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雲山人

《孤鶴醫案》~ 十、痞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十、痞 (1)

1. 十、痞

(案1)素患痞結,延成腹脹便溏。此脾虛挾濕也,不易調治。

炒毛術(一錢半),制白朮(一錢半),法半夏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炮姜(五分),大腹絨(一錢半),制香附(三錢),炒車前(三錢),澤瀉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

加冬瓜子(二錢)。

(案2)痞結為患,延至腹痛,食減,便溏,脈軟無力。此脾土陽衰,殊非輕候。

西黨參(三錢),茯苓(三錢),廣皮(一錢),煨木香(五分),煨肉果(六分),制白朮(一錢半),半夏(一錢),白芍(一錢半),菟絲子(三錢)

(案3)左。脾之積曰痞氣,結於中脘,正氣旺則邪氣自散。此方於培土中參痞氣丸方。

黨參(三錢),於術(一錢半),肉桂(五分),枳殼(一錢),乾薑(五分),川連(三分),木香(五分),茯苓(三錢),歸身(二錢),建曲(三錢),厚朴(一錢),昆布,肉果(六分),砂仁(三分),陳皮(一錢)

(案4)胡,左。陰瘧淹久,現雖截止,而餘邪未清,營液素虧,肝脾失養,瘧後氣弱,而營血益耗。舌中脫液,宿痞作脹,甚則嘔逆,肌削色黃,脈形濡細。恐其中滿,培中為主,參用疏達。

西黨參(三錢),柴胡(六分),厚朴(一錢),廣藿香(一錢半),蜜炙乾姜(五分),歸身(二錢),香附(三錢),新會(一錢),白茯苓(三錢)

加穀殼三錢,刀豆子二粒。

(案5)肝為先天,沖帶皆為所主,木亢乘土,虛邪結痞,營絡阻滯,八月愆期,去秋起患陰瘧,現雖已至,肝脾益虧,日後漸恐腹滿。右脈略澀,左見虛弦。不必急於通經,健脾養肝,俾得漸復,平日忌服酸冷等物,並戒氣惱。

於術(一錢半),桂枝(四分),當歸(二錢),柴胡(六分),香附(三錢),棗仁(三錢),生耆(二錢),艾絨(一錢),白芍(一錢半),茯神(三錢),陳皮(一錢),生地(砂仁炒四錢)

加煨姜二片,玫瑰花二朵。

(案6)肝邪侮土,宿痞作脹,腹大漸堅。脾陽本虛,素日操煩,營液亦耗,肝脾之陽為氣,而陰即血,血足以滋養則肝柔,而脾土亦安。擬方營氣並補,參用溫疏之品。

砂仁炒熟地(五錢),肉桂(三分),香附(二錢),澤瀉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西潞黨參(三錢),當歸(二錢),遠志(一錢),懷膝(一錢半),新會(一錢)

加佛手五分,淡竹葉一錢半。

(案7)肝邪結痞,侮土作痛,甚則嘔逆,木托根於土,土弱則木病,則侮土,右脈大而見濡,左部亦弱,並無弦急之象。此係積勞內傷,營氣二虧,木失養所致,惟已病多經年,急切不能見效。擬以溫養之劑扶脾柔肝,濟以恆力,更能頤養,或可漸次就痊也。

白話文:

十、痞

(案例一)病人原本就患有痞塊,日久導致腹脹便溏(大便稀軟)。這是脾虛夾濕引起的,不容易治療。

處方:炒毛術(1.5錢)、制白朮(1.5錢)、法半夏(1.5錢)、茯苓(3錢)、炮姜(0.5錢)、大腹皮(1.5錢)、制香附(3錢)、炒車前子(3錢)、澤瀉(1.5錢)、陳皮(1錢),另加冬瓜子(2錢)。

(案例二)痞塊久病,導致腹痛、食慾減退、便溏、脈象軟弱無力。這是脾土陽氣衰弱,病情並不輕微。

處方:西黨參(3錢)、茯苓(3錢)、廣橘皮(1錢)、煨木香(0.5錢)、煨肉豆蔻(0.6錢)、制白朮(1.5錢)、半夏(1錢)、白芍藥(1.5錢)、菟絲子(3錢)。

(案例三)左側。脾臟的積聚稱為痞氣,積聚在中脘穴(胃部),正氣旺盛則邪氣自然消散。此方在培土(健脾)的基礎上,參照痞氣丸的方劑。

處方:黨參(3錢)、蒼朮(1.5錢)、肉桂(0.5錢)、枳殼(1錢)、乾薑(0.5錢)、川連翹(0.3錢)、木香(0.5錢)、茯苓(3錢)、熟地黃(2錢)、建曲(3錢)、厚朴(1錢)、昆布、肉豆蔻(0.6錢)、砂仁(0.3錢)、陳皮(1錢)。

(案例四)患者,左側。長期患有陰瘧,雖然現在已經停止發作,但餘邪未清,體液長期虧損,肝脾失養,瘧疾後氣虛,而且營血繼續消耗。舌苔乾燥,宿有的痞塊脹滿,嚴重時會嘔吐,肌肉消瘦,面色發黃,脈象濡細。擔心是脾胃氣滯,以健脾為主,兼用疏通的藥物。

處方:西黨參(3錢)、柴胡(0.6錢)、厚朴(1錢)、廣藿香(1.5錢)、蜜炙乾薑(0.5錢)、熟地黃(2錢)、香附(3錢)、川貝母(1錢)、白茯苓(3錢),另加穀殼(3錢)、刀豆(2粒)。

(案例五)肝主先天,沖任二脈都由肝所主,肝氣過盛克脾,虛邪導致痞塊,營氣運行受阻,八月月經推遲,從去年秋天開始患陰瘧,現在雖然已經停止,但肝脾仍虧損,日後擔心會腹脹。右脈略澀,左脈虛弦。不必急於通經,應該健脾養肝,使病情逐漸恢復,平時忌食酸寒食物,也要避免情緒激動。

處方:蒼朮(1.5錢)、桂枝(0.4錢)、當歸(2錢)、柴胡(0.6錢)、香附(3錢)、酸棗仁(3錢)、生黃耆(2錢)、艾絨(1錢)、白芍藥(1.5錢)、茯神(3錢)、陳皮(1錢)、生地黃(用砂仁炒4錢),另加煨薑(2片)、玫瑰花(2朵)。

(案例六)肝邪犯脾,宿有的痞塊脹滿,腹部增大逐漸變硬。脾陽本虛,平時經常操勞,體液也虧損,肝脾的陽氣是氣,陰氣是血,血足夠滋養,肝氣就柔和,脾土也安穩。擬定方劑既補益營氣,又兼用溫和疏通的藥物。

處方:砂仁炒熟地黃(5錢)、肉桂(0.3錢)、香附(2錢)、澤瀉(1.5錢)、茯苓(3錢)、西黨參(3錢)、當歸(2錢)、遠志(1錢)、懷牛膝(1.5錢)、川貝母(1錢),另加佛手(0.5錢)、淡竹葉(1.5錢)。

(案例七)肝邪結聚成痞塊,犯脾導致疼痛,嚴重時會嘔吐,木氣依靠土氣,土氣虛弱則木氣生病,就會犯脾,右脈大而濡弱,左脈也弱,沒有弦急的脈象。這是積勞成疾,營氣雙虛,木氣失養造成的,而且病情已經多年,短期內難以見效。擬用溫養的藥物扶助脾陽,柔肝,持之以恆,精心調養,或許能逐漸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