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孤鶴醫案》~ 十、痞 (2)
十、痞 (2)
1. 十、痞
黨參(三錢),茯神(三錢),乾薑(五分),吳萸(三分),鬱金(一錢),肉桂(三分),陳皮(一錢),炙草(五分),木香(五分),杞子(三錢)
加秫米。
(案8)柴,左。胃氣素旺,過食易傷,夏秋不無暑濕,中脘結痞,氣陷下趨,則便泄成利,脅腹掣痛,左脈弦,右沉實。土弱木亢,消補參用,佐以辛溫升降之品。
於術(一錢半),乾薑(五分),柴胡(七分),陳皮(一錢),茯苓(二錢),澤瀉(一錢半),香附(三錢),川樸(一錢),吳萸(三分),毛術(一錢半),羌活(一錢半),枳實(一錢)
加佛手五分,荷蒂二枚。
(案9)營液內虧,血不營筋,因風牽掣,木邪結痞,時或作脹,表虛則多汗,心跳時眩,脈弦促不倫。擬用滋補,專理肝脾之陰。
熟地(六錢),棗仁(二錢),甘菊(一錢),懷膝(一錢半),蒺藜(三錢)
加胡桃二錢。
(案10)寒熱之後,厥陰氣滯,小腹痞痛,歸於右偏,脈弦緊實者,宜疏。
香附(三錢),吳萸(三分),延胡(二錢),柴胡(六分),青皮(一錢),歸尾(一錢半),炙草(五分),茯苓(三錢),枳實(一錢),麥芽(三錢)
加橘葉、玫瑰花。
(案11)病後未復,肝脾已乏,痞脹腹膨,近兼復感寒熱之後,色黃而泛,脈形浮濡。陰虧內熱,恐其肌削,當加意調攝。
鱉血拌柴胡(六分),香附(三錢),山梔(一錢半),枳實(一錢),女貞(二錢),白芍(一錢半),赤苓(三錢),楂炭(三錢),陳皮(一錢),荷葉(一角),佛手(五分)
(案12)肝邪結痞,侮土作痛,脈弦而促。氣弱而營液亦虧,酌進滋養。
黨參(三錢),肉桂(三分),當歸(二錢),香附(三錢),延胡(二錢),白芍(一錢半),柴胡(七分),新會(一錢),澤瀉(一錢半),枳殼(一錢半)
加佛手五分。
白話文:
十、痞
方劑一:黨參、茯神、乾薑、吳萸、鬱金、肉桂、陳皮、炙甘草、木香、枸杞子各適量,加秫米。此方用於胃氣素旺,過食傷胃,夏秋感受暑濕,導致中脘部結塊痞塞,氣機下陷,出現大便稀溏、脅肋腹部疼痛,左脈弦數,右脈沉實的症狀。因脾土虛弱,肝木亢盛,故用黨參補脾,並佐以辛溫升降之品調整氣機。
方劑二:於術、乾薑、柴胡、陳皮、茯苓、澤瀉、香附、川樸、吳萸、白術、羌活、枳實各適量,加佛手、荷蒂。此方用於營氣不足,血虛不能濡養筋脈,因風邪侵襲,導致肝木之邪結聚成痞塊,時而脹痛,並伴有汗多、心悸、頭暈,脈弦細而數的症狀。此方旨在滋補肝脾陰血。
方劑三:熟地黃、酸棗仁、甘菊、懷牛膝、蒺藜各適量,加胡桃。此方用於寒熱病後,厥陰經氣滯阻,小腹痞痛,疼痛偏於右側,脈弦緊的症狀,旨在疏通經絡。
方劑四:香附、吳萸、延胡索、柴胡、青皮、川芎、炙甘草、茯苓、枳實、麥芽各適量,加橘葉、玫瑰花。此方用於寒熱病後,厥陰經氣滯阻,小腹痞痛,疼痛偏於右側,脈弦緊的症狀,旨在疏通經絡。
方劑五:鱉血、柴胡、香附、山梔子、枳實、女貞子、白芍、赤茯苓、焦山楂、陳皮、荷葉、佛手各適量。此方用於病後肝脾不足,腹部痞脹,並伴有寒熱、黃疸、脈浮弱的症狀。因陰虛內熱,故需滋陰清熱,並注意調養。
方劑六:黨參、肉桂、當歸、香附、延胡索、白芍、柴胡、砂仁、澤瀉、枳殼各適量,加佛手。此方用於肝邪犯脾,導致痞塊疼痛,脈弦數的症狀。因氣虛兼營血不足,故需益氣養血。
說明: 以上翻譯已將古代劑量單位(錢、分)保留,並未換算成現代單位。 各藥材用量需遵醫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