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雲山人

《孤鶴醫案》~ 三十、胃脘 (1)

回本書目錄

三十、胃脘 (1)

1. 三十、胃脘

(案1)脾陽中虛,兼受木克,脘次作脹,時有寒熱,色黃脈弦。恐其中滿。

當歸(二錢),香附(三錢),艾絨(一錢),楂炭(二錢),藿香(一錢半),玫瑰花(二朵),白芍(一錢半),柴胡(六分),陳皮(一錢),赤苓(三錢),荷葉(一角)

(案2)暑邪挾濕,脘次作脹,右脈見緊。當用疏化。

白話文:

脾臟陽氣虛弱,又受到肝氣的克制,胃脘部時常脹滿,偶爾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,面色發黃,脈象弦緊。擔心脾胃內有積聚。

暑熱之邪夾雜濕氣,導致胃脘部脹滿,右脈弦緊。應該採用疏散化濕的治療方法。

茅朮(一錢半),葛根(二錢),山梔(一錢半),赤苓(三錢),陳皮(一錢),土藿(三錢),小樸(一錢),半夏(一錢半),香茹(六分),神麯(三錢),腹皮(一錢半),荷葉(一角)

(案3)脘次結痛,連及腰脊。肝鬱侮土,兼入奇脈,素體多濕,脈來弦緊,右澀。擬用溫宣。

茅朮(一錢半),歸身(二錢),乾薑(五分),茯苓(三錢),桂枝(五分),佛手(五分),香附(三錢),半夏(一錢半),枳殼(一錢半),澤瀉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

白話文:

  • 病人感到胃脘部和胸腹之間疼痛,疼痛還連到腰脊部位。這是因為肝氣鬱結,脾胃失調,還伴隨著奇脈,患者體質偏濕,脈象弦緊,右邊脈搏澀。考慮用溫暖宣通的藥物治療。

註解

  • 括號內的文字是中藥材的名稱,並附上藥材的常用別名或英文名稱。
  • 古文中的「錢」和「分」是中藥材的計量單位,與現代的克或毫克不同。
  • 案3 是對患者病情的描述,說明了患者的症狀和病因。

(案4)素患脫肛,系氣陰兩虧,下不能攝。近兼脘次作痛,服藥後,中焦通而漸及下焦。其為厥陰氣滯無疑。脈右尚和,左部略見弦象。擬從下焦滋納。

沉香炒熟地(六錢),枸杞(二錢),山藥(二錢),大茴(一錢),茯神(三錢),九香蟲(三分),肉桂炒白芍(一錢半),菟絲(三錢),炙草(五分),鬱金(一錢),棗仁(三錢)

白話文:

病人長期患有脫肛,原因是氣陰兩虛,導致下焦失攝。最近又伴隨脘腹疼痛,服藥後,中焦通暢,逐漸影響到下焦。這明顯是厥陰氣滯所致。脈象右邊尚且平和,左邊略微出現弦象。治療應從下焦滋養納氣入手。

方劑:沉香炒熟地六錢,枸杞二錢,山藥二錢,大茴一錢,茯神三錢,九香蟲三分,肉桂炒白芍一錢半,菟絲三錢,炙草五分,鬱金一錢,棗仁三錢。

(案5)胃為艮土,土受木克,脘次作痛,甚則嘔逆。時發時止,此次較前為劇。脘滿作痛,食入即嘔,嘔多痰稠,此胃汁也。現差平復,惟中悶少納。大便堅結,胃陽虛而陰亦耗矣。右脈濡澀,左虛弦,少衝和之象。急宜培補溫潤為主,佐以辛甘。

檀香炒熟地(一錢),當歸身(二錢),茯神(三錢),新會(一錢),鬱金(一錢),杜仲(二錢),杞子(二錢),蜜炙乾姜(五分),棗仁(三錢),香附(三錢),懷膝(一錢半),桂元(五枚)

(案6)木鬱氣滯,脘腹作痛,連及脅背,所謂肝痛無定處也。脈來見弦。宣絡為主。

白話文:

病人胃部疼痛,時好時壞,這次比上次嚴重,胃脹痛,吃東西就吐,吐出的痰多而黏稠,這是胃液。現在稍微好轉,但感覺胸悶,食慾不佳。大便乾燥,胃陽氣虛,陰氣也損耗了。右脈濡澀,左脈虛弦,這是少陰經的徵兆。應急需以滋補溫潤為主,輔以辛甘之味。藥方:炒熟地、當歸身、茯神、新會、鬱金、杜仲、杞子、蜜炙乾姜、棗仁、香附、懷膝、桂元。

另一個病人則是因为肝气郁滞,造成脘腹疼痛,甚至连及胁背,這是肝痛无定处的典型表现。脈象弦緊。應以疏通經絡为主。

黨參(二錢),吳萸(三分),乾薑(五分),柴胡(六分),木香(五分),佛手(五分),香附(三錢),桂枝(四分),歸尾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茯苓(三錢),穀芽(三錢)

(案7)胃陽中虛,虛則多寒,脘痛嘔酸,積年已久,曾經吐瘀二次。胃主納而化在脾,木托根於土,土衰則邪亢,而必致侮中。右脈濡弱無力。中年不應火衰,皆寒濕所傷耳。擬用溫補。

檀香炒黨參(二錢),歸尾(一錢半),茯神(三錢),新會(一錢),半夏(一錢半),秫米(三錢),杞子(二錢),乾薑(五分),於術(一錢半),甘草(五分),穀芽(三錢)

白話文:

這個病案描述的是一位中年患者,患有胃陽虛弱的病症。由於陽氣不足,容易導致寒氣入侵,出現胃脘疼痛、嘔吐酸水等症狀,而且已經持續多年,並且曾經吐過兩次瘀血。

中醫認為,胃主納食,脾主消化,脾土依靠木氣的生發才能旺盛,而脾土虛弱就會導致邪氣入侵,進而傷害脾胃。患者右脈濡弱無力,也說明脾胃虛寒。中年人本不應該出現火衰的情況,因此可以判斷是由於寒濕侵襲所致。

醫師擬用溫補的方案,使用以下藥材:檀香炒黨參兩錢、歸尾一錢半、茯神三錢、新會一錢、半夏一錢半、秫米三錢、杞子兩錢、乾薑五分、於術一錢半、甘草五分、穀芽三錢。

  • 括號內是藥材的中文名稱和簡稱,方便查詢。
  • 錢、分是古代的重量單位。
  • 醫案中的一些詞彙,如“胃陽中虛”、“木托根於土”等,是中醫的術語,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理解。

(案8)脘次作痛,連及背脊,甚則嘔酸,肝邪犯胃也。治以辛通。

半夏(一錢半),乾薑(五分),瓜蔞皮(三錢),茯苓(三錢),延胡(二錢),陳皮(一錢),炒白芍(一錢半),鬱金(一錢)

(案9)肝鬱化火犯胃,脘痛內熱。治以辛通苦泄。

川連(三分),川楝子(二錢),石決明(四錢),半夏(一錢半),鬱金(一錢),山梔(一錢半),炒延胡(二錢),生白芍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橘葉

(案10)胃脘作痛,痛久入絡,近兼咳嗆,惟恐失血。

白話文:

肚子一阵一阵地痛,痛到背脊,严重的时候还会呕吐酸水,这是肝脏的邪气犯了胃。治疗要用辛温通阳的方法。

半夏(一钱半),干姜(五分),瓜蒌皮(三钱),茯苓(三钱),延胡索(二钱),陈皮(一钱),炒白芍(一钱半),郁金(一钱)

肝气郁结化火犯胃,肚子痛,里面感觉热。治疗要用辛温通阳,苦寒泄热的方法。

川连(三分),川楝子(二钱),石决明(四钱),半夏(一钱半),郁金(一钱),山栀(一钱半),炒延胡索(二钱),生白芍(一钱半),陈皮(一钱),橘叶。

胃脘部疼痛,痛久了就深入经络,最近还伴有咳嗽、咯血,害怕失血。

歸鬚(二錢),石決明(四錢),瓦楞子(三錢),蘇子(三錢),新絳絨(五分),延胡(二錢),川楝子(二錢),鬱金(一錢),橘紅(一錢),桃仁(三錢)

(案11)頻發脘痛,嘔吐涎沫,陽微濁逆也。理宜治以辛溫,俾得陽通濁降,庶可向安。

半夏(一錢半),吳萸(三分),良薑(四分),益智仁(五錢),陳皮(一錢),桂枝(四分),茯苓(三錢),白蔻仁(一錢半)

白話文:

配方一:歸鬚兩錢、石決明四錢、瓦楞子三錢、蘇子三錢、新絳絨五分、延胡兩錢、川楝子兩錢、鬱金一錢、橘紅一錢、桃仁三錢。

配方二:半夏一錢半、吳萸三分、良薑四分、益智仁五錢、陳皮一錢、桂枝四分、茯苓三錢、白蔻仁一錢半。

患者經常感到脘腹疼痛,嘔吐涎沫,這是陽氣微弱,濁氣上逆。治療應以辛溫之品,使陽氣通暢,濁氣下降,才能恢復安寧。

(案12)胃痛食減,脈來細軟,中陽失運也。治以溫通。

白朮(一錢半),半夏(一錢半),焦歸身(二錢),乾薑(五分),炒白朮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茯苓(三錢),益智仁(一錢半),香附(三錢),炒砂仁(三分)

(案13)胃脘久痛,飲食減少,陽氣失運也。當此陽微,必須溫補。

黨參(二錢),茯苓(三錢),肉桂(三分),鬱金(一錢),益智仁(一錢半),於術(一錢半),乾薑(五分),白芍(一錢半),甘草(三分)

(案14)中脘脹痛頻發不已。此必有痰瘀阻滯胃絡。暫用疏通。

白話文:

胃痛食慾不振,脈搏細弱,是中焦陽氣運作失調所致。需用溫和通暢之法治療。

案12的藥方:白朮、半夏、焦歸身、乾薑、炒白朮、陳皮、茯苓、益智仁、香附、炒砂仁。

胃脘長期疼痛,飲食減少,是陽氣運作失調所致。此症陽氣虛弱,需溫補。

案13的藥方:黨參、茯苓、肉桂、鬱金、益智仁、於術、乾薑、白芍、甘草。

中脘部位脹痛頻繁發作,可能是痰瘀阻滯胃絡所致。需暫時用疏通之法治療。

瓜蔞皮(三錢),半夏(一錢半),鬱金(一錢),延胡(二錢),瓦楞子(三錢),蘇子(三錢),白芍(一錢半),橘紅(一錢)

(案15)肝陽逆犯胃絡,中脘作痛。治以苦泄辛降。

川楝子(二錢),延胡(一錢半),半夏(一錢半),瓜蔞皮(三錢),山梔(一錢半),石決明(四錢),白芍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鬱金(一錢),橘葉

白話文:

瓜蔞皮三錢,半夏一錢半,鬱金一錢,延胡二錢,瓦楞子三錢,蘇子三錢,白芍一錢半,橘紅一錢。

(案15)肝火上炎,衝犯胃經,導致中脘疼痛。用苦寒瀉火,辛溫降逆治療。

川楝子二錢,延胡一錢半,半夏一錢半,瓜蔞皮三錢,山梔一錢半,石決明四錢,白芍一錢半,陳皮一錢,鬱金一錢,橘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