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雲山人

《孤鶴醫案》~ 十七、瘧疾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十七、瘧疾 (2)

1. 十七、瘧疾

方書云:有胃氣則生。目前惟以養胃為主,有胃氣,然後能生津液,亦可攻邪。擬方候高明酌用。

人參(一錢),桂枝(四分),麥冬(二錢),鮮斛(三錢),茯苓(三錢),白芍(一錢半),柴胡(六分),甘草(五分),橘白(一錢)

荷葉露、藿香露和河水煎八分服。

又方,瘧後營氣二虧,心、肝、脾三臟失養,浮陽上升,清濁倒置,症見心煩健忘,頭痛耳鳴,左脈虛弦,右關較大。心藏神,肝藏魂,虛則神魂不安,擬以養心為主。

人參(一錢),遠志(一錢),川連炒丹參,鹽水炒懷膝,桂心,棗仁(三錢),橘紅(一錢),辰砂拌麥冬炒黑歸身,龍眼

另服珠粉五分,琥珀屑五分。

(案6)暑濕外感,寒熱發瘧,初起間日,後轉三陰,現在外象已輕,神倦色黃,舌光脫液,痰隨氣湧,胃不思納,右脈少衝和之氣,左更濡弱。正氣先虧,久而津液亦耗。濕傷脾,暑傷氣。古人於暑症皆用生脈,即治濕亦用健脾升陽。姑擬數味,高年虛乏過甚,恐難為力耳。

人參(一錢),生綿耆(二錢),橘紅(一錢),炒懷膝(一錢半),麥冬(二錢),五味子(三分),茯神(三錢),沉香片(三分)

(案7)陰瘧寒熱,肝陰內傷,絡熱動血,脈弦而數。參一柴胡法。

生地(四錢),小樸(一錢),柴胡(六分),羚角(一錢半),茯神(三錢),當歸(二錢),黃芩(一錢半),新會(一錢),丹皮(二錢),荷葉(一角),茅根

(案8)久瘧傷脾,色黃而脈虛弦,陽弱則陰無所附。擬用溫補,不心專治少陽。

熟地(五錢),生耆(二錢),附子(七分),新會(一錢),杜仲(二錢),黨參(二錢),當歸(二錢),桂枝(四分),澤瀉(一錢半),大棗(四枚),胡桃(二枚)

(案9)陰瘧淹久,脈形濡弱。陽衰不能衛外,中氣亦弱。擬用溫理。

黨參(二錢),當歸(二錢),柴胡(八分),半夏(一錢半),枳殼(一錢半),小樸(一錢),桂枝(四分),陳皮(一錢),茯苓(三錢)

加薑、棗。

(案10)肝陰內虧,瘧久不止,血隨火升,舉動鼻衄,左脈略弦,右濡。擬用填補,不專治瘧。

熟地(五錢),歸身(二錢),鱉血炒柴胡(六分),炒丹參(二錢),小樸(一錢),茯苓(三錢),制首烏(三錢),炒白芍(一錢半),威靈仙(二錢),黃芩(一錢),新會(一錢)荷葉,毛根(四錢)

(案11)陰瘧淹久,現雖截止,而餘邪未清。營液素虧,肝脾失養,瘧後氣弱,而營益耗。舌中脫液,宿痞作痛,甚則嘔逆,肌削色黃,脈形濡細。恐其中滿,培中為主,參用疏達。

黨參(二錢),香附(三錢),小樸(一錢),新會(一錢),蜜炙乾姜(五分),歸身(二錢),柴胡(六分),廣藿(二錢),茯神(三錢),穀芽(三錢),刀豆子(二粒)

白話文:

十七、瘧疾

書中記載:瘧疾的發生與胃氣有關。目前治療以養胃為主,胃氣充足後,才能生津液,也才能有效地攻邪。具體用藥需根據患者情況而定。

第一方:人參、桂枝、麥冬、天斛、茯苓、白芍、柴胡、甘草、橘皮,以荷葉露、藿香露和河水煎服。

第二方:瘧疾痊癒後,營氣虧虛,心、肝、脾三臟失養,陽氣浮升,清濁不分,症狀表現為心煩健忘,頭痛耳鳴,左脈虛弦,右關脈較大。心主神明,肝藏魂魄,虛則神魂不安,此方以養心為主。藥物包含:人參、遠志、炒川楝子、鹽水炒懷牛膝、桂心、棗仁、橘紅、辰砂拌麥冬炒黑芝麻、龍眼肉。另服珍珠粉、琥珀粉。

第三方(案6):暑濕外感導致的瘧疾,起初為間日瘧,後來轉為三日瘧,目前外在症狀已經減輕,但患者神倦、面色黃,舌苔光滑,津液不足,痰隨氣逆,胃口不好,右脈少衝之氣不足,左脈更弱。正氣先虧,久病津液也耗損。濕邪傷脾,暑邪傷氣。古人治療暑病都用生脈散,治療濕邪也常用健脾升陽的藥物。考慮患者年老體虛,藥力可能有限,故擬定此方:人參、生黃耆、橘紅、炒懷牛膝、麥冬、五味子、茯神、沉香。

第四方(案7):陰性瘧疾,寒熱交替,肝陰受損,絡脈熱盛,導致出血,脈象弦數。此方參照人參加柴胡的治療方法。藥物包含:生地黃、小茴香、柴胡、羚羊角、茯神、當歸、黃芩、川貝母、丹皮、荷葉、茅根。

第五方(案8):久患瘧疾傷及脾胃,面色黃,脈象虛弦,陽氣虛弱,陰氣無所依附。此方以溫補為主,而非專治少陽。藥物包含:熟地黃、生黃耆、附子、川貝母、杜仲、黨參、當歸、桂枝、澤瀉、大棗、胡桃。

第六方(案9):陰性瘧疾久治不愈,脈象濡弱,陽氣衰弱,不能抵禦外邪,中氣也虛弱。此方以溫補調理為主。藥物包含:黨參、當歸、柴胡、半夏、枳殼、小茴香、桂枝、陳皮、茯苓。另加生薑、大棗。

第七方(案10):肝陰虧虛,瘧疾久治不愈,血隨火氣上升,出現鼻出血,左脈略弦,右脈濡弱。此方以補益為主,而非專治瘧疾。藥物包含:熟地黃、熟地黃、鱉血炒柴胡、炒丹參、小茴香、茯苓、制何首烏、炒白芍、威靈仙、黃芩、川貝母、荷葉、茅根。

第八方(案11):陰性瘧疾久治不愈,雖然目前已停止發作,但餘邪未清。營血津液虧虛,肝脾失養,瘧疾之後氣虛,營血耗損。舌苔光滑,腹部脹滿作痛,嚴重時會嘔吐,肌肉消瘦,面色黃,脈象濡細。考慮患者脾胃虛弱,此方以健脾為主,並兼顧疏通。藥物包含:黨參、香附、小茴香、川貝母、蜜炙乾薑、熟地黃、柴胡、廣藿香、茯神、穀芽、刀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