、廣藿(一錢半)、陳皮(一錢)、穀芽(三錢)、荷葉(一角)、白朮(一錢半)、薑皮(二錢)、薏苡仁(三錢)、白芍(一錢半)、茯苓(三錢)。
(案例3) 脾臟的陽氣中虛,表氣也弱,盜汗過多,外面的防禦能力無法鞏固,精神疲憊,脈象濡軟。主要治療方向是滋補。
使用炙黃耆(三錢)、冬朮(一錢半)、新會(一錢)、茯苓(三錢)、官桂(四分)、生酸棗仁(二錢)、當歸(二錢)、白芍(一錢半)、牡蠣(四錢)、防風根(一錢半)、紅棗(四枚)。
(案例4) 脾胃的氣虛,氣即是火,虛弱則陽氣弱。脾臟的陽氣根植於命門之火,表面的陽氣根植於中氣。症狀包括嘈雜、易餓、腹部堅硬、氣隨著火上升,發作時皮膚腫脹,多汗,四肢無力,都是陰氣旺盛而陽氣無法運行的表現,脈象澀且弦。治療上宜補不宜攻,宜溫不宜涼,計劃用藥培元。
使用黨參(六錢)、白朮(二錢)、酸棗仁(五錢)、乾薑(七分)、澤瀉(一錢半)、沉香(五分)、生黃耆(五錢)、枸杞子(三錢)、香附(三錢)、肉桂(四分)、新會(一錢半)。
(案例5) 內在營養液虧損,鬱火時常上升,伴隨潮熱和汗出,臉色紅潤,淋巴結腫大,脈象浮數,加上咳嗽。從肝、肺、胃三條經絡清理。
使用生地(四錢)、當歸(二錢)、山梔(一錢半)、茯神(三錢)、川斛(三錢)、象貝(三錢)、酸棗仁(三錢)、牡丹皮(二錢)、決明子(四錢)、橘紅(一錢)、懷膝(一錢半)、柴胡(一錢)、蔗汁(一小杯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