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孤鶴醫案》~ 二十一、時症 (1)
二十一、時症 (1)
1. 二十一、時症
(案1)寒熱頭痛,胸悶咳逆,風濕傷漸也。治以辛涼解散。
荊芥(一錢半),防風(一錢半),桔梗(一錢),連翹(一錢),新會(一錢),杏仁(三錢),前胡(一錢),牛蒡子(三錢),枳殼(一錢半)
(案2)惡寒發熱,頭痛身疼,脘悶無汗,脈來弦緊。乃衛陽疏而風邪外襲,例用辛溫解表。
白話文:
(案1)
患者出現寒熱交替的頭痛,胸悶咳嗽,伴隨有風濕引起的疼痛。這屬於風寒濕邪侵犯人體,可以用辛涼解表的方法治療。
藥方:
- 荊芥(一錢半)
- 防風(一錢半)
- 桔梗(一錢)
- 連翹(一錢)
- 新會(一錢) (注:新會指的是新會陳皮,一種藥材)
- 杏仁(三錢)
- 前胡(一錢)
- 牛蒡子(三錢)
- 枳殼(一錢半)
(案2)
患者出現惡寒發熱、頭痛身疼、脘悶無汗、脈象弦緊等症狀。這屬於衛陽疏泄不足,導致風邪外襲。可以用辛溫解表的方法治療。
羌活(一錢半),蘇梗(一錢),厚朴(一錢),陳皮(一錢),防風(一錢半),桔梗(一錢),半夏(一錢半),杏仁(三錢),生薑(一片),蔥白(二枚)
(案3)風寒傷衛,邪勢方張。治以溫經表散。
羌活(一錢半),蘇葉(一錢),厚朴(一錢),陳皮(一錢),淡豆豉(一錢半),防風(一錢半),桔梗(一錢),半夏(一錢半),枳殼(一錢半),生薑(二片)
白話文:
羌活一錢半、蘇梗一錢、厚朴一錢、陳皮一錢、防風一錢半、桔梗一錢、半夏一錢半、杏仁三錢、生薑一片、蔥白二枚。
風寒傷衛,邪氣正盛,需用溫經散寒之法。
羌活一錢半、蘇葉一錢、厚朴一錢、陳皮一錢、淡豆豉一錢半、防風一錢半、桔梗一錢、半夏一錢半、枳殼一錢半、生薑二片。
(案4)邪傷陽經,形寒身熱,頭疼脘悶,舌白脈緊。先宜汗解為要。
羌活(一錢半),蘇梗(二錢),厚朴(一錢),陳皮(一錢),茅朮(一錢半),防風(一錢半),桔梗(五分),半夏(一錢半),杏仁(三錢),老薑衣
(案5)素體發熱,頭脹胸悶,舌布白苔,脈來弦勁。邪勢鬱於氣分,不汗化達,宜疏解法,侯政
柴胡(六分),淡豆豉(一錢半),牛蒡子(三錢),桔梗(一錢),葛根(一錢半),瓜蔞皮(三錢),炒枳殼(一錢半),杏仁(三錢)
白話文:
病症
邪氣侵犯陽經,導致身體發冷但卻伴隨發熱,頭疼、胸腹脹悶,舌苔白,脈象緊。
治療原則
首先應以發汗解表的方法治療。
藥方
- 羌活(一錢半)
- 蘇梗(二錢)
- 厚朴(一錢)
- 陳皮(一錢)
- 茅朮(一錢半)
- 防風(一錢半)
- 桔梗(五分)
- 半夏(一錢半)
- 杏仁(三錢)
- 老薑衣(適量)
病症
體質偏虛,發熱,頭部脹痛,胸悶,舌苔白,脈象弦緊。邪氣鬱積於氣分,汗液不能正常排出,導致症狀加重。
治療原則
應以疏解法治療,待症狀有所緩解後再考慮其他治療方法。
藥方
- 柴胡(六分)
- 淡豆豉(一錢半)
- 牛蒡子(三錢)
- 桔梗(一錢)
- 葛根(一錢半)
- 瓜蔞皮(三錢)
- 炒枳殼(一錢半)
- 杏仁(三錢)
注
- 文中「錢」和「分」是古代中藥的計量單位,目前已不再使用。
- 藥方中藥材的數量僅供參考,實際用藥需根據患者病情、體質等因素調整。
- 中醫治療需由專業醫生診斷,切勿自行用藥。
覆:得汗之後,邪勢不解,煩渴少寐,脈數舌乾。伏邪未清,津液養傷,法當先宜清解為要。
川連(三分),花粉(二錢),淡芩(一錢半),連翹(一錢半),知母(二錢),蘆根(四分),葛根(一錢半),枳殼(一錢半),鬱金(一錢),山梔(一錢半),竹茹(四分)
(案6)邪陷劫津,舌紅生刺,最防內閉神昏,急宜滋補。
犀角(一錢),鮮生地(一兩),丹皮(二錢),鬱金(一錢),元參(二錢),茅根(四錢),花粉(二錢),鮮石斛,連翹(一錢半),知母(二錢),竹茹(四分)
白話文:
出汗後,病症未消,患者煩躁口渴、睡眠少、脈搏快、舌頭乾燥。說明邪氣尚未清除,需要滋養津液,以清解邪氣為優先。藥方:川連三分、花粉二錢、淡芩一錢半、連翹一錢半、知母二錢、蘆根四分、葛根一錢半、枳殼一錢半、鬱金一錢、山梔一錢半、竹茹四分。
如果邪氣深入損傷津液,舌頭紅且有刺痛感,要格外注意內閉神昏的情況,需要及時滋補。藥方:犀角一錢、鮮生地一兩、丹皮二錢、鬱金一錢、元參二錢、茅根四錢、花粉二錢、鮮石斛、連翹一錢半、知母二錢、竹茹四分。
(案7)濕熱傷陰,舌紅脈數。仿玉女煎法。
鮮生地(一兩),丹皮(二錢),生芍(一錢半),知母(二錢),連翹(一錢),生石膏(三錢),花粉(二錢),麥冬(二錢),甘草(五分),蘆根(四錢)
(案8)濕邪留戀,汗出不解,陰虧液傷,治以滋補。
鮮石斛(三錢),炙鱉甲(四錢),生白芍(一錢半),知母(二錢),陳皮(一錢),冬桑葉(一錢半),穭豆衣(二錢),生米仁(三錢),牡丹皮(三錢),花粉(二錢),竹茹(四分)
白話文:
(案7)
患者症狀為濕熱傷陰,舌頭紅、脈搏數。參考玉女煎方劑加減。
藥方:
- 鮮生地(一兩)
- 丹皮(二錢)
- 生芍藥(一錢半)
- 知母(二錢)
- 連翹(一錢)
- 生石膏(三錢)
- 花粉(二錢)
- 麥冬(二錢)
- 甘草(五分)
- 蘆根(四錢)
(案8)
患者症狀為濕邪留戀,汗出不止,陰虛液傷,應以滋補之法治療。
藥方:
- 鮮石斛(三錢)
- 炙鱉甲(四錢)
- 生白芍(一錢半)
- 知母(二錢)
- 陳皮(一錢)
- 冬桑葉(一錢半)
- 穭豆衣(二錢)
- 生米仁(三錢)
- 牡丹皮(三錢)
- 花粉(二錢)
- 竹茹(四分)
註解
- 方劑中的藥物名稱均為中藥名,現代人可能不熟悉,需要查閱相關資料。
- 方劑中所使用的藥物劑量是古代的稱量單位,與現代的毫克、克等單位不同,需要根據古代的藥典或現代藥劑學資料換算。
- 藥方僅供參考,實際使用需遵醫囑。
(案9)濕邪內陷,四肢厥逆,想熱深厥亦深也。頃診六脈沉數,譫語神昏,大便三候不解,乃病久元虛,邪歸胃腑,甚為辣手重疾,勉擬陶氏黃龍湯法。以圖幸攻。附方,政用
厚朴(一錢),制軍(一錢),元明粉,枳殼(一錢),甘草(五分),參鬚(一錢),歸身(二錢),全瓜蔞(三錢),桔梗(一錢)
(案10)冬溫乘陽虛而發,身熱不得汗解,脘悶咳逆,舌白脈弦。邪郁表分,尚未施張,法當治以辛散。
荊芥(一錢半),淡豆豉(一錢半),連翹(一錢),陳皮(一錢),枳殼(一錢半),葛根(一錢半),牛蒡子(三錢),桔梗(一錢),杏仁(三錢),姜衣(四分)
白話文:
患者因濕邪入侵內部,四肢冰冷發麻,想找熱卻覺得更冷,病情十分嚴重。脈象沉而數,病人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便秘已久,可見病程長,元氣虛弱,邪氣侵犯胃腑,屬於棘手的重症,勉強仿效陶氏黃龍湯方劑,試圖以攻邪為治。
患者因冬溫乘虛而發病,發熱卻無法出汗,胸悶咳嗽逆氣,舌苔白,脈象弦細。邪氣鬱積於肌表,尚未完全發散,應當用辛散之法治療。
(案11)暑濕傷其氣分,脘悶腹痛,上吐下瀉,四肢厥冷,舌膩脈微。此霍亂之候,理用正氣法。
藿香(一錢半),半夏(一錢半),瓜蔞皮(三錢),赤苓(三錢),厚朴(一錢),廣皮(一錢),白蔻仁(三分),六一散(三錢),干省頭草
(案12)身熱頭脹,脘悶煩渴,暑邪傷氣,當清上焦。
香薷(一錢),白蔻殼(一錢),六一散(二錢),赤苓(三錢),連翹(一錢半),藿香(一錢半),大豆卷(二錢),金銀花(一錢),杏仁(三錢),省頭草,荷葉(一角)
白話文:
暑濕之邪侵犯了人體的氣分,導致胸口悶痛、腹部疼痛、嘔吐腹瀉、四肢冰冷、舌苔厚膩、脈象微弱。這是霍亂的徵兆,應當使用扶正祛邪的方法治療。
身體發熱、頭部脹痛、胸口悶悶、口渴難耐,這是暑邪傷及人體陽氣,應當清熱解暑,治療上焦。
(案13)暑風傷肺,發熱汗少,頭脹咳嗆,舌布白苔。脈左弦數。此屬閉暑之候,姑擬辛解。
香薷(一錢半),桔梗(一錢),枳殼(一錢半),藿香(一錢半),半夏(一錢半),荊芥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杏仁(三錢),荷葉(一角)
(案14)暑風外襲,身熱頭疼,咳嗆。辛涼解散。
香薷(一錢半),薄荷(六分),杏仁(三錢),連翹(一錢半),六一散(三錢),桑皮(一錢半),桔梗(一錢),藿香(一錢半),橘紅(一錢),絲瓜葉
白話文:
患者因暑熱侵襲肺部,出現發燒、汗少、頭脹、咳嗽、痰多,舌苔白,脈象弦數,屬於暑熱閉塞的表現,需要用辛涼解表的方法治療。
藥方包括:香薷、桔梗、枳殼、藿香、半夏、荊芥、陳皮、杏仁、荷葉。
另一位患者則是被暑熱外邪侵襲,出現發燒、頭痛、咳嗽等症狀,需要用辛涼解表散寒的藥物治療。
藥方包括:香薷、薄荷、杏仁、連翹、六一散、桑皮、桔梗、藿香、橘紅、絲瓜葉。
(案15)脈弦數,暮熱朝涼,汗解渴飲。治從少陽。
青蒿(一錢),桑葉(一錢半),丹皮(二錢),知母(二錢),綠豆皮(二錢),鱉甲(四錢),陳皮(一錢),石斛(二錢),花粉(二錢),鮮佛手(三分)
(案16)瘧來漸晏,邪有入陰之意。脘膈痞結,中焦屢受邪迫,正氣已餒。宜進二前胡。
半夏(一錢半),厚朴(一錢),知母(一錢半),草果(七分),黃芩(一錢半),烏梅(三分),花粉(二錢),薑汁(一匙)
白話文:
患者脈搏弦數,傍晚發熱,早晨涼,出汗且口渴。應當治療少陽經。藥方:青蒿一錢,桑葉一錢半,丹皮二錢,知母二錢,綠豆皮二錢,鱉甲四錢,陳皮一錢,石斛二錢,花粉二錢,鮮佛手三分。
患者瘧疾發作時間逐漸延遲,邪氣有入陰的趨勢。脘膈痞結,中焦屢次受到邪氣侵襲,正氣已經衰退。應該加入二錢前胡。藥方:半夏一錢半,厚朴一錢,知母一錢半,草果七分,黃芩一錢半,烏梅三分,花粉二錢,薑汁一匙。
(案17)症屬濕溫,起十餘日,斑點已見,身熱不退,神昏譫語,時見痙象。兼之呃逆,舌不能伸,膩白而渴,大便閉結。表未達而腑氣亦未通。脈左濡浮,右澀,不甚數。凡斑皆濕熱蒸鬱而成。既見而熱不退,逆境也。姑擬此方,以專進之。
人參(一錢),石膏(四錢),陳皮(一錢),羚角(一錢),全瓜蔞(三錢),荷葉(一角),茅朮(一錢半),小樸(一錢),升麻(四分),枳實(一錢),六一散(三錢),大麥仁
白話文:
這是一個濕溫病症,已經持續十多天,身上已經出現斑點,體溫一直沒有退下去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偶爾還會抽搐。另外還有呃逆、舌頭伸不出來、舌苔白膩而且口渴、大便不通。表面症狀還沒消退,內臟的氣也不通暢。脈象左邊濡浮,右邊澀,脈搏不太快。所有的斑點都是濕熱蒸鬱造成的。斑點出現後,體溫仍然不退,這是逆轉的徵兆。姑且用這個藥方,專門用來治療。
藥方:人參(一錢)、石膏(四錢)、陳皮(一錢)、羚角(一錢)、全瓜蔞(三錢)、荷葉(一角)、茅朮(一錢半)、小樸(一錢)、升麻(四分)、枳實(一錢)、六一散(三錢)、大麥仁。
又,得解後,身熱未淨,仍有譫語,舌苔薄白中焦,素日勞乏,心營本虧,脈左略弦,右大而不攝。邪輕而正不能復,當用滋養。
人參(一錢),茯神(三錢),山梔(一錢半),枳殼(一錢半),石斛(二錢),麥冬(二錢),棗仁(三錢),全蔞(三錢),新會(一錢),薄荷(五分),荷葉(一角),燈草(一紮)
(案18)營衛大虧,氣弗交戰,寒多熱少。此營勝衛,當用溫理。
生耆(三錢),桂枝(四分),當歸(二錢),陳皮(一錢),生術(一錢半),防風(一錢半),白芍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陰水、陽水二煎。
白話文:
患者解毒之後,身體仍有發熱,並且神志不清,舌苔薄白,中焦虛弱,平時勞累,心血不足,脈象左邊略微弦細,右邊大而無力。這是因為邪氣雖然輕微,但正氣尚未恢復,需要滋養。
處方:人參一錢、茯神三錢、山梔子一錢半、枳殼一錢半、石斛二錢、麥冬二錢、棗仁三錢、全蔞三錢、新會柑一錢、薄荷五分、荷葉一角、燈心草一紮。
患者營氣和衛氣大虧,氣血失調,寒氣重、熱氣輕。現在營氣偏盛,衛氣虛弱,需要溫補。
處方:生黃芪三錢、桂枝四分、當歸二錢、陳皮一錢、生薑一錢半、防風一錢半、白芍一錢半、茯苓三錢。陰水和陽水需分開煎煮。
(案19)風邪化熱鬱於太陽,陽明身熱,咳嗆,唇燥而腫,脈形浮濡。擬用清泄。
薄荷(六分),防風(一錢半),象貝(三錢),花粉(二錢),生甘草(五分),山梔(一錢半),橘紅(一錢),石膏(四錢),杏仁(三錢),冬桑葉(一錢半)
(案20)素體中虛,近感暑濕,中焦阻滯,起患寒熱,經旬不退,甚則嘔逆,舌光而干,飲不解渴,肢節酸楚,時或譫語,三陽俱見,邪郁尚未透達,胸悶不舒,食冷則不安,此非實熱,其舌光亦非陰虧,由中阻氣不上乘也,左脈見弦。擬用疏中,參以泄表,加人參以助氣機。
人參(一錢),柴胡(六分),新會(一錢),廣藿(一錢半),六一散(三錢),中樸(一錢),香茹(六分),茯神(三錢),鮮斛(一錢),冬瓜皮(三錢),荷葉(一角)
白話文:
這個病人是風寒化熱,熱邪鬱結在太陽經,陽明經身體發熱,咳嗽氣喘,嘴唇乾燥腫脹,脈象浮而濡滑。 應該使用清熱解毒、疏散風熱的方法。
這個病人平時身體虛弱,最近感染暑濕,中焦脾胃氣機阻滯,導致寒熱交替,已經持續十天沒有退燒,嚴重時還伴有嘔吐,舌頭光亮乾燥,喝水也無法解渴,四肢關節酸痛,偶爾神志不清,三陽經都有症狀,邪氣鬱結尚未透達,胸悶不舒,吃冷的食物就難受,這不是實熱證,舌頭光亮也不是陰虛,而是因為中焦氣機阻滯,不能上升到心肺所致,左脈弦緊。 應該使用疏通中焦,兼顧解表的方法,再加入人參來幫助氣機運行。
(案21)暑濕侵脾,蒸郁成熱,中陽不運,氣不達邪,體軟色黃,四肢不能運動,身熱淹久,汗出發疹,仍不退涼。舌薄白而大,右脈浮大而濡,左大而不弦,熱甚見數。此中焦內閉之象,濕傷脾,傷其氣也,暑亦傷氣,擬以益氣為主,參以疏化。
人參(一錢),枳殼(一錢半),中樸(一錢),茯苓(三錢),當歸(二錢),柴胡(六分),於術(一錢半),茅朮(一錢半),山梔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葛根(一錢半),澤瀉(一錢半)荷葉(一角)
(案22)暑傷氣,濕傷脾,暑為陰邪,濕亦屬陰,蒸郁日久,中陽被遏,身熱見疹,色黃體軟,右脈浮大少力,左部亦滯。外蒸之象,皆浮而實,則中寒不運。急宜益氣,佐以辛溫。
白話文:
這是一個暑濕侵犯脾臟,導致熱氣鬱積的案例。由於脾臟陽氣不能正常運作,氣血無法抵抗外邪,患者出現身體虛軟、面色發黃、四肢無力等症狀。身體持續發熱,時間久了,開始出汗並伴隨疹子出現,但依然沒有退熱。舌頭薄白且大,右脈浮大而濡弱,左脈大而無力,且脈搏較快。這是中焦(脾胃)氣機閉塞的表現,濕邪傷脾,損害了脾氣,暑邪也傷氣,因此治療以益氣為主,並輔以疏散化解濕熱。
藥方
人參(1錢),枳殼(1.5錢),中樸(1錢),茯苓(3錢),當歸(2錢),柴胡(6分),於術(1.5錢),茅朮(1.5錢),山梔(1.5錢),陳皮(1錢),葛根(1.5錢),澤瀉(1.5錢),荷葉(1角)
這是一個暑邪傷氣,濕邪傷脾的案例。暑邪和濕邪都屬陰邪,長時間蒸鬱,導致中焦陽氣受阻,患者出現發熱出疹、面色發黃、身體軟弱等症狀。右脈浮大无力,左脉也迟滞,這表明外有蒸熱,但脈象浮而實,則說明內有寒氣阻滯,陽氣不能正常運作。因此,應急需益氣,並輔以辛溫之品。
人參(一錢),乾薑(五分),茯神(三錢),當歸(二錢),新會(一錢),燈心(一札),於術(一錢半),肉桂(三分),棗仁(三錢),麥冬(二錢),澤瀉(一錢半),沉香片
(案23)暑濕蒸熱,紅白疹,俱郁邪未清,歸於陽明少陽,熱在肌表,中阻而外亦不解,脈數見弦。不可更散,解肌,參用清泄。
薄荷(六分),生地(四錢),山梔(一錢半),青蒿(一錢),滑石(三錢),黃芩(一錢半),連翹(一錢),石膏(四錢),蔞皮(三錢),陳皮(一錢),赤苓(三錢),象貝(三錢),加豆卷、荷葉。
白話文:
患者暑濕蒸熱,身上出現紅白疹子,體內郁熱未消,病症歸屬於陽明、少陽經絡,熱邪停留在肌膚表面,導致內外不通,脈象浮數且弦。不可再用散寒解表之法,應以清熱解毒、利濕泄熱為主。處方:人參、乾薑、茯神、當歸、新會、燈心、於術、肉桂、棗仁、麥冬、澤瀉、沉香,另加薄荷、生地、山梔、青蒿、滑石、黃芩、連翹、石膏、蔞皮、陳皮、赤苓、象貝,以及豆卷、荷葉。
(案24)暑濕之邪,蒸郁成熱,由陽明漸入少陽,身熱不退,疹見未透,脘次痞結,時或譫語,而津液漸虧,舌光脫,脈弦細,右數,恐入厥陰,見昏厥等象。擬用養陰,參以疏化。
人參(一錢),山梔(一錢半),麥冬(三錢),赤苓(三錢),橘紅(一錢),益元散(三錢),柴胡(六分),石膏(四錢),枳實(一錢),建曲(三錢),川貝(一錢),荷葉(一角),蘆根
(案25)病屬濕溫,鬱火蒸熱,邪由陽明歸於少陽,逼入厥陰血分,神昏譫語,舌絳根黃,疹點已見,身熱不退,咽痛咳血,右脈數而有力,左大略濡,津液已虧,恐風動見厥。姑擬清泄。
白話文:
此病症屬於暑濕之邪,在體內蒸郁化熱,從陽明經漸漸入侵少陽經,導致持續發熱,疹子尚未完全透發,脘腹痞結,時而神志不清說胡話,並且津液逐漸虧損,舌苔光滑無津,脈象弦細而右邊脈搏跳動次數較快,恐懼病邪進一步侵犯厥陰經,出現昏厥等症狀。治療方針應以養陰為主,同時配合疏散化解暑濕。
藥方
人參(一錢),山梔子(一錢半),麥冬(三錢),白茯苓(三錢),橘紅(一錢),益元散(三錢),柴胡(六分),石膏(四錢),枳實(一錢),建曲(三錢),川貝母(一錢),荷葉(一角),蘆根(適量)
案25
此病屬於濕溫證,鬱熱蒸灼,病邪從陽明經轉入少陽經,進一步逼入厥陰經血分,出現神志昏迷說胡話,舌頭紅絳舌根發黃,疹子已經出現,發熱不退,咽喉疼痛甚至咳血,右脈搏跳動次數快且有力,左脈搏略微濡弱,津液已經虧損,擔心風邪乘虛而入,導致昏厥。暫時以清泄為治療方針。
羚角(一錢半),山梔(一錢半),川貝(三錢),赤苓(三錢),丹皮(二錢),石斛(一錢),橘白(一錢),元參(二錢),甘中黃,蘆根,菖蒲
(案26)風溫上受,肺氣不宣,咳嗆音啞,喉痛,頭暈,脈弦,舌白尖紅。法當化邪清金。
牛蒡子(二錢),馬兜鈴(一錢半),光杏仁(三錢),炒知母(一錢半),新會(一錢半),象貝母(三錢),炒紫菀(一錢半),玉桔梗(六分),葉蘇梗(二錢),梗通(八分)
(案27)暑溫挾濕,投辛散,邪未除淨,蘊久,陰分受損,寒起背肢,熱從心熾,久咳痰膩,命門火衰,肺失升降之權,脈數,舌白尖紅。法當和陰潛陽,兼理清化。
白話文:
羚羊角、山梔子、川貝母、赤茯苓、丹皮、石斛、橘白、元參、甘草、蘆根、菖蒲,用於治療風溫上受,肺氣不宣,咳嗽喘息,聲音嘶啞,喉嚨痛,頭暈,脈象弦緊,舌苔白而尖部發紅的症狀。
牛蒡子、馬兜鈴、光杏仁、炒知母、新會陳皮、象貝母、炒紫菀、玉竹、葉蘇梗、梗通,用於治療暑溫挾濕,用辛散之法後,邪氣未除,久而久之,陰分受損,寒氣侵入背部和四肢,心火熾盛,久咳痰粘,命門火衰,肺氣升降失調,脈象數快,舌苔白而尖部發紅的症狀。
酒炒當歸(二錢),熟附片(七分),炒枯元地(三錢),粉丹皮(二錢),杏仁(三錢),炒川芎(一錢半),炮薑炭(三分),焦白芍(一錢半),童木通(六分),紫菀(一錢半)
白話文:
將當歸用酒炒過(二錢),熟附片(七分),元地炒至枯燥(三錢),丹皮研成粉末(二錢),杏仁(三錢),川芎炒過(一錢半),薑炭炮製(三分),白芍炒至焦黃(一錢半),木通(六分),紫菀(一錢半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