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孤鶴醫案》~ 九、腫脹 (1)
九、腫脹 (1)
1. 九、腫脹
(案1)泄瀉、浮腫,寒濕傷管也。仿苓蔞術桂法。
生毛術(一錢半),赤苓(三錢),廣陳皮(一錢),製厚朴(一錢),淡乾薑(五分),細桂枝(四分),澤瀉(一錢半),法半夏(一錢半),車前子(三錢)
(案2)腹脹食減,四肢不暖,脾腎陽微也。法當溫補。
制白朮(一錢半),上肉桂(三分),制川附(五分),茯苓(三錢),車前子(三錢),炒白芍(一錢半),廣木香(五分),菟絲子(二錢),澤瀉(一錢半),赤小豆(一錢半)
(案3)統體浮腫,便溏尿澀,陽微挾濕也。法當溫理。
生茅朮(一錢半),生於術(一錢半),炮姜(四分),法半夏(一錢半),赤苓(三錢),粉萆薢(二錢),川椒目(四分),澤瀉(一錢半),炒車前子(三錢)
加冬瓜子二錢。
(案4)腹脹氣喘,脈不應指,此脾腎陽衰也。仿金匱腎氣法。
炒鬆熟地(五錢),制於術(一錢半),上肉桂(三分),制香附(三分),赤苓(三錢),炒懷牛膝(一錢半),炒車前子(三錢),法半夏(一錢半),新會皮(一錢)
沖沉香末三分。
(案5)腹鳴作脹,脈來弦軟,脾陽衰也。法當溫補。
炒黃黨參(二錢),制毛術(一錢半),上肉桂(三分),薑製半夏(一錢半),新會皮(一錢),蜜水炒於術(一錢半),槐雲苓(三錢),益智仁(一錢半),醋炒紫石英(二錢)
磨沖鬱金葉一匙。
(案6)周,左。命陽下衰,火不生土,脾陽亦弱,痰濕阻滯,胱節作腫,連及腎囊,隨氣之所別為轉移,肺虛咳嗆,時或喘急,高原亦不行矣。左脈濡澀,右尺亦弱。擬從下焦溫補。
浮石炒熟地(五錢),附子(四分),萸肉(二錢),澤瀉(一錢半),橘紅(一錢),紫河車(一錢半),高麗參(一錢),桂肉(三分),懷膝(一錢半),車前(三錢),牡蠣(四錢)
沖沉香末三分。
(案7)蔣,左。素體陰虛,肝木失養,時或侮土,脾陽已弱,土不勝濕,腹脹足腫,漸至飢削,營液亦虧,鬱蒸絡熱。現在腫勢略減,胃能納而艱於化,脈虛弦而數。恐其虛不能復,擬方以扶胃為主。
高麗參(一錢),白芍炭(一錢半),橘白(一錢半),木香(五分),山楂炭(三錢),冬瓜皮(二錢),於術(一錢半),茯苓(三錢),澤瀉(一錢半),木瓜(一錢半),金石斛(三錢)
加玫瑰花二朵。
(案8)脾主中州,腎為水臟,火弱則無以生土,陰水不行,腹脹作腫,兩足連囊,舉動喘急,脈澀,左略見虛弦。擬從中下二焦溫理。
熟地(六錢),茅朮(一錢半),懷膝(一錢半),澤瀉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地膚子(二錢),川椒目(四分),肉桂(三分),附子(七分),車前(三錢),茯苓(三錢),牡蠣(四錢),沉香片(三分),胡蘆巴
白話文:
九、腫脹
(案1)腹瀉、浮腫,是寒濕侵犯經絡造成的。用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桂枝的治療方法。
處方:生白朮(一錢半)、赤苓(三錢)、廣陳皮(一錢)、製厚朴(一錢)、淡乾薑(五分)、細桂枝(四分)、澤瀉(一錢半)、法半夏(一錢半)、車前子(三錢)
(案2)腹部脹滿,食慾減少,四肢冰冷,是脾腎陽氣虛弱造成的。應該溫補治療。
處方:制白朮(一錢半)、上肉桂(三分)、制川附子(五分)、茯苓(三錢)、車前子(三錢)、炒白芍(一錢半)、廣木香(五分)、菟絲子(二錢)、澤瀉(一錢半)、赤小豆(一錢半)
(案3)全身浮腫,大便稀溏,小便不利,是陽氣虛弱夾帶濕邪造成的。應該溫暖調理。
處方:生白朮(一錢半)、生於術(一錢半)、炮薑(四分)、法半夏(一錢半)、赤苓(三錢)、粉萆薢(二錢)、川椒目(四分)、澤瀉(一錢半)、炒車前子(三錢),加冬瓜子二錢。
(案4)腹部脹滿氣喘,脈搏微弱,這是脾腎陽氣衰竭造成的。用《金匱要略》腎氣丸的治療方法。
處方:炒鬆熟地黃(五錢)、制於術(一錢半)、上肉桂(三分)、制香附(三分)、赤苓(三錢)、炒懷牛膝(一錢半)、炒車前子(三錢)、法半夏(一錢半)、新會陳皮(一錢),沖沉香末三分。
(案5)腹部鳴響脹滿,脈搏弦細而軟弱,是脾陽虛弱造成的。應該溫補治療。
處方:炒黃芪(二錢)、制白朮(一錢半)、上肉桂(三分)、薑製半夏(一錢半)、新會陳皮(一錢)、蜜水炒於術(一錢半)、茯苓(三錢)、益智仁(一錢半)、醋炒紫石英(二錢),磨沖鬱金葉一匙。
(案6)患者左側身體腫脹。下焦陽氣衰弱,腎陽不足,脾陽也虛弱,痰濕阻滯,導致膀胱及陰囊腫脹,並隨氣機運行而轉移,肺氣虛弱,咳嗽氣促,有時喘息加重,甚至走路都困難。左側脈搏濡澀,右側尺脈也虛弱。擬從下焦溫補治療。
處方:浮石炒熟地黃(五錢)、附子(四分)、吳茱萸肉(二錢)、澤瀉(一錢半)、橘紅(一錢)、紫河車(一錢半)、高麗參(一錢)、桂枝(三分)、懷牛膝(一錢半)、車前子(三錢)、牡蠣(四錢),沖沉香末三分。
(案7)患者左側身體腫脹,素體陰虛,肝氣失調,有時克伐脾土,脾陽已虛弱,脾土不能勝濕,導致腹部脹滿足部腫脹,逐漸消瘦,津液不足,鬱熱阻滯經絡。目前腫脹略微減輕,胃納可進食但消化困難,脈象虛弱弦數。擔心其虛弱難以恢復,擬以扶胃為主。
處方:高麗參(一錢)、白芍藥炭(一錢半)、橘皮(一錢半)、木香(五分)、山楂炭(三錢)、冬瓜皮(二錢)、於術(一錢半)、茯苓(三錢)、澤瀉(一錢半)、木瓜(一錢半)、石斛(三錢),加玫瑰花二朵。
(案8)脾主運化,腎主水液,腎陽虛弱則不能滋養脾土,水液代謝失常,導致腹部脹滿腫脹,雙足及陰囊腫脹,活動則氣喘,脈搏澀滯,左側脈象略見虛弦。擬從中下二焦溫補調理。
處方:熟地黃(六錢)、白朮(一錢半)、懷牛膝(一錢半)、澤瀉(一錢半)、陳皮(一錢)、地膚子(二錢)、川椒目(四分)、肉桂(三分)、附子(七分)、車前子(三錢)、茯苓(三錢)、牡蠣(四錢)、沉香片(三分)、胡蘆巴
備註: 以上處方劑量單位為錢、分,需由中醫師根據個人情況調整。此翻譯僅供參考,不構成醫療建議。請務必諮詢中醫師,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方案。